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硕士研究生导师与研究方向简介(2)

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2013-11-23

    

  9、指导老师郑颖,女,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副研究馆员,“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战略情报研究和知识服务工作,负责和参与了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四川省科技厅、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等部门委托的20余项情报和信息服务系统的研究工作,共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研究报告30余篇。  

  随 着信息的快速增长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需求从简单的文献信息转向对能够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的索取,而知识存储的分散化和无序化,严重制约了人们获 取所需知识的能力。为了优化知识获取途径,需要超越知识的外在呈现形式,对其内容做精细的分析与组织。因此,知识组织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已成为当今情报学的 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本研究涉及情报学、图书馆学及计算机科学,着重于网络环境下新情报服务理论和方法的分析和探讨;知识组织和管理的原理、知识挖掘与集成 工具、知识发现与分析技术、知识服务理论与模式,以及知识服务系统的建设与综合应用的研究。 

    

  10、指导老师刘德洪, 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副馆长,长期从事学科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等情报研究和信息咨询工作。曾参加和主持过多项院、省、市重点 项目的情报研究、信息咨询和服务工作,如“四湖地区农业持续发展情报研究”、“武汉市创新体系建设研究”、“物理学发展态势研究”和“生物防御计划及进展 研究”等等。并获得中科院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主编和参编图书和文集2部,发表和撰写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20多篇。 

  借 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采用定性和定量(科学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等)相结合的方法,围绕特定的科学研究领域,重点比较研究 国际学科布局与优先发展领域、学科前沿热点与变化趋势、学科发展战略、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科研管理机制、研究机构的竞争力等的研究。同时,探索基于网络 的情报研究和分析方法 

    

  11、指导老师:房俊民, 男,硕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情报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员,多年来一直从事战略情报研究工作,主持或作为主要人员参加过多项情报研究课题,发 表论文十余篇,曾分别到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目前承担信息化、信息科技领域的战略情报研究项目2项。 

  本 方向主要侧重情报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的研究。注重基于专利分析、商业调查和网络信息挖掘技术为基础的竞争情报理论、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应用。注重对机构 核心竞争力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情报研究,注重实践同理论相结合的以商业调查为基础的竞争情报研究,注重依赖网络信息挖掘技术和挖掘工具的竞争情报研究与实 践。 

    

  12、指导老师汪凌勇,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副研究员。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管理与科技情报系,1993年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获硕士学位并留中心工作。多年来一直从事国外科技政策、科研管理以及国际学科发展态势的跟踪调研和分析比较研究工作,2006年曾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进修。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包括:国外科技体制与科技政策比较研究;科技投入、科技计划及其管理机制研究;研究预见与研究评估研究。曾主持承担或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等部门委托的50余项情报研究或软科学研究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百余篇,公开发表论文或研究报告50余篇。 

  科技政策与管理情报是以战略决策和科技管理为直接服务对象的情报研究,是情报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方向主要为:(1)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包括科技体制研究,基础研究政策、技术创新政策、科技投入政策、国际科技合作政策研究,科技规划与计划的制定等。(2)科技管理研究。包括科技经费、人员、机构、项目、成果的管理等。(3)科技发展的内外环境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包括科技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科技发展能力分析,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及对科技发展的需求分析等。(4)科技发展的预测研究。包括学科发展热点、前沿、新生长点的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特点研究,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13指导老师邓勇  男,研究员,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副馆长,主要从事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领域战略情报研究、科技查新与信息咨询服务,承担或参与多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或专项研究项目,以及院地合作研究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研究报告20余篇。 

  学 科情报分析与信息咨询研究探索深层次的学科战略情报分析与综合信息服务。本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学科信 息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和分析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数据信息,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和建议,以及根据已有信息预测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本研究面向管 理决策、科学研究、以及市场经济等领域,侧重信息服务的最终目的。 

    

