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文路副研究员与首都医科大学世纪坛医院肝胆外科彭吉润教授合作,利用团队之前开发的甲基化CpG短串联扩增与测序技术(MCTA-Seq),探究正常人、肝疾患者与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游离DNA的组织来源。研究成果以“Comprehensive DNA methylation analysis of tissue-of-origin of plasma cell-free DNA by methylated CpG tandem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MCTA-Seq) ” 为题在线发表于6月25日的《临床表观遗传学》(Clinical Epigenetics)。
近年来,外周血游离DNA因其在无创产前DNA检测与肿瘤液体活检的临床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正常人外周血中也有一定浓度的游离DNA,主要来源于白细胞,但有多大比例来自其他组织器官尚不完全清楚。在多种疾病状态下,游离DNA浓度会显著增高,是否来自于受损组织或者另有其它来源,也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DNA甲基化是DNA的主要表观遗传修饰。由于不同组织器官具有截然不同的DNA甲基化修饰模式,它非常适合于鉴别游离DNA的组织来源。在之前的研究中,课题组研发了一种分析外周血游离DNA甲基化组的新技术MCTA-Seq,在本项研究中,合作团队将该技术应用于探究外周血游离DNA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组织来源问题。
研究者首先采用MCTA-Seq技术比较了14名正常人的血浆游离DNA与白细胞基因组DNA,发现有77个甲基化位点在血浆游离DNA中被特异检测到。通过比较八种人体主要组织器官(肝、肺、胃、肠、肾、胰腺、皮肤和肌肉)的MCTA-Seq结果,他们发现,这77个血浆vs白细胞的差异甲基化位点主要是肝脏特异性甲基化位点(图1)。作为一种互补的方法,他们鉴定了146个组织特异性甲基化标记物,比较血浆与白细胞,发现仅肝脏特异性甲基化标记物在血浆中显著增高。这些结果提示,正常人外周血游离DNA,除了白细胞作为主要来源外,肝脏是另一个重要来源。为了定量计算组织来源DNA所占比例,研究者建立了一种粒子群最优化算法。结果表明,正常人血浆游离DNA中肝脏来源比例为1.3%左右(图2)。
图1.MCTA-Seq鉴定血浆游离DNA/细胞差异性甲基化位点
图2.正常人外周血游离DNA的组织来源
随后,研究者采用MCTA-Seq结合粒子群最优化算法对13例胆石症患者、17例肝硬化患者、30例肝癌患者和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胆囊结石患者的游离DNA浓度及组成与正常人接近,而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肝脏DNA释放显著增加,可高达30%。肝硬化患者、肝癌患者和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游离DNA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这与已有文献报道一致。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中升高的游离DNA过去普遍被认为可能来自受损的胰腺组织。然而,研究者通过MCTA-Seq组织来源定量分析意外地发现,白细胞才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中游离DNA升高的主要来源(图3)。另外,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升高的游离DNA也主要来源于白细胞,肝硬化患者的游离DNA升高则是肝脏细胞与白细胞共同过度释放的结果(图4)。
图3.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游离DNA的组织来源
图4.肝脏疾病患者外周血游离DNA的组织来源
正常人外周血游离DNA部分来自肝脏,提示肝脏细胞存在生理性凋亡和自我更新;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有大量肝脏DNA释放,提示肝脏细胞在这些病理状态下发生显著死亡;急性胰腺炎患者升高的游离DNA主要来自白细胞,可能与免疫系统的急性炎症激活有关;肝硬化患者升高的游离DNA主要来自白细胞,则可能是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的结果。
最后,研究者发现了一类新颖的适用于游离DNA检测的组织特异性甲基化CpG岛。这类CpG岛位于组织特异性高表达基因内部,具有很强的组织特异性超甲基化模式(图5)。
图5.位于基因内部的肝细胞特异性超甲基化CpG岛。F12为凝血因子XII基因,在肝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绿线显示甲基化程度,红色箭头为MCTA-Seq所检测的CGCGCGG
本项研究开发了组织来源定量分析新算法,揭示了外周血游离DNA在生理与病理状态的复杂组织来源,鉴定了新的组织特异性甲基化标记物,拓展了MCTA-Seq应用于疾病检测的前景。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刘晓萌、任杰,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世纪坛医院肝胆外科博士生罗楠为该论文并列第一作者。彭吉润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基金支持。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文路副研究员与合作者解析外周血游离DNA组织来源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0
相关话题/组织 基因
生科白凡/谢晓亮团队解析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基因组变异特征及演化过程
