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2014年黑龙江漠河站电离层数字测高仪数据集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摘要&关键词
摘要:电离层测高仪是最常用的地基电离层观测设备之一。子午工程中,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黑龙江漠河台站(122.3°E,53.5°N)建成了我国最北端的电离层数字测高仪,不间断地积累电离层常规探测数据,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电离层区域特性和扰动传播的观测研究。本数据集包含2014年全年漠河站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观测的原始电离层频高图数据和自动度量分析的电离层参数数据。本数据集原始观测精确可靠、数据记录完整连续,可为中纬电离层空间天气学和气候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关键词:漠河;电离层数字测高仪;电离层频高图;电离层特征参数;子午工程

Abstract & Keywords
Abstract:?Ionosonde is one of the most conventional ground-based ionospheric observation instruments. A DPS4D digital ionosonde was setup at the Mohe station of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Meridian Project. The Mohe DPS4D ionosonde is the northernmost ionosonde operated in China.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bservation and study of regional ionospher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agation of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This dataset contains the raw ionogram data and auto-scaled ionospheric characteristics data in the whole year of 2014. This raw data in this dataset is accurate, reliable, and continuous, which can support the study of ionospheric weather and climatology.
Keywords:?Mohe;?ionosonde;?ionogram;?ionospheric parameters;?Meridian Project

数据库(集)基本信息简介
数据库(集)名称2014年黑龙江漠河站电离层数字测高仪数据集
数据作者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数据通信邮箱mohchina@mail.iggcas.ac.cn
数据时间范围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地理区域黑龙江漠河市北极镇(122.3°E,53.5°N)
数据量23.9 GB
数据格式*.RSF, *.SAO
数据服务系统网址http://dx.doi.org/10.12176/01.06.008 (数字测高仪电离图观测数据)
http://dx.doi.org/10.12176/01.06.009 (数字测高仪SAO数据)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
数据库(集)组成数据集共包括96 302个数据文件,其中:(1) *.RSF数据是电离层频高图数据,每进行一次电离层垂直探测生成一个电离层频高图数据,共有48151个RSF格式的电离层频高图数据,数据量23.6 GB;(2)*.SAO数据是对电离层频高图度量反演得到的电离层参数数据,数据文件个数48151个,数据量315.2 MB。

Dataset Profile
TitleDigital ionosonde data of Mohe Observato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during 2014
Data correspondencemohchina@mail.iggcas.ac.cn
Data author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ime rangeJan. 1 to Dec. 31, 2014
Geographical scopeBeiji Town, Mohe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122.3°E,53.5°N)
Data volume23.9 GB
Data format*.RSF, *.SAO
Data service system<http://dx.doi.org/10.12176/01.06.008> (ionospheric vertical sounding raw data)
<http://dx.doi.org/10.12176/01.06.009> (ionospheric parameter files)
Source of fundingMeridian Project
Dataset compositionThis dataset contains 96,302 data files. (1) RSF files are the ionospheric vertical sounding raw data files. A RSF file will be produced in each ionospheric sounding event. There are 48,151 individual RSF ionogram files with a total data volume of 23.6 GB. (2) SAO files are the ionospheric parameter files produced by auto-scaling the vertical sounding ionogram file. There are 48,151 individual SAO files with a total data volume of 315.2 MB.



