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王恩哥等受邀在国际著名杂志Progress in Surface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tomic-scale investigation of nuclear quantum effects of surface water: Experiments and theory”的综述文章【Prog. Surf. Sci. 92,203–239(2017)】,全面介绍和评述水的核量子效应研究进展,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Progress in Surface Science是表面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综述期刊之一,特别注重跨学科的研究突破和重要进展,一年只出版4期,每期出版1-2篇文章。
水无处不在,理解水的结构和物性对于人类的社会和生命活动具有非常直接和深远的意义。然而,水的结构和许多反常物性至今仍无法被人所理解。水之所以如此复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源于氢原子核的量子效应。由于氢原子核是质量最小的原子核,其量子特性(量子隧穿和量子涨落)会异常明显。核量子效应很有可能是揭开水的世纪难题的关键所在。该综述文章针对“如何精准描述核量子效应对水的结构和动力学的影响”这个关键科学问题,回顾了十多年来国内外在实验技术和理论方法上的进展,并重点介绍了该团队将核量子效应研究推向原子尺度的突破性工作,最后展望了核量子效应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面临的问题。
水的核量子效应研究是物理和化学学科交叉的一个新生长点,也是国际上的一个新兴领域,已展现出非凡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该团队在这个方向上取得了奠基性的成果,并引领了该方向的发展。近年来,他们自主研发了一套对原子核量子态敏感的扫描隧道显微术,分别在实空间和能量空间实现了对氢核量子态的精密探测;理论上,成功发展了一套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路径积分分子动力学新方法(全量子化计算方法)。基于这些技术和方法,他们首次获得水分子的亚分子级成像【Nature Materials 13,184(2014)】,发现一种新的二维冰相【Nature Communications 5,4056(2014)】,并观察到氢核的协同量子隧穿【Nature Physics 11,235(2015)】,在国际上率先测定了氢键的量子成分【Science 352,321(2016)】。这些研究成果澄清了核量子效应领域长期争论的关键问题,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水的奥秘。
早些时候,江颖课题组还应邀在Advances in Physics: X上发表了题为“Recent advances in inelastic electron tunneling spectroscopy”的综述文章【Adv. Phys. X 2,907-936(2017)】,专门介绍核量子效应研究的单分子谱学实验手段:非弹性电子隧穿谱技术,以及该技术在探测各种元激发、化学元素识别、化学结构成像、催化反应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经费的支持。江颖和王恩哥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后郭静为文章的第一作者。理论计算方面的合作者包括北大物理学院李新征研究员和华中科技大学吕京涛教授。
编辑:安宁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王恩哥等在Progress in Surface Science上发表水的核量子效应研究综述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0
相关话题/结构 技术
生命科学学院李程研究组在《自然-通讯》发表癌症基因组三维结构和拷贝数变异关系的研究成果
染色质在细胞核中折叠成高度复杂的三维结构,并且在细胞分化、增殖等过程中被动态调控。染色质构象捕获技术如5C、Hi-C和ChIA-PET可以捕捉基因组范围的高分辨率染色质相互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三维基因组和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例如染色质形成的环状结构可以使基因的启动子和相距较远的增强子之间相互作用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彭练矛团队碳基集成电路成果被《2017自然指数·科学城市》专题报道
2017年10月19日,英国《自然》增刊《2017自然指数·科学城市》(NatureIndex2017ScienceCities)(第550卷,7676期)出版。“自然指数”分析了全球500座城市的科研产出数据,通过加权分数式计量(WFC)统计出全球科研产出最高的十大城市,北京以1693分夺冠。这项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深研院新材料学院在锂离子正极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锂离子电池作为高效的能量存储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混合式动力电动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电动汽车(EV),但是现有商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能量密度、倍率性能以及稳定性的需求。LiNixCoyMnzO2的安全性、流程繁琐性等问题阻碍了大规模的使用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汤富酬课题组发表单细胞表观多组学测序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课题组在Cell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multi-omicssequencingofmouseearlyembryosandembryonicstem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发展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彭练矛教授课题组在碳纳米管三维光电集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集成电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数十年间,按照摩尔定律的预测,随着晶体管尺寸不断缩减,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集成度越来越高。然而随着10nm技术节点的接近,因受到物理定律、成本等制约而很难进一步提升。2015年,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ITRS)委员会正式宣布摩尔定律将走到尽头,信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海霞教授课题组在压电摩擦复合式纳米发电机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日前,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海霞教授课题组利用静电纺丝工艺,成功研制出可用于柔性表面按压能量采集和人体生理信号检测的压电摩擦复合式纳米发电机。相关研究成果以《用于生物机械能采集和生理信号监测的柔性纤维基复合纳米发电机》(Flexiblefiber-basedhybridnanogenerator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生命科学学院姚蒙实验室在Heredity发表论文报道白头叶猴种群遗传学及栖息地破碎化对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2017年5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姚蒙研究组在Heredity杂志上发表题为“Lowgeneticdiversityandstrongpopulationstructureshapedbyanthropogenichabitatfragmentationinacriticallyendangere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工学院陈匡时课题组在单分子成像RNA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
最近,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陈匡时课题组基于寡核苷酸技术研制出一种能在活细胞中灵敏检测单个RNA分子的手段,并首次证实该手段在单分子水平下成像长链非编码RNA的可行性。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ScientificReports,题目为“Amolecularbeacon-basedapproachf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化学学院彭海琳课题组在《自然?纳米技术》报道超高迁移率二维氧化物半导体新发现
半导体材料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目前,随着晶体管特征尺寸的缩小,由于短沟道效应等物理规律和制造成本的限制,主流硅基材料与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正发展到10纳米工艺节点而很难提升,摩尔定律可能终结。因此,开发新型高性能半导体沟道材料和新原理晶体管技术,是科学界和产业界近20年来的主流研究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张锦课题组在碳纳米管水平阵列的结构控制生长方面取得突破
单壁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电学、力学等性能,尤其在纳电子学上对电子和空穴都表现出超高的迁移率,被认为是后摩尔时代最有潜力的制作CMOS集成电路的纳米材料之一。碳纳米管可看作是由石墨片沿一定方向卷曲而成的空心圆柱体,根据卷曲方式(通常称为“手性”)的不同,可以体现金属性或带隙不同的半导体性。由于单壁碳纳米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