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1954–196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径流场观测数据集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摘要&关键词
摘要:径流场综合观测作为小流域产流产沙规律研究的常用野外试验手段,可定性、定量研究不同控制条件下的水土流失特征,其作为坡面水土流失规律和机理研究的有效方式,对于加快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生态安全有重大意义。为研究坡度、坡长、作物类型、耕作措施单项因子和不同组合类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从1954–1960年先后在辛店沟布设各类径流小区43个,对径流场降水量、径流总量、泥沙含量等关键指标进行了综合观测,获得了长时间序列连续观测的径流场资料。通过汇集整编形成了1954–196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以下简称“黄丘一副区”)辛店沟流域径流场观测数据集。本数据集径流场布设充分考虑黄丘一副区土地利用方式和种植习惯,连续、定位观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或组合类型下的径流量、水土流失量。可为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水保措施探索,及黄丘一副区水土流失防治整治提供典型案例和经验,为区域综合观测和生态环境评估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撑。
关键词:辛店沟流域;径流场;降水量;径流量;水土流失

Abstract & Keywords
Abstract:?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of runoff fields is a commonly used field test method for studying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s in small watersheds. It can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study soil and water loss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control conditions. As an effective way to study the laws and mechanisms of soil and water loss on the slop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ccelerate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promot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sure ecological security.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lope, slope length, crop type, and farming measures and their combinations on soil erosion, the Yellow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Suid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tific Experiment Station set up 43 different types of runoff plots in Xindiangou watershed in the first sub-region of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from 1954 to 1960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Huangqiu First Sub-Region”). The land-use model and planting habits of Huangqiu First Sub-Region are considered for the layout of runoff fields. Runoff and water and soil loss are observed continuously under different utilization modes or a combination of utilization modes. This can help analyze the causes of soil and water loss, explor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provide typical cases and experi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Huangqiu First Sub-Region, and provide basic data support for comprehensive regional monitoring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sessment.
Keywords:?Xindiangou watershed;?Runoff field;?Precipitation;?Runoff, Soil and water loss

数据库(集)基本信息简介
数据库(集)名称1954–1960 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径流场观测数据集
数据作者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数据通信作者崔乐乐(cuile2008hi@163.com)
数据时间范围1954–1960年
地理区域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名州镇辛店沟村(110°16′45″E–110°20′00″E, 37°29′00″N–37°31′00″N)
观测频率10天1次,雨后加测
数据量425 KB
数据格式*.xlsx
数据服务系统网址http://dx.doi.org/10.12072/ncdc.HWSDZhan.db0073.2021
基金项目水利部事业经常性项目(126201340005150007)
数据库(集)组成数据集共包括1个Excel数据文件:1954–1960年辛店沟径流场观测,其中含逐日降水量表、逐次降水量表、降水量摘录表、径流场汛期径流泥沙测验成果表、径流场径流要素过程表、径流场土壤含水率实测成果表和径流场逐次径流泥沙测验成果表,数据量大小425 KB。

Dataset Profile
TitleIn-situ observation dataset of runoff fields in Xindiangou watershed in the first sub-region of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from 1954–1960
Data authorsSuide Experimental Station 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of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Data corresponding authorCui Lele (cuile2008hi@163.com)
Time range1954–1960
Geographical scopeThe experimental field is located in the Xindiangou watershed (37°29′00″N–37°31′00″N, 110°16′45″E–110°20′00″E).
Data volume425 KB
Data format*.xlsx
Data service system<http://dx.doi.org/10.12072/ncdc.HWSDZhan.db0073.2021>
Sources of fundingRegular projects initiated by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126201340005150007)
Dataset compositionThe dataset contains an Excel file named as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xindiangou runoff field from 1954 to 1960 with a size of 425 KB. It includes daily precipitation scale, successive precipitation scale, precipitation extract table, runoff and sediment test results in flood season, runoff factor process table, soil moisture content test results and successive runoff and sediment test results .