引 言
电离层是距地面约60–1000 km范围内被部分电离的地球大气区域,其组成成分包括中性大气粒子、自由电子和离子。电离层中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改变无线电波的传播,使之发生吸收、折射、反射和散射。利用这一特性,采用无线电设备发射无线电波,并接收经电离层传播的无线电波回波,可探测电离层的状态和参数。
电离层垂直探测是电离层观测历史最为悠久、且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的地面常规探测手段。电离层垂直探测使用的设备称为电离层测高仪,它通过垂直向上发射无线电波,接收经电离层反射的回波信号,测量回波信号强度及时延,得到反射点的高度(虚高)。对于给定的电离层高度,发生反射的无线电波频率与该高度上的电子密度有关,通过扫描频率探测则可实现对不同高度上的电子密度的探测,探测获得的原始回波数据称为电离层频高图。对电离层频高图进行相应的信号处理和参数度量,提取得到电离层的特征参数,并进一步反演计算得到电离层不同高度上的电子密度剖面。
电离层测高仪数据广泛应用于电离层空间天气学和气候学研究,如电离层的太阳活动依赖[1,2,3 ]、磁暴期间的电离层响应[4,5,6 ]、特殊事件(日食、地震、闪电、台风)的电离层效应[7,8,9,10 ]、行进式电离层扰动[11]、电离层特殊结构(F3层、超强Es)[12-13]、电离层不均匀体[14,15,16 ]、电离层时空异常[17-18]等方面。除了用于电离层特性研究之外,电离层测高仪观测数据还常用于建立电离层经验模式 [19]和验证其他观测手段和理论模式[20,21,22 ]
为了监测研究地球空间环境特性,子午工程在我国大陆和极区共建成了5台电离层数字测高仪,分布在黑龙江漠河(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昌平(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湖北武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海南儋州(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和南极中山站(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形成了一条电离层数字测高仪监测链[23]。在这些台站中,使用的电离层垂测设备均为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该设备由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大气研究中心研制。2004–2008年间,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大气研究中心在该单位原有Digisonde系列电离层测高仪基础上升级研制出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24]。该设备在保留了原Digisonde系列电离层测高仪的基本工作方式和功能之外,进行了一系列关键的硬件和软件升级,包括最新的数字射频芯片、嵌入式计算机和最新版本的频高图自动度量标定软件ARTIST5。特别是该设备采用了数字发射机和数字接收机,将原来由模拟电路实现的射频收发功能升级为数字电路实现[25]。该设备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技术先进的电离层垂测设备,在全球几十个观测站点得到使用[26]
该设备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
工作频率范围:0.5–30 MHz
脉冲重复频率:100 Hz或200 Hz
峰值发射功率:双通道各150 W
探测高度范围:80–1200 km
探测高度间隔:2.5 km
探测频率步进:25 kHz,50 kHz,100 kHz
漠河站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是我国最北端的地球物理综合观测台站,对于监测来自高纬的空间环境扰动传播和研究中纬空间物理区域特性有着重要作用。漠河站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建成于2010年9月,至今已运行10年。本文选取2014年的电离层频高图数据和电离层参数数据为代表,介绍漠河站DPS4D电离层测高仪观测数据的格式、内容和使用方法,同时也可作为子午工程其他台站电离层测高仪数据使用的参考。

1 ?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漠河站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的硬件组成包括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和主机。发射天线采用正交双通道的三角形天线,天线塔高30米,水平跨距50米。接收天线阵由4个单独的正交环形天线组成,4个天线分别位于边长60米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和中心。天线具体形式见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操作手册[25]。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以全自动方式工作,利用双通道发射天线垂直向上发射扫频无线电波,利用接收天线阵接收电离层反射回波,测量电离层反射回波的强度和到达接收机的时间延迟,获得各频率点电离层虚高随频率的变化图,即电离层频高图。基于得到的电离层频高图数据,采用内嵌的自动度量分析软件ARTIST5,度量得到电离层参数数据,通过反演虚高积分方程获得电离层峰下电子密度剖面。
1.1 ? 电离层频高图数据
电离层频高图数据是电离层数字测高仪观测所生成的原始观测数据。漠河站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全天24小时自动观测。常规观测模式下,每15分钟进行一次电离层垂直探测,每次探测耗时约2分钟。其余时间执行硬件自检、通道检测或待机。在加密观测模式下,每5分钟进行一次电离层垂直探测。
实际探测中,漠河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白天探测频率范围1–14 MHz,夜间探测频率范围0.5–10 MHz,采样高度范围80–1280 km。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采用较低的发射功率,通过相位编码、脉冲压缩和脉冲相干叠加的方法提高回波信噪比。观测中漠河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在每一个频点上发射宽度为533 μs的16位互补码脉冲,采用16次相干累加,以较低发射功率获得较好的回波信噪比和高度分辨率。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除了能测量每个采样高度上发射的信号幅度外,还可获得信号相位、极化、多普勒频移和到达角等多种参数,从而实现对电离层结构与运动特征等信息的监测。
每扫频探测一次,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生成一个RSF格式的电离层频高图数据文件。常规观测模式下,每天产生96个RSF格式的电离层频高图数据文件;加密观测模式下,每天产生288个RSF格式的电离层频高图数据文件。

