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谢晓非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4-12


姓  名:
    谢晓非
职  称:
    教授 博导
研究领域:
    风险认知与决策 老年健康 社会心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管理心理学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xiaofei@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2014年度授予)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育经历:

1994年 理学博士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管理心理学

1988年 教育学硕士 浙江大学,心理系(管理心理学)

1982年 工学学士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系

 

自1994年开始任教于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原心理学系)。

 

学术任职:

谢晓非教授担任中国心理学会决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组织管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心理学报》编委、《心理科学进展》编委、《应用心理学》编委、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编委、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此外,谢晓非教授坚持践行“学术服务于现实”的理念, 几乎每次国家的重大危机都参与相关处置,并进行现场研究,现担任: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专家组成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专家组成员。

 

讲授课程:

社会心理学专题、组织与管理心理学、风险认知与决策、决策行为、压力管理、团队发展等

 

风险认知与决策实验室:

谢晓非教授所领导的“风险认知与决策实验室”致力于风险认知、风险沟通与决策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目前实验室的研究队伍囊括博士生、硕士生、在职硕士生、本科生共计二十余名学生,此外,多名有相似研究兴趣的青年研究者也会定期参与实验室的实验研究和学术交流。

实验室崇尚“愉快而卓有成效”的学习和学术氛围,形成了自由和丰富的内部互动。同时,谢晓非教授非常注重学生学术能力的提升和学术视野的拓展,不定期邀请有突出研究成就的学者来实验室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互动。并鼓励学生在夯实研究基础的前提下探索新的研究技术和研究领域,如利用fMRI技术对认知加工机制进行深层探讨。

 

学术合作与招生信息:

欢迎有相似研究兴趣、专业基础扎实、并有一定国际合作经验的博士后随时联系,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详情可在北京大学博士后招聘网站查询。

本实验室也同时招收相关专业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欢迎咨询。

谢晓非教授对风险认知和风险沟通、判断与决策过程、老年健康和生命质量、利他行为等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综合行为实验、问卷测量、现场研究、大样本、大数据等手段进行心理学研究。

谢晓非教授的课题组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课题:

    “危机情境中个体与群体的身心互动效能模型”关注危机和风险沟通中的亲社会行为、公平感、生理和社会疼痛等议题。该课题提出了“利他行为的自激励效应(Lingering Fragrance Effect)”,即利他行为会对利他者本人在生理和基础感知觉层面的积极影响(如提升温度知觉,减轻负重感,降低疼痛等),也采用了fMRI技术探讨利他行为自激励效应的心理机制。
    “社会比较中的决策过程”将社会比较引入风险决策过程,考察社会比较对参照点形成、风险偏好、决策满意度等的影响。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风险决策中的双参照点效应(Double Reference Points)”,并对个人参照点和社会参照点共同作用于风险决策的规律进行了探讨。
    “决策过程中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主要以心理学理论来揭示代理问题的根源:当决策者面对完全一致的问题时,为自己决策和为他人决策的结果会出现分离。课题组提出,自己-他人决策差异不仅由经济因素(如,利益、信息不对称等)造成,也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如,解释水平、质询方式、调节焦点等)。
    “最优化与满意型决策风格”课题组对传统的最优化悖论提出挑战。传统研究认为,最优化者在组织中拥有高绩效的同时也往往有较差的情绪体验。然而,情绪并非幸福感的全部来源。课题组根据PERMA(幸福五要素)理论对幸福感进行解析,并尝试验证最优化和满意型员工在工作绩效中所体验到的幸福感层次,是最优化悖论的心理机制。

主持的研究项目:

    变革中追求卓越:最优化与满意型员工的适应性绩效及其PERMA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772007,2018-2021)
    决策过程中的自己-他人差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472005,2015-2018)
    危机情境中个体与群体的身心互动效能模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224002,2013-2015)
    社会比较中的决策过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172024,2012-2015)
    危机中期望差异效应所导致的风险沟通障碍及其策略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90924018,2010-2012)
    交通事故成因的心理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522202,2006-2008)
    管理者对风险事件和情景的认知及决策过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371003,2004-2006)
    基于风险沟通的民众理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专项基金-70340009,2003-2004)
    组织中的风险认知与风险管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171034,2002-2004)
    高级管理人员的风险与成就意识研究及训练方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9870075,1999-2001)
    企业管理中培训方法的理论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79670005,1997-1999)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合作意识的构成分析(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企业管理干部训练中的情景模拟法研究(北京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

英文论著

Zhu, D.*, Li, X., Yang, S., & Xie, X.* (2019). More accurate or less accurate: How does maximization orientation affect task completion predic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37, 173-183.