引 言
水土流失的产生与自然环境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紧密的关系。其中,水土流失的自然驱动因素,如降雨强度、坡度坡长、植被覆盖等与区域水土流失间的关系,已经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径流场观测作为水土流失野外试验观测的重要手段,通过径流场原位观测可研究不同控制条件下小流域的水土流失规律,定性、定量剖析其影响因素。由于种种原因,整个黄土高原地区仅有极少数小流域开展过土壤侵蚀的观测工作,且所获资料极为有限,对于绝大多数小流域而言,水文泥沙的观测资料仍然空白[2]
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数据资料,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汇集整编了1954–1960年黄丘一副区辛店沟流域径流场观测数据集。数据观测区陕西省绥德县辛店沟流域,地理坐标37°29′00″N–37°31′00″N、110°16′45″E–110°20′00″E,为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中游左岸支沟,总面积1.77 km2,属典型黄土丘陵地貌。本数据集对定点观测获取的不同坡度、坡长、作物、耕作方式等单项措施或组合下,43个径流场的降水量、径流量、泥沙量、被覆度和土壤含水量指标,整编形成径流泥沙测验成果数据集合。

1 ?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1.1 ? 数据采集
本数据集为辛店沟径流场径流泥沙原始观测数据。观测流域辛店沟共布设径流小区43个,主要分布在辛店沟平沟焉、育林沟、阳背三条和南窑峁4处,从1号开始顺序编码。径流场主要分为不同坡度、不同坡长、不同作物类型、不同耕作方法、农牧带状间作、农业综合措施和陡坡牧草7种类型的组合(详细情况见表1和表2)。每类径流场配备雨量站1个,配置径流池1个。监测内容包括降水量、径流量、泥沙量、被覆度和土壤含水量。
表1 ? 绥德站辛店沟径流场历年试验项目和因子组合情况表
试验项目试验意图场号及对比因子
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
一、不同坡度对比试验以坡度为对比因子,探求坡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7号为34°15′;
9号为32°47′;
11号为28°41′;
18号为14°41′。
8号、11号、18号为28°22′、28°41′、14°41′;

10号、12号、15号为14°39′、21°49′、29°03′。
8号、11号、18号为28°22′、28°41′、14°41′;

