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Nature发表公卫学院黄薇课题组评论文章 “佩戴口罩可能会增加空气污染的健康风险”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0
2019年10月3日,全球权威期刊《自然》(IF 43.070)正式发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黄薇博士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特邀评论文章“佩戴口罩可能会增加空气污染的健康风险(Face masks could raise pollution risks, Nature 2019; 574: 29-30)”。该文章聚焦全球空气污染背景下公共卫生防护核心问题,首次全面阐述了口罩佩戴在空气污染公众健康防护中的误区,为持续推进空气污染全球治理,从公共卫生促进角度明确提出了一级预防目标。
鉴于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在出门时佩戴各种形式和材质的口罩,该文章从口罩佩戴历史及习惯入手,并结合我国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传播及重度空气污染事件的影响,明确指出“性能不足或未能正确佩戴的口罩会给人一种错误的安全感,导致空气污染时人们在户外停留的时间过长、进而增加空气污染暴露的健康风险”。
本文共同作者、口罩问题专家、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Lidia Morawska教授指出,大多数材质的口罩可以过滤较大粒径的沙尘和花粉颗粒,但却无法阻挡可到达肺泡和进入血液的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超细颗粒物(小于0.1微米)和汽车及工业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虽然越来越多公众意识到空气污染的健康危害,并选择佩戴口罩来保护自身健康,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心脏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等公共卫生机构均未建议使用口罩或便携式净化器来降低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危害。
目前尚未有权威临床研究评价过医用或职业防护口罩在空气污染健康防护中的效果及佩戴方式的影响。医用口罩可以捕获携带细菌和病毒的空气液滴(介于5到100微米),但是无法阻挡空气中的细小颗粒以及有害气体(如NO2、O3和挥发性有机物)。为职业暴露人群(如建筑工人、交通警察等)设计的个体防护器具或口罩,虽然符合专业防护标准和认证程序鉴定,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遵守严格的佩戴程序。普通口罩通常无法完全覆盖鼻腔和口腔,并适合所有的面部性状,空气和污染物能够通过口罩和面部之间的缝隙进入体内,重复使用等佩戴习惯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多重污染风险。目前尚没有针对空气污染设计的公众健康防护口罩,在污染的空气中佩戴口罩可能使人们产生错误的安全感,继而导致人们在污染空气中停留更多的时间。
在口罩的性能评价工作中,通常需要考虑抵御物质的尺寸和来源、口罩的类型以及佩戴者的面部形状和行为等因素。极少量研究评估了真实空气污染暴露环境中人们佩戴口罩的功效,研究中受试者仅佩戴口罩若干小时、结果差异度较大,且尚无针对临床结局指标的系统评估。公众在各类活动中的空气污染暴露影响因素很多,例如,同一地区繁忙的十字路口或公路隧道中,污染气体和超细颗粒的暴露浓度可能比安静街巷路边高出许多倍。此外,人群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用药情况和活动方式等因素,也使得佩戴口罩的健康防护评估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喜爱运动的人也可能因为大量从事户外运动而增加了空气污染暴露风险,尚没有研究可以量化人们在佩戴口罩时的行为改变及其对于暴露风险改变的影响。
该文章基于全球空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及个体防护研究的系统评估工作,提出上述专家意见以及核心论点:全球空气污染背景下公众健康促进的首要任务是持续开展严格的空气污染治理行动,保证空气清洁是公众健康促进一级预防目标。
黄薇简介:
2003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系获得博士学位,2003—2007年就职于美国健康效应研究所主管亚洲空气污染与健康研究项目。2007年入职北京大学从事环境流行病教学与研究工作,迄今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RO1项目、国家环境基准管理部门预算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二十余项,在大气污染健康损伤机制、风险评估、干预措施及基准预研究等领域取得系统性、创新性重要成果。应邀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环境流行病学会年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香山科学会议等重要国际和国家学术会议上作主旨或大会报告三十余次。
目前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海淀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还担任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工作组成员/咨询项目负责人、国家环境基准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修订起草组专家、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欧美同学会留美医学委员会公共卫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第十四届资源与环境专委会委员、首批首都党外人才高端智库专家、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Q1)副主编、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编委等。
相关话题/健康 环境
