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键词
摘要:漠河站(53.5°N,122.3°E)全天空无线电流星雷达为宽波束全天空干涉雷达,通过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烧蚀后的流星尾迹对电波的反射回波,探测流星体信息及70–110公里高度区域大气信息。本数据集包含2018年全年漠河站全天空无线电流星雷达观测的雷达观测数据和雷达分析数据。雷达观测数据包含流星尾迹的距离、到达角、径向速度、回波信号强度及衰减时间和扩散系数等参量;雷达分析数据是由雷达观测数据经分析处理后得到的大气风场数据。漠河站流星雷达数据集可以用来开展中层低热层区域大气动力学以及中性大气与电离层耦合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全天空流星雷达;漠河;流星尾迹;MLT;大气风场;子午工程
Abstract & Keywords
Abstract:?The meteor radar at Mohe station (53.5°N, 122.3°E) is an all-sky interferometry radar with wide beam. It can detect meteor trails left by meteoroids when entering and ablating in the Earth atmosphere at altitudes between 70 km and 110 km. The dataset from Mohe meteor radar in 2018 consists of radar observation data and radar analyzed data. Radar observation data includes range, angle of arrival, radial velocity, signal power, decay tim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meteor trails, etc. Radar analyzed data refers to the atmospheric wind field data obtained by analyzing and processing radar observation data. The dataset from Mohe meteor radar can be used for studies on atmosphere dynamics in the mesosphere and lower thermosphere (MLT) region and the coupling between atmosphere and ionosphere.
Keywords:?all-sky meteor radar;?Mohe;?meteor trail;?MLT;?atmospheric wind field;?Meridian Project
数据库(集)基本信息简介
数据库(集)名称 | 2018年黑龙江漠河站全天空无线电流星雷达数据集 |
数据作者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数据通信作者 | 解海永(xiehy@mail.iggcas.ac.cn) |
数据时间范围 | 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
地理区域 | 地理坐标53.5°N,122.3°E |
数据量 | 1.105 GB |
数据格式 | *.dat, *.txt |
数据服务系统网址 | http://dx.doi.org/10.12176/01.05.001 (流星雷达观测数据) http://dx.doi.org/10.12176/01.05.002 (流星雷达分析数据)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 |
数据库(集)组成 | 数据集共包括730个观测数据文件,其中:(1) *.dat是雷达观测数据,数据量1.1 GB;(2) *.txt是雷达分析数据,数据量5.25 MB。 |
Dataset Profile
Title | A dataset from Mohe Meteor Radar in 2018 |
Data corresponding author | XIE Haiyong (xiehy@mail.iggcas.ac.cn) |
Data authors |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GGCAS) |
Time range | Jan.1-Dec. 31, 2018 |
Geographical scope | Geographical location: 53.5°N, 122.3°E |
Data volume | 1.105 GB |
Data format | *.dat, *.txt |
