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1987–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罗玉沟流域径流场观测数据集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摘要&关键词
摘要:径流场监测与试验是认识不同侵蚀形态水土流失特征与规律,揭示水土流失与其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蚀严重,过程复杂多样,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劣。为综合分析黄土丘陵水沙特征,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称“天水站”)自1943年以来,先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建立了100余个径流场,进行坡面水土流失观测,主要观测降水、径流、泥沙等参数,截至2018年已累计观测了476场年的径流场数据成果。本数据集涵盖了1987–2018年期间罗玉沟流域部署的24个径流场的基本信息、径流场逐次径流泥沙测验数据集与土壤含水量观测数据。长期、连续、良好的水土流失观测记录,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关键词:罗玉沟流域;径流场;降水量;径流量;冲刷量

Abstract & Keywords
Abstract:?Field-based monitoring of sediment runoff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oil erosion, and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eros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soil erosion in 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is serious, and its process is complicated and diverse. It leads to serious soil and water loss, an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and sediment in Loess hilly region, Tianshui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ianshui Station”) has established more than 100 runoff fields in the third sub–region of 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since 1943. Based on these runoff fields, Tianshui Station has conducted slope erosion observations. The main observational indicators include precipitation, runoff, sediment, and soil moisture. A total of 476 runoff field data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in 2018. This dataset covers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runoff fields,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test data, and the observation records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 of 24 runoff fields in Luoyugou watershed during 1987–2018. These long–term, continuous and good observation records of soil erosion can provide basic data support for soil erosion control, transformation of land-use model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Keywords:?Luoyugou watershed;?Runoff field;?Precipitation;?Runoff;?Flushing amount

数据库(集)基本信息简介
数据库(集)名称1987–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罗玉沟流域径流场观测数据集
数据作者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数据通信作者刘晓(hwtslx@hotmail.com)
数据时间范围1987–1989年,2008–2010,2011–2018年
地理区域地理范围为东经105°30'30″~105°44'20″,北纬34°35'20″~34°39'20″,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罗玉沟流域。
数据量978 KB
数据格式*.xlsx
数据服务系统网址http://dx.doi.org/10.12072/ncdc.HWTSZhan.db0020.2020(1987–1989)
http://dx.doi.org/10.12072/ncdc.HWTSZhan.db0011.2020(2008–2010)
http://dx.doi.org/10.12072/ncdc.HWTSZhan.db0023.2020(2011–2018)
数据库(集)组成 本数据集包含罗玉沟流域24个径流场的降水、径流、泥沙等观测数据,组织为3个时段的数据文件,分别为1987–1989年,2008–2010年与2011–2018年。

Dataset Profile
TitleA dataset of runoff fields observations from Luoyugou watershed in the third sub-region of 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from 1987 to 2018
Data authorsTianshui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Data corresponding authorLIU Xiao (hwtslx@hotmail.com)
Time range1987–1989, 2008–2010 and 2011–2018
Geographical scopeThe study area (105°30'30″E~105°44'20″E,34°35'20″N~34°39'20″N) is located in Luoyugou watershed in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
Data volume978 KB
Data format*.xlsx
Data service system<http://dx.doi.org/10.12072/ncdc.HWTSZhan.db0020.2020> (1987–1989)
<http://dx.doi.org/10.12072/ncdc.HWTSZhan.db0011.2020> (2008–2010)
<http://dx.doi.org/10.12072/ncdc.HWTSZhan.db0023.2020> (2011–2018)
Dataset compositionThis dataset provides observation data of precipitation, runoff and sediment from 24 runoff fields in Luoyugou watershed. The dataset includes three Microsoft Excel files: Runoff field dataset of Luoyugou watershed in the third sub–region of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from 1987–1989, 2008–2010 and 2011–2018



引 言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是人口较密集的地区,由于土质疏松、坡陡沟深、植被稀疏、暴雨集中,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1]。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造成沟壑面积增加、农田破坏、滑坡、泥石流、洪水等潜在危害增加,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水土流失过程复杂多样,研究表明降雨是导致坡面土壤水蚀的主导因素,坡度、坡形,以及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也极为显著[2]。因此,要全面揭示土壤的水蚀机理和规律,亟需大量的观测试验。径流场观测是研究坡面水土流失规律的主要手段,也是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径流场的观测试验,对探索侵蚀规律、保持水土流失观测的长期性和连续性、实现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对比试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
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称“天水站”)自1943年以来,先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简称“丘三区”)的大柳树沟、杏沟、罗玉沟等流域布设径流场开展水土流失多要素观测。为开展“多年生豆科牧草的水土保持效益试验研究”,1987年在罗玉沟试验场布设了7个径流场,连续观测了三年(1987–1989年)。2006年,为研究不同坡度、不同植被、不同措施条件下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效益,在罗玉沟试验场布设了17个径流场,从2008年开始观测并持续至今。本数据集整编汇集1987–1989年和2008–2018年罗玉沟流域径流场观测数据,以期为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主要策略提供基础数据保障。