  14指导老师赵亚娟,女, 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知识产权情报研究与分析实践。作为课题负责人或子课题负责人,承担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 向项目、中国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专项任务等项目,在面向重大项目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信息分析服务领域具备实战经验,并在“技术-功效”分析、知识产权风险揭示、研发热点与空白点探测、技术垄断程度分析、关键技术发展脉络研究、专利引文分析、科学-技 术关联性研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带领国科图总馆知识产权情报分析团队,围绕服务院重大项目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信息分析进行了持续的方法研究与探索,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为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学科情报专员系统讲授专利分析课程,服务中科院整体知识产权信息分析能力的提升。发表论文数十篇。 

  科 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核心要素。在我国现阶段如何及时进行知识产权预警、有效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灵 活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开展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我国当前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对相关国家专利制度的深入了解、对专利信息的有效检索、深度分析和合 理解读成为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工作的有效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知己知彼、掌握全局才能有效服务我国科技决策和研发创新。 

  研究方向介绍 

  本 方向在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以兼具法律信息、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的专利文献为工作切入点,开展服务机构研发决策及重大项目全过程的知识产权 信息分析。围绕重大项目立项前、实施中、结题后各阶段的知识产权信息支撑需求,探索面向实际问题的专利分析思路和方法、研究揭示技术发展、技术演化、技术 关联、技术竞争、技术转化等问题的方案和流程,在此过程中,开展方法研究、思路探索和服务实践。欢迎具有理工科背景、能够开发编程、对知识产权感兴趣的学 生报考。 

    

  15指导老师刘小平,女,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情报部副研究员。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2001-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工作。2004-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工作。自2006年以来,主要从事学科情报研究。主要应用情报学研究的理论与定性定量方法,依托现代信息分析技术手段和工具平台,重点围绕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与交叉重大前沿领域,开展基础科学学科情报研究。主持和参加中科院基础局、交叉与重大前沿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的项目和课题10余项,如:“中国基础研究发展报告”、“国内外基础科学领域(数学、物理、 化学)交叉与重大前沿战略研究”、“风沙两相流湍流边界层动力学数值模拟”、“水科学基础研究与水技术应用研究的若干前沿”、“基础科学领域发展战略情报研究”、“粒子物理学国际发展态势分析”、“软物质国际发展态势分析”等。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负责和参与完成的研究专著3部。 

  基 础科学学科情报研究是利用情报学理论和分析方法针对基础科学、交叉和重大前沿领域进行学科发展态势分析、前沿领域分析、热点领域识别、学科领域知识图谱构 建、重点研究方向规划与部署的专门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将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发展前沿,开展基础科学领域的前沿领域、热点研究领域和重要研究进 展,世界主要科技国家、重要国际组织、主要研究机构的科技发展规划与战略,国际重大科学计划及其实施战略等方面的研究。面向国家和中科院的需求,重点关 注:数据挖掘方法与技术、情报研究理论与方法、情报分析技术与工具、科学预测方法、科学预测模型的构建、计算机技术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知识发现与知识管 理技术等。 

    

  16指导老师郑军卫,男,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研究员,工学博士,《地球科学动态监测快报》执行主编,《天然气地球科学》杂志编委、编辑部主任,2009-2010年 间,作为中国科学院公派访问学者在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开展天然气在我国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和角色研究。长期从事油气地球科学学科和战略情报研 究,对国内外油气科技发展历史、特点、趋势和深层气、低渗透油气、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地质理论、特色勘探开发技术等做过较为系统 的文献分析研究工作以及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曾作为骨干先后参加或负责各类研究项目或课题20余项,如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子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国家大中型企业委托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4部,出版译著1部(第二译者),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学 科发展战略情报研究是现代情报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特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发展态势、前沿研发领域、发展战略与规划等所开展的专门性情报研究。能源地 球科学是一门研究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铀、水能、风能等)的形成、分布规律(涉及石油地质学、天然气地质学、煤田地质学、铀矿地质学、气象学、水 文学等学科),以及研究有效勘探开发这类资源的方法技术(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球化学技术、油气开发技术、煤炭开采技术、铀矿开发技术等)的专门学 科。能源地球科学战略情报研究则是利用情报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自身发展需要,面向全局和未来长期发展目标,围绕能源地球科学这一 特定学科的研究现状、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向所开展的专门性情报研究工作。本研究方向将瞄准国家需求和科学发展需要,开展能源地球科学情报、战略咨询和能源政 策分析中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情报研究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以及情报研究实际操作能力。 

