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1977–2018年柴达木盆地冰川矢量数据集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摘要&关键词
摘要:柴达木盆地(34°41′N–39°20′N,87°49′E–101°11′E)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跨青海省、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省(自治区),四周被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所环绕,为封闭的内陆盆地。盆地海拔介于2391–6826 m之间,平均海拔4615 m。柴达木盆地发育有大量现代冰川,冰川融水是盆地众多河流的重要补给源,亦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因此该区域冰川变化对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具有重要影响。本数据集基于柴达木盆地1977–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和ASTER GDEM高程数据,提取1977年、2002年和2018年冰川边界矢量数据,可为研究该区域冰川现状、时空分布特征、冰川变化及对气候变化响应规律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冰川;Landsat影像;柴达木盆地

Abstract & Keywords
Abstract:?The Qaidam Basin (34°41′N–39°20′N, 87°49′E–101°11′E), a closed inland basin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nd surrounded by the Qilian Mountains, Altun Mountains and Kunlun Mountains, extends across Qinghai Province, Gansu Province and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The elevation of the basin is between 2,391 m and 6,826 m, with an average altitude of 4,165 m. A large number of modern glacier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e Qaidam Basin. The glacial meltwater is an important source for many rivers in the basin and a significant safeguard for loc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fe. Therefore, glacier changes in the region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water resources and their rational utilization. Based on the Landsat MSS/TM/OLI from 1977 to 2018 and the ASTER GDEM data, we have extracted the glacier vector data of the Qaidam Basin from 1977, 2002 and 2018. This dataset can be used as basic data for the study of glacier status,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glacier changes and their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region.
Keywords:?glacier;?Landsat images;?Qaidam Basin

数据库(集)基本信息简介
数据库(集)名称1977–2018年柴达木盆地冰川矢量数据集
数据作者周苏刚,姚晓军,张圆,张大弘,段红玉
数据通信作者姚晓军(yaoxj_nwnu@163.com)
数据时间范围1977年、2002年和2018年
地理区域34°41′N–39°20′N,87°49′E–101°11′E
数据量5.79 MB
数据格式ESRI shapefile文件(压缩为*.zip格式)
数据服务系统网址http://www.dx.doi.org/10.11922/sciencedb.j00001.0018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61013,4207011680);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2019KYZZ012054)。
数据库(集)组成本数据集共包括3个数据文件:Glacier_outlines_1977.zip、Glacier_outlines_2002.zip和Glacier_outlines_2018.zip,分别是1977年、2002年和2018年柴达木盆地冰川边界矢量数据。

Dataset Profile
TitleMonthly Dynamic meteorological dataset of tropical semi-deciduous monsoon rain forest in Jianfengling, Hainan Province (1957–2018)
Data 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Luying, ZHANG Chunsheng, LIN Mingxian, ZHOU Zhang, LI Yide, CHEN Dexiang
Data authorsChen Dexiang (dchen@caf.ac.cn); Zhang Chunsheng (bdhzcs@163.com)
Time authors1957–2018
Geographical scopeJianfengling National Key Field Scientif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108°47′17.72″E,18°41′55.54″N),located in Ledong Town, Hainan Province.
Data volume64.2 KB
Data format*.xlsx
Data service system<http://www.dx.doi.org/10.11922/sciencedb.j00001.00201>
Sources of funding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41773071, 41171040); Operation Service Project of Hainan Jianfengling Forest Ecosystem National Field Science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Positioning Research Station by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Dataset compositionThe dataset consists of one data file that contains 744 entries, including monthly monitoring data of air temperature, vapor pressure, relative humidity, precipitation capacity, evaporation capacity, mean wind speed and sunshine duration.



