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地空学院宗秋刚和邹鸿等利用自主研发卫星探测器揭示磁层亚暴能量电子注入的径向传播模式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0

磁层亚暴是地球空间中最主要的能量输入、耦合和耗散过程。众所周知,绚丽的极光活动就与磁层亚暴的活动密切相关。然而,亚暴时能量粒子的注入机制仍是一个极富争议的论题。解析亚暴时能量粒子注入的径向传播模式则对解决这一争议有着重要的意义。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空间所”)****宗秋刚教授的科学团队和邹鸿副教授的仪器研制团队通力合作,自主研发“成像电子谱仪(IES)”卫星探测器,将其观测数据与美国NASA的范艾伦探测器数据结合,发现地球磁层亚暴时能量电子注入的作用区域非常广泛,其内外边界可分别扩展至3.7与10个地球半径处,且可以同时向地球方向、磁尾方向传播。研究揭示了磁层亚暴时能量电子注入在径向的分布与传播模式。

利用飞行时间(Time-Of-Flight)方法获取的亚暴电子注入时间
空间所是目前中国高校中唯一能够研发卫星星载空间粒子辐射探测科学载荷的单位。该所自主研发的“成像电子谱仪(IES)”是中国新一代空间科学载荷,具有设计新颖,空间、能量、时间分辨率高,测量能量范围广,测量可靠等诸多优势,在同类型探测器中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该探测器已搭载于中国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上。此次观测是中国首次实现对地球辐射带中能电子能谱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的测量。

空间所自主研发的“成像电子谱仪(IES)”(飞行件)
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上,论文标题为“Radial propagation of magnetospheric substorm-injected energetic electrons observed using a BD-IES instrument and Van Allen Probes”。北京大学宗秋刚、邹鸿、郝以鑫、傅绥燕、周煦之、王玲华、王永福、任杰、刘鹰、刘志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袁憧憬博士,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贾向红研究员,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全林研究员为本文的合作者。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支持。
编辑:山石

相关话题/地球 电子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地空学院宗秋刚团队发现地球内辐射带电子“斑马纹”的结构和演化规律
    地球内辐射带中的电子“斑马纹”是存在于内辐射带电子通量的能量-空间分布图中一种有趣的现象。在前人的研究中,斑马纹的形成存在波粒共振与非共振两种机制,缺乏系统的观测证据来区分到底是哪一种机制在起作用。借助VanAllenProbes的高质量数据,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宗秋刚教授研究团队首次给出了电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信息学院魏贤龙特聘研究员课题组在微型电子发射阴极研究中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电子源被认为是真空电子器件的“心脏”,提供其工作所必需的自由电子束。微型电子源是指利用微加工方法在硅等衬底表面加工所得到的微小电子源或电子源阵列。研制高性能的微型电子源对于提高真空电子器件的性能、研发微纳真空电子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自20世纪60年代微型电子源被提出,一直采用场发射的形式实现,但由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稠环电子受体光伏材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在光伏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提出了稠环电子受体的概念,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高性能有机稠环电子受体材料。有机光伏材料可分为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富勒烯衍生物是最广泛使用的电子受体。由于富勒烯受体存在可见区吸收弱、能级调控难、易聚集导致器件稳定性差等缺点,非富勒烯受体越来越受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欧洲科学院院士、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Markku Kulmala教授团队访问我所
    应生态气候组邀请,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MarkkuKulmala教授团队一行4人(另,TuukkaPetaja教授、JaanaBack博士和JoniKujansuu博士)9月26-27日来到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进行了为期2天的访问和学术交流。  Markku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德国马普学会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Henrik Hartmann博士访问额尔古纳站
    2017年9月13日-16日,德国马普学会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植物分配研究组组长HenrikHartmann博士对额尔古纳森林草原过渡带生态系统研究站进行了学术访问。访问期间,HenrikHartmann博士在额尔古纳站副站长吕晓涛研究员的陪同下参观了额尔古纳站设立的氮沉降实验平台、氮磷添加实验平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电子显微学研究发现固态物质新结构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陈春林研究员与日本东京大学YuichiIkuhara教授、重庆大学尹德强副教授等人合作,在陶瓷材料中发现了区别于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的固态物质新结构一维有序结构(或称为一维有序晶体)。  固态物质按其微观结构的对称性可分为三大类: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具有旋转对称性和平移对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四氧化三铁界面磁性耦合的电子显微学研究取得进展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固体原子像研究部陈春林研究员与日本东京大学YuichiIkuhara教授等人合作,利用扫描透射电镜差分相衬成像技术(DPCSTEM)实现了对Fe3O4孪晶界面磁性耦合的直接测定,在原子尺度上揭示了Fe3O4孪晶界面的原子/电子结构与其界面磁性耦合之间的直接关系。研究发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低能电子撞移金属原子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高能电子(>200keV)与晶体材料作用会导致材料中产生空位、间隙原子、电子激发、原子离子化等微观缺陷(辐照损伤),微观缺陷的累积会改变材料性能(辐照效应)。对于金属晶体材料而言,电子辐照损伤主要是由电子撞击晶格原子引起的原子位移(knock-onatomicdisplacement)。传统粒子物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金属所研究人员在弹道输运二维pn结中实现了电子光学的观测
    石墨烯-氮化硼平面异质结构自2010年首次报道以来受到了凝聚态物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衍生了二维原子晶体的人工堆垛结构的研究分支。由于氮化硼提供了化学惰性、原子级别平整、无电荷掺杂的良好基底,石墨烯得以获得比在传统硅片表面高出3-4个数量级的载流子迁移率,并直接促成了石墨烯体系中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纳米孪晶金属形变机制的定量电子显微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纳米孪晶金属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导电性受到广泛关注,该材料的变形行为是材料学家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作为一类大角度晶界,共格孪晶界能够强烈地阻碍位错的运动,提高材料的强度,一般来说孪晶片层厚度越小,纳米孪晶材料的强度也应该越高。然而,实验发现,当孪晶片层厚度减小到一个临界尺寸(约为15nm)以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