1 ?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1.1 ? 径流场布设
天水站选取丘三区在地形、坡向、土壤、土质、植被和土地利用情况具有代表性的罗玉沟流域作为试验观测流域,并将径流场集中布设在罗玉沟流域内的天水站罗玉沟试验场坡地上,海拔高程1479–1495 m,地理坐标为105°30'30″E–105°44'20″E, 34°35'20″N–34°39'20″N。1987年布设了7个径流场,坡度均为15°,水平投影面积均为66.72 m2(4×16.68 m),均采用集流桶拦蓄次产流、产沙,人工观测产流量和产沙量。各径流场分别种植小冠花、红豆草、沙打旺、紫花苜蓿、红三叶、鹰咀紫云英等人工牧草,在农地对照径流场按当地农作物三年四熟的轮作制种植农作物,轮作顺序为洋芋—小麦—荞麦—玉米,耕作措施与当地农作物一致。2006年布设的径流场按照不同坡度、不同措施修建,包括2个裸地对照径流场,15个不同坡度(5°、10°、15°、20°、25°)、不同措施因子(农地、林地、牧草地)径流场,水平投影面积均为100 m2(5×20 m),均采用集流池拦蓄次产流、产沙,人工观测产流量和产沙量。径流场基本信息详见表1。
表1 ? 径流场基本信息统计表
径流场编号坡度(°)措施因子类型观测年限
1号15.0人工牧草(小冠花)1987–1989
2号15.0人工牧草(红豆草)1987–1989
3号15.0人工牧草(沙打旺)1987–1989
4号15.0人工牧草(紫花苜蓿)1987–1989
5号15.0人工牧草(红三叶)1987–1989
6号15.0人工牧草(鹰咀紫云英)1987–1989
7号15.0小麦/荞麦(对照)1987–1989
A–16.0林果2008–2018
A–27.4人工牧草2008–2018
A–37.8农作物2008–2018
B–18.2林地2008–2018
B–28.3人工牧草2008–2018
B–38.6农作物2008–2018
C–114.8林地2008–2018
C–215.6人工牧草2008–2018
C–315.7农作物2008–2018
D–112.4林地2008–2018
D–210.1人工牧草2008–2018
D–39.6农作物2008–2018
E–121.8林果2008–2018
E–220.6人工牧草2008–2018
E–320.5农作物2008–2018
CK–114.9裸地(对照)2008–2018
CK–215.1裸地(对照)2008–2018


1.2 ? 观测指标
径流场主要观测指标包括降水量、径流量、泥沙量和土壤含水量。径流场观测分为两个并行的部分(图1),第一部分是对降雨径流的观测,采用钢尺多次测量水深,取平均值作为径流的度量。第二部分为泥沙观测,通过池中匀搅取样,通过置换法测量。土壤含水量标识水土流失特征的关键指标,也是径流场观测的重要内容。




图1 ? 径流场观测流程
1.2.1 ? 降水量
径流场降水量采用径流场布设的雨量站观测值,观测降水起讫时间和一次降水总量。

1.2.2 ? 径流量
径流场待降水结束、径流终止后立即观测,只观测一次降水产生的径流总量(浑水),未观测径流、泥沙的起讫时间和过程。量水设备为集流池(桶),产流结束后,直接量测集流池(桶)水深,径流总量由事先率定的集流池(桶)的水位(水深)与容积关系推算得出。

1.2.3 ? 泥沙量
先将径流池的泥水搅拌均匀后,再取泥沙水样。采用置换法处理泥沙水样,求得平均含沙量,泥沙总量由径流量乘以平均含沙量得出。

1.2.4 ? 土壤含水量
在罗玉沟径流场进行土壤含水量观测,取样位置在径流场保护带内。按照0–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的深度,用环刀分层取样。土壤含水量观测频度为10天一次,雨后加测。取样时每层上、下取样两个,用烘干法处理,平行观测土壤含水量,取其平均值为该土层土壤含水量。