1.2 ? 电离层参数数据
电离层参数数据是由原始电离层频高图数据经电离层数字测高仪内嵌的度量分析软件处理得到的数据产品。采用计算机进行电离层频高图的实时度量分析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有一套人工视觉感知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和描述,提取有用的电离层回波特征。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大气研究中心开发了实时电离层频高图度量反演软件ARTIST5,作为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内嵌的实时分析软件,有着较好的数据分析效果。ARTIST5软件度量电离层频高图的流程包括:(1)根据电离层频高图回波情况,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信号门限去除电离层频高图中的背景噪声;(2)对电离层频高图进行边缘检测,将回波数据进一步压缩,保留强弱信号的边缘部分;(3)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将检测的边缘回波连接形成电离层频高图描迹;(4)识别不同分层的电离层描迹及其多次回波,得到电离层的各种特性参量,如电离层E层、F1层、F2层和Es层临界频率;(5)采用NHPC反演算法对电离层描迹进行偏移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反演得到电离层底部电子密度剖面;(6)基于电离层底部电子密度剖面,给出外推的电离层顶部电子密度剖面[27]
每一次探测生成的RSF格式的电离层频高图数据文件,经过度量分析将得到一个对应时刻的SAO格式的电离层参数数据文件。常规观测模式下,每天产生96个电离层参数数据文件;加密观测模式下,每天产生288个电离层参数数据文件。


2 ? 数据样本描述
2.1 ? 电离层频高图RSF数据
RSF格式的观测数据,在DPS4D电离层测高仪操作手册[25]中有详细说明,本文简要列出关键信息。
电离层频高图实际上是电离层反射回波信息(幅度、相位、多普勒频移)随频率–高度变化的二维矩阵。图1为用SAOExplorer软件显示的一个电离层频高图观测数据文件。观测时间为2014年3月26日01:10UTC(世界时),横轴为探测频率,纵轴为高度,图中曲线为电离层反射回波的描迹。其中红色曲线为电离层寻常波(O波),绿色曲线为非寻常波(X波)。电离层频高图中除了记录到了电离层一次回波之外,还记录到了二次回波和三次回波。




图1 ? 漠河站电离层频高图数据示例
RSF格式的电离层频高图数据为二进制格式,它由多个4096字节的数据块组成,数据块之间依次排列(如图2)。每一个数据块前60个字节为数据文件头,文件头定义了电离层测高仪观测的基本参数,包括观测时间、台站代号、起始频率、结束频率、频率步进、起始采样高度、采样高度间隔、采样高度数量、脉冲重复频率、相干叠加次数等。
文件头之后是实际的数据段,具体数据结构如图3。数据段按照频率从起始频率至结束频率顺序排列。每个频率数据中包含寻常波(O波)和非寻常波(X波)两种极化的数据。对于每一种极化,首先是6个字节的前导信息,表示了频率和极化等信息,后续为从起始高度至结束高度的所有回波数据。每个高度上的回波数据信息为2个字节,其中回波幅度(长度5bit)和多普勒(长度3bit)占用1个字节,相位(长度5bit)和方位角(长度3bit)占用1个字节。不同探测频率上的数据按上述结构依次排列,因此,电离层频高图观测数据实际上是电离层回波幅度、多普勒、相位和方位角随频率和高度变化的二维矩阵。




