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7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王垒教授课题组在《自然》(Nature)子刊《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ur)杂志发表题为“Regional Ambient Temperature Is Associated with Human Personality”的文章。该项工作通过大样本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揭示了气候因素中气温与人格特点的关系。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中“一方”,指的是某一地域;“水土”,包括地理位置、物候环境;“一方人”,则是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人。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心理和行为特征也不同。这也就是所谓的“地缘性格”。
地缘人格差异普遍存在,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地缘人格差异?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解。更重要的是,在探讨造就地缘人格差异的众多可能因素中,相比人文环境作用的理论和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到目前一直是理论空白。尽人皆知,性格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的“合金”。但自然中的哪个(些)因素影响了人格?这一问题始终没有答案。
关于地缘性格的成因,此前有“生存方式理论”(subsistence style theory)、“选择性迁徙理论”(selective migration theory)和“疾病流行理论”(pathogen prevalence theory)。然而,这些理论并没有直接触及自然因素。综合各类自然地理因素,王垒把目光落在了气象上。其课题组提出了地缘人格的温度理论。人类行为与环境温度息息相关,相比极端的高温与低温,适宜的温度增加了人类探索环境和人际交往的可能性。同时,适宜的温度也决定了劳动生产模式,影响了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左右了选择性迁徙的决策。因此,环境温度是更为源头的影响人格特质的因素。
王垒最初于2010年根据中国多城市性格测量,提出了关键科学猜想,并开始组织大规模数据采集。该课题的难度之一是必须在一个东西南北地域跨度足够大、涵盖丰富地理和气象差异的国家内(以避免文化差异的影响)收集数据。而且,为了对应足够精确的气象数据,人格数据要以城市(而不是省)为采集点,且该城市要有足够年度数量的各类气象资料。特别地,为了控制迁徙的影响,受测个人要求其和父辈两代人同在一个城市居住,没有发生过“移民”。为此,王垒组建了课题组,并邀请国内多所大学研究人员参与开展大规模数据采集,包括辽宁师范大学张奇教授、苏州大学张明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郭永玉教授。最终,该团队采集了中国内陆59个城市的横跨40年的气象数据(包括气温、降水、气压、湿度、风速等等),同时采集了各城市大学生共计5587人的人格数据(这些人入学前18年居住在与祖籍相同的城市)。跨层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城市水平的GDP、城市规模、传染病发病率、大米种植面积、小麦种植面积等一系列变量后,城市的温度适宜性显著预测该城市的人格特征(大五人格特质)。具体而言,居住在气温相对适宜(接近22℃)的城市的人,在社交性和稳定性人格维度,也称α因子(包括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特质)及个人成长和可塑性人格维度,也称?因子(包括外向性和开放性特质)都显著较高。这可能主要是因为适宜的大气温度鼓励人们更多地户外活动、社会交往、探索、接触新事物。
更进一步,王垒随后邀约国际合作者组成大型跨国团队(包括哥伦比亚大学Adam Galinsky、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Samuel Gosling、剑桥大学Jason Rentfrow教授等人),获取了来自美国1万多个不同邮编区域的气象数据和166万人的人格数据,计算结果重复了中国样本的发现,增强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最后,该团队使用机器学习中的条件随机森林算法再一次证实温度适宜性对人格的影响。
上图展示了中国样本的结果:不同颜色的横柱长短代表了不同因素如气温、年龄、性别、应答方式、GDP、种植方式、人口密度、流行病等对不同人格特质的预测力大小,其中红色代表的气温对各项人格维度的预测力最大。
该项研究是由中国****领衔组织实施的有关自然—人格关系的重要探索,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的重要贡献。该项研究成果对探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心理和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提供了依据。作者预言:随着温室效应加剧,地表气温升高,人们的性格可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韦文琦为该论文的自然第一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Jackson G. Lu(陆冠南)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王垒教授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团队成员还包括来自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美国德州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的师生。该项工作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的资助。
编辑:江南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王垒课题组在《自然·人类行为》发表文章揭示气候因素对人格特点的影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0
相关话题/城市 自然
工学院张艳锋课题组在《自然?通讯》等刊物上发表系列重要研究结果
2017年10月16日,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张艳锋研究员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文章《二维金属性TaS2:一种电催化析氢反应催化剂》(“Two-dimensionalmetallictantalumdisulfideasahydrogenev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彭练矛团队碳基集成电路成果被《2017自然指数·科学城市》专题报道
2017年10月19日,英国《自然》增刊《2017自然指数·科学城市》(NatureIndex2017ScienceCities)(第550卷,7676期)出版。“自然指数”分析了全球500座城市的科研产出数据,通过加权分数式计量(WFC)统计出全球科研产出最高的十大城市,北京以1693分夺冠。这项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刊登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课题组科研成果
北半球高纬度生态系统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数十年以来的气候变暖改变了该地区植被生产力空间格局。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沉降可能促使植被生产力格局的变化超过温度格局的变化,而植物适应温度变化、养分限制等因素则可能阻碍植被生产力格局和温度格局的同步变化。因此,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植被生产力空间格局的变化与气温空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研究组在气候变暖对全球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领域取得最新研究进展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于2017年8月15日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研究组的论文“Temperatureincreasereducesglobalyieldsofmajorcropsinfourindependentestimates”,报道了朴世龙教授领导的国际团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在森林植物残体碳储量研究方面取得系统性成果
植物凋落物和木质残体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的重要组分,但由于以往数据不足、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致使我国森林植物残体碳储量及其变化缺乏准确的估算,从而限制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全面评估。2011-2016年,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方精云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对我国森林植被、土壤、凋落物和木质残体碳密度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自然?物理》发表量子材料科学中心贾爽及合作者关于“TaP中磁场诱导的外尔费米子湮灭”的研究成果
拓扑概念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引入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对各种低能态准粒子的理解。近年来,以外尔半金属为代表的拓扑半金属的发现是继拓扑绝缘体发现以来又一项重大进展。一般认为,晶体中实现的外尔费米子是具有拓扑保护的稳定准粒子。一对具有相反手性的外尔点只有被移动到同一动量坐标上才会发生湮灭。这种粒子和反粒子的相互湮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城环学院陶澍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文章揭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017年7月19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陶澍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Advances上发表沈惠中(博士后)为第一作者、题为Urbanization-inducedpopulationmigrationhasreducedambientPM2.5concentrationsinChina的研究论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化学学院彭海琳课题组在《自然?纳米技术》报道超高迁移率二维氧化物半导体新发现
半导体材料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目前,随着晶体管特征尺寸的缩小,由于短沟道效应等物理规律和制造成本的限制,主流硅基材料与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正发展到10纳米工艺节点而很难提升,摩尔定律可能终结。因此,开发新型高性能半导体沟道材料和新原理晶体管技术,是科学界和产业界近20年来的主流研究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城市与环境学院与实验动物中心合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成果受到国内外关注
内分泌干扰物质(或称环境激素)的健康危害是过去二十几年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主题。长期以来,人们围绕雌激素活性内分泌干扰物质开展了大量研究。双酚A(bisphenolA)是一种广为人知的雌激素活性物质,是用于制作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的主要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婴儿奶瓶、塑料水杯等。近年来,因双酚A具有雌激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深研院甘文标课题组在《自然-神经科学》上发表有关睡眠领域突破性进展的论文
一直以来人们都很困惑:我们为什么会做梦呢?做梦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这个问题也被科学杂志评为未来一个世纪人类将要致力于解决的150个问题之一。目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甘文标课题组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甘文标课题组利用最近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活体成像手段成功地揭示了做梦睡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