引 言
冰川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淡水资源的固体水库[1-2]。冰川变化与区域气候关系密切,被视作气候变化的天然指示器和预警器[2-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冰川作用区普遍处于物质亏损状态,呈退缩减薄趋势[4]。据中国第一、二次冰川编目数据,冰川面积退缩约17.7%,冰储量损失约20%[3]。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川萎缩对全球及区域气候、生态系统、水资源变化、海平面上升以及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5,6,7 ],而且加剧冰崩、冰湖溃决洪水或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频次及影响范围[7,8,9 ]。柴达木盆地地处西北干旱区(图1),冰川及其融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对于维系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0]。因此,明晰柴达木盆地冰川现状、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柴达木盆地1977–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冰川矢量边界数据集,可为研究该区域冰川变化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全面认识柴达木盆地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的响应规律及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图1 ? 柴达木盆地冰川分布

1 ?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1.1 ? 数据源
本研究所采用的遥感影像为Level-1级Landsat MSS/TM/OLI数据,由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网站(https://earthexplorer.usgs.gov)获取,为减小不用时期冰川变化误差及积雪、云对冰川区范围提取的影响,尽可能选取研究区6–9月质量较好的影像,最终选取1972–1978年、1996–2002年、2015–2019年3个时期的影像,其中,1972–1978年影像共19景,均为Landsat MSS遥感影像;1996–2002年影像共37景,均为Landsat TM遥感影像;2015–2019年影像共26景,均为Landsat OLI遥感影像(表1)。为便于描述,分别以所用影像冰川面积最大的年份1977年、2002年、2018年代表3个时期的年份。其中,1977年部分区域6–9月影像质量较差,因此选取其他月份质量较好的影像提取冰川边界。冰川高程信息提取采用ASTER GDEM V2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 m,从地理空间数据云(http://www.gscloud.cn)获取。
表1 ? 1977–2018年柴达木盆地冰川边界提取所用Landsat遥感影像
轨道号成像日期传感器轨道号成像日期传感器
pathrowpathrow
144331977-06-11MSS137332000-07-29, 2000-08-30TM
144341977-08-22MSS137352000-07-29, 2000-08-14, 2000-08-30TM
145331973-10-28MSS
145341977-04-19MSS138331999-08-19TM
145351976-11-26MSS138352001-07-23, 2002-08-27TM
146331977-04-20MSS139342000-08-28,2001-07-14TM
146341973-12-22, 1977-04-20MSS139351996-07-16, 1997-07-19, 1998-09-08, 1999-07-25TM
146351977-02-25MSS
147331978-06-09MSS140332001-07-21, 1997-08-27, 1999-08-17, 2004-07-29, 2001-09-23TM
147351977-02-26MSS
148331977-08-26MSS
148351976-11-29MSS141342000-08-10, 2000-08-26TM
149341977-08-27MSS134332019-08-14OLI
149351977-08-27MSS135332018-07-17OLI
150341972-10-02MSS135342016-07-27, 2017-08-15OLI
151331972-10-03MSS135352015-08-10, 2016-07-27, 2017-08-15OLI
151341972-10-03MSS
152341973-09-11MSS136332019-08-28OLI
133352000-06-15TM136342016-07-02, 2018-07-24OLI
134332000-07-24TM136352015-08-01, 2018-07-24OLI
134342002-07-30TM137352015-08-24, 2017-07-28, 2019-09-04OLI
135332000-07-15TM
135342000-07-15, 2002-08-22TM138332016-08-01, 2018-08-07OLI
135351999-07-29, 2000-07-15, 2001-07-02, 2001-08-03TM138352017-07-19, 2019-09-11OLI
139342016-08-08, 2019-09-02OLI
136332000-07-22, 2002-08-29TM139352015-08-22, 2018-05-26OLI
136341999-09-06TM140332018-09-06OLI
136351999-07-20, 2000-07-22, 2002-08-29TM140342017-08-02OLI
141342016-08-06OLI


1.2 ? 数据处理过程
本数据集参照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方法[11]提取1977年、2002年和2018年柴达木盆地冰川矢量数据。首先采用波段比值并结合人工交互式方法,快速提取裸冰区冰川边界二值图像,并转为矢量多边形,依据冰川编目和Google Earth历史影像对其边界进行修订和检查,对表碛区冰川边界通过影像色彩和纹理特征、冰面湖的分布、冰川末端水文特征以及冰川两侧地形和水系特征进行人工目视提取,具体过程参考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中对表碛区边界的提取[11]。然后利用ASTER GDEM高程数据提取山脊线,具体提取方法参照文献[12],用提取的山脊线分割修订后的冰川矢量边界以得到单条冰川[7,13](图2)。




