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生导师简介(2020.3月更新)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30

编者语

亲爱的同学: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是 2003年由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联合共建,具有独立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定位于纳米科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目标是建设成为面向国内外开放的、国际一流水平的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公共技术平台和研究基地。中心现建有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室、中国科学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纳米系统与多级次制造重点实验室、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理论实验室、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加工实验室,以及分布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中科院相关研究所等多个单位的 19个协作实验室网络。中心目前到位工作的研究和技术支撑人员达到 330余人,其中全职博导 63名,全职硕导 52余名,85%以上为归国留学人员,许多来自哈佛大学等国际一流的科研教育机构。
中心于 200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毕业学生 400余名,就业率达到了 100%,其中出国 31%(有哈佛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等高校)、高校及科研院所 34%(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钢集团、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企事业单位 35%(杜邦、壳牌、宝洁、航天三院、中石化等单位)。中心具有丰富的多元环境,包括有与清华、北大、中丹、中澳联合培养等多个联合培养项目,目前中心研究生共出国交流数百余次,在学留学生人数达到 55人。中心现有在学硕士、博士研究生 363名,同时中心还有 289余名联合培养研究生,分别来自国内 50余所高校,已成为中心科研工作一支生力军。
中心现有 7个学科培养点,包括:纳米科学与技术、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材料学、生物物理学、材料与化工和生物与医药。中心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保障(硕士最低 3500元/月,博士最低 4750元/月),研究生公寓统一管理,同时也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各类奖助学金。2019年度,中心共招收了 48名硕士和 53名博士,2020年,中心计划招收 55名硕士和 55名博士(含直博生),欢迎具有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药等专业背景的同学报考中心研究生。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生部
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
导师类别 导师姓名 研究方向 页码
博士生导师 赵宇亮 纳米化学与纳米生物效应  4
王琛 表面物理化学  4
聂广军 纳米生物医学  5
王浩 纳米生物医用材料  6
陈春英 纳米生物医学  6
韩东 纳米医学与生命复杂流体管理  7
方英 生物纳米材料与器件  8
梁兴杰 纳米药物学  8
吴雁 纳米生物医用材料 /纳米生物学  9
张伟 纳米生物材料  9
杨蓉 纳米功能材料  10
刘颖 纳米生物医学  10
赵颖 纳米生物材料  11
李素萍 纳米药物靶向调控肿瘤血管系统 /靶向溶栓治疗  11
高远 超分子自组装和纳米药物  12
李乐乐 纳米探针构建及精准诊疗  12
王海 微纳生物材料的医学应用  13
赵潇 纳米生物医学  13
中国科学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
导师类别 导师姓名 研究方向 页码
博士生导师 葛广路 纳米尺度物理化学  14
孙佳姝 微流控生物芯片 /纳米生物医学  14
戴庆 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  15
江潮 新型半导体纳米结构与器件  16
胡志远 纳米系统医学  16
江鹏 纳米晶的界面工程  17
刘刚 表面化学 /多相催化  17 

博士生导师 刘新风 微纳光子学与超快光学  18
朴玲钰 纳米功能材料  18
裘晓辉 分子与纳米结构材料的光电器件  19
吴晓春 功能杂化纳米材料构筑及生物医学应用  19
谢黎明 二维材料制备与器件  20
杨延莲 表面物理化学 /纳米生物检测  20
曾庆祷 物理化学  21
中国科学院纳米系统与多级次制造重点实验室
导师类别 导师姓名 研究方向 页码
博士生导师 唐智勇 纳米粒子与纳米结构材料  22
魏志祥 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  23
张忠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23
丁宝全 超分子自组装与生物纳米材料  24
丁黎明 有机太阳能电池  24
段鹏飞 分子 /纳米光化学与物理  26
宫建茹 新能源和生物纳米材料  26
韩宝航 纳米多孔功能材料  27
何军 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器件  27
贺蒙 无机晶体材料与器件应用  28
贺涛 纳米材料和器件与太阳能利用  28
李国栋 纳米催化  29
李连山 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和应用研究  29
刘璐琪 纳米复合材料  30
刘前 薄膜纳米器件及新型纳米加工方法  30
刘雅玲 纳米结构材料与器件  31
吕琨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31
孙连峰 分子纳米器件  32
孙向南 新型有机光电器件  32
王振兴 低维半导体材料 /物理和信息器件  33
鄢勇 纳米化学与物理  33 

