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大学计算机所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 /2013-05-26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专业代码:081203
 
 
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0年8月


 

 
 
   
 
 
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简介
一、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三、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四、直读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五、硕士研究生课程
 
 
 

本培养方案经过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并将根据实际执行和具体发展情况随时修订。关于本方案的最新修订版将随时公布在研究所主页http://www.icst.pku.edu.cn上,欢迎本所师生及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

 
 
 
 
 
 

 

 
 
 
 


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简介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源于王选教授开创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研究,是北京大学的二级科研教学机构、计算机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学科之一,研究方向包括: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与电子出版应用、网络与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视音频技术及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拥有硕士、博士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等科研基地。
计算机所坚持自主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一流的科研成果创造一流的产业应用为目标,围绕计算机技术在印刷、新闻出版、广电、信息安全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开拓进取,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2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成就、2次入选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2次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多次推动相关行业实现了技术变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一、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表一)
培养目标:
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利用原理、方法和新技术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在一、两个研究方向上,能深入、系统地掌握其理论、方法,并了解当前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能够承担科学研究、工程课题以及高校教学工作,并可继续攻读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博士学位。
学制: 3年
应修学分:
38学分,其中必修23学分,选修15学分。
 
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表二)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取得新的成果,并了解相关的学术研究动态。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新成果。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使用规范的语言。严格按《北京大学研究生手册》中“北京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的规定撰写,并打印。
学位论文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要求                   (表三)
1)              必修课按专业要求,其他选修课见表十四;
2)              研究生每学期的课程选择需征得导师同意;
3)              必修课学分超额部分可作为选修课学分;
4)              必修课成绩以70分为及格;
5)              选修其他院系和学校的课程,服从具体相关管理条例。
 
二、博士研究生(普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与学制                         (表四)
培养目标:
较好地掌握坚实宽广的相应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在相应专业的某个研究方向上掌握系统深入的专门理论知识、技术与方法,并且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理论研究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产业部门的研究、教学和技术开发工作。
学制:
    硕士起点博士生学制4年,本科起点直博生和硕博生学制5年。
 
学习安排和综合考试的基本要求                 (表五)
应修学分:
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期间应修学分15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2学分;学科前沿研究3学分;学科专著研读3学分。
 
注:若第一外国语非英语,则必须另外选修英语作为第二外国语;
学习及进度安排:
1)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必修课)
时间:第一学年内;学分:3学分
2)              第一外国语(必修课)
时间:第一学期;学分:4学分
3)              专业必修课
       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2学分;学科前沿研究3学分;学科专著研读3学分
时间:第二学年内;学分:8学分
4)              学科综合考试
时间:第三学期末,最迟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具体要求见下面
5)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时间:第四学期结束前
要求:
1) 导师、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及有关专家参加评审,一般不少于5人;
2) 应有报告会记录,有评审意见和研究所主管领导的审核意见;
3) 上述材料在审批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时,一并送研究生院。无选题报告的学位论文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6)    学位论文预答辩
时间:答辩前3-5个月。
要求:
1) 论文必须进行预答辩,由学位申请人向导师、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及有关教师,全面地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听取与会人员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确保论文质量;
2) 由博士生指导小组(或专家组,一般不少于5人)对所审核的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学术水平、是否可以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提出审核意见;
3) 对不能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必须按照《北京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及时办理学籍变动手续;
4) 上述博士生指导小组或专家组审核意见,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一并报研究生院。无审核意见的学位论文,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7)    学位论文评审
时间:答辩前1个半月开始
8)    学位论文答辩的报批
时间:答辩前一周;
要求:论文1份,报批材料齐全,填写完整。
9)   学位论文答辩
时间:每学期研究生院要求的答辩最晚日期之前。
学科综合考试的基本要求:
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最迟在第四学期结束前进行综合考试。考试以口试形式进行,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不允许以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代替学科综合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导师所指定学习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委员会成员应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五名专家组成,其中应至少有一名所外专家。考试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可以参加考试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主席。考试委员会须经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或主管研究生工作的研究所领导审核同意,方可进行考试。
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者,予以退学。
严格执行《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暂行规定》和《北京大学关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暂行规定》。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表六)
    应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对所研究的问题应有新的见解,取得有创造性的新成果,并至少有两篇论文以第一作者被国内外高水平期刊接收或在国际高水平会议上发表,并被SCI、EI、ISTP检索。熟练掌握专业外语,对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及最新进展有全面了解。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表七)
博士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尽可能结合国家的科学研究任务。选题报告一般不迟于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末。
博士生应对所研究的课题做出创造性成果,并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国家建设或本门学科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备在本学科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全部完成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任务,并在学位论文答辩前一个半月,提交学位论文,按照我校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申请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使用规范的语言。严格按《北京大学研究生手册》中“北京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的规定撰写,并打印。
学位论文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引言、正文、注释、结论、参考文献、附录、作者致谢、所发表的论文及获奖项目等。
 