1.3数据处理
(1)降水量:降水次序、降水起讫时间、历时(净历时)、全次降水量从径流小区设置的雨量站观测记录上摘录。
(2)含沙量:采用置换法处理悬移质泥沙,使用通过鉴定的比重瓶容积为500 ml或1000 ml,使用分度值为1/1000 g的天平称重,泥沙重量计算公式如下:
\({W}_{s}=\frac{{\rho }_{s}}{{\rho }_{s}-{\rho }_{w}}\left({W}_{ws}-{W}_{s}\right)\) (1)
式中:\({W}_{s}\)为泥沙重量(g),\({\rho }_{s}\)为泥沙密度(g/cm3),\({\rho }_{w}\)为清水密度(g/cm3),Wws 为瓶加浑水重(g),Ww 为同温度下瓶加清水重(g)。
含沙量是指单位体积浑水所含干沙的质量,计算公式如下:
\(\rho =\frac{{W}_{s}}{V}×1000\) (2)
式中,\(\rho \)为实测含沙量(kg/m3),V为水样容积(cm3)。
(3)小区泥沙总量:一次降雨产流后的小区泥沙总量按下式计算:
\(W=\rho ×{M}_{0}\) (3)
式中:W为小区泥沙总量(kg),M0 为浑水体积(m3)。
(4)冲刷量:
\(e={d}_{M}×\rho \) (4)
式中,e为冲刷量(t/km2),dM 为浑水深(mm)。
(5)浑水深:
\({d}_{M}=\frac{R×1000}{A}\) (5)
式中,R为径流量(m3),A为小区面积(m2)。
(6)清水深:
\({d}_{C}=\left(1-\frac{\rho }{\gamma }\right)×{d}_{M}\) (6)
式中,\({d}_{C}\)为清水深(mm),\(\gamma \)为泥沙比重(kg/m3)。
(7)浑水径流系数:
\({RC}_{M}=\frac{{d}_{M}}{P}×100\) (7)
式中:RC为浑水径流系数(%),P为全次降雨量(mm)。
(8)清水径流系数RCC(%):
\({RC}_{C}=\frac{{d}_{C}}{P}×100\) (8)
(9)土壤含水量观测主要包括测点土壤含水量和垂线平均土壤含水量。测点土壤含水量计算方法如下:
\(\omega =\frac{{m}_{盒+湿土}-{m}_{盒+干土}}{{m}_{盒+干土}-{m}_{盒}}×100\) (9)
式中,\(\omega \)为土壤含水量(%),mii类型样品重量。在同一土层上、下同时取两个土样,平行测得两个测点土壤含水量,算术平均后作为该层土壤的含水量。各层土壤含水量按厚度加权平均后得到垂线平均土壤含水量。


2 ? 数据样本描述
本数据集收录了天水站1987–1989年和2008–2018年罗玉沟径流场观测数据成果。主要包括径流场基本情况表、径流场逐次径流泥沙测验成果统计表和土壤含水量成果统计表。数据样本详见表2、表3和表4。
2.1 ? 径流场基本情况表解析
径流场基本情况表主要包括径流场详细情况、管护情况、测验具体情况等内容。具体内容见表2,其中:
(1)编号:径流场编号(文本格式)。
(2)位置:径流场所在位置(文本格式)。
(3)土质:耕作层土壤。
(4)坡向:径流场的坡向(文本格式)。
(5)坡度:径流场的坡度(一位小数)。
(6)坡长:径流场顺坡向的长度(一位小数)。
(7)宽度:径流场上、下边长度(一位小数)。
(8)作物名称、播种前翻耕深度、整地方法、播种方法、播种量、播种日期、株行距、施肥种类、施肥量、中耕方法次数及时间、收割次数及时间、作物产量:由原始观测记录中摘录(文本格式)。
(9)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团粒结构含量:由原始观测记录中摘录(文本格式)。
(10)测验设备:集流池(桶)(文本格式)。
(11)开始观测年月:指第一次降水产生径流并开始观测的时间(文本格式)。
(12)径流期降雨量、径流量未观测。
表2 ? 径流场基本情况表样例
编号位置土质坡向坡度(°)坡长(m)宽度(m)面积(m2)微地形特征牧草名称播种前耕翻深度(m)播种日期整地方法播种量(kg/亩)收割次数及时间牧草产量(kg/亩)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团粒结构含量(%)测验设备开始观测年月附注
倾斜水平籽实杆草
A–2坡耕地灰褐土SE7.420.17205100.84小冠花0.23.20等高耕作22/7.10750集流池2008.5