图2 ? 柴达木盆地冰川矢量数据提取技术路线


2 ? 数据样本描述
2.1 ? 数据属性表
1977–2018年柴达木盆地冰川矢量数据集属性表共包含15个字段(表2),反映了各冰川编码、名称等基本信息。其中,ID为标识码;Name为冰川名称,参考地形图和冰川编目数据;GLIMS_ID为冰川编码,与第二次冰川编目方法一致;Province为冰川所在省份;City为冰川所在市(州);Mountain为冰川所属山系;Image为冰川边界提取所用遥感影像及时间;Longitude和Latitude为冰川质心所在经度和纬度;Basin_1、Basin_2和Basin_3表示冰川所在一级、二级和三级流域;Max_Elev和Min_Elev为冰川最高点与最低点高程值;Area为冰川面积[7,13-15]
表2 ? 1977–2018年柴达木盆地冰川矢量数据集属性表说明
序号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字符长度字段描述
1IDShort Integer5标识码
2NameText18冰川名称
3GLIMS_IDText14冰川编码
4ProvinceText24冰川所在省份
5CityText30冰川所在市或州
6MountainText12冰川所属山系
7ImageText50主要遥感影像
8LongitudeFloat6冰川经度
9LatitudeFloat6冰川纬度
10Basin_1Text4冰川所在一级流域
11Basin_2Text6冰川所在二级流域
12Basin_3Text8冰川所在三级流域
13Max_ElevShort Integer4最高点海拔
14Min_ElevShort Integer4最低点海拔
15AreaFloat6冰川面积


2.2 ? 数据样本概述
1977年柴达木盆地共有冰川2148条,面积2031.62 km2;2002年共有冰川2094条,面积1862.68 km2;2018年共有冰川2050条,面积为1693.54 km2。1977–2018年柴达木盆地冰川整体处于退缩的状态(图3a),部分冰川完全消失(图3b)和发生分裂(图3c)。
1977–2018年,柴达木盆地有177条冰川消失,面积为21.25 km2,68条冰川分裂为146条,面积由122.76 km2减少为99.80 km2。近50年,柴达木盆地冰川面积减少338.08 km2(?8.12 km2/a),相对变化速率为?0.44%/a。其中,1977–2002年柴达木盆地105条冰川消失,45条冰川分裂为96条,冰川面积减少168.94 km2(?8.32%),面积变化相对速率为?0.36%/a。2002–2018年,共有82条冰川消失,35条冰川分裂为73条,冰川面积减少169.14 km2(?9.08%),面积变化相对速率为?0.54%/a。显然,1977–2002年和2002–2018年冰川数量和面积均呈减少趋势,且2002–2018年冰川面积退缩较1977–2002年呈加快趋势。




图3 ? 冰川退缩、消失和分裂


3 ?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
冰川边界提取精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受遥感传感器和影像配准以及人工目视解译中视觉判断造成的像元偏移误差[4,16-17]。而本数据集仅考虑影像空间分辨率所造成的误差[7,14,16]
(1)
式中:β为影像空间分辨率所造成的误差(m2),N为冰川轮廓的周长(m),A为单个像元的边长(Landsat MSS/TM/OLI分别为60 m、30 m和15 m)。结果显示,由Landsat MSS/TM/OLI影像分辨率所造成的误差分别为±163.47 km2、±86.07 km2和±40.96 km2,分别占柴达木盆地冰川总面积的±8.2%、±4.6%和±2.4%。

4 ? 数据价值
本数据集提取的柴达木盆地1977年、2002年和2018年冰川矢量边界均参照第二次冰川编目的方法。1977年冰川矢量数据可弥补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中出现的漏编和误编等情况,2002年冰川矢量数据可反映21世纪初柴达木盆地冰川状态,2018年冰川矢量数据能够反映近期柴达木盆地冰川现状。3期冰川矢量边界可为分析近50年柴达木盆地冰川的动态变化和探讨冰川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以及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5 ? 数据使用方法及建议
本数据集3期数据均采用Shapefile矢量数据格式存储,可在ArcMap和ENVI等图像处理软件中打开,同时可进行数据查询、编辑等操作,3期数据均采用WGS-1984地理坐标系和Albers投影坐标系。

致 谢
感谢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提供Landsat MSS/TM/OLI影像数据,感谢地理空间数据云提供ASTER GDEM数据。


[1]
IMMERZEEL W W, VAN BEEK L P H, BIERKENS M F P. Climate Change Will Affect the Asian Water Towers[J]. Science, 2010, 328(5984): 1382–1385.