Zhang, H., Wang, H. , Sun, J. , Xie, X.* (2018).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Adding insult to injury: perceived inequity modulates pain perception.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Lu, J., Duan, H., & Xie, X.* (2018). Eagerness and optimistically biased metaperception: The more eager to learn others’ evaluations, the higher the estimation of others’ evaluation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9, 715.

Li, X., & Xie, X. (2017). The helping behavior helps lighten physical burden. Basic &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9(4). 183-192.

Wang, H., Li, K., & Xie, X. (2017).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pain sensitivity predict the experience of unfairness.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135910531668590.

Song, Y., Xie, X., & Zhang, H. (2017). Same meaning but different feelings: different expressions influence satisfaction in social comparisons.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 63-74.

Hu, T. Y., Li, J., Jia, H., & Xie, X. (2016). Helping others, warming yourself: altruistic behaviors increase warmth feelings of the ambient environment.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464).

Hu T-Y, Li J, Jia H, & *Xie X (2016). Helping Others, Warming Yourself: Altruistic Behaviors Increase Warmth Feelings of the Ambient Environment.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 1349.

Lu, J., Jia, H., *Xie, X., & Wang, Q. (2016). Missing the best opportunity; who can seize the next one? agents show less inaction inertia than personal decision makers.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54, 100-112.

Chuang, Y., *Xie, X., & Liu, C. (2016). Interdependent orientations increase pro-environmental preferences when facing self-interest conflic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contro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46, 96-105.

Jia, H., Lu, J., *Xie, X., & Huang, T. (2015). When your strength threatens me: supervisors show less social comparison bias than subordinate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89(3), 568-587.

Lu, J., Xie, X.*, Wang, M.*, & Tang, X. (2015). Double reference points: The effects of social and financial reference points on decisions under risk.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28, 451–463.

Zhu, X., & Xie, X.* (2015). Effects of knowledge on attitude formation and change toward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Risk Analysis, 35, 790-810.

Lu, X., Xie, X.* & Liu, L. (2015). Inverted U-shaped Model: How Frequent Repetition Affects Perceived Risk.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10, 219-224.

Lu, X., Xie, X.* & Xiong, J. (2015). Social Trust and Risk Percep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n Urban Areas of China: The Role of Salient Value Similarity. Journal of Risk Research, 18, 199-214.

Gan, Y., Wen,Y., Wang, J.., Rodriguez, M.A., Gong, X. Xie,X.(2014). Is Expressive Suppression an Effective Coping Strategy? A Study of Chinese Rescue Medical Staff Following an Earthquake.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7, 264-276.

Lu, J., & Xie, X.* (2014). To change or not to change: A matter of decision maker's rol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24, 47-55.

Hu, T.-Y., Jiang, X.-W., Xie, X.*, Ma, X.-Q., & Xu, C. (2014). Foreground-background salience effect in traffic risk communication.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9, 83-89.

Lu, J., Xie, X.*, & Xu, J. (2013). Desirability or feasibility: Self-other decision-making difference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9, 144-155.

Lu, J., Xie, X.*, & Zhang, R. (2013). Focusing on appraisals: How and why anger and fear influence driving risk perception.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45, 65-73.

Hu, T.-Y., Xie, X.*, & Li, J. (2013). Negative or positive? The effect of emotion and mood on risky driving.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 16, 29-40.

Lu, S., Au, W.-T., Jiang, F.*, Xie, X., & Yam, P. (2013). Cooperativeness and competitiveness as two distinct constructs: Validating the Cooperative and Competitive Personality Scale in a social dilemma contex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8, 1135-1147.