    

  17指导老师张娴, 女,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情报研究部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成都知识产权情报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专员,成 都市科技评估中心知识产权评审专家。长期致力于专利信息分析、知识产权情报研究,从事面向中国科学院科研决策的知识产权信息分析研究与服务,多次参与中国 科学院知识产权战略与相关工作计划的研究。主持及参加完成以专利信息分析为主的科技情报研究报告20余份,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合作编著出版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学术专著1部。主持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先后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 主持的“基于论文与专利产出的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力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项目获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资助,主持的“核心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研 究”获中国科学院“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资助。近年来主持负责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专项任务中多项课题研究,包括国内外知识产权动 态跟踪分析、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知识产权态势分析、重点科研领域专利信息深度分析、中国科学院专利分析年度报告、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信息系统研究、专利信息分析理论方法与工具研究等。 

  面 向知识产权决策、规划与管理,根据情报学研究的理论方法,结合交叉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凭藉现代情报分析研究的技术、工具和平台,针对知识产权信息 中蕴涵的技术、法律和经济情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包括:专利数据检索组织、专利分析评价指标研究、专利分析评价模型建构、专利引文分析、专利地图分 析、专利竞争情报研究、专利布局研究、专利情报组织模式研究、专利创新机制研究、专利战略研究等内容。 

    

  18指导老师张军,男,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情报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中国民主同盟中科院武汉分院支部副主委,美国华盛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主要从事战略情报分析、研究与咨询工作。近五年来主持院部级研究项目3项,参与院部级项目6项,负责或参加其他项目十余项;参与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材料发展指南”、“中科院能源基地十二五规划与2020发展战略”、科技部“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等研究工作。主持出版专著二部、译著三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作为负责人获中科院院文献情报工作优秀团队奖。 

  研究方向: 

  战略情报研究是根据国家、地方、领域、行业重大需求,识别和发现其发展中面临的关键经济、社会、科技问题,采用科学的分析与工具方法,提炼总结这些问题的发生、演化过程,分析发展趋势和规律,提供可能的政策选择、咨询建议与解决方案。研究侧重于以下内容:(1)基于问题的逻辑框架建构;(2)以信息-证据转化为核心的研究方法论;(3)政策分析与战略规划方法。 

    

  19指导老师魏凤 女,博士研究生学位、学历,研究员,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领域优秀人才择优支持项目的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是标准情报分析和标准化战略研究。200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硕士研究生学位、学历;200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博士研究生学位、学历。2005年6月,以“优秀人才”引进方式进入国家太阳能产品监督检验中心(武汉)工作,同年12月,评为工程师;2006年12月,被破格评为高级工程师;2007年,被聘为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境标志”太阳能产品标准起草专家组成员。2009年8月,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以“优秀人才”项目方式引进,目前在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工作,从事技术标准的研究工作。自2002年以来,所主持的多项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优秀人才择优项目、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优秀人才引进项目等资助;曾参加多项国家“973”、“863”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上已发表论文50余篇。 

  研究方向介绍(标准情报研究) 

  随 着国际竞争的日渐加剧,标准在克服国际技术壁垒、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扩大国际影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标准情报的研究,可以了解和掌握 全球的产业发展状况、创新状况,对国家和产业的技术发展优势和重点作出清晰的认识和判断,为国家标准化战略发展和规划布局提供参考建议。因此,标准情报研 究内容主要包括:国际及区域标准化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标准分类分析、标准流计量方法研究、标准体系发展和更新数值模型研究、标准体系结构及完善性研究、 关键标准技术研究、并且以先进的情报研究方法和技术为支撑,服务于国家和中科院、地区、行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转化、成果推广、产业发展布局、标准化 发展战略等等。 