Data service system | http://dx.doi.org/10.12176/01.05.001 (observation data from meteor radar) http://dx.doi.org/10.12176/01.05.002 (Analyzed wind profile data from meteor radar) |
Source of funding | Meridian Project |
Dataset composition | The dataset consists of 730 data files. (1) The radar observation data is recorded as a DAT file with data volume of 1.1 GB. (2) The radar analyzed data is recorded as a TXT file with data volume of 5.25 MB. |
引 言
中间层–低热层(Mesosphere and Lower Thermosphere,MLT)是地球中性大气和电离层的过渡区域。MLT区域大气风场和温度等的观测研究,对深入了解中性大气和电离层之间的耦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对MLT区域的探测一直是大气探测技术中的难题。由于探测数据的缺乏,使得对该区域了解仍然较少。
每天有数以亿计的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高速流星体与大气分子碰撞会使流星体表面迅速烧蚀并电离化,在注入轨道上留下一段细而长的高密度等离子体柱,这就是所谓的流星尾迹。流星雷达通过发射无线电波,接收流星尾迹反射回波,获得流星尾迹距接收点的距离、到达角和径向速度等参量,可以计算反演MLT区域环境参数。流星雷达数据的一个重要应用是MLT区域大气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如大气平均风场[1,2,3]、大气潮汐[4,5,6,7]、大气行星波[8,9,10]和大气温度[11]和密度[12-13]等。此外,利用流星雷达数据能够得到流星速度和辐射点,还可以开展流星天文学研究[14]。流星雷达常规是利用镜面流星尾迹反演平均风场,通过识别非镜面尾迹还能反演瞬时风场[15]。流星雷达还能探测电离层偶发E层和电离层E层不规则体[16-17]。目前,流星雷达已成为中高层大气和空间环境观测研究的有效手段,是空间环境监测和空间物理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科学探测设备。
在子午工程[18]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我国黑龙江漠河和湖北武汉建成了全天空流星雷达,用于监测研究我国上空MLT区域环境特性。全天空流星雷达是国际上20世纪末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流星雷达[19,20,21 ],采用宽波束发射,具有干涉测量和流星尾迹自动识别技术。目前世界上已有数十台这类流星雷达在运行,为观测研究全球中高层大气波动和传播特性,中高层大气动力学及与电离层耦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漠河站流星雷达采用澳大利亚ATRAD(Atmospheric Radar Systems)公司的EMDR雷达系统,其结构和配置与Buckland Park全天空流星雷达[21]类似,可以用于探测距离雷达天线阵300 km范围内约70–110 km高度的流星尾迹回波。漠河站流星雷达系统包括:控制采集系统、分析处理计算机、接收机、发射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控制采集系统包括相应的控制、通信与分析软件等。漠河站流星雷达由5个接收天线组成一个干涉仪,可以获得精确的流星回波距离及到达角(仰角和方位角)。
漠河站流星雷达运行参数如下:
雷达工作频率:38.9 MHz
固态发射机峰值功率:20 kW
发射脉冲重复频率:430 Hz
脉冲波形:高斯
发射机可工作最大脉冲占空比:10%
发射信号极化方式:圆极化
相干接收机通道数:5通道
距离分辨率:1.8 km
角度分辨率:2°
1 ?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漠河站流星雷达的控制采集系统由通用计算机与专用信号采集控制板构成,在它的控制下,经收发系统产生发射射频脉冲,由脉冲功率放大器放大后,从发射天线向上空发射宽波束脉冲信号;信号经流星尾迹反射,其回波被五幅空间分置的二单元正交八木天线组成的接收天线阵进行接收,经多路接收机接收放大,形成的各路正交基带信号被采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采样控制系统中采集的流星尾迹的原始数字化回波信号存储在计算机中。