2019年5月21日,国际专业临床及基础医学研究期刊ClinicalCancerResearch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白凡研究员、谢晓亮教授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课题组合作的题为“InferringtheEvolutionandProgressionofS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化学学院来鲁华课题组发现基因转录调控相分离新机制
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定量生物学中心/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来鲁华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瞿礼嘉教授课题组、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齐志研究员课题组合作,揭示了转录抑制子与DNA形成液液相分离的新机制。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生科魏丽萍课题组揭示雷特综合征病人和健康人不同组织中体细胞转座子插入突变的特征和频率
合子后突变是指单一个体自受精卵形成之后,基因组内由于DNA复制错误和其它突变源引入的遗传变异。因此,理论上,同一个体内任意两个细胞所携带的基因组都不相同。反转座转座子是一种可以在基因组内以“复制—粘贴”形式跳跃的DNA元件,组成了人类基因组大约30%的序列,是重要的遗传变异来源。L1Hs是当前人类基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北医三院余家阔课题组在Science子刊发表组织工程半月板最新研究成果
2019年4月1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江东和余家阔教授在转化医学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子刊《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IF=16.710)在线发表了题为“Orchestratedbiomechanical,structural,a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新材料学院在材料基因探索和修正晶体中原子有效尺寸方面取得进展
继美国提出材料基因组计划(MaterialsGenomeInitiative,MGI)后,中国在2016年正式启动材料基因组工程,旨在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为根本途径,结合材料晶体数据库,对材料进行高通量地计算、制备、检测,颠覆传统的材料研究方式,加速材料领域的发展。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分子所汪阳明研究组发明控制基因编辑体系的新技术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汪阳明研究组最近开发了一种由微小核糖核酸(miRNA)控制CRISPR开启的技术平台,开发出了在活细胞中监测miRNA活性的传感器,成功实现了CRISPR基因编辑体系的细胞特异调控。该项成果2019年2月2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细胞生物学》,论文题目为“AmicroRNA-in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北医三院乔杰团队在Mol Cell发文报道人类卵泡发育过程基因表达调控规律
2018年11月2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教授团队在《细胞》杂志子刊《分子细胞》(MolecularCell,IF=14.248)发表题为“TranscriptomeLandscapeofHumanFolliculogenesisRevealsOocytesandGranulosaCellsInt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生科罗述金课题组在Current Biology发文全基因组解析现代虎演化史并确认六亚种
2018年10月25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罗述金研究员课题组与来自美国、俄罗斯的合作团队在CurrentBiology发表题为“Genome-WideEvolutionaryAnalysisofNaturalHistoryandAda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饶毅和方方课题组合作发文报道视觉变换的基因分析研究进展
这张图,你看到的是一个花瓶,还是两个人的侧脸?仔细观察它一段时间,你会发现,有的时候看到的是白色花瓶,有的时候又是黑色的两张人脸,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似乎看到的图像会在花瓶和人脸之间来回自动切换,但是,在任一特定时刻,你看到的都是花瓶或人脸中的一种。这一变换不是图像的问题,也不是你眼睛的问题:眼睛的视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生科王忆平教授课题组通过合成生物学实现“超简固氮基因组”构建
工业氮肥的施用满足了农作物高产的需求。然而氮肥过度施用会导致土壤板结和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同时,流失的硝酸盐氮肥被转化为二氧化氮,可能导致癌症、心脏病,以及高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因此,工业氮肥的大量施用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反,生物固氮是大自然提供的天然绿色氮肥,通过少数原核微生物中的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