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研究表明,皮肤疾病与精神疾病具有共病性,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精神心理因素对皮肤病发病有影响作用。如心理应激会加重多种皮肤疾病,特别是特应性皮炎、银屑病、脂溢性湿疹、结节性痒疹、扁平癣、慢性荨麻疹、斑秃和瘙痒等。此外,肠道微生物可影响皮肤疾病的发生,并且精神状态与肠道微生物状况可反映皮肤健康状况。反之,皮肤状况也可作为精神状态和肠道微生物状况的评估参照。但是,皮肤疾病,精神疾病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金锋研究组通过研究发现:患有心理和精神疾病的人群同时患有皮肤问题的比例非常高,通过检测肠道微生物组成发现这些人的肠道共生微生物的组成与健康人存在明显不同。在实施了针对肠道微生物的干预措施后,随着肠道共生微生物良好状态的恢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皮肤症状均会随之改善。科学家将肠道状态、肠道微生物以及心理疾病与皮肤疾病的关联称作肠道-大脑-皮肤轴(简称肠-脑-皮轴,gut-brain-skin axis)(图1)。
图1:肠-脑-皮轴
他们从人体共生微生物的角度分析了皮肤病的发病机理,提出围绕肠-脑-皮轴来寻找皮肤病的发病原因,并以此进行皮肤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或将成为未来治疗此类疾病的重要方向(图2)。
图2:肠-脑-皮轴的影响因素
饮食是通过肠-脑-皮轴影响皮肤的重要因素。不当饮食可直接引起痤疮,而通过服用乳杆菌可抑制由压力引起的皮肤炎症。益生菌具有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恢复肠道微生态健康、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和对抗炎症等作用,在皮肤疾病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图3)。
图3:饮食与肠-脑-皮轴的关系
本研究提示,皮肤不仅是人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也是精神状态和肠道微生物健康状况的晴雨表。肠道微生物、肠道、大脑和皮肤并不各自独立,而是相互密切关联的复合系统。未来皮肤病的治疗趋势是采取多种影响肠-脑-皮轴的干预措施,综合运用饮食、益生菌、益生元、药物和心理干预等方式。该研究为日益增多的皮肤和精神疾病提供了新颖而清晰的干预和治疗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该研究为中国博士后基金(2013M541072)和日本未来生命科学研究院资助项目。本论文发表于EI和CSCD索引期刊: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论文信息:
段云峰,金锋,肠道微生物与皮肤疾病-肠-脑-皮轴研究进展,科学通报,2016.
原文链接:
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CSB/doi/10.1360/N972016-00473?slug=abstract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心理所研究发现皮肤健康受肠-脑-皮轴影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5
相关话题/微生物 疾病
微生物合成Te纳米晶及其非线性光学研究获重要进展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团队与国内外机构合作,揭示了微生物合成Te纳米材料及其共轭聚合物复合材料优异的超快非线性光学特性,证实了其在超短脉冲产生、全光开关等领域的重要应用潜力,该项研究展示出微生物合成技术在光子功能材料领域的优势和特点。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近年来从远程通讯、显示照明技术、可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亚高山森林乔木-土壤-微生物互作揭示森林恢复的生态学过程
近日,森环森保所森林修复与逆境生理生态学科组发表论文:首次在西南亚高山林区将森林乔木种群恢复动态与菌根根际微生物群落构建联系起来,深入揭示了亚高山森林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特征,为该区森林可持续经营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协同提升提供了科学指导。川西亚高山林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长江上游,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落叶松混交林中微生物调控木质纤维素降解促进凋落物分解的作用机制得以解析
细菌(a)和真菌(b)类群对木质纤维素降解功能基因丰度的贡献率针叶纯林养分周转慢,易造成地力退化,关键问题在于凋落物分解缓慢。改造后形成的针阔混交林可促进凋落物分解,提高养分周转效率。但是,人们对混交后微生物群落如何调控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促进凋落物分解知之甚少。我院林业所孙晓梅研究团队以日本落叶松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土壤微生物和组学培训班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举办
12月2日至6日,土壤微生物和组学培训班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举办。本次培训班由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森林网(CForBio)共同主办。来自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16个样地的研究人员及研究生76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班包括土壤微生物和组学两部分。土壤微生物培训由中科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植物所科研人员在草地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积累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植物与微生物残体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二者在土壤中的积累直接影响着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然而,由于分析手段的限制,植物与微生物残体在土壤中的分布格局及积累机制尚不清楚,在近几年引起了较大的学术争议。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冯晓娟研究组与白永飞研究组围绕这一科学问题展开合作,借助中国-蒙古温带草地样带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邓晔研究组在功能微生物类群多样性检测研究上取得进展
在高度复杂的环境微生物群落中,承载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特定功能微生物类群往往也具有高度的多样性,这种功能上的冗余使得微生物群落面对环境剧烈变化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然而,以单一16S rRNA基因或者以功能基因为主的高通量测序均无法实现特定微生物功能类群的多样性检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杨月欣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主要科研领域营养学,主要研究包括食物营养与健康,妇幼营养、食物营养相关法规。科研与论著:近年来,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的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文章200余篇。专著主编20本以上。获奖情况:2012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7年“我国食物资源营养分析 ...中国疾控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2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丁钢强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基本情况姓名:丁钢强工作单位及职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电子邮件:dinggq@chinacdc.cn研究领域:营养、食品安全及公共卫生领域教育背景1980年9月–1985年7月上海医科大学卫生系本科1988年9月–1990年7月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 ...中国疾控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2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杨晓光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微量元素营养研究科研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的国家重点科研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发布论文50余篇,其中英文文章16篇,为责任作者的英文论文7篇,其中SCI3.0以上4篇。获奖情况2010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0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社会兼职国家营 ...中国疾控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2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兵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基本情况姓名:张兵工作单位及职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邮件:zhangbing@chinacdc.cn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公共营养领域的研究和专业工作,包括营养政策法规、营养标准、营养调查监测评估、营养与健康影响因素研究分析等教育背景1980年9月-1985年6 ...中国疾控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