1.1 ? 雷达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漠河站流星雷达观测数据是由雷达自带的处理程序,将原始数字化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后的结果,包括流星尾迹的距离、到达角、径向速度、回波信号强度及衰减时间和扩散系数等参量[3,22]。每24小时的分析结果以二进制形式存放在一个单独的DAT文件中,文件名包含台站和年月日的信息[20,21,22 ]。由原始数字化回波信号到观测数据的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 原始数字化回波信号到流星观测数据的处理过程
1.2 ? 雷达分析数据处理方法
漠河站流星雷达分析数据是由雷达观测数据(dat格式)经过分析处理后得到的大气风场数据[3,22],每24小时的分析结果以二进制形式存放在一个单独的TXT文件中,文件名包含台站和年月日的信息[20,21,22 ]。处理雷达原始数据得到风场分析数据的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 处理雷达原始数据得到风场分析数据的过程
2 ? 数据样本描述
2.1 ? 雷达观测数据格式
漠河站流星雷达观测数据(dat格式)为二进制数据文件,包含文件信息、参数信息及参数设置、数据信息及数据:
(1)文件信息(表1)。
表1 ? 文件信息列表
文件信息 | 数据说明 | 数据类型和长度 |
---|---|---|
文件标识 | 0x2000xxxx,版本号xxxx,2018年为0000 | 二进制4字节 |
记录数目 | 本文件中的记录总数 | 整型4字节 |
起始时间 | Unix时间 | 整型4字节 |
终止时间 | Unix时间 | 整型4字节 |
(2)参数信息及参数(表2和表3)。
表2 ? 参数信息列表
文件信息 | 数据说明 | 数据类型和长度 |
---|---|---|
文件标识 | 0x2050xxxx, 版本号xxxx,2018年为0002 | 二进制4字节 |
参数字节数 | 包含参数的字节数 | 整型4字节 |
记录时间 | Unix时间 | 整型4字节 |
字节偏移量 | 参数记录前面的字节数 | 整型4字节 |
表3 ? 参数列表
参数 | 参数说明 | 数据类型和长度 |
---|---|---|
距离数目Nr | 记录中的距离数目 | 整型4字节 |
雷达频率 | 雷达运行频率(Hz) | 实型4字节 |
发射波束方位角 | 发射波束的方位角 | 实型4字节 |
发射波束天顶角 | 发射波束的天顶角 | 实型4字节 |
赖奎思速度 | 最大可确定速度(米/秒) | 实型4字节 |
相位差数目Np | 存储的天线相位差组数 | 整型4字节 |
GPS锁定 | 数据采集过程中GPS是否锁定 | 布尔型4字节 |
接收通道数目N | 用于计算的接收通道数目 | 整型4字节 |
接收通道编号 | 接收通道编号 | N个整型4字节 |
天线对编号 | 用于计算相位差的天线对编号 | 2×Np个整型4字节 |
(3)数据信息及数据(表4和表5)。
表4 ? 数据信息列表
文件信息 | 数据说明 | 数据类型和长度 |
---|---|---|
文件标识 | 0x2051xxxx, 版本号xxxx,2018年为0004 | 二进制4字节 |
数据字节数 | 记录数据的字节数 | 整型4字节 |
记录时间 | Unix时间 | 整型4字节 |
字节偏移量 | 数据记录前面的字节数 | 整型4字节 |
表5 ? 数据列表
数据 | 数据说明 | 数据类型和长度 |
---|---|---|
事件开始时间 | 事件发生的时间(s) | 实型4字节 |
距离 | 距离(km) | 实型4字节 |
错误代码 | 0代表结果可靠 | 整型4字节 |
信噪比 | 信噪比(dB) | 实型4字节 |
功率 | 功率(dB) | 实型4字节 |
到达角方位角 | 到达角方位角(°) | 实型4字节 |
到达角天顶角 | 到达角天顶角(°) | 实型4字节 |
衰减时间 | 衰减时间(s) | 实型4字节 |
衰减时间误差 | 衰减时间估算误差(s) | 实型4字节 |
扩散系数 | 扩散系数(m2/s) | 实型4字节 |
扩散系数误差 | 扩散系数估算误差(m2/s) | 实型4字节 |
径向速度 | 径向速度(m/s) | 实型4字节 |
径向速度误差 | 径向速度估算误差(m/s) | 实型4字节 |
流星速率 | 流星速率(m/s) | 实型4字节 |
流星速率误差 | 流星速率估算误差(m/s) | 实型4字节 |
拟合距离 | 高斯拟合得到的距离(km) | 实型4字节 |
频率捷变估算的距离 | 频率捷变估算的距离(km) | 实型4字节 |
相位差 | 总共Np对天线相位差,以及平均值的误差(°) | (Np+1)个实型4字节 |
作为例子,图3给出了漠河站流星雷达2018年1月3日观测的流星尾迹在天空中的分布。由图可以看出,漠河站流星雷达探测到的流星尾迹在天空中分布较为均匀,表明漠河站流星雷达的天线可以接收来自各个方向的流星尾迹回波。图4给出了漠河站流星雷达2018年1月3日观测到的流星尾迹数目随高度(距离)的分布以及随世界时的分布。由图可知,流星主要出现在70–110 km之间,峰值高度在90 km附近;流星数目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凌晨时分观测到的流星数目最多,傍晚时分最少,这主要与地球自转和流星进入地球大气的方向有关[4]。