    

  研究方向2:情报分析技术 

  1、指导老师王小梅, 女,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研究馆员。199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 1999年获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工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情报分析方法与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网络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以课题负责人、主要研究人员等身份参加国家级项目4项、院部级项目12项、馆级项目4项,经费近600万元。组织研发 “科学结构与演化工具”、“中国科学院专利在线分析系统”、“随易通”等系统;发表论文十余篇,组织撰写《科学结构地图2009》、《科学结构地图2012》专著。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动力学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能力建设专项:“世界科技发展态势监测系统二期”、“科学结构地图应用研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之子课题“专利在线分析系统”等项目。 

  研究方向:情报分析技术 

  随 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已经逐步向深层分析方面发展,迫切需要开发和管理情报分析的新方法和新手段。本研究方向将密切跟踪国际上前沿技术 (科学计量、数据挖掘、复杂网络、社会网络、文本分析、知识发现等),侧重对情报分析技术的开发利用及发展趋势研究,将其应用于情报计量分析中的新方法、 指标与模型。重点培养计算机技术在情报研究领域中应用开发能力与集成创新能力。 

    

  2指导老师马建霞,女,博士,研究馆员,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0年 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做访问学者作访问学者。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业务处处长、兰州分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或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 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重要方向性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研究和开发项目二十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2005年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并获得相关研究项目的资助,201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联合学者项目资助,开展基于计算情报方法的战略新兴产业竞争与发展研究。2010年、2012年获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 

  研究方向介绍 

      本 研究方向致力于知识发现与情报分析技术的研究。具体而言,探索研究利用新兴的知识技术(文本分析、知识抽取、知识发现、数据挖掘等),对海量的数字科研信 息资源进行挖掘和分析,积极将文本挖掘、语义标注、机器学习、可视分析、网络分析等新技术方法和传统的文献计量学、引文分析相结合,推动计算情报理论和方 法的研究;开展基于空间分析的资源环境学科研究科学活动空间布局分析研究;利用模型和数据实证研究、指标分析,结合知识发现与情报分析技术,揭示学科发展 趋势、核心关键技术、技术发展轨迹、机构竞争能力、研发效率和国际合作程度等。 

    

  研究方向3:计算机虚拟视觉技术 

  葛水英, 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以图形图像技术为基础的虚拟视觉领域的工作。先后主持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面向 文化主题公园的沉浸式多元体验装置集成示范》项目负责人,文化部重点项目《动画关键技术研发》课题负责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西藏探险模拟装置关键技术研 究及集成示范》课题负责人;国家中央文资办《立体视觉产业技术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通过虚拟视觉技术带动成果转化,先后获得多次国内为奖项。三维数字电 影《兔子镇的火狐狸》获得第14届国家华表奖优秀动画片奖,入选 “巴黎中国电影节”;多媒体作品《水墨时空》获第十五届莫比斯国际多媒体文化遗产创新奖。致力于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通过“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的数字化,提升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虚拟视觉技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CG(Computer Graphics)技术为核心,依托新一代人机交互技术和实时渲染技术,为虚拟视觉影像的制作、输出、存储、交互等各个流程提供支撑,是传统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虚拟视觉技术主要包括数字虚拟影像制作技术、数字虚拟影像渲染技术和数字影像实时交互技术。 

  随 着立体电影、立体电视的普及,人们对虚拟影像的视觉需求越来越高;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人们离影像的距离越来越近。未来的虚拟视觉技术会将用户带到一 个“虚拟的真实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用户可以与影像进行交互。难以分辨真实与虚拟的距离。未来是自读文时代、读图时代、可视化时代之后的一个新时代——立体体验时代。这也确定了虚拟视觉技术是一个充满创意、充满创新的领域。同时,它可在文化、教育、娱乐、医学、军事等诸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熟悉主流的虚拟视觉影像制作的流程和工具,还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自己独到的虚拟视觉影像制作和应用设计的见解和设计能力。 

相关话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