Gan, Y., Xie, X.*, Wang, T. Rodriguez, M. A., & Tang, C. S.* (2013). Thriving in the shadow of the 2008 Sichuan Earthquake: Two studies on resilience in adolescents.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18, 1232-1241.

Hu, T.-Y., Xie, X.*, Han, X.-Y, Ma, X.-Q. (2012). How do passengers influence drivers' propensities for angry driving? Different effects of supervisors versus friends.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49, 429-438.

Hu, X., & Xie, X.* (2012). Validation of the Domain-Specific Risk-Taking Scale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7, 181-188.

Zhu, D., Xie, X.*, & Xie, J. (2012). When do people feel more risk? The effect of ambiguity tolerance and message source on purchasing intention of earthquake insurance. Journal of Risk Research, 15, 951-965.

Zhu, D., Xie, X.*, & Gan, Y.* (2011) Information source and valence: How information credibility influences earthquake risk percep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31, 129-136.

Xie, X., Wang, M.*, Zhang, R.-G., Li, J., & Yu, Q.-Y. (2011). The role of emotions in risk communication. Risk Analysis, 31, 450-465.

Xie, X., Liu, H., & Gan, Y.* (2011) Belief in a just world when encountering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43, 566-586.

Xie, X.*, Stone, E., Zheng, R., & Zhang, R. (2011). The ‘Typhoon Eye Effect’: determinants of distress during the SARS epidemic. Journal of Risk Research, 20, 1-17.

Chen, X.-P., Xie, X.*, Chang, S. (2011). Cooperative and competitive orientation among Chinese people: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7, 353-379.

Li, Y., & Xie, X.* (2009). The analysis on the driving behaviour of full-score drivers in China. Advances in Transportation Studies, XIX.

Li, S. & Xie, X.* (2006). A new look at the "Asian disease" problem: A choice between the best possible outcomes or between the worst possible outcomes? Thinking & Reasoning, 12, 129-143.

Xie, X., & Wang, X. T*. (2003). Risk perception and risky choice: Situational, informational, and dispositional effects.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6, 117-132.

Xie, X., Wang, M.*, & Xu, L. (2003). What risks are Chinese People concerned about? Risk Analysis, 23, 685-695.

*表示通讯作者

中文论著

李海虹、邓州、何欣、申劭婧、邹雅雯、朱敏帆、王芸、谢晓非*. (2018).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理论与应用:源于“反常”终于“常理”的禀赋效应. 心理科学进展.

王逸璐、谢晓非*. (2018).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帮助情境中的预测偏差:成因与应对. 心理科学进展.

谢晓非, 王逸璐, 顾思义, & 李蔚. (2017). 利他仅仅利他吗? ——进化视角的双路径模型. 心理科学进展, 25(9). 1441-1455.

张慧, 陆静怡, 谢晓非. (2014). 解释水平导致的自己-他人决策差异.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0, 1124-1132.

谢晓非, 陆静怡. (2014). 风险决策中的双参照点效应. 心理科学进展, 22, 571-579.

谢晓非, 胡天翊, 林靖, 路西. (2013). 期望差异:危机中的风险沟通障碍. 心理科学进展, 21, 761-774.

王秋鸿, 常诗晴, 谢晓非. (2013). 驾如其人:为什么我们会不友善驾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9, 921-927.

朱冬青, 谢晓非. (2013). 最优化与满意型决策风格孰优孰劣?心理科学进展, 21, 309-316.

李靖宇, 谢晓非, 葛瑜. (2012). 小事件、大影响:公平感知觉与规则驾驶行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 670-678.

谢晓非, 林靖. (2012). 心理台风眼效应研究综述. 中国应急管理, 1, 21-25.

谢晓非, 朱冬青. (2011). 危机情境中的期望差异效应. 应用心理学, 17, 18-23.

谢佳秋, 谢晓非, 甘怡群. (2011). 汶川地震中的心理台风眼效应.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7, 944-952.