图3 ? 漠河站流星雷达2018年1月3日观测的流星尾迹在天空中的分布
图4 ? 漠河站流星雷达2018年1月3日观测到的流星尾迹数目随高度(左)和距离(右下)以及随世界时的分布(右上)
2.2 ? 雷达分析数据格式
漠河站流星雷达分析数据(txt格式)为二进制数据文件,包含文件信息、参数信息及参数设置、数据信息及数据:
(1)文件信息(表6)。
表6 ? 文件信息列表
文件信息 | 数据说明 | 数据类型和长度 |
---|---|---|
文件标识 | 0x2000xxxx,版本号xxxx,2018年为0000 | 二进制4字节 |
记录数目 | 本文件中的记录总数 | 整型4字节 |
起始时间 | Unix时间 | 整型4字节 |
终止时间 | Unix时间 | 整型4字节 |
(2)参数信息及参数(表7和表8)。
表7 ? 参数信息列表
文件信息 | 数据说明 | 数据类型和长度 |
---|---|---|
文件标识 | 0x2070xxxx, 版本号xxxx,2018年为0000 | 二进制4字节 |
参数字节数 | 包含参数的字节数 | 整型4字节 |
记录时间 | Unix时间 | 整型4字节 |
字节偏移量 | 参数记录前面的字节数 | 整型4字节 |
表8 ? 参数列表
参数 | 参数说明 | 数据类型和长度 |
---|---|---|
起始高度 | 记录的起始高度(m) | 整型4字节 |
高度间隔 | 高度间隔(m) | 实型4字节 |
高度总长度 | 高度总长度 | 实型4字节 |
(3)数据信息及数据(表9和表10)。
表9 ? 数据信息列表
文件信息 | 数据说明 | 数据类型和长度 |
---|---|---|
文件标识 | 0x2071xxxx, 版本号xxxx,2018年为0003 | 二进制4字节 |
数据字节数 | 包含数据的字节数 | 整型4字节 |
记录时间 | Unix时间 | 整型4字节 |
字节偏移量 | 数据记录前面的字节数 | 整型4字节 |
表10 ? 数据列表
数据 | 数据说明 | 数据类型和长度 |
---|---|---|
错误代码 | 0代表结果可靠 | 整型4字节 |
纬向风速 | 东西方向水平风速 (米/秒) | 实型4字节 |
经向风速 | 南北方向水平风速 (米/秒) | 实型4字节 |
湍流风速 | 均方根剩余速度 (米/秒) | 实型4字节 |
估算风速的流星数目 | 估算风速的流星数目 | 实型4字节 |
信噪比 | 信噪比(dB) | 实型4字节 |
功率 | 功率(dB) | 实型4字节 |
作为例子,图5给出了利用漠河站流星雷达2018年1月3日观测得到的纬向风和经向风,图中风场数据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高度分辨率为2 km。
图5 ? 漠河站流星雷达2018年1月3日观测得到的纬向风(上)和经向风(下)的等值线图
3 ?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
相较于以前的窄波束流星雷达,漠河站全天空流星雷达发射功率小,可以长时间连续运行。漠河站电磁环境良好,为流星雷达运行提供了非常理想的观测环境。技术人员定期对流星雷达主机、天线和线缆进行检查维护,并配有充足的易损件,雷达如果出现故障可及时修复。雷达配有不间断电源,可以消除短时间停电对雷达运行的影响。这些措施保证了观测数据的质量和连续性。2018年全年,除了由于当地电力检修造成数十小时的停电停机外,漠河站流星雷达无故障连续运行365天,数据完整率接近100%。
4 ? 数据价值
漠河站流星雷达观测数据可以支撑大气平均风场、大气潮汐和大气行星波等领域的研究,有助于认识中高层大气波动和传播特性,在MLT区域大气动力学以及中性大气与电离层耦合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数据集为2018年漠河站流星雷达观测数据集,如需要使用更长时段的漠河站流星雷达观测数据,可访问子午工程数据中心(http://data.meridianproject.ac.cn)。此外,在中国科学院日地空间环境观测研究网络支持下,国内多个台站也建成了全天空流星雷达,相关数据可以在http://wdc.geophys.ac.cn进行下载。
致 谢
本数据论文的完成得到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nssdc.ac.cn)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1]
MA Z, GONG Y, ZHANG S D, et al. Study of mean wind variations and gravity wave forcing via a meteor radar chain and comparison with HWM-07 results[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2018, 123(17): 9488–9501. DOI:10.1029/2018jd028799.