博士生导师 张勇 功能纳米材料的集成和应用  34
智林杰 纳米能源及环境材料  34
周二军 有机光伏电池材料与器件  35
周惠琼 有机 /钙钛矿太阳电池和新型光电器件  35
王斌 纳米材料  36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理论实验室
导师类别 导师姓名 研究方向 页码
博士生导师 施兴华 多尺度理论与计算 /纳米材料自组装  37
方巧君 纳米系统生物学  37
谭婷 纳米催化  38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加工实验室
导师类别 导师姓名 研究方向 页码
博士生导师 褚卫国 锂电正极材料、纳米加工与器件  39
纳米智能传感实验室
导师类别 导师姓名 研究方向 页码
博士生导师 李红浪 纳米智能传感  40 

(备注:当年招生导师及专业方向以招生简章为准)

赵宇亮,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 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 "引进国外杰出人才 ",2001年 7月回国组建了我国第一个 “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安全性 ”实验室。已在 SCI学术刊物如 Nature Nanotech, Nature Commun, PNAS, JACS, Angew Chem.,Adv. Mater., Nano Letters等发表 SCI论文 350余篇, SCI引用
大于 1.2万次。获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毒理学杰出贡献奖,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等。目前担任:中国药学会 “纳米药物 ”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毒理学会 “纳米毒理学 ”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 “纳米化学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美国、英国 4本 SCI刊物副主编以及 Science Bull.执行主编等。研究方向:
1
)纳米生物分析(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分析与纳米安全性);

2
)纳米化学(纳米药物化学与纳米药物)。 E-mail:zhaoyl@nanoctr.cn



王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2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其后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200余篇,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香港 “求是 ”青年学者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真空学
会 2005年度 “科技成就奖 ”等奖励。
近年来主要从事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单分子表征,分子自组装,表面物理化学方面的应用研究。在功能材料表面结构表征,材料表、界面纳米结构构筑与加工,单分子间作用力,大气和溶液条件下的单分子 STM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探索,目前主要从事有机和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调控及性质的研究。
E-mail:wangch@nanoctr.cn

聂广军,博士生导师, 2002年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加拿大 McGill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国科大特聘教授;科技部纳米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2-20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018-2022),中科院 “引进国外杰出人才 ”计划入选者,获结题优秀,国务院享受政
府特殊津贴专家;基金委创新群体、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中科院卢嘉锡国际团队成员; 2016年获中国药学会以岭药业青年科学家奖;美国 Houston Methodist Research Institute(休斯敦)兼职教授,英国医学科学院 Advanced Newton Scholar;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纳米毒理学分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自由基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技处处长。
2008年回国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建立了 “纳米生物学和纳米生物材料 ”实验室,组建了一个 40人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课题组已先后获得几十项各类科研资助,主持了多项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北京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以及横向合作项目等。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等纳米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多个著名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与 6位中科院特聘访问教授开展科研合作。课题组先后培养 15名博士、 7名博士后、 12名硕士。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中国科学院 SABIC-CAS奖学金导师奖、中国科学院澳大利亚必和必拓( BHPBilliton)导师科研奖等教学奖。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公益类一等奖(第四完成人)等奖项。
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Blood, JACS, JB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Nano Letters, ACS Nano, Adv Funct Mater, Biomaterials, Haematologica, Brit J Haematol, Antioxid Redox Sign, Cancer Letters, Small和 Nanomedicine等发表论文 130余篇;申请抗肿瘤应用等相关发明专利 40余项(授权中国专利 20余项,美国授权专利 3项,专利转让 2项)。相关研究成果被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Nature Reviews of Cancer,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和 Blood等进行了重点推荐和报道。
课题组主要结合现代生物学、化学、生物材料以及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手段,研究纳米和生物界面相互作用的基本化学规律,以及新型纳米结构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肿瘤纳米生物学、纳米生物技术和纳米生物效应。目前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包括: 1)纳米药物调控肿瘤微环境和药物输运; 2)膜囊泡系统在纳米材料机体代谢中的作用机制; 3)生物分子指导的功能性纳米材料设计、构筑和多层次组装机制;
4)基于纳米技术代谢疾病和退行性疾病的新型治疗策略。课题组主页: http://www.nanoctr.cn//nieguangjun/
E-mail:niegj@nanoctr.cn


王浩,士生导师。 200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并被保送南开大学化学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从事超分子自组装体系的构筑及其功能的研究, 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 University ofWurzburg)进行可控组装光学活性分子研究。 200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医学院和加州纳米系统研究院
(CNSI)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在癌症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2011年受聘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2011年中科院海外引进杰出人才, 2007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2007年获得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奖, 2006年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 2004年杨石先奖学金并被授予 “南开十杰 ”称号。截止目前为止发表论文 80余篇,包括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CS Nano等,参编 4部专著章节,申请美国专利 2项,国内专利十余项。究成果多次被国际、国内著名新闻媒体和学术期刊如《科技日报》、《 Science Daily》、《 Future Medicine》等专题报道。目前作为项目和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中科院海外引进杰出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科委项目等。

相关话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