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彭练矛教授课题组在碳纳米管三维光电集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0

集成电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数十年间,按照摩尔定律的预测,随着晶体管尺寸不断缩减,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集成度越来越高。然而随着10nm技术节点的接近,因受到物理定律、成本等制约而很难进一步提升。2015年,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ITRS)委员会正式宣布摩尔定律将走到尽头,信息技术进入后摩尔时代。学界和业界一直在探索超越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beyond CMOS)架构的方式,片上光互联和三维集成架构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碳纳米管具有尺寸小(1~3nm)、高迁移率、平均自由程长、宽光谱响应等诸多优势,有望实现片上的三维光电集成,因此被认为是后摩尔时代的理想沟道材料,在电子和光电子器件中被广泛研究,然而迄今未见碳管光互连和三维集成架构的相关研究报道。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彭练矛教授课题组在碳纳米管电子学领域发展了高性能碳管电子、光电子器件的无掺杂制备方法,利用对称电极制备高性能碳管晶体管,利用非对称电极实现碳管光电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与此同时,采用相同工艺在基底上制备电子和光电子器件,克服了传统材料中电子与光电子器件制备工艺不兼容的难题,通过引入“虚电极”的光伏倍增效应,有效提高碳管光电二极管的开路电压输出(9级级联的碳管光电二极管开路电压输出可以倍增到高于2V),从而实现了对后级晶体管器件的静电控制。
?碳管三维光电集成系统
此外,课题组利用碳管晶体管高效控制手性富集的碳管发光器件,实现了基于“trion”发光机制的碳管光发射机;利用碳管光接收器和碳管光发射机实现了光电混合集成的“与”逻辑门;进一步首次实现了光伏模式的碳管单片三维堆叠的光电集成回路,其纵向集成尺度在亚30nm量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hannel-division-multiplexing(CDM)的互连架构,顶层存储器中的数据可以电信号的方式被传送到顶层的碳管光发射器,再以光信号的方式被平行映射到底层的碳管光接收机中转化为电信号,随后由底层的碳管电路处理,为超越CMOS架构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基于碳管光接收器和光发射机的光电混合集成的“与”逻辑门
基于该项工作的学术论文以《碳纳米管三维单片光电集成系统》(Carbon nanotube-based three-dimensional monolithic optoelectronic integrated system)为题,于2017年6月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DOI: 10.1038/ncomms15649)。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刘旸为论文第一作者,彭练矛为通讯作者。
以上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刘华平研究员为相关实验提供了手性富集的碳纳米管材料。
编辑:江南

相关话题/光电 电子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稠环电子受体光伏材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17年,北京大学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在稠环电子受体光伏材料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在化学和材料领域著名期刊《美国化学会志》和《先进材料》发表了4篇论文。有机光伏材料可分为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过去的几年里,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给体材料已取得重大突破,无论是高分子还是小分子电子给体与富勒烯类电子受体共混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物理学院杨金波、方哲宇和吕劲课题组合作发展出新的谷电子学材料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杨金波、方哲宇和吕劲三个课题组开展合作,预测二维的具有蜂窝状原子排布的BNC杂化材料是一类新的具有从紫外拓展到可见光、近红外以及远红外波段的可调能隙的谷电子学材料,并通过实验证实了该体系存在谷极化的现象。相关工作以“ValleyPseudospinwithaWidelyTuna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信息学院张海霞教授课题组在多功能电子皮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海霞教授课题组与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陈东敏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传统压阻传感机制与新型摩擦传感机制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在同一器件上同时检测大小、方向不同的弯曲和正压力,大大提升了器件集成度。联合课题组一方面结合海绵材料的多孔特性与碳纳米管的高长宽比特性,设计出特殊的器件结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地空学院宗秋刚和邹鸿等利用自主研发卫星探测器揭示磁层亚暴能量电子注入的径向传播模式
    磁层亚暴是地球空间中最主要的能量输入、耦合和耗散过程。众所周知,绚丽的极光活动就与磁层亚暴的活动密切相关。然而,亚暴时能量粒子的注入机制仍是一个极富争议的论题。解析亚暴时能量粒子注入的径向传播模式则对解决这一争议有着重要的意义。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空间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地空学院宗秋刚团队发现地球内辐射带电子“斑马纹”的结构和演化规律
    地球内辐射带中的电子“斑马纹”是存在于内辐射带电子通量的能量-空间分布图中一种有趣的现象。在前人的研究中,斑马纹的形成存在波粒共振与非共振两种机制,缺乏系统的观测证据来区分到底是哪一种机制在起作用。借助VanAllenProbes的高质量数据,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宗秋刚教授研究团队首次给出了电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信息学院魏贤龙特聘研究员课题组在微型电子发射阴极研究中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电子源被认为是真空电子器件的“心脏”,提供其工作所必需的自由电子束。微型电子源是指利用微加工方法在硅等衬底表面加工所得到的微小电子源或电子源阵列。研制高性能的微型电子源对于提高真空电子器件的性能、研发微纳真空电子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自20世纪60年代微型电子源被提出,一直采用场发射的形式实现,但由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稠环电子受体光伏材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在光伏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提出了稠环电子受体的概念,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高性能有机稠环电子受体材料。有机光伏材料可分为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富勒烯衍生物是最广泛使用的电子受体。由于富勒烯受体存在可见区吸收弱、能级调控难、易聚集导致器件稳定性差等缺点,非富勒烯受体越来越受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电子显微学研究发现固态物质新结构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陈春林研究员与日本东京大学YuichiIkuhara教授、重庆大学尹德强副教授等人合作,在陶瓷材料中发现了区别于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的固态物质新结构一维有序结构(或称为一维有序晶体)。  固态物质按其微观结构的对称性可分为三大类: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具有旋转对称性和平移对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四氧化三铁界面磁性耦合的电子显微学研究取得进展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固体原子像研究部陈春林研究员与日本东京大学YuichiIkuhara教授等人合作,利用扫描透射电镜差分相衬成像技术(DPCSTEM)实现了对Fe3O4孪晶界面磁性耦合的直接测定,在原子尺度上揭示了Fe3O4孪晶界面的原子/电子结构与其界面磁性耦合之间的直接关系。研究发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低能电子撞移金属原子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高能电子(>200keV)与晶体材料作用会导致材料中产生空位、间隙原子、电子激发、原子离子化等微观缺陷(辐照损伤),微观缺陷的累积会改变材料性能(辐照效应)。对于金属晶体材料而言,电子辐照损伤主要是由电子撞击晶格原子引起的原子位移(knock-onatomicdisplacement)。传统粒子物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