图2 ? RSF格式电离层频高图数据结构




图3 ? RSF格式电离层频高图数据段存储结构

2.2 ? 电离层参数数据
电离层参数数据以SAO格式保存。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大气研究中心网站提供了SAO格式的详细说明[28],本文简要列出常用的参数信息。
SAO是标准存档输出的缩写。SAO格式实际上是一个文本格式,数据内容按照规定的字符长度连续存放,每一行不超过120个字符,缺数标记为9999.000。SAO数据文本分为数据指数和度量提取的分组参数两个部分。SAO数据文本起始两行为数据指数,明确了后续的度量提取的分组参数的有无和长度。度量提取的分组参数共分为60组,包含不同类型的参数,如台站信息和探测时间、自动度量的电离层特征参数、电离层不同高度层次(E层、F1层、F2层)的回波描迹(虚高、幅度、多普勒、频率)和反演的电子密度剖面等。限于篇幅,表1列出SAO格式的数据中常用的部分分组参数及其说明。这些分组参数中地球物理参数、探测时间和度量的电离层特征参数为必存项。度量的电离层不同高度层次(E层、F1层、F2层)的回波数据中,虚高和频率为必存项。由于数据分组中存在必存项和选存项,SAO格式的电离层参数数据文件大小将随实际观测的电离层频高图数据情况变化。
表1 ? SAO格式的电离层参数数据中部分分组参数列表
分组号描述存储选项
1地球物理参数必存
2台站和设备信息
3探测时间必存
4度量的电离层特征参数必存
7F2层O波虚高F2层存在时必存
9F2层回波信号幅度
10F2层O波多普勒数
11F2层O波频率F2层存在时必存
12F1层O波虚高F1层存在时必存
14F1层回波信号幅度
15F1层O波多普勒数
16F1层O波频率F1层存在时必存
17E层O波虚高E层存在时必存
19E层回波信号幅度
20E层O波多普勒数
21E层O波频率E层存在时必存
51电子密度剖面真实高度
52等离子体频率
53电子密度

图4给出了一个SAO格式电离层参数文件的实例,图左侧标注了每一分组数据的含义。从图中可以得知,该文件内容显示观测设备型号为DPS4D,站点URSI代码为MH453,站点名称为Mohe(漠河),观测日期为2014年3月26日0:00UTC(世界时)。本实例中度量的49个特征参数包括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为9.425 MHz,电离层描迹起始频率为1.45 MHz,Es临界频率为2.95 MHz,F层最小频率为3.05 MHz,E层临界频率为2.81 MHz。自动度量结果中只包含F2层回波和E层回波,没有F1层回波。




图4 ? SAO格式电离层参数文件示例
图5给出了漠河站2014年3月26日(世界时)的电离层参数变化图。上、中、下3个子图分别是电离层临界频率(foF2)、电离层峰值高度(hmF2)和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在24小时的变化图。这3类参数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在漠河站,电离层临界频率白天较高,夜间较低;电离层峰值高度则是夜间较高,白天较低。除了较长时间尺度的日变化之外,电离层临界频率和峰值高度均还表现出短时的扰动变化。




图5 ? 漠河站2014年3月26日电离层参数变化图


3 ?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
电离层测高仪的观测数据质量取决于观测环境和设备运行状况。漠河站电磁环境良好,台站技术人员定期检查维护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主机和室外收发天线,配备不间断电源,准备充足的备品备件,并根据漠河地区电离层状况,针对性地设置了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的工作参数。这些措施确保了漠河站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处于良好的运行环境和工作状态,实现了设备的长期稳定工作,保证了原始电离层频高图数据的质量和连续性。以2013年全年观测数据为例,统计表明,漠河站该年全部电离层频高图数据可标定率达95%[29]
根据子午工程2014年度观测计划,漠河站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2014年共开展了294天常规观测,71天加密观测,应获取电离层频高图数据文件和电离层参数数据文件共计97344个。实际运行中,除了少量的短时设备维护停机导致数据缺失外,漠河站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全年每天均有观测数据,获取电离层频高图数据文件和电离层参数数据文件共计96302个,数据完整率98.9%。