+?CSCD?·?Baidu Scholar
[2]
熊建刚, 万卫星, 宁百齐, 等. 武汉上空中层和低热层大气潮汐的流星雷达观测[J]. 空间科学学报, 2003, 23(5): 361–370. DOI:10.3969/j.issn.0254-6124.2003.05.006.
+?CSCD?·?Baidu Scholar
[3]
余优. 高层大气潮汐的流星雷达观测及子午剖面风场映射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
+?CSCD?·?Baidu Scholar
[4]
YU Y, WAN W X, REN Z P, et al. Seasonal variations of MLT tides revealed by a meteor radar chain based on Hough mode decomposition[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15, 120(8): 7030–7048. DOI:10.1002/2015ja021276.
+?CSCD?·?Baidu Scholar
[5]
YU Y, WAN W X, REID I M, et al. Global tidal mapping from observations of a radar campaign[J].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7, 60(1): 130–143. DOI:10.1016/j.asr.2017.03.037.
+?CSCD?·?Baidu Scholar
[6]
HE M S, CHAU J L, STOBER G, et al. Relations between semidiurnal tidal variants through diagnosing the zonal wavenumber using a phase differencing technique based on two ground-based detectors[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2018, 123(8): 4015–4026. DOI:10.1002/2018jd028400.
+?CSCD?·?Baidu Scholar
[7]
HE M S, CHAU J L. Mesospheric semidiurnal tides and near-12-hour waves through jointly analyzing five longitudinally-distributed specular meteor radars at boreal midlatitudes[J].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19: 1–23. DOI:10.5194/acp-2018-1320.
+?CSCD?·?Baidu Scholar
[8]
XIONG J, WAN W, NING B, et al. Planetary wave-type oscillations in the ionospher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mesospheric/lower thermospheric and geomagnetic disturbances at Wuhan (30.6°N, 114.5°E)[J].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2006, 68(3/4/5): 498–508. DOI:10.1016/j.jastp.2005.03.018.
+?CSCD?·?Baidu Scholar
[9]
GONG Y, LI C, MA Z, et al. Study of the quasi-5-day wave in the MLT region by a meteor radar chain[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2018, 123(17): 9474–9487. DOI:10.1029/2018jd029355.
+?CSCD?·?Baidu Scholar
[10]
YU F R, HUANG K M, ZHANG S D, et al. Quasi 10- and 16-day wave activities observed through meteor radar and MST radar during stratospheric final warming in 2015 spring[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2019, 124(12): 6040–6056. DOI:10.1029/2019jd030630.
+?CSCD?·?Baidu Scholar
[11]
LIU L B, LIU H X, CHEN Y D, et al. Mesospheric temperatures estimated from the meteor radar observations at Mohe, China[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17, 122: 2249–2259. DOI:10.1002/2016JA023776.
+?CSCD?·?Baidu Scholar
[12]
LIU L B, LIU H X, CHEN Y D, et al. Variations of the meteor echo heights at Beijing and Mohe, China[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17, 122(1): 1117–1127. DOI:10.1002/2016ja023448.
+?CSCD?·?Baidu Scholar
[13]
YI W, XUE X H, REID I M, et al. Climatology of the mesopause density using a global distribution of meteor radars[EB/OL]. (2018-11-15). Atmos. Chem. Phys. Discuss., https://doi.org/10.5194/acp-2018-1040.
+?CSCD?·?Baidu Scholar
[14]
YOUNGER J P, REID I M, LI G, et al. Observations of the new Camelopardalids meteor shower using a 38.9 MHz radar at Mohe, China[J]. Icarus, 2015, 253: 25–30. DOI:10.1016/j.icarus.2015.02.021.
+?CSCD?·?Baidu Scholar
[15]
LI G Z, NING B Q, HU L H, et al. A comparison of lower thermospheric winds derived from range spread and specular meteor trail echoes[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12, 117(A3): A03310. DOI:10.1029/2011ja016847.