+?CSCD?·?Baidu Scholar

[2]
施雅风, 刘时银. 中国冰川对21世纪全球变暖响应的预估[J]. 科学通报, 2000, 45(4): 434–438.

+?CSCD?·?Baidu Scholar

[3]
刘时银, 姚晓军, 郭万钦, 等. 基于第二次冰川编目的中国冰川现状[J]. 地理学报, 2015, 70(1): 3–16.

+?CSCD?·?Baidu Scholar

[4]
姚檀栋. 青藏高原南部冰川变化及其对湖泊的影响[J]. 科学通报, 2010, 55(18): 1749.

+?CSCD?·?Baidu Scholar

[5]
PIAO S, CIAIS P, HUANG Y, et al.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and agriculture in China[J]. Nature, 2010, 467(7311):43–51.

+?CSCD?·?Baidu Scholar

[6]
QIU J. Measuring the meltdown[J]. Nature, 2010, 468(7321): 141–142.

+?CSCD?·?Baidu Scholar

[7]
刘娟, 姚晓军, 曹娟, 等. 2016年冈底斯山冰川矢量数据集[J].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0, 5(1): 133–139.

+?CSCD?·?Baidu Scholar

[8]
姚晓军, 刘时银, 孙美平, 等. 20世纪以来西藏冰湖溃决灾害事件梳理[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8): 1377–1390.

+?CSCD?·?Baidu Scholar

[9]
姚檀栋, 余武生, 邬光剑, 等.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近期冰川状态失常与灾变风险[J]. 科学通报, 2019, 64(27): 2770–2782.

+?CSCD?·?Baidu Scholar

[10]
张九天, 何霄嘉, 上官冬辉, 等. 冰川加剧消融对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影响及其适应对策[J]. 冰川冻土, 2012, 34(4): 848–854.

+?CSCD?·?Baidu Scholar

[11]
GUO W, LIU S, XU J, et al. The second Chinese glacier inventory: data, methods and results[J]. Journal of Glaciology, 2015, 61(226): 357–372.

+?CSCD?·?Baidu Scholar

[12]
郭万钦, 刘时银, 余蓬春, 等. 利用流域边界和坡向差自动提取山脊线[J]. 测绘科学, 2011, 36(6): 210–212.

+?CSCD?·?Baidu Scholar

[13]
段红玉, 姚晓军, 刘时银, 等. 1991年和2015年唐古拉山冰川边界/范围矢量数据集[J].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0, 5(2): 157–165.

+?CSCD?·?Baidu Scholar

[14]
张聪, 姚晓军, 张大弘. 2016年阿尔金山冰川边界及长度数据集[J].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0, 5(2): 166–175.

+?CSCD?·?Baidu Scholar

[15]
靳惠安, 姚晓军, 张大弘. 1959-2016年中国阿尔泰山冰川长度数据集[J].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19, 4(4): 168–175.

+?CSCD?·?Baidu Scholar

[16]
SUN M P, LIU S Y, YAO X J, et al. Glacier changes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in the past half century: based on the revised first and second Chinese glacier inventory[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8, 28(2): 206–220.

+?CSCD?·?Baidu Scholar

[17]
HUGGEL C, KAAB A, HAEBERLI W, et al. Regional-scale GIS-models for assessment of hazards from glacier lake outbursts: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Swiss Alps[J]. 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2003, 3(6): 647–662.

+?CSCD?·?Baidu Scholar


数据引用格式
周苏刚, 姚晓军, 张圆, 等. 1977–2018年柴达木盆地冰川矢量数据集[DB/OL]. SDB, 2021. (2021-02-02). DOI: 10.11922/sciencedb.j00001.00182.

