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严重影响我国国民健康和社会发展。对PM2.5的精准溯源是污染控制和健康风险消减的前提。但是,PM2.5的来源及成因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原因之一就在于现有的溯源技术手段不能满足PM2.5精准溯源的需求。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桂斌组近年来在PM2.5的组分甄别及污染来源指示物方面开展了研究。在前期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大量PM2.5及污染源样品的Si同位素组成,发现PM2.5的不同一次源具有显著不同的Si同位素指纹特征,证明了Si同位素指纹可以作为追溯PM2.5一次源的指示物,并进一步揭示了燃煤源是北京春冬季雾霾加重的重要原因(Environ. Sci. Technol.2018, 52, 1088-1095)。通过进一步研究,阐明了PM2.5二次生成过程中的硅稀释效应(Si-dilution effect),从而证明PM2.5的Si元素丰度可以作为PM2.5二次源的一种惰性指示物,并通过该方法发现2013年北京地区重雾霾时二次气溶胶贡献可达到79.2%(Atmos. Chem. Phys.2019, 19, 2861-2870)。
在近期研究中,研究人员将Si同位素和Si丰度结合起来,形成新颖的二维Si指纹技术,对2013年以来北京地区PM2.5的一次源和二次源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了持续的跟踪。研究发现,从2013到2017年间(即”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期间),PM2.5的一次源和二次源贡献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富集轻Si同位素的一次源(即燃煤和工业源)的贡献显著下降,证明了污染控制政策对于燃煤和工业源的有效管控。同时,PM2.5的年平均Si丰度从2013年的1.2%上升到2017年的4.6%,说明二次源污染比重显著降低(从83%降到42%)。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2017年间,富集轻Si同位素的一次源(即燃煤和工业源)的贡献占比有所轻微反弹,说明未来还需继续加强对这些源的控制,同时需加大气力降低富集重Si同位素的一次源的排放(如机动车尾气)。
图1. 二维Si指纹同时示踪PM2.5一次源和二次源示意图
研究结果日前在线发表于Environ. Sci. Technol.(Environ. Sci. Technol., DOI: 10.1021/acs.est.0c00984)。这一研究一方面为未来制定更为有效的污染控制政策、进一步降低北京地区PM2.5污染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也为PM2.5研究与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工具。此外,研究也揭示了人为污染源在严格的管控政策下的变化规律,为本地区及其他污染地区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重大研究计划、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项目、国家****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est.0c00984
https://doi.org/10.5194/acp-19-2861-2019
https://doi.org/10.1021/acs.est.7b06317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0年5月22日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刘倩等利用二维硅指纹揭示了北京地区近年PM2.5来源急剧变化的原因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2
相关话题/污染 政策
环境砷污染与地球演化历史
2020年4月29日,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SA)在线发表了关于生命耐砷机制起源的研究论文"The Great Oxidation Event expanded the genetic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蔡亚岐课题组在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有机污染物富集和降解方面取得进展
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是一类结晶多孔聚合物,其允许有机单元从原子层面精确整合成具有周期性骨架和有序纳米孔道的延伸结构。COFs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们是可设计的,也就是说,可以控制构筑基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以指导结构周期性的拓扑演变。构筑基元的多样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刘振刚研究组在生物质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振刚研究组在生物质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综合性学术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9;685:1201-1208)和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9;288:121593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贺泓研究组在大气非均相化学和污染物催化净化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院士研究组在硫酸盐新粒子生成机制、低温选择性催化氨氧化(NH3-SCO)和碳氢选择性催化还原(HC-SCR)氮氧化物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连续发表在催化领域著名杂志ACS catalysis上(2018,8, 3825;2018,8, 2670;2018,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战爱斌研究组在水体污染驱动浮游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形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带来大量污染物排放,导致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锐减,河流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受损。因此,开展水质污染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的过程及机理研究,认识人类干扰胁迫下河流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演化方向及其生态学机制,是目前水生态和水环境等多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污染河流生态修复必须回答的关键科学问题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陈卫平研究组在农作物镉污染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农作物镉(Cd)污染是当前国内外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定量化各环境因子对农作物Cd累积的影响程度对区域Cd污染风险调控至关重要。目前实验室规模的影响因子解析和调控手段难以指导实际应用。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卫平研究组从“土壤-土壤溶液-作物吸收”概念出发,通过对湖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廖晓勇课题组在环境有机污染物快速检测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PAHs)是一类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其具有高毒、致癌和致畸作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重大威胁。目前,多环芳烃的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精密而昂贵的色谱分析仪器,且需要繁琐的样品前处理操作,根本无法实现现场快速实时检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廖晓勇课题组在《Geoderma》和《JGS》发表土壤污染物刻画和污染成因探索的最新成果
1. 污染场地土壤复合型污染较为常见,但关于复合型污染物的三维精细刻画研究长期来受到3方面的制约:①关注污染物三维插值结果的可视化表征;②场地土壤质地对污染物刻画的影响和污染物各向异性特征;③污染场地具有“污染土体深,污染物空间变异大,钻井点位少”的特点。砷和多环芳烃是场地中常见的污染物,两者共存会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廖晓勇研究团队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方面取得系列科研进展
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国家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2016年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推进土壤污染诊断、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近期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等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发的支持。由于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起步较晚,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郭庆军研究团队在大气污染研究领域取得系列科研进展
近年来,中国华北及东部等地区灰霾频发,大气污染问题受到了学界、政府和公众等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雾霾的来源和形成机理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硫酸盐是大气气溶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气云凝结核的主要成分。硫酸盐气溶胶在环境化学和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雾霾和酸雨形成以及人体健康的影响重大。因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