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大气化学传输模式GEOS-Chem和它的Adjoint伴随模型结合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课题组首次量化了不同国家/部门作为全球贸易中的直接排放者,最终消费者和主要供应者对青藏高原地区冰川的BC污染的贡献。从多个角度来看,印度和中国都是青藏高原冰川地区BC污染的主要来源。这两个地区共同贡献了0.63~0.70 W m-2在大气层顶部(TOA)的直接辐射强迫(DRF)和1.51~1.70 W m-2地表雪地反照率强迫(SAF)。美国和欧洲通过进口商品或出口资源等形式将BC排放转移到亚洲地区,从而导致BC从偏远地区到青藏高原冰川的虚拟运输路径。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印度的BC排放对青藏高原冰川的贡献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而美国,欧洲和中国的贡献在过去十年中有所下降。

2000—2014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对青藏高原冰川区域黑炭污染物基于消费的贡献(单位105Kg)
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加剧了青藏高原冰川地区的BC污染,并可能导致严重的气候变化。全球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相关地区(特别是南亚地区)黑炭排放的管控,从而减轻黑炭对青藏高原的气候威胁。以博士生易侃和孟静为第一作者,城市与环境学院刘峻峰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The cascade of global trade to large climate forcing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glaciers”发表在近期《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