2.2 ? 径流场逐次径流泥沙测验成果统计表解析
径流场逐次径流泥沙测验成果表主要包括降雨、径流、泥沙等数据以及土壤含水率、被覆度等情况。具体详见表3,其中:
(1)全次降雨量:一位小数。
(2)全次降雨平均强度:2位小数。
(3)清水、浑水径流深:4位有效数字,3位小数。
(4)清水、浑水径流系数:3位有效数字,2位小数。
(5)含沙量:2位小数。
(6)冲刷量:2位小数。
表3 ? 罗玉沟试验场径流场逐次径流泥沙测验成果统计表样例
降水次序径流次序降雨径 流含沙量(kg/m3)冲刷量(t/km2)雨前土壤含水率(%)被覆度(%)附注
历时(min)全次(mm)径流期(mm)全次平均强度(mm/h)最大强度历时(min)浑水深(mm)清水深(mm)浑水径流系数(%)清水径流系数(%)
时:分时:分(mm/min)延时(min)
XX年罗玉沟试验场XX号小区
281710:20115:0088053.03.610.53107.6017.57814.314.38.0160.8755
4328714:58813:0093092.45.962.00522.71421.51524.623.314031785
47381114:001118:3027019.84.400.18607.8867.85739.839.79.8177.365
总计2980195.250.9149.64
最大92.47.892.0022.7121.5261.261.1140317855


2.3 ? 土壤含水量成果统计表解析
土壤含水量成果统计表主要记录同一取样日期不同取样深度的含水量,具体详见表4,其中:
(1)取样地段编号:取样的径流场编号(文本格式)。
(2)取样时间:从原始观测记录中摘录(文本格式)。
(3)测点土壤含水量、垂线平均土壤含水量:根据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得出(一位小数)。
表4 ? 土壤含水量实测成果样例
取样地段编号取样时间测点土壤含水量(%)垂线平均
土壤含水量(%)
取样深度(cm)
0–1010–2020–4040–6060–8080–100
XX年罗玉沟径流场土壤含水量实测成果
142117.217.316.316.916.17.714.9
152221.121.819.717.215.115.817.8



3 ?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
径流场观测过程严格按照《水土保持试验规程》(SL419-2007)的规定执行[4],观测数据按照《水土保持径流泥沙测验及资料整编须知》(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处,1988年)的要求,参考《水文资料整编规范》(SL247-2012)[5],严格执行在站整编、整编、审查、复审全流程,每个环节均对数据进行合理性检查。达到了观测数据集中“一般错误的错误率不超过1/2000,最后一遍校对所发现错误的错误率应小于1/10000”的要求,确保了资料的准确可靠。

4 ? 数据使用方法和建议
本数据集提供了1987–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罗玉沟流域径流场观测数据,以及径流场布设基本情况,可作为探索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水土流失规律的基础数据。本数据集通过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ncdc.ac.cn)提供全部数据下载服务。为方便使用,我们提供了数据集的xlsx格式资料,用户可以直接使用Microsoft Excel程序浏览。
为保障平台科技资源的权益、扩展平台中心的服务、提升科技资源的应用潜力,请资源使用者在使用资源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中(包括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数据产品和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数据产品等成果),明确注明资源来源和资源作者。


[1]
郭保文, 赵力毅.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山坡地利用及分布状况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1998, 5: 22–24, 92.

+?CSCD?·?Baidu Scholar

[2]
王钧, 李广, 聂志刚, 等. 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草地土壤水蚀预测模型[J]. 干旱区地理, 2020, 43(2): 398–405. DOI:10.12118/j.issn.1000-6060.2020.02.13.

+?CSCD?·?Baidu Scholar

[3]
侯超. 径流场建设及观测试验浅析[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23): 38–41. DOI:10.15979/j.cnki.cn62-1057/s.2017.23.018.

+?CSCD?·?Baidu Scholar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水土保持试验规程: SL 419—2007[S]. 2008.

+?CSCD?·?Baidu Scholar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水文资料整编规范: SL 247—2012[S].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3.

+?CSCD?·?Baidu Scholar


数据引用格式
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1987–1989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罗玉沟流域径流场数据集.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www.ncdc.ac.cn), 2019. DOI: 10.12072/ncdc.HWTSZhan.db0020.2020.
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2008–201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罗玉沟流域径流场数据集.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www.ncdc.ac.cn), 2018. DOI: 10.12072/ncdc.HWTSZhan.db0011.2020.
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2011–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罗玉沟流域径流场数据集.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www.ncdc.ac.cn), 2020. DOI: 10.12072/ncdc.HWTSZhan.db0023.2020.