三、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与学制                       (表八)
培养目标:
较好地掌握坚实宽广的相应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在相应专业的某个研究方向上掌握系统深入的专门理论知识、技术与方法,并且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理论研究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产业部门的研究、教学和技术开发工作。
学制:5年
    博士阶段的学习不少于3年
 
学习安排和综合考试的基本要求               (表九)
应修学分: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45学分
硕士期间应修学分30学分,其中必修23学分,专业课选修7学分(见表二)。
博士期间应修学分15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2学分;学科前沿研究3学分;学科专著研读3学分。
注:若第一外国语非英语,则必须另外选修英语作为第二外国语;
学习和进度安排:
(1)参加选拔,选拔通过者成为预备博士生
     时间:硕士第一学年末或硕士第二学年初(具体办法见表十四)
说明:要占用该专业当年博士生招生名额
(2)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必修课)
(3)第一外国语(必修课)
(4)学科综合考试(第五学期结束前)
(5)通过学科综合考试者,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第五学期结束前)
(6)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第六学期结束前)
(7)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前3-5个月)
(8)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前1个半月)
(9)学位论文答辩的报批(答辩前1周)
(10)学位论文答辩
     时间:每学期研究生院要求的答辩最晚日期之前;
注:以上各阶段的具体要求请参考学制3年的博士生培养方案(表八)。
学科综合考试的基本要求:(时间、内容、方式、标准及考试形式等)
在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末之前进行学科综合考试。考试以口试形式进行,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
考试内容包括导师所指定学习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委员会成员应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五名专家组成,其中应至少有一名所外专家。考试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可以参加考试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主席。考试委员会须经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或主管研究生工作的所领导审核同意,方可进行考试。
考试成绩合格者,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考试成绩不合格者,由导师提出建议,经研究所领导研究通过,提出转读硕士学位,或予以退学的意见,报研究生院和学校审批。
严格执行《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暂行规定》和《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连续培养的试行办法》。
 
新生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及选拔办法            (表十)
对新生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    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有志并能坚持攻读博士学位;
3.    对本学科有浓厚兴趣;有较好的专门训练,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并能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
4.    第一学年学习成绩优秀,已通过硕士英语,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导师对其表现感到满意;
5.    身体健康;
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办法:
1.    硕士入学后的第一学年末或硕士第二学年初,由硕士生本人提出申请;
2.    研究所组成考核委员会,根据其平时学习成绩(必要时安排专门考试)和政治思想、学风、品德等方面的表现,确定是否同意其转为硕博连读研究生;
3.    导师审核同意接收,填写意见;
4.    学院审核同意,签署意见,审批表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
5.    经研究生院批准后,即成为预备博士生;
四、直读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与学制                       (表十一)
培养目标:
较好地掌握坚实宽广的相应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在相应专业的某个研究方向上掌握系统深入的专门理论知识、技术与方法,并且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理论研究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产业部门的研究、教学和技术开发工作。
学制:5年
 
学习安排和综合考试的基本要求               (表十二)
应修学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5学分
硕士期间应修学分30学分,其中必修14学分,专业课选修16学分(见表二)。
博士期间应修学分15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2学分;学科前沿研究3学分;学科专著研读3学分。
 