4 ? 数据使用方法和建议
为了便于数据读取和使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大气研究中心开发了SAOExplorer软件(http://ulcar.uml.edu/SAO-X/SAO-X.html),用于显示和度量Digisonde系列电离层测高仪观测的电离层频高图。
图6给出了SAOExplorer软件显示和度量电离层频高图的示例。图6上半部分是SAOExplorer打开RSF格式电离层频高图的界面。采用内嵌的ARTIST5度量反演软件,可初步得到度量的电离层参数和反演的电子密度剖面。在此基础上人工修正自动度量的结果,得到最终的电离层参数和电子密度剖面。图6下半部分是经过自动度量和人工度量之后叠加了原始电离层频高图、度量的电离层回波描迹和反演的电子密度剖面的数据显示界面。图6中所示度量的E层最小频率和临界频率分别为1.60 MHz和3.15 MHz,Es层临界频率为3.35 MHz,F1层的最小频率和临界频率分别为3.35 MHz和4.50 MHz,F2层的最小频率和临界频率分别为4.55 MHz和8.05 MHz。度量的结果可保存为SAO格式的数据文件,也可导出为文本格式的参数数组便于浏览和读取。




图6 ? SAOExplorer软件显示和度量电离层频高图示例
本数据集为2014年漠河站原始电离层频高图观测数据和自动度量的电离层参数数据。读者如需要使用更长时段的漠河站电离层数字测高仪观测数据,可访问子午工程数据中心(http://data.meridianproject.ac.cn)。此外,在中国科学院日地空间环境观测研究网络支持下,国内多个台站也建成了电离层数字测高仪,人工度量的电离层参数数据可在世界数据中心–中国地球物理学科中心(http://wdc.geophys.ac.cn)浏览和下载。对于全球范围内的电离层测高仪数据资源,读者可使用SAOExplorer软件连接全球电离层测高仪观测网服务器或其镜像站(北京镜像站链接为:jdbc:firebirdsql://159.226.119.133//ext/db/ib/didb)浏览和下载。

致 谢
本数据论文的完成得到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nssdc.ac.cn)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1]
LIU L B, WAN W X, NING B Q, et al. Solar activity variations of the ionospheric peak electron density[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2006, 111(A8): A08304. DOI:10.1029/2006ja011598.

+?CSCD?·?Baidu Scholar

[2]
LIU L B, WAN W X, CHEN Y D, et al. Solar activity effects of the ionosphere: a brief review[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1, 56(12): 1202–1211. DOI:10.1007/s11434-010-4226-9.

+?CSCD?·?Baidu Scholar

[3]
CHEN Y D, LIU L B. Further study on the solar activity variation of daytimeNmF2[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10, 115(A12): A12337. DOI:10.1029/2010ja015847.

+?CSCD?·?Baidu Scholar

[4]
LEI J H, HUANG F Q, CHEN X T, et al. Was magnetic storm the only driver of the long-duration enhancements of daytim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in the Asian-Australian sector between 7 and 12 September 2017? [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18, 123(4): 3217–3232. DOI:10.1029/2017ja025166.

+?CSCD?·?Baidu Scholar

[5]
LI G Z, NING B Q, WANG C, et al. Storm-enhanced development of postsunset equatorial plasma bubbles around the meridian 120°E/60°W on 7-8 September 2017[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18, 123(9): 7985–7998. DOI:10.1029/2018ja025871.