10号、12号、15号为14°39′、21°49′、29°03′。
8号为28°22′;
11号为28°41′;18号为14°41′;25号为34°20′;32号为8°34′。
8号为28°22′;
11号为28°41′;
18号为14°41′;25号为34°20′;32号为8°34′。
8号为28°22′;
11号为28°41′;
18号为14°41′;25号为34°20′;32号为°34′。
8号为28°22′;
11号为28°41′;
18号为14°41′;25号为34°20′;32号为8°34′。
二、不同坡长对比试验
(1)二级坡长(15°左右的缓坡)比较试验
以坡长为对比因子,探求坡长与水土流失的关系。16号为12米;
17号为20米。
16号、17号为12米、20米;
23号、24号为20米、12米。
16号、17号为12米、20米;
23号、24号为20米、12米。
(2)二级坡长(27°左右的缓坡)比较试验13号为14米;
14号为20米。
13号为14米;
14号为20米。
13号为14米;
14号为20米;
21号为20米;
22号为14米。
13号为14米;
14号为20米;
21号为20米;
22号为14米。
13号为14米;
14号为20米;
21号为20米;
22号为14米。
(3)多级坡长(坡度多数在23°左右)比较试验8号为20米;
12号为10米;
29号为40米;
33号为30米;
34号为60米。
8号为20米;
12号为10米;
29号为40米;
33号为30米;
34号为60米。
8号为20米;
12号为10米;
29号为40米;
33号为30米;
34号为60米。
8号为20米;
12号为10米;
29号为40米;
30号为30米;
34号为60米。
三、不同作物对比试验以作物为对比因子,观测不同的作物对水土流失的影响。19号为黑豆,20号为谷子。10号、18号为高粱豇豆间作、谷子;
19号、20号为谷子、黑豆。
10号、18号为谷子绿豆间作、高粱豇豆间作;19号、20号为黑豆、谷子绿豆间作。10号、18号为高粱豇豆间作、黑豆;23号、24号为谷子绿豆间作、洋芋。
四、不同耕作方法对比试验①
(1)陡坡耕地(坡度17°–21°)不同耕作方法比较
以耕作方法(主要是整地方法)为对比因子,观测各种耕作方法对水土流失的影响。1号为套犁换垅,3号为套犁不换垅,6号为平作。1号为套犁换垅,3号为套犁不换垅,6号为平作。1号为垅作区田,3号为套犁耕翻,6号为平作,26号为垅作。35号为平作,36号为区田,37号为圳田,38号为垅作。
(2) 陡坡耕地(坡度27°–29°)不同耕作方法比较2号、4号为平作,5号为套犁耕翻。2号为套犁换垅,4号为套犁不换垅,5号为平作。2号为套犁换垅,4号为套犁不换垅,5号为平作。2号为平作,
4号为套犁耕翻,
5号为倒壕耕翻,15号为垅作。
2号为圳田,
4号为平作,
5号为倒壕,
15号为区田。
(3) 缓坡耕地(坡度14°–17°)不同耕作方法比较39号为垅作,
40号为平作,
41号为圳田,
42号为区田。
五、农牧带状间作试验以农作物和牧草带状间作,与农作物和牧草对比,观测农牧带状间作的蓄水保土作用。29号为谷子,30号为谷子草木樨带状间作,31号为草木樨。29号为高粱,30号为高粱与草木樨带状间作,31号为草木樨。
六、农业综合措施试验(2)以施行综合农业技术措施的坡地与未施行综合农业技术措施的坡地对比、观测农业综合技术措施的蓄水保土和增产效果。27号施行综合农业技术措施,28号为一般农家耕作制。27号施行综合农业技术措施,28号为一般农家耕作制;44号施行综合农业技术措施,43号为一般农家耕作制。
七、陡坡牧草试验以种植牧草的陡坡与种植农作物的陡坡对比、观测陡坡种草的蓄水保土效果。7号为苜蓿,9号为草木樨。7号为苜蓿,9号为草木樨。7号为苜蓿,9号为草木樨,25号为谷子、绿豆。7号为苜蓿,9号为草木樨,25号为黑豆。7号为苜蓿,9号为毛叶豌豆,25号为谷子。7号为苜蓿,9号为草木樨,25号为洋芋。
附注: (1)平作:保持地面平整,无沟无垄的耕作方法;(2)套犁:为了增加耕深,同一犁沟内套犁两次的耕作方法;(3)套犁换垄:中耕时将套犁形成的垄上的土,培在作物根部,使每行作物根部形成一条新垄;(4)套犁不换垄:中耕时不改变套犁形成的垄上的位置;(5)区田:古老耕作方法,沿等高线把坡地分成长、宽1米,纵横成行的许多小区,在每个小区的中部深翻0.5米,翻出来的生土培在小区的下方和两边,熟土填入坑内,摊平,种庄稼;(6)圳田:古老耕作方法,沿等高线把坡地分成宽1米的许多长条,在每条的上半部分深翻0.5米,翻出来的生土培在其下边成土埂,然后把上一条的熟土刮入沟内,修成一道道的水平阶,种植庄稼;(7)倒壕:是一种沿等高线从上到下的耕作方法。这样耕地,可以保持耕地形成的沟垄,增加坡地的蓄水保土作用;(8)垄作区田:在坡地上的垄沟内,每个2–5米修一土档(与垄垂直),形成一个个长方形的小区,以拦蓄更多雨水;(9)平播:播种后仍能维持地面平整的播种方法;(10)掏钵:是一种挖穴播种的方法。穴长、宽0.5米左右,深0.4米左右;(11)按种:挖穴播种的一种,先用锄头按一定的柱距挖穴,将种子播入穴内,再用挖下一行穴的土将种子盖上。播种后地面无明显的穴痕;(12)点播:按种相似,但一般种子是按一定的株行距点播在犁沟内的。