注:若第一外国语非英语,则必须另外选修英语作为第二外国语。
学习和进度安排:
(1)参加选拔,选拔通过者成为预备博士生
说明:要占用该专业当年博士生招生名额
(2)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必修课)
(3)第一外国语(必修课)
(4)学科综合考试
     时间:第四学期结束(7月)前
(5)通过学科综合考试者,正式办理转博手续(第四学期结束前)
(6)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第五学期结束前)
(7)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前3-5个月)
(8)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前1个半月)
(9)学位论文答辩的报批(答辩前1周)
(10)学位论文答辩
     时间:每学期研究生院要求的答辩最晚日期之前;
注:以上各阶段的具体要求请参考学制3年的博士生培养方案(表八)。
学科综合考试的基本要求:(时间、内容、方式、标准及考试形式等)
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末之前进行学科综合考试。考试以口试形式进行,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
考试内容包括导师所指定学习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委员会成员应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五名专家组成,其中应至少有一名所外专家。考试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可以参加考试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主席。考试委员会须经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或主管研究生工作的研究所领导审核同意,方可进行考试。
考试成绩合格者,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考试成绩不合格者,由导师提出建议,经研究所领导研究通过,提出转读硕士学位,或予以退学的意见,报研究生院和学校审批。
严格执行《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暂行规定》和《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连续培养的试行办法》。
 
新生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及选拔办法            (表十三)
对新生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    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有志并能坚持攻读博士学位;
3.    对本学科有浓厚兴趣;有较好的专门训练,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并能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
4.    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导师对其表现感到满意;
5.    身体健康;
直读博士研究生选拔办法:
1.    本科生四年级第一学期,由本人提出申请;
2.    研究所组成考核委员会,根据其平时学习成绩(本科成绩优秀,英语通过六级,必要时安排专门考试)和政治思想、学风、品德等方面的表现,确定是否接收为直读博士研究生;
3.    导师审核同意接收,填写意见;
4.    学院审核同意,签署意见,审批表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
5.    经研究生院批准后,即成为预备博士生;
 
五、硕士研究生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              (表十四)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任课教师
1
00010010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必修课
2
 
2
00010030
自然辩证法概论
必修课
3
 
3
00010040
第一外国语
必修课
4
 
4
04812620
教学实习
必修课
2
 
5
 
科研实践
必修课
3
 
6
04812010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必修课
3
邵维忠
7
04812020
高等计算机体系结构
必修课
3
程旭
8
04812030
算法分析和复杂性理论
必修课
3
屈婉玲
9
04812040
分布式系统概念与设计
选修课
3
代亚非
10
04812050
人工智能
选修课
3
陈昱
11
04812060
PETRI网
选修课
3
袁崇义
12
04812070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引论
选修课
3
孙家肃
13
04812080
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
选修课
3
刘田
14
04812090
并行计算
选修课
3
袁崇义
15
04812100
高级操作系统
选修课
3
陈向群
16
04812110
高级软件工程
选修课
3
王千祥
17
04812120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选修课
3
杨冬青
18
04812130
网络和信息安全
选修课
3
陈钟
19
04812140
计算机图形与多媒体
选修课
3
汪国平
20
04812150
程序设计语言的形式语义
选修课
3
王捍贫
21
04812160
计算语言学
选修课
3
常宝宝
22
04812170
数字图像处理
选修课
3
彭宇新
23
04812180
软件设计工具
选修课
3
周秉锋
24
04812190
网络信息体系结构
选修课
3
李晓明
25
04812210
软件项目管理
选修课
3
孙艳春
26
04812230
并行程序设计
选修课
3
余华山
27
04812290
空间信息系统与辅助决策
选修课
3
罗英伟
28
04812330
软件体系结构
选修课
3
张世琨
29
04812360
计算机高级图形学
选修课
3
 
30
04812370
软件建模理论与UML
选修课
3
麻志毅
31
04812440
语义网与数字图书馆
选修课
3
张铭
32
04812470
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概论
选修课
3
严伟
33
04812490
高级逻辑学
选修课
3
谢冰
34
04812510
密码学
选修课
3
王昭
35
04812520
多Agent技术
选修课
3
焦文品
36
04812540
软件度量学
选修课
3
张路
37
04812550
XML数据管理
选修课
3
王腾蛟
38
04812600
普适计算与语义Web
选修课
3
崔光佐
39
04812610
Web Service
选修课
3
赵俊峰
40
 
数据库管理与性能优化
选修课
3
崔斌
41
 
面向服务的计算
选修课
3
张宁
42
 
数据挖掘高级专题
选修课
3
 
43
 
自然语言处理高级专题
选修课
3
王厚峰
44
 
文本挖掘技术
选修课
3
杨建武
45
04812000
先进技术专题1
选修课
3
 
46
 
先进技术专题2
选修课
3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