稿件与作者信息

论文引用格式
刘晓, 张耀南, 赵国辉,等. 1987–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罗玉沟流域径流场观测数据集[J/OL]. 中国科学数据, 2021, 6(3). (2021-09-29). DOI: 10.11922/ncdc.2020.0020.zh.
刘晓Xiao Liu

数据集总体设计、质量控制和数据整理
刘晓(1979—),男,山东省沂水县人,学士,工程师,长期从事水土保持观测工作。

张耀南zhangyaonan

数据质量控制理论方法研究。
张耀南(1966—),男,甘肃省秦安县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基于数据、模型和计算的地理学研究。

赵国辉zhao guohui

数据描述及论文修改。
zhgh@lzb.ac.cn
赵国辉(1983—),男,河南南乐人,博士,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学分析与计算研究。

苏广旭Su Guangxu

数据校核。
苏广旭(1961—),男,甘肃省定西市人,学士,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水土保持观测工作。

蒋志简Jiang Zhijian

数据观测和整理。
蒋志简(1983—),男,甘肃省天水市人,高级工,长期从事水土保持观测工作。


相关话题/观测 数据 科学 径流 土壤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1954–2018年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称“西峰站”)1954年在南小河沟流域十八亩台布设径流站,进行径流和泥沙等项目的观测试验,开展小流域在不同暴雨条件下的产流产沙规律研究。本数据集为1954–2018年十八亩台径流泥沙数据。由专业人员通过观测水位、流速和含沙量,计算出流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3、2016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罗玉沟流域下垫面调查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采用2013年的资源三号2.1m分辨率卫星影像和2016年0.2m无人机航摄影像作为两期数据源,利用人工解译的方式判读了流域内的土地利用情况,之后对解译成果进行野外实地验证,因流域面积小,所以验证了所有的土地利用图斑,质量可靠。通过调查,掌握了罗玉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1954–2018年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杨家沟控制站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称“西峰站”)1954年在西峰区南小河沟流域杨家沟支沟沟口布设杨家沟径流观测站。通过测流断面观测水位、流速和含沙量,计算出流量、输沙量、洪水总量、洪水输沙量、单位面积径流量、径流系数、逐日平均流量、逐日平均含沙量、逐日平均悬移质输沙率等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1954–2018年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径流场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南小河沟流域是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开展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规律观测和水土保持试验研究的典型小流域。从1954年开始先后在南小河沟流域的塬面、坡面、沟道分别布设径流场,对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径流泥沙来源及水土保持单项治理措施效益进行定量观测与研究。本数据为1954-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1976–2018年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称“西峰站”)1975年在庆阳市宁县砚瓦川流域布设径流泥沙观测站,开展中尺度流域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长期定位观测。本数据集为该站1976–2018年径流泥沙观测数据,试验观测断面为大型抛物线型量水堰,观测方式为人工观测。数据集主要包括砚瓦川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7–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重力侵蚀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重力侵蚀是黄土高原沟谷地貌发育的重要侵蚀类型之一,也是流域产沙的重要途径。本数据集以辛店沟流域为主要观测区域,采用测针法和兜土法对辛店沟流域重力侵蚀发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观测。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称“绥德站”)2017年在绥德县辛店沟流域利用测针法选取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1954–196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径流场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径流场综合观测作为小流域产流产沙规律研究的常用野外试验手段,可定性、定量研究不同控制条件下的水土流失特征,其作为坡面水土流失规律和机理研究的有效方式,对于加快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生态安全有重大意义。为研究坡度、坡长、作物类型、耕作措施单项因子和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1964–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韭园沟流域降水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降水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降水量观测是水文要素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数据集包括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韭园沟流域1964–1969年、1974–2018年的雨量站数据整编内容。在韭园沟流域内布设雨量站,使用普通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进行平行观测,获得原始观测数据,通过对原始观测数据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7–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坝库淤积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为进一步量化淤地坝拦沙减蚀作用,掌握小流域水土流失情况。2017年,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称“绥德站”)选定辛店沟青阳峁、小石沟6#和白草洼3座淤地坝,开展汛期洪水过程淤积观测。本数据集为2017–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青阳峁、小石沟6#和白草洼3座淤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1964–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韭园沟流域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称“绥德站”)1964年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陕西省绥德县韭园沟流域沟口布设径流泥沙观测站,观测韭园沟径流泥沙形成过程,观测数据覆盖1964–1969年与1974–2018年两个时段。依据测流断面观测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