表2 ? 绥德站辛店沟人工牧草径流场基本情况表
年份场号位置土质坡度
(度分)
坡向坡长(米)坡宽(米)面积
(平方米)
牧草
名称
播前耕翻深度(米)测验
设备
起止观
测年份
倾斜水平
19557平沟焉黄土34°15′西南24.2205100苜蓿砖砌池1955–1960
9平沟焉黄土32°47′西南23.8205100草木樨砖砌池1955–1960
19567平沟焉黄土34°15′西南24.2205100苜蓿砖砌池1955–1960
9平沟焉黄土32°47′西南23.8205100草木樨砖砌池1955–1960
19577平沟焉黄土34°15′西南24.2205100苜蓿砖砌池1955–1960
9平沟焉黄土32°47′西南23.8205100草木樨砖砌池1955–1960
31平沟焉黄土24°27′444010400草木樨石板池1957–1958
19587平沟焉黄土34°15′西南24.2205100苜蓿砖砌池1955–1960
9平沟焉黄土32°47′西南23.8205100草木樨砖砌池1955–1960
31平沟焉黄土24°27′444010400草木樨石板池1957–1958
19597平沟焉黄土34°15′西南24.2205100苜蓿砖砌池1955–1960
9平沟焉黄土32°47′西南23.8205100草木樨砖砌池1955–1960
19607平沟焉黄土34°15′西南24.2205100苜蓿砖砌池1955–1960
9平沟焉黄土32°47′西南23.8205100草木樨砖砌池1955–1960
附注:人工牧草径流场的位置,皆在平沟焉的梁坡上,微地形属直行斜坡,各场历年均以平作整地,条播播种。

1.1.1 ? 降水量
监测降水起讫时间和一次降水总量,重点径流场(即规范布设围梗、径流池等标准措施的径流场)加测降水过程。有自记雨量计的,除自计记录外,同时观测标准雨量器的降水总量以作比较。无自记雨量计的重点径流场,降水期间,每两分钟观测一次降水量。

1.1.2 ? 径流量
监测一次降水产生的径流总量(浑水)。径流总量是根据径流池的最高水位用事先率定好的径流池的水位容积关系推算得到。径流池最高水位于降水停止之后观测。如承水槽和引水槽有泥沙淤积,则先将其刮入池内,而后观测。径流过程由水位过程推算。水位过程一般每隔两分钟观测一次。

1.1.3 ? 泥沙量
监测一次降水产生的泥沙总量。泥沙总量是以径流总量乘径流平均含沙量得出。径流平均含沙量的取样方法主要为分层取样法:将泥水搅拌均匀后,分层取出水样3–5个,混合在一起,共计一立方米,再从中取出水样1–3个,约0.5立方米,作为处理水样。径流含沙量很大、池底淤泥很多时,先用白矾使细泥沉淀,吸出上部清水,然后用取样瓶采集泥浆样品50毫升左右,带回实验室进行测定。水样处理,原则上采用烘干法,当烘干法不具备条件下,采用置换法。置换法是根据泥沙对含沙水体比重的影响来确定含沙量,即量水样容积,沉淀浓缩水样,测定比重瓶装满浑水后的重量,以及浑水的温度,计算泥沙重量。测量时可采用比重计,也可使用天平和量筒,如测得样品的总重量为G(kg),体积为V(m3),则样品中的含沙量Cj (kg/m3)为:
\({C}_{j}=\frac{{C}_{s}G-V{C}_{w}G}{{C}_{s}G-{C}_{w}G}\) (1)
式中:Cs = 2.65×103kg/m3为标准泥沙比重,Cw = 1.0×103 kg/m3,为清水密度。

1.1.4 ? 被覆度
每次产生径流之后采用目估法,做0–25%、25%–50%、50%–75%、75%–100%四级记录。

1.1.5 ? 土壤含水量
正常情况下,10天观测一次(每月1日、11日和21日进行测定),雨后进行加测。取样点位于径流场保护带内有代表性的固定地段。采用土钻取样法,分别于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50 cm共4个土层取样。采用烘箱烘干法进行测定,即在108℃下连续烘干12 h以上


1.2 ? 数据处理
1.2.1 ? 逐日降水量表、逐次降水量表和降水量摘录表
逐日降水量表是对汛期(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每日降水量的数据记录,包括单日降水量、每月降水量、降水日数、最大降雨日量的统计,以及单次最大降雨量和最大降雨强度的降雨历时进行记载说明。降水量的日分界时间,由于各站定时观测时间不统一,出现19时、20时和24时3个时间点。此外,还记载雨量站高程信息。
逐次降水量表是各个径流场在逐次降水过程的数据摘录表,包含降雨次序、降雨日期、降雨历时、降雨量信息。并对每月和汛期降雨总量作出统计记录。
降水量摘录表是对每场降雨的过程记录,包含径流场编号、降雨日期、降雨历时、降雨量信息。采用2段制,并记录各雨量站高程。

