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暨南大学), 广州 510632) (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心理学院, 广州 510631)
收稿日期:
2016-07-21出版日期:
2018-02-25发布日期:
2017-12-26通讯作者:
何先友, E-mail: xianyouhe@163.com; 陈广耀, E-mail: ccggyy86@163.com基金资助: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项目(2017A030310536):“命题表征or经验模拟?来自否定句加工机制的证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GD16XXW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7JNQN022); 2015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应用研究中心课题“文字符号否定与图形符号否定的加工机制:来自多方法的汇集证据”(15JJD190005)资助。The processing of negative sentences in different semantic context
CHEN Guangyao; HE Xianyou; LIU Tao(1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College/Media State-leve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2 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Centre for Studies of Psychological Application, Guangzhou 510631, China)
Received:
2016-07-21Online:
2018-02-25Published:
2017-12-26Contact:
HE Xianyou, E-mail: xianyouhe@163.com; CHEN Guangyao, E-mail: ccggyy86@163.com Supported by:
摘要/Abstract
摘要: 2个眼动实验分别探讨强弱语义语境下的否定句加工机制, 以便考察语言理解是命题表征的过程还是经验模拟的过程, 抑或是二者兼具。在实验中, 被试首先听句子(强语义语境:如“胳膊不是弯曲的”的备择选项为“伸直的胳膊”, 其中“弯曲−伸直”为具有反义关系的强语义连接关系; 弱语义语境:如加工“裙子不是蓝色的”的备择选项为“黑色的裙子”, “蓝色−黑色”为弱语义连接关系), 然后会看到4张同时呈现的图片, 被试的任务是按键选择与句子描述匹配的图片。结果发现, 在强语义语境条件下, 被试在早期(201~600 ms时窗)对描述事件否定状态的图片(弯曲的胳膊)与描述事件实际状态的图片(伸直的胳膊)的注视概率没有差别, 晚期(601 ms后)仅对描述事件实际状态的图片的注视概率更高; 弱语义语境条件下, 被试在早期(401~600 ms)仅对描述事件否定状态的图片(蓝裙子)注视概率更高, 晚期(801 ms后)仅对描述事件实际状态的图片(黑色裙子)注视概率更高; 并且, 都对描述事件否定状态的图片的注视概率低于随机水平。结果支持符号依存假设和抑制假设。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15
[1] | 刘志方, 仝文, 张智君, 赵亚军. 语境预测性对阅读中字词加工过程的影响:眼动证据[J]. 心理学报, 2020, 52(9): 1031-1047. |
[2] | 李婷, 魏小平, 郑梓鑫, 易湘杰, 赵雪汝, 何先友. 不同权力关系对消极特质否定句使用偏向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19, 51(6): 714-723. |
[3] | 吴岩,高约飞,赵思敏,王穗苹. 常识性知识和语篇语境对代词指认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19, 51(3): 293-303. |
[4] | 高志华,鲁忠义. “没有”为什么隐含着“消极情绪”?——否定加工中的情绪表征[J]. 心理学报, 2019, 51(2): 177-187. |
[5] | 杨群, 王艳, 张积家. 正字法深度对汉族、维吾尔族大学生汉字词命名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19, 51(1): 1-13. |
[6] | 徐迩嘉, 隋雪. 身份信息与位置信息的加工进程及语境预测性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18, 50(6): 606-621. |
[7] | 何德娴,李金惠,周苗,陈雅珏,陈宇,何先友. 视觉符号否定的加工进程[J]. 心理学报, 2018, 50(11): 1249-1258. |
[8] | 刘文理;周详;张明亮. 汉语塞−元−塞音序列语境效应机制探讨[J]. 心理学报, 2016, 48(9): 1057-1069. |
[9] | 张剑心;汤旦;李莹丽;刘电芝. 反向对抗逻辑范式的创立与证实 ——人工语法PDP对抗逻辑的改进[J]. 心理学报, 2016, 48(9): 1130-1142. |
[10] | 崔如霞; 高志华;唐艺琳;何皓璠; 鲁忠义. 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模拟加工的时间进程[J]. 心理学报, 2016, 48(6): 607-616. |
[11] | 刘聪;焦鲁;孙逊;王瑞明. 语言转换对非熟练双语者不同认知控制成分的即时影响[J]. 心理学报, 2016, 48(5): 472-481. |
[12] | 陈广耀;吴洺仪;魏小平;周苗;何先友;莫雷. 状态不确定独立否定句的加工机制[J]. 心理学报, 2014, 46(2): 204-215. |
[13] | 陈广耀;张维;陈庆;赵雪汝;何先友. 类别型状态不确定独立否定句的加工机制:来自眼动实验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14, 46(10): 1426-1441. |
[14] | 任桂琴,韩玉昌,于泽. 句子语境中汉语词汇形、音作用的眼动研究[J]. 心理学报, 2012, 44(4): 427-434. |
[15] | 江新,房艳霞. 语境和构词法线索对外国学生汉语词义猜测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12, 44(1): 76-86. |
PDF全文下载地址:
http://journal.psych.ac.cn/xlxb/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4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