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生态环境中心首次确证人体血液系统中存在大量外源性超细颗粒物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2

近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桂斌组在大气细颗粒暴露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在普通人群血液和胸腔积液中发现大量外源性超细颗粒物,为颗粒物的全局健康影响提供了重要科学证据。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Nat. Commun., doi: 10.1038/s41467-020-16427-x)。
  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粒径越小的颗粒物越能够深入人体,如小于2.5 μm的颗粒物(PM2.5)能够进入肺泡,而小于0.1 μm的颗粒物(即超细颗粒物)被认为可以穿透肺泡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这已成为了细颗粒毒理学研究的基础假设之一。但到目前为止,还未有过真实人体血液循环中检测到大气超细颗粒物的报道,这意味着这项基础假设仍缺乏关键科学证据。通常认为,PM2.5在人体中的真实存在及其定量描述仍处于一个“黑箱”状态,PM2.5的暴露研究也仍停留在实验动物模拟阶段。
  这项研究首次在普通人群的血液及胸腔积液样本中提取到大量的超细颗粒物。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人血液中的颗粒物浓度极低,而胸腔积液中的颗粒物浓度远高于血液,二者具有相关性。由此可以借助胸腔积液来研究被吸入人体的颗粒物的状态。为了探明颗粒物的来源,这项工作发展了基于特征元素指纹、超高分辨结构指纹和稳定同位素指纹的多维化学指纹技术,结果证明人体中提取到的超细颗粒物主要为外源性的,特别是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大气燃烧源PM2.5。这一结论成为PM2.5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并由此产生健康危害的直接证据,为解释大气颗粒物污染物的全局健康影响提供了关键数据。
  著名毒理学家Günter Oberd?rster教授评价认为“这是一个科学界长期讨论但悬而未决的问题——This is an unsolved problem long discussed with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 这是首个使用现代新技术来确认可吸入颗粒物进入血液循环的研究——the first study to apply modern new technology to determine uptake of inhaled nanoparticles into the blood circulation”。这一研究从发现到方法都有望推动颗粒毒理学的发展。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陆达伟助理研究员,通讯作者为刘倩研究员和江桂斌院士。论文工作也得到了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圳CDC等单位的协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重大研究计划、国家****基金、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项目、中科院从0到1原始创新项目、深圳“三名工程”等资助。

图1. 人胸腔积液中提取出来的超细颗粒物的高分辨结构指纹特征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0年5月22日
相关话题/大气 健康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环境健康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思金研究组在重金属和纳米材料的健康风险与毒理学机制方面取得进展,并发表综述论文展望未来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于Small等学术期刊。  镉和砷等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和毒性机制已有很多报道,但仍有诸多未解之谜,例如组织器官之间毒性是否可以相互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
  • 刘思金研究组在环境健康风险与转化毒理学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思金研究组在环境健康风险与转化毒理学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期陆续发表于Nano Letters (Wang, et al. 2019, DOI: 10.1021/acs.nanolett.9b02127), ACS Nano (Zha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
  • 刘思金研究组在纳米材料的环境健康风险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思金研究组在纳米材料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与毒理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期陆续发表于ACS Nano(Xu, et al. 2018,DOI: 10.1021/acsnano.8b04906), ACS Applied Material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表综述论文讨论纳米材料的环境健康风险与纳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纳米材料的大量应用, 纳米材料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环境中,从而通过多种暴露途径对人类健康产生很大风险(如图1所示)。因此,研究纳米材料的环境健康安全性(EHS)对于促进纳米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日,刘思金、吕永龙研究员与南开大学陈威教授等合作,针对纳米产业可持续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
  • 贺泓研究组在大气非均相化学和污染物催化净化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院士研究组在硫酸盐新粒子生成机制、低温选择性催化氨氧化(NH3-SCO)和碳氢选择性催化还原(HC-SCR)氮氧化物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连续发表在催化领域著名杂志ACS catalysis上(2018,8, 3825;2018,8, 2670;2018,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
  • 农村环境研究站无人机大气立体监测系统建设完成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大气污染科学监控迫切需要全方位精细化监测,其中立体化监测地位越发重要。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的高复合性特点,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痕量气体大气化学研究组联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控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斤技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高校和企业,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
  • 北京联合大学健康与环境学院导师教师信息介绍简介-刘应书
    刘应书,男,博士,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劳动模范。兼任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委员会主任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气体分离设备行业协会理事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委员,《中国气体》《低温与特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22
  • 北京联合大学健康与环境学院导师教师信息介绍简介-张美娟
    张美娟,女,教授,北京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现任公共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研室主任、学院体委副主任。主要从事国民体质健康、学校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委办局课题2项,企业委托课题7项;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国家级 “十一五”课题《运动促健康研究》和“十二五”课题《运动促健康关键技术的研究》。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22
  • 北京联合大学健康与环境学院导师教师信息介绍简介-阮榕生
    阮榕生,男,博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生物精炼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联合大学推荐的北京市特聘教授。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院士(ASABE fellow),美国食品科技学会院士(IFT fellow),教育部****特聘教授,中组部****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其研究领域涵盖可再生生物质能源与环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22
  • 北京联合大学健康与环境学院导师教师信息介绍简介-鲁云
    鲁云,男,博士,日本国立千叶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千叶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机械系主任,千叶大学留学生主管,西华大学特聘国外专家,日本中国学者材料学会副会长,留日博士专家团事务局长,教育部春晖计划西部支援团副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创制及强度可靠性解析,环境净化光催化剂和热电材料的创制及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