+?CSCD?·?Baidu Scholar

[6]
KUAI J W, LIU L B, LEI J H, et al.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ionospheric response to the July 2012 geomagnetic storm[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17, 122(4): 4654–4668. DOI:10.1002/2016ja023844.

+?CSCD?·?Baidu Scholar

[7]
CHEN G, QI H, NING B Q, et al. Nighttime ionospheric enhancements induced by the occurrence of an evening solar eclipse[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13, 118(10): 6588–6596. DOI:10.1002/jgra.50551.

+?CSCD?·?Baidu Scholar

[8]
LIU H T, DING F, ZHAO B Q, et al. Ionospheric response following the M w 7.8 Gorkha earthquake on 25 April 2015[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17, 122(6): 6495–6507. DOI:10.1002/2016ja023079.

+?CSCD?·?Baidu Scholar

[9]
YU B K, XUE X H, LU G P, et al. Evidence for lightning-associated enhancement of the ionospheric sporadicElayer dependent on lightning stroke energy[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15, 120(10): 9202–9212. DOI:10.1002/2015ja021575.

+?CSCD?·?Baidu Scholar

[10]
MAO T, WANG J S, YANG G L, et al. Effects of typhoon Matsa on ionospheric TEC[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 55(8): 712–717. DOI:10.1007/s11434-009-0472-0.

+?CSCD?·?Baidu Scholar

[11]
DING F, WAN W X, NING B Q, et al. Two-dimensional imaging of large-scale 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over China based on GPS data[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12, 117(A8): A08318. DOI:10.1029/2012ja017546.

+?CSCD?·?Baidu Scholar

[12]
ZHAO B Q, WAN W X, REINISCH B, et al. Features of theF3layer in the low-latitude ionosphere at sunset[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11, 116(A1). DOI:10.1029/2010ja016111.

+?CSCD?·?Baidu Scholar

[13]
SUN W J, NING B Q, YUE X N, et al. Strong sporadic E occurrence detected by ground-based GNSS[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18, 123(4): 3050–3062. DOI:10.1002/2017ja025133.

+?CSCD?·?Baidu Scholar

[14]
LI G Z, NING B Q, ABDU M A, et al. Precursor signatures and evolution of post-sunset equatorial spread-F observed over Sanya[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12, 117(A8): A08321. DOI:10.1029/2012ja017820.

+?CSCD?·?Baidu Scholar

[15]
SHI J K, WANG G J, REINISCH B W,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ong range spreadFand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s observed in Hainan from 2003 to 2007[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11, 116(A8): A08306. DOI:10.1029/2011ja016806.

+?CSCD?·?Baidu Scholar

[16]
WANG N, GUO L X, DING Z H, et al. Longitudinal differences in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onospheric spread-F occurrences at midlatitude in Eastern Asia[J]. Earth, Planets and Space, 2019, 71(1): 1–15. DOI:10.1186/s40623-019-1026-6.

+?CSCD?·?Baidu Scholar

[17]
ZHAO B Q, WANG M, WANG Y G, et al. East-west differences inF-region electron density at midlatitude: Evidence from the Far East region[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13, 118(1): 542–553. DOI:10.1029/2012ja018235.

+?CSCD?·?Baidu Scholar

[18]
LIU L B, CHEN Y D, LE H J, et al. A case study of postmidnight enhancement in F-layer electron density over Sanya of China[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13, 118(7): 4640–4648. DOI:10.1002/jgra.50422.

+?CSCD?·?Baidu Scholar

[19]
YUE X N, WAN W X, LIU L B, et al. An empirical model of ionospheric foE over Wuhan[J]. Earth, Planets and Space, 2006, 58(3): 323–330. DOI:10.1186/BF03351928.

+?CSCD?·?Baidu Scholar

[20]
ZHANG M L, WAN W, LIU L, et al. Variability of the behavior of the bottomside (B0, B1) parameters obtained from the ground-based ionograms at China's low latitude station[J].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08, 42(4): 695–702. DOI:10.1016/j.asr.2007.07.022.

