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掺杂硅酸钴锂材料表面的铁钴协同效应,短氢键构型及其OER性能展示
最近,潘锋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适当含量的铁掺杂在纳米硅酸钴锂材料中可以获得更加优异的催化性能:其比活性(specific activity,SA)是未掺杂硅酸钴锂的20倍,质量活性(mass activity,MA)是其40倍,转换频率(turnover frequency,TOF)达到140倍,在1MKOH电解液中过电势为0.3V时水分解反应的电流密度达到80mA cm-2,且析氧反应100小时后没有任何衰减。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的国际材料领域顶级科研期刊Nano Energy(Nano Energy,2019,59,,443-452,影响因子为13.1)。
通过实验与DFT计算结合,研究团队阐明了OER催化机理:证明了铁与钴之间存在电荷转移的协同耦合作用,形成了有利于氧析出的双中心活性位的电子结构,通过质子转移使得水分子产生在铁上,氧气从钴位上析出;同时,相邻的铁钴位点上形成了双中心更短的“极短氢键”(氧氧距离为2.47 ?),这种双中心短氢键进一步降低了OER过程中质子转移和解离的能垒。

DFT计算结果:催化剂表面短氢键及质子转移与解离能垒
这项工作在潘锋指导下,由北京大学深研院新材料学院杨金龙博士后和肖荫果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与团队协作共同完成。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材料基因组计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