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2型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二甲双胍是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其作用靶点并不明确。姜长涛课题组发现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后,肠道菌群发生重塑,脆弱拟杆菌的丰度下降和结合型胆汁酸甘氨熊去氧胆酸GUDCA的含量升高。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脆弱拟杆菌产生的胆汁酸水解酶BSH活性,使GUDCA水平增加。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揭示GUDCA是人法尼醇X受体FXR的内源性拮抗剂,具有潜在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二甲双胍通过肠道脆弱拟杆菌—胆汁酸GUDCA—肠FXR代谢轴发挥降糖作用。该研究解析了二甲双胍对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重塑作用;深入探究了肠道菌群作用于宿主的靶点及其功能;揭示了胆汁酸GUDCA与肠FXR作为治疗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
这篇论文的第一单位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该研究得到王宪教授以及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王广教授等的大力支持。
延伸阅读:

姜长涛简介
姜长涛,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北京市科技新星。从事基于功能代谢组学探讨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及其药物靶点的研究。回国后以通讯/第一作者在Nature Medicine、Nature Review Endocrinology、Cell Metabolism、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s和Gastroenterology等代谢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5篇,获得国际专利1项。2016年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项目资助。
编辑:麦洛
责编: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