+?CSCD?·?Baidu Scholar

[21]
WANG X, SHI J K, WANG G J, et al. Comparison of ionospheric F2 peak parameters foF2 and hmF2 with IRI2001 at Hainan[J].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09, 43(11): 1812–1820. DOI:10.1016/j.asr.2008.09.030.

+?CSCD?·?Baidu Scholar

[22]
HU L H, NING B Q, LIU L B,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ionospheric peak parameters retrieved from COSMIC measurement and ionosonde observation over Sanya[J].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4, 54(6): 929–938. DOI:10.1016/j.asr.2014.05.012.

+?CSCD?·?Baidu Scholar

[23]
WANG C. New chains of space weather monitoring stations in China[J]. Space Weather, 2010, 8(8): S08001. DOI:10.1029/2010sw000603.

+?CSCD?·?Baidu Scholar

[24]
REINISCH B W, GALKIN I A, KHMYROV G M, et al. Advancing digisonde technology: the DPS-4D[J]. AIP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008, 974(1): 127–143. DOI:10.1063/1.2885022.

+?CSCD?·?Baidu Scholar

[25]
DPS4D Manual, http://digisonde.com/dps-4dmanual.html

+?CSCD?·?Baidu Scholar

[26]
REINISCH B W, GALKIN I A. Global ionospheric radio observatory (GIRO)[J]. Earth, Planets and Space, 2011, 63(4): 377–381. DOI:10.5047/eps.2011.03.001.

+?CSCD?·?Baidu Scholar

[27]
GALKIN I A, REINISCH B W. The new ARTIST 5 for all digisondes[EB/OL]. INAG Bulletin, 2008. https://www.sws.bom.gov.au/IPSHosted/INAG/web-69/2008/artist5-inag.pdf.

+?CSCD?·?Baidu Scholar

[28]
SAO Format description. https://ulcar.uml.edu/~iag/SAO-4.htm.

+?CSCD?·?Baidu Scholar

[29]
胡连欢. 基于数字测高仪台链的中国电离层特性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4.

+?CSCD?·?Baidu Scholar


数据引用格式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黑龙江漠河站数字测高仪电离图观测数据[DB/OL].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2010-11-04). DOI: 10.12176/01.06.008.(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黑龙江漠河站数字测高仪SAO数据[DB/OL].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2010-11-04). DOI: 10.12176/01.06.009.

稿件与作者信息

论文引用格式
胡连欢, 刘立波, 宁百齐, 等. 2014年黑龙江漠河站电离层数字测高仪数据集[J/OL]. 中国科学数据, 2021, 6(2). (2021-01-29). DOI: 10.11922/csdata.2020.0065.zh.
胡连欢Hu Lianhuan

主要承担工作:电离层测高仪技术支持与论文撰写。
hulh@mail.iggcas.ac.cn
(1981—),男,湖北武汉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地基电离层探测。

刘立波Liu Libo

主要承担工作:论文策划与撰写。
(1970—),男,湖南常德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电离层物理。

宁百齐Ning Baiqi

主要承担工作:数据观测过程管理。
(1957—),男,湖南邵阳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电离层电波诊断。

李国主Li Guozhu

主要承担工作:数据质量及数据加工过程管理。
(1980—),男,湖南娄底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低纬电离层探测和不均匀体诊断与机理研究。

赵秀宽Zhao Xiukuan

主要承担工作:观测数据传输。
(1982—),男,河北南宫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共享技术及应用。