1.2.2 ? 汛期径流泥沙测验成果表
本表包含径流场编号、类型等基本信息,同时记录各径流场的汛期降雨总量、径流量(浑水和清水)、冲刷量和径流系数(浑水和清水)。各项数值只包括汛期(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的观测值,非汛期(10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的未包括在内。
表中径流量由径流池计算获得,冲刷量由洪水样中泥沙含量换算后,除以流域面积,径流系数为径流量与降水量之比值。

1.2.3 ? 逐次径流泥沙测验成果表
本表记载了径流场历年逐次降水产生径流、泥沙的观测成果。包含径流场编号、降水次序、径流次序、单次降雨起止时间、单次降雨历时、单次降雨量、单次降雨强度,径流深度(浑水和清水)和径流系数(浑水和清水),以及含沙量、冲刷量、雨前土壤含水率和植被度信息。降雨信息由降雨量表和降雨量摘录表统计得到;径流深度为单次径流总量除以流域面积计算得到,径流系数同上。含沙量和雨前土壤含水率均要通过取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测定、计算。
(1)浑水深DMW
\({D}_{MW}=\frac{{T}_{MW}+ET+S-\Delta P}{A}\) (2)
式中:\({D}_{MW}\)为浑水深,单位为毫米;\({T}_{MW}\)为径流池泥水总量,单位为立方分米;ET为径流池蒸渗量,单位为立方分米;S为取出水样,单位为立方分米;ΔP为雨量改正值,单位为立方分米;A为径流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径流池蒸渗量ET从实验得出。雨量改正值为降水量与径流池、承水槽、引水槽面积的乘积。如果池、槽加盖,则此项为零。
(2)清水深Dcw
\({D}_{CW}={D}_{MW}-\frac{W}{1000{\gamma }_{S}}\) (3)
式中,W为冲刷量,单位为吨每平方公里,\({\gamma }_{S}\)为泥沙密实容重,采用2.65吨每立方米。

1.2.4 ? 径流场要素过程表
本表记载了重点径流场历年观测的逐次径流要素过程,包含径流场编号、降水次序、径流次序、降雨起止时间、降雨历时、累计降雨量和流量,累计径流深度(浑水和清水),以及含沙量、输沙率和累计冲刷量信息。输沙率为单位时间内通过水流输移的泥沙量。其余获得方法同上,表中主要项目计算公式如下:
\(R=\frac{{D}_{MW}×A}{d}\) (4)
\({W}_{d}=\frac{STR×d}{A}\) (5)
\({W}_{d}=\frac{{R}_{d}×SC}{A}\) (6)
式中,R为流量,单位为立方分米每秒;d为历时,单位为秒;STR为输沙率,单位为克每秒;Rd 为时段径流量,单位立方米;SC为时段平均含沙量,单位为克每立方分米。

1.2.5 ? 径流场土壤含水率实测成果表
本表记载了径流场不同土壤深度含水率,包含径流场编号、测定次序、取样时间、取样深度(0–10厘米、10–20厘米、20–30厘米和30–50厘米4个土层深度),垂线平均土壤含水率和两测次间降水量。垂线平均土壤含水率采用恒温箱烘干法测定,计算公式如下:
\(\omega =\frac{{\rho }^{\text{'}}b-\rho b}{\rho b}\) (7)
式中,\(\omega \)为土壤含水率,\(\rho \text{'}\)为土壤湿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rho \)为土壤烘干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b为土壤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



2 ? 数据样本描述
本数据集主要数据为逐日降水量表、逐次降水量表、降水量摘录表、径流场汛期径流泥沙测验成果表、径流场径流要素过程表、径流场土壤含水率实测成果表和径流场逐次径流泥沙测验成果表,数据格式均为xlsx,数据大小为425 KB,详细数据样例见表3–9。
表3 ? 辛店沟径流场逐日降水量表

六月七月八月九月
117.2
23.48.0
31
降水量77.096.4175.061.1
降水日数1012178
最大日量22.527.545.018.2
汛期统计降水量409.5降水日数47
最大日降水量 45.0 8 月28日
最大月降水量 175.0 8月
一次量大量40.2毫米 历时10时13 分 8 月28日
一次量急降水量19.7毫米 历时0时 26 分 8 月8日