稿件与作者信息

论文引用格式
周苏刚, 姚晓军, 张圆, 等. 1977–2018年柴达木盆地冰川矢量数据集[J/OL]. 中国科学数据, 2021, 6(2). (2021-06-18). DOI: 10.11922/csdata.2020.0103.zh.
周苏刚Zhou Sugang

主要承担工作:遥感影像收集和处理,冰川边界提取及论文撰写。
(1995—),男,甘肃静宁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GIS设计与开发。
姚晓军Yao Xiaojun

主要承担工作:总体研究方案设计及数据质量控制。
yaoxj_nwnu@163.com
(1980—),男,山西夏县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技术与冰冻圈变化。
张圆Zhang Yuan

主要承担工作:遥感影像收集和冰川边界提取。
(1997—),男,辽宁法库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GIS设计与开发。
张大弘Zhang Dahong

主要承担工作:数据质量控制。
(1993—),男,甘肃平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GIS设计与开发。
段红玉Duan Hongyu

主要承担工作:数据质量控制。
(1993—),女,甘肃临洮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技术与冰冻圈变化。


相关话题/数据 冰川 遥感 科学 工作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00–2019年三江源地区冰川矢量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三江源地区(89°45'–102°23'E,31°39'–36°12'N)位于青藏高原中东部和青海省南部,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环境保护关键地区,发育在该地区的冰川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的重要水源补给。基于LandsatTM/OLI遥感影像数据和SRTM1弧秒D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5–2015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回收量和现存量月动态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区森林中最为稳定的顶级演替群落。通过对湖南会同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会同站)综合观测场凋落物的长期监测,本数据集整理了2005–2015年中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月回收量和月现存量,具体包括枯枝、枯叶、落果(花)、树皮、苔藓地衣及杂物的干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7–2018年中国西部冰川编目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中国西部冰川区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性强,变化幅度大。自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以来,我国缺乏对中国西部地区冰川的系统性调查。本数据集在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基础上,利用315景Landsat遥感影像和SRTM等多种数据源,结合ArcGIS、GoogleEarth等处理软件,通过人工目视解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3–2010年禹城冬小麦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简称禹城站)地处黄河下游灌区,是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复种灌溉农田的典型代表。禹城站是中国最早开展碳水通量长期观测的农田站之一。本数据集为禹城站冬小麦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2003–2010年通量观测数据,基于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形成了标准化的生态系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6–2015年中国大气无机氮干沉降时空格局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干沉降是大气氮沉降的重要组分,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由于干沉降组分复杂、观测技术难度大,我国干沉降观测的站点少、时间短,如何获取精度高、时间序列长的干沉降空间格局数据是评估干沉降对我国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本研究基于干沉降的站点观测数据和NO2、NH3遥感柱浓度数据,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1957–2018年海南尖峰岭热带半落叶季雨林气象数据月动态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世界热带森林复杂多样,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中难度最大和了解最不透彻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尖峰岭生态站”)是我国地理上分布最南端、最早开始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定位研究站。本文将尖峰岭生态站热带半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1961–2015年中巴经济走廊逐日气象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本数据集覆盖了整个中巴经济走廊地区,空间分辨率为0.25°×0.25°,时间跨度从196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基于中巴经济走廊及其周边地区65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最高和最低气温数据,以该地区DEM数据为协变量,采用ANUSPLIN软件进行空间插值。以研究区其他未进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四川盆地紫色岩及其风化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数据集(1990年以前)
    摘要&关键词摘要:紫色土因其成土方式及速度,成为世界土壤中一种受科学界瞩目的特殊土壤种类。成土母质主要是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等地质时期形成的紫色砂页岩残积物、坡积物及风化壳等。紫色土在颜色、理化性状、矿物组成等方面继承母岩/母质特性。本数据集基于《中国紫色土》(上篇)中紫色岩及其风化壳地球化学特征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6–2017年淘宝网受保护鹦鹉和龟类销售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野生动物贸易是生物多样性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了解其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对于高效投入保护资源和科学制定保护策略尤其重要。电子商务平台虽然可能会为野生动物交易提供便利,但也成为大空间尺度调查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数据集以淘宝网作为调查平台,收集了2016–2017年间受保护鹦鹉(120天)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1985–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罗玉沟流域降水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降水量观测是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1984年经黄河水利委员会批准,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罗玉沟流域布设降水量观测站网12处,从1985年开始进行降水量观测。截至2018年共累计33年长时间序列观测降水量资料。本数据集为1985–2018年时段的数据,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