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城市与环境学院与实验动物中心合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成果受到国内外关注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0

内分泌干扰物质(或称环境激素)的健康危害是过去二十几年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主题。长期以来,人们围绕雌激素活性内分泌干扰物质开展了大量研究。双酚A(bisphenol A)是一种广为人知的雌激素活性物质,是用于制作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的主要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婴儿奶瓶、塑料水杯等。近年来,因双酚A具有雌激素活性可引起儿童早熟、肥胖等问题,而被许多国家禁止用于制作婴儿奶瓶、儿童水杯等。如此一来,一些双酚A替代物质就开始被用于制作“不含双酚A”的塑料奶瓶、水杯等。但是这些新的替代物质是否更安全一般并未得到充足的研究,通常只是针对双酚A的毒性(雌激素活性)对其进行分析,只要该毒性低于双酚A就认为更安全。2017年2月28日,《自然·通讯》刊登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张照斌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城市与环境学院胡建英教授和实验动物中心朱德生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的文章“Fluorene-9-bisphenol is anti-oestrogenic and may cause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in mice”(DOI:10.1038/ncomms14585)。他们的研究发现,一种被作为双酚A替代品的双酚芴(BHPF)尽管没有雌激素效应,却有很强的抗雌激素效应。这种物质暴露小鼠后可以造成青春期前期小鼠子宫重量降低、成年小鼠怀孕比例降低、仔鼠出生体重减轻、甚至死胎等现象。同时,他们对100名大学毕业生血清样品进行分析,发现双酚芴在7%的血样中可以检测到。
他们的成果被杂志选为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s)在Natureasia以“Toxicology: Assessing the health impacts of ‘BPA-free' plasticsAdd to my bookmarks”为题报道后,引起国内外的数百家学术机构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著名科学新闻杂志New Scientist和著名科普杂志Popular Science分别以“BPA-free water bottles may contain another harmful chemical”和“The ‘safer' plastics designed to replace BPA may be just as bad for you”为题进行了专栏报道。人民网、科学网等许多国内媒体也进行了报道和转载。
张照斌副教授的硕士研究生胡莹、郭记龙、余彤、孙利北、范晓琳和拔尖计划本科生肖璇、李俊禹、郭旋、程思宇,日本岐阜大学的Tsuyoshi Nakanishi副教授和Youhei Hiromori博士,城市与环境学院万祎研究员和实验动物中心李军副教授也参与了该项研究,是论文的共同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编辑:安宁

相关话题/物质 环境学院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生命科学学院赵进东课题组在酰胺酶影响丝状蓝细菌细胞间物质交流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赵进东课题组近日在丝状蓝细菌相邻细胞间的物质交流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项工作发现酰胺酶(amidase)对蓝细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intercellularcommunication)以及异型胞分化是必须的,揭示了细胞间的物质交流对格式(pattern)形成的重要作用。该成果于20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自然?植物》杂志刊登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
    全世界逾一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准确预估未来气候条件下水稻产量变化对维护全球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作物模型是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影响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模型结构、参数调整等方面的局限性,作物模型模拟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提高作物模型模拟结果的准确度,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城市与环境学院方精云团队揭示全球森林高度的分布及决定因素
    森林高度是森林最基本的结构参数之一,对于指示土地生产力、估算森林生物量、预测生物多样性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全球森林高度的格局和决定因素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围绕该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众多假说。大家普遍认为,水分是决定森林高度的最主要因素:随着水分的增加,森林高度逐渐增加,最终维持在最高高度。最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自然?通讯》杂志刊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课题组科研成果
    《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近日刊登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研究组的论文“FieldwarmingexperimentsshedlightonthewheatyieldresponsetotemperatureinChina”,报道了该团队在气候变暖对我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北大环境学院研究成果得到应用 2050年前中国可避免约430亿吨温室气体排放
    2016年10月15日凌晨,经过7年的国际谈判,197个国家在卢旺达举行的第28次《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大会上达成协商一致的议定书修正案,发达国家将在2019年之前逐步减少氢氟碳化物(HFCs)的生产和消费,中国和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将在2024年前冻结氢氟碳化物的消费,印度等其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城市与环境学院赵淑清团队在PNAS上撰文报道城市环境大规模增强植被生长
    理解植被对未来气候和大气成分变化(如温度增高、CO2浓度上升等)的响应是预测未来全球气候、碳循环、植被生产力等变化的关键。控制实验(如增温、CO2浓度加倍等)适用于微观到生态系统尺度的植物响应模拟和观测。且控制实验的环境条件对植物而言往往是突变(如CO2浓度突然增加一倍),其响应特征可能与天然渐变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环境学院胡敏课题组在PNAS上发文揭示黑碳对雾霾和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机制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由于燃烧所产生的黑碳,如工厂烟囱、柴油车尾气管、点燃的生日蜡烛上方经常能见到很多黑烟,就是其中包含的成千上万个小到10纳米、大到100微米的黑碳所致。这些黑碳虽小,却有极强的光谱吸光性,是辐射强迫仅次于CO2的关键性温室物质,对全球气候变化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黑碳的增温作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电子显微学研究发现固态物质新结构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陈春林研究员与日本东京大学YuichiIkuhara教授、重庆大学尹德强副教授等人合作,在陶瓷材料中发现了区别于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的固态物质新结构一维有序结构(或称为一维有序晶体)。  固态物质按其微观结构的对称性可分为三大类: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具有旋转对称性和平移对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水热法从生物质制备表面富集含氧功能基团的高效碳催化剂取得新进展
    生物质广义为一切有机的可以生长的物质,狭义指植物的主要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全球每年光合作用产生的生物质约1700亿吨,所含的能量相当于5355亿桶原油,远高于2015年的原油消耗量(约350亿桶)。目前生物质的利用有限,仅为3-4%,其开发利用很有前景。目前关于生物质转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我所实现光催化生物质多元醇和糖类分子制备甲醇和合成气
    近日,我所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DNL603)王峰研究员团队利用光催化的方法,实现了温和条件下生物质多元醇裂解制备甲醇和合成气,为生物质转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甲醇和合成气是石油化工、煤化工产业中大宗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合成烯烃、芳烃等大宗化学品。同时甲醇也是一种清洁能源。生物质甲醇被认为是第四代“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