+?CSCD?·?Baidu Scholar
[16]
XIE H Y, LI G Z, NING B Q, et al.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all-sky meteor radar to observe ionospheric E-region field-aligned irregularities[J].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9, 62(8): 1431–1437. DOI:10.1007/s11431-018-9418-5.
+?CSCD?·?Baidu Scholar
[17]
WANG Y, LI G Z, NING B Q, et al. All-sky interferometric meteor radar observations of zonal structure and drifts of low-latitude ionospheric E region irregularities[J]. Earth and Space Science, 2019, 6(12): 2653–2662. DOI:10.1029/2019ea000884.
+?CSCD?·?Baidu Scholar
[18]
WANG C. New Chains of Space Weather Monitoring Stations in China[J]. Space Weather, 2010, 8: S08001. DOI:10.1029/2010SW000603.
+?CSCD?·?Baidu Scholar
[19]
VALENTIC T A, AVERY J P, AVERY S K. MEDAC/SC: A third generation meteor detection and collection system[J].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 Remote Sensing, 1996, 34(1):15-21.
+?CSCD?·?Baidu Scholar
[20]
HOCKING W K, FULLER B, VANDEPEER B. Real-time determination of meteor-related parameters utilizing modern digital technology[J].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2001, 63(2/3): 155–169. DOI:10.1016/S1364-6826(00)00138-3.
+?CSCD?·?Baidu Scholar
[21]
HOLDSWORTH D A, REID I M, CERVERA M A. Buckland Park all-sky interferometric meteor radar[J]. Radio Science, 2004, 39(5): RS5009. DOI:10.1029/2003rs003014.
+?CSCD?·?Baidu Scholar
[22]
赵光欣. 武汉中层-低热层大气动力过程的观测研究[D]. 武汉: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2006.
+?CSCD?·?Baidu Scholar
数据引用格式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黑龙江漠河站流星雷达观测数据[DB/OL].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2011-08-01). DOI: 10.12176/01.05.001.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黑龙江漠河站流星雷达分析数据[DB/OL].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2011-08-01). DOI: 10.12176/01.05.002.
稿件与作者信息
论文引用格式
解海永, 刘立波, 宁百齐, 等. 2018年黑龙江漠河站全天空无线电流星雷达数据集[J/OL]. 中国科学数据, 2021, 6(2). (2020-12-25). DOI: 10.11922/csdata.2020.0067.zh.
解海永Xie Haiyong
主要承担工作:流星雷达数据处理加工与论文撰写。
xiehy@mail.iggcas.ac.cn
(1985—),男,山东寿光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离层不规则体/闪烁。
刘立波Liu Libo
主要承担工作:论文策划与撰写。
(1970—),男,湖南常德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电离层物理。
宁百齐Ning Baiqi
主要承担工作:数据观测过程管理。
(1957—),男,湖南邵阳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电离层电波诊断。
李国主Li Guozhu
主要承担工作:数据质量及数据加工过程管理。
(1980—),男,湖南娄底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电离层探测和低纬不均匀体诊断与机理研究。
熊建刚Xiong Jiangang
主要承担工作:流星雷达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1965—),男,湖北武汉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高层大气和电离层扰动。
胡连欢Hu Lianhuan
主要承担工作:流星雷达技术支持。
(1981—),男,湖北武汉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离层地基探测。
余优Yu You
主要承担工作:流星雷达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1985—),女,湖南常德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层大气的本征模模式化研究。
赵秀宽Zhao Xiukuan
主要承担工作:观测数据传输。
(1982—),男,河北南宫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共享技术及应用。
李来顺Li Laishun
主要承担工作:流星雷达观测与数据传输。
(1965—),男,黑龙江漠河人,实验师,方向为电离层地基观测。
苏振波Su Zhenbo
主要承担工作:流星雷达观测与数据传输。
(1971—),男,黑龙江漠河人,助理实验师,方向为电离层地基观测。
岳云龙Yue Yunlong
主要承担工作:流星雷达观测与数据传输。
(1987—),男,黑龙江漠河人,实验员,方向为电离层地基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