日分界:7时 雨量器高程1002米(大沽基面)

表4 ? 辛店沟径流场逐次降水量表
降水次序降水时间降水历时(时分)降水量 ( 毫米 )
3场4场9场12场11场16场18场
时分时分
16129:251210:571:325.55.55.55.05.36.05.4
21517:441519:211:379.09.27.09.06.510.07.8
31621:431622:100:270.20.20.30.30.30.50.3
月总计40.038.735.937.038.642.138.7

表5 ? 辛店沟径流场降水量摘录表
降水次序时分实测降水量(毫米)一次降水量降水次序时分实测降水量(毫米)一次降水量
毫米历时毫米历时
318266:050.20.23:4134926:40
3213:158:001.5
14:170.20.21:0214:357.48.97:55
3315:10
16:502.12.11:40

表6 ? 辛店沟径流场汛期径流泥沙测验成果表
年份场号径流场
类别
降水量(毫米)径流量(立方米/平方公里)冲刷量(吨/平方公里)径流系数(%)附注
浑水清水浑水清水
19542农地409.5202701731078414.954.23
19557人工牧草262.300000全年未产生径流
19568农地551.9117001079002424021.219.6

表7 ? 辛店沟径流场径流要素过程表
场号降水次序径流次序时间历时(分)累计降水量(毫米)流量(立方分米/秒)累计径流深(毫米)含沙量(克/立方分米)输沙率(克/秒)累计冲刷量(吨/平方公里)附注

浑水清水
323181214:07216.80.3370.4040.40121.57.259

表8 ? 辛店沟径流场土壤含水率实测成果表
场号测次取样时间测点土壤含水率( %)垂线平均土壤含水率( %)两测次间降水量(毫米)
取样深度(厘米)
0–1010–2020–3030–50
18172111.599.6513.8311.69

表9 ? 径流场逐次径流泥沙测验成果表
场号降水次序径流次序降水径流含沙量(公斤/米3)冲刷量(吨/公里2)雨前土壤含水率( %)被覆度(%)附注
历时(分)一次降水量(毫米)一次平均强度(毫米/分)浑水深(毫米)清水深(毫米)浑水径流系数( %)清水径流系数( %)


2161714:03115:5611319.50.173000000
322831:54322:19122519.50.0161.4391.4137.387.2548.670
4532016:122018:1912722.70.1793.5822.94815.813.0469168011.10
5042823:44299:5761340.20.0668.8366.88722.017.15855165
5559122:17123:317417.20.2325.4905.15231.930.016389715.56
60637:39313:2935016.50.047000000
647915:43916:425914.00.2370.9190.9086.566.4931.62910.78
总计149.620.2717.3113.511.63877841
最大40.20.2378.8366.88731.930.05855165(15.56)


3 ?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
辛店沟径流场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科学合理,能够准确捕捉一场降水实际产流产沙特征,并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合理性检验。整编过程中,对原始记录进行了系统地检查与鉴定,并重新校对和审查。先后进行了制表、初核、复核和审查4个阶段。对发现的问题和错误,及时订正,不能改正者,做出明确注释说明,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可靠性。

4 ? 数据使用方法和建议
本数据集提供了1954–196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径流场观测数据集,其中包括7个类型共43个径流小区的降水、径流、泥沙、被覆度和土壤含水量整编数据,可作为探索黄丘一副区水土流失规律的基础数据。本数据集通过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提供下载服务。为保障数据生产单位权益,请数据使用者在使用数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中(包括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数据产品和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数据产品等成果),规范引用数据。


[1]
孙从建, 侯慧新, 陈伟, 等.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农作物产流产沙效应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 27(2): 99–103, 111. DOI:10.13869/j.cnki.rswc.2020.02.015.

+?CSCD?·?Baidu Scholar

[2]
刘立峰, 杜芳艳, 马宁, 等. 基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Ⅰ副区淤地坝淤积调查的土壤侵蚀模数计算[J]. 水土保持通报, 2015, 35(6): 124–129. DOI:10.13961/j.cnki.stbctb.2015.06.021.

+?CSCD?·?Baidu Scholar


数据引用格式
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1954–196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径流场观测数据集.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www.ncdc.ac.cn), 2018. DOI: 10.12072/ncdc.HWSDZhan.db0073.2021.