李来顺Li Laishun

主要承担工作:电离层数字测高仪观测与数据传输。
(1965—),男,黑龙江漠河人,实验师,方向为电离层地基观测。

苏振波Su Zhenbo

主要承担工作:电离层数字测高仪观测与数据传输。
(1971—),男,黑龙江漠河人,助理实验师,方向为电离层地基观测。

岳云龙Yue Yunlong

主要承担工作:电离层数字测高仪观测与数据传输。
(1987—),男,黑龙江漠河人,实验员,方向为电离层地基观测。


相关话题/数据 观测 数字 电离层 工作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20年北京北大站电离层高频多普勒频移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电离层高频多普勒效应是电离层扰动对被其反射的高频无线电波产生的影响。从多普勒频移可以获知电离层反射面的垂直运动(多普勒速度)等重要信息,对电离层扰动的监测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数据集由北京北大站(116.31°E,40.00°N)电离层高频多普勒监测仪观测形成,通过接收经电离层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0–2020年激光雷达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中层顶区域存在着大量的金属原子和离子,这些金属原子和离子可作为示踪剂去研究中层顶区域的动力学和化学过程。激光雷达是探测金属原子离子的最有利工具。激光雷达数据集对于研究中层顶大气金属层以及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的耦合具有重要意义。激光雷达数据集根据子午工程一期北京、武汉、合肥和海口台站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6年河北兴隆站中性风温和气辉辐射强度分布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中高层大气中性风与温度数据和气辉辐射强度分布数据对中高层大气研究非常重要,这两类数据对中高层大气物理过程和光化学过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中高层大气中性风温和气辉辐射强度分布数据分别来自于2016年Fabry-Perot干涉仪和全天空气辉成像仪在河北兴隆站(40.2oN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9–2020年内蒙古满洲里站地电场仪分钟采样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满洲里地磁台(ManzhouliGeomagnetStation,MZL)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南郊,属国家一类地磁台,是我国最早的八个地磁台站之一,长期开展地磁、地电观测。本数据集包含2008年子午工程建设以来的地电场原始观测数据,包括北南向NSL、东西向EWL、北东向NEL3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0–2020年大气电场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大气电场的变化同时受到闪电活动和太阳活动影响,大气电场的变化代表着全球大气电路的状态。其日平均变化特点代表着平静时期该地区近地面大气电场的平均值,这对于研究中低纬地区近地面大气电场由于太阳活动引起的扰动具有重要意义。子午工程建立了大气电场的黑龙江漠河站、长春农安站、武汉九峰站、成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9–2020年广东肇庆站地磁观测原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肇庆地磁台(ZhaoqingGeomagnetStation,ZQT)位于广东省肇庆高要市莲塘镇,属国家地磁基准台,是我国最早的八个地磁台站之一,为国际地磁台网(INTERMAGNET)成员,长期开展地磁观测,进行国际地磁资料交换。本数据集包含自2010年子午工程建设以来至今的地磁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0–2019年三江源地区冰川矢量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三江源地区(89°45'–102°23'E,31°39'–36°12'N)位于青藏高原中东部和青海省南部,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环境保护关键地区,发育在该地区的冰川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的重要水源补给。基于LandsatTM/OLI遥感影像数据和SRTM1弧秒D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1977–2018年柴达木盆地冰川矢量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柴达木盆地(34°41′N–39°20′N,87°49′E–101°11′E)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跨青海省、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省(自治区),四周被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所环绕,为封闭的内陆盆地。盆地海拔介于2391–6826m之间,平均海拔4615m。柴达木盆地发育有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5–2015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回收量和现存量月动态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区森林中最为稳定的顶级演替群落。通过对湖南会同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会同站)综合观测场凋落物的长期监测,本数据集整理了2005–2015年中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月回收量和月现存量,具体包括枯枝、枯叶、落果(花)、树皮、苔藓地衣及杂物的干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7–2018年中国西部冰川编目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中国西部冰川区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性强,变化幅度大。自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以来,我国缺乏对中国西部地区冰川的系统性调查。本数据集在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基础上,利用315景Landsat遥感影像和SRTM等多种数据源,结合ArcGIS、GoogleEarth等处理软件,通过人工目视解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