物理学院林金泰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阐述贸易战隐含的大气环境和健康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品贸易引起大气污染物的跨境转移,改变了其空间分布和环境健康影响。但是,贸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特别是贸易发展与全球环境变化的关联至今仍不清楚。近期愈演愈烈的贸易战不但影响了全球经济,也会造成排放和跨境污染的变化,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的定量认识仍未建立。自2011年以来,北京大学物理学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沈国锋课题组在《自然?通讯》发表针对中国农村生活能源转型的环境与健康效应的研究成果
陶澍课题组在PNAS发表针对清洁取暖政策评估的研究成果大气污染仍是我国乃至全球都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室内燃煤和生物质等过程由于燃烧效率低,固体燃料消耗量大,从而排放大量的一次细颗粒物(PM2.5)等不完全燃烧污染物。生活污染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气污染源和呼吸暴露的健康风险源。调查研究指出,虽然随着社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自然-通讯》杂志刊登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团队最新科研成果
植被生长特征具有明显的海拔梯度格局,而温度沿海拔梯度的差异被认为是其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海拔愈高,升温愈快,导致温度海拔梯度差异减小。这是否会进而导致不同海拔植被生长特征差异减小呢?欧洲科学家证实,过去几十年间,阿尔卑斯山地区植物春季物候沿海拔梯度的差异呈减少趋势。但是,这一现象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生科魏丽萍课题组揭示雷特综合征病人和健康人不同组织中体细胞转座子插入突变的特征和频率
合子后突变是指单一个体自受精卵形成之后,基因组内由于DNA复制错误和其它突变源引入的遗传变异。因此,理论上,同一个体内任意两个细胞所携带的基因组都不相同。反转座转座子是一种可以在基因组内以“复制—粘贴”形式跳跃的DNA元件,组成了人类基因组大约30%的序列,是重要的遗传变异来源。L1Hs是当前人类基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黄薇、李建平、郑乐民团队发表空气污染心血管健康影响机制重要系列研究成果
研究证据表明空气污染暴露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代谢紊乱等密切相关,但是相关病生理机制还不明确。近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黄薇教授课题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建平教授课题组和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郑乐民教授课题组通过跨学科联合攻关,在权威心血管医学期刊CirculationResearch(IF15.211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建国课题组首次揭示内分泌干扰物质在中国造成的疾病负担及社会经济损失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工化学品的广泛开发和使用已产生全球性的化学品环境污染,越来越多的化学品被证实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评估报告表明,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农药、工业化学品、个人护理品、塑料制品及食品和饮料添加剂中含有的多种人工化学品具有内分泌干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环境学院赵华章团队在絮凝水处理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91434132、51721006)资助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华章教授团队与耶鲁大学MenachemElimelech教授团队等合作,在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Actinia-likemultifunctionalnanocoagu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医学部詹思延与合作者特约为The BMJ撰文:制定高质量临床指南是促进患者健康的重要途径
近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副主任詹思延教授,《英国医学杂志》(TheBMJ)中国编辑尹道馨,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唐金陵教授在TheBMJ上联合撰文“中国临床指南:解决利益冲突和吸纳患者参与”。这篇文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环境学院要茂盛教授揭示全球大气不同程度被耐药基因污染
抗生素的滥用与耐药基因(AntibioticResistanceGenes,ARGs)的传播与扩散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一项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如果不采取措施扭转这一趋势,到2050年,全球每年由于细菌耐药性而死亡的人数将升至1000万人,累计损失总额将高达100万亿美元。为此,全球领导人于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课题组揭示中国植树造林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研究组与法国、美国研究者合作,利用植被叶面积指数和森林面积观测数据,结合IPSL地球系统模型,系统地研究了1982年至2011年中国植被覆盖变化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鉴于植被对气候反馈过程复杂,且单一模型模拟的不确定性可能较大,本研究使用了多个观测数据集验证模型模拟的可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