谢晓非, 王秋鸿, 常诗晴. (2011). 不友善驾驶行为分析. 应用心理学, 17, 291-298.

徐惊蛰, 谢晓非.(2011). 解释水平视角下的自己-他人决策差异. 心理学报, 43, 11−20.

熊继, 刘一波, 谢晓非. (2011). 食品安全事件心理表征初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7, 175-184.

马化祥, 秦博, 吴昊, 谢晓非. (2011).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的心理影响分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7, 1137-1142.

胡天翊, 陆静怡, 刘妍, 胡振北, 谢晓非. (2011). 国外交通事故伤害预防的措施和启示. 残疾人研究, 2, 44-49.

朱冬青, 谢晓非. (2010). 危机情境中影响科学普及效果的因素分析:心理学视角. 科普研究, 5, 14-19.

徐惊蛰, 谢晓非. (2009). 决策过程中的建议采纳. 心理科学进展, 17, 1016-1025.

谢晓非, 谢佳秋, 任静, 余松霖. (2009). 逼近真实的动态风险决策.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 884-890.

谢晓非, 李洁, 于清源. (2008). 怎样会让我们感觉更危险——风险沟通渠道分析. 心理学报, 40, 456-465.

庄明科, 白海峰, 谢晓非. (2008). 驾驶人员风险驾驶行为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 475-482.

谢晓非. (2008). 废墟上的心灵重建. 决策, 6, 38-39.

李纾, 谢晓非. (2007). 行为决策理论之父:纪念Edwards教授2周年忌辰. 应用心理学, 13, 99-107.

李洁, 谢晓非. (2007). 风险倾向的跨文化差异研究综述. 社会心理科学, 22, 284-289.

谢晓非, 余媛媛, 陈曦. (2006). 合作与竞争人格倾向的测量. 心理学报, 38, 116-125.

谢晓非, 于清源. (2006). 环境中的风险认知特征. 心理科学, 29, 362-365.

谢晓非, 郑蕊, 谢冬梅. (2005). SARS危机中公众心理反应模式初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1, 628-639.

谢晓非, 王惠, 任静, 于清源. (2005). SARS危机中以受众为中心的风险沟通分析. 应用心理学, 2, 104-109.

谢晓非, 王丽, 周俊哲. (2004). 模拟情景中冒险行为的动态研究. 心理学报, 36, 744-749.

谢晓非, 王晓田. (2004). 风险情景中管理者认知特征与参照点. 心理学报, 36, 575-585.

谢晓非. (2003). 乐观与冒险中的性别差异分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9, 270-275.

谢晓非, 谢冬梅, 郑蕊, 张利沙. (2003). SARS 问题中的公众理性研究. 管理评论, 15, 6-12.

谢晓非, 郑蕊. (2003). 风险沟通与公众理性. 心理科学进展, 11, 375 -381.

谢晓非, 郑蕊. (2003). 认知与决策领域的中国研究状况分析. 心理科学进展, 11, 281-288.

谢晓非, 徐联仓. (2002). 公众风险认知调查. 心理科学, 25, 723-724.

谢晓非, 徐联仓. (2002). 企业人事培训的理论化问题. 应用心理学, 8, 56-59.

谢晓非, 陈曦. (2002). 合作意识的认知成分分析. 心理科学, 25, 314-317.

谢晓非. (2002). 成就动机、冒险倾向与控制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 413-420.

谢晓非, 李育辉. (2002). 风险情景中的机会和威胁认知研究. 心理学报, 34, 319-326.

谢晓非, 王晓田. (2002). 成就动机与机会-威胁认知. 心理学报, 34, 192-199.

谢晓非, 陈文锋. (2002). 管理者个人影响力的测量与分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 127-135.

谢晓非, 陈文锋. (2001). 人际互动双环培训方法的形成与理论检验. 中国管理科学, 9, 639-647.

谢晓非. (2001). 人格特征的探讨:乐观与控制源.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7.

谢晓非. (2001). 乐观与冒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7, 859-868.

谢晓非, 常玉轩. (2001). 人事培训与学习型组织. 科学, 53, 34-37.