稿件与作者信息

论文引用格式
崔乐乐, 周子渊, 杜雪, 等. 1954–196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径流场观测数据集[J/OL]. 中国科学数据, 2021, 6(3). (2021-09-29). DOI: 10.11922/11-6035.ncdc.2021.0008.zh.
崔乐乐Lele Cui

数据整理与论文撰写。
cuile2008hi@163.com
崔乐乐(1987—),男,陕西省延安市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壤水文学。

周子渊Ziyuan Zhou

数据整理。
周子渊(1989—),男,甘肃省天水市,学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土保持专业。

杜雪Xue Du

数据整理。
杜 雪(1990—),女,陕西省榆林市人,学士,助理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工作。

张耀南zhangyaonan

数据质量控制理论方法研究。
张耀南(1966—),男,甘肃省秦安县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基于数据、模型和计算的地理学研究。

金美君Meijun Jin

数据整理。
金美君(1995—),女,陕西省绥德县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数据处理,共享分析工作。

赵国辉zhao guohui

论文撰写。
zhgh@lzb.ac.cn
赵国辉(1983—),男,河南南乐人,博士,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学分析与计算研究。

水利部经常性事业项目(126201340005150007)
Regular projects initiated by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126201340005150007)


相关话题/数据 观测 土壤 径流 过程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1976–2018年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称“西峰站”)1975年在庆阳市宁县砚瓦川流域布设径流泥沙观测站,开展中尺度流域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长期定位观测。本数据集为该站1976–2018年径流泥沙观测数据,试验观测断面为大型抛物线型量水堰,观测方式为人工观测。数据集主要包括砚瓦川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7–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重力侵蚀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重力侵蚀是黄土高原沟谷地貌发育的重要侵蚀类型之一,也是流域产沙的重要途径。本数据集以辛店沟流域为主要观测区域,采用测针法和兜土法对辛店沟流域重力侵蚀发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观测。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称“绥德站”)2017年在绥德县辛店沟流域利用测针法选取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1964–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韭园沟流域降水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降水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降水量观测是水文要素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数据集包括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韭园沟流域1964–1969年、1974–2018年的雨量站数据整编内容。在韭园沟流域内布设雨量站,使用普通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进行平行观测,获得原始观测数据,通过对原始观测数据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7–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坝库淤积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为进一步量化淤地坝拦沙减蚀作用,掌握小流域水土流失情况。2017年,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称“绥德站”)选定辛店沟青阳峁、小石沟6#和白草洼3座淤地坝,开展汛期洪水过程淤积观测。本数据集为2017–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青阳峁、小石沟6#和白草洼3座淤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基础边界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是对黄河下游河道主槽危害最大的地区,通过界定具体范围,有针对性地加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是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的关键所在。本数据集是在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提取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多沙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边界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1964–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韭园沟流域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称“绥德站”)1964年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陕西省绥德县韭园沟流域沟口布设径流泥沙观测站,观测韭园沟径流泥沙形成过程,观测数据覆盖1964–1969年与1974–2018年两个时段。依据测流断面观测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基于树轮宽度指数的过去千年美国分区降水变化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重建过去千年的区域高分辨率降水变化,对理解年代–百年尺度气候的区域差异具有独特意义。本文利用美国已有的1258个树轮宽度指数年表,结合1901–2015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树轮宽度与年(上年10月至当年9月)降水量变化的相关性及降水变化的空间型;在此基础上,将美国分为12个降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中英对照中医药术语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中英对照中医药术语数据集基于人民卫生出版社(PMPH)制定的《中医英语术语(内部草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WHOInternationalStandardTerminologiesonTraditionalMedicineintheWesternPacificRegi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江苏省主要文物旅游景点名录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旅游景点众多,其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第一批至第八批)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第一批至第八批)为数据源,根据江苏省旅游景区(2A级及以上)名录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筛选,确定了江苏省主要文物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四川重庆土种志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本数据集是基于1994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四川土种志》整理加工而成,是四川省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成果。在全国和四川省土壤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共整理出25个土类、63个亚类和380个土种,对每个土种的名称、代号、归属、分布、面积、主要性状、典型剖面和生产性能等均作了较规范化的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