谢晓非, 衣琳琳, 刘嘉. (2001). 薪酬发放的激励效应——公开还是秘密.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 54-55.

谢晓非, 刘广珠, 陈文锋, 徐联仓. (2000). 下岗人员的风险认知分析.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6, 777-779.

谢晓非, 孔瑞芬, 陈曦, 阎学煌. (2000). 儿童的合作倾向与家长的价值观. 心理科学, 23, 699-702.

谢晓非, 徐联仓. (2000). 工作情景中管理人员的风险认知研究. 心理学报, 32, 115-120.

谢晓非, 徐联仓. (1999). 工作情景中员工风险认知的实验研究. 应用心理学, 5, 20-24.

谢晓非, 徐联仓. (1998). 一般社会情景中风险认知的实验研究. 心理科学, 21, 315-318.

谢晓非, 徐联仓. (1996). 公众在风险认知中的偏差. 心理学动态, 4, 23-26.

谢晓非, 徐联仓. (1996). 风险认知策略的计算机模拟实验. 心理学报, 28, 192-199.

谢晓非, 徐联仓. (1996). 风险认知策略的操作化指标. 人类工效学, 2, 49-52.

谢晓非. (1995). 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决策模式研究. 科学管理研究, 13, 27-31.

谢晓非, 徐联仓. (1995). “风险”性质的探讨——一项联想测验. 心理科学, 18, 331-333.

谢晓非, 徐联仓. (1995). 风险认知研究概况及理论框架. 心理学动态, 3, 17-22.

谢晓非. (1994). 风险研究中的若干心理学问题. 心理科学, 17, 104-107.

相关话题/北京大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李晟
    姓  名: 李晟 职  称: 研究员 博导 研究领域: 认知神经科学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sli@pku.edu.cn 个人主页: http://mgv.pku.edu.cn/?co=postsac=facultycatalog=cnpiintropname=cn_Li_Sheng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长聘副教授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王登峰
    姓  名: 王登峰 职  称: 教授 博导 研究领域: 人格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哲学楼 100871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王登峰,山东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学士、硕士、博士1988.9-1989.7: 美国加州大学San Diego分校心理学系留学进修1990年任教于北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魏坤琳
    姓  名: 魏坤琳 职  称: 教授 博导 研究领域: 运动控制 感知运动融合 计量神经科学 生物力学分析 运动能力康复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wei.kunlin AT pku.edu.cn 个人主页: http://www.psy.pku.edu.cn/weikunli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李健
    李健姓  名: 李健 职  称: 研究员 博导 研究领域: 人类强化学习和决策的神经机制 联系电话: +86 10 62767123(O)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li.jian@pku.edu.cn 个人主页: https://www.psy.pku.edu.cn/~lijian/main.html 个人简历 研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王莉
    姓  名: 王莉 职  称: 副教授 研究领域: 儿童社会性发展 联系电话: (010) 62761169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哲学楼 100871 电子邮件: liwang@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教育经历:学士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1995 年硕士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毛利华
    姓  名: 毛利华 职  称: 副教授 研究领域: 认知神经科学 社会认知 计算机与心理学研究方法 联系电话: 010-62758843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maolihua@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毛利华,博士,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何淑嫦
    姓  名: 何淑嫦 职  称: 副教授 研究领域: 环境心理 生理心理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shuchangh@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姓名:何淑嫦学历:博士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职业压力引起的抑郁及其分子遗传学机制 2016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李同归
    姓  名: 李同归 职  称: 讲师 研究领域: 社会认知心理学 依恋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 心理咨询与督导 联系电话: 010-62747622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litg@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1985-1989 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心理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张昕
    姓  名: 张昕 职  称: 副教授 研究领域: 毕生发展心理学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zhang.x@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教育经历:学士 2002 2006 北京大学心理系硕士 2006 2008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博士 2008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邵枫
    姓  名: 邵枫 职  称: 副教授 研究领域: 心理神经免疫学 拟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认知障碍及其中枢机制研究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shaof@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士1997 年 9 月 -2000 年 7 月 中国科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