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硕士研究生导师与研究方向简介

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2013-11-23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硕士研究生导师与研究方向简介 

    

    

  图书馆学专业 

  研究方向1:数字图书馆技术 

  1、指导老师:李春旺男,博士,研究馆员。2005年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作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集成融汇技术、智能检索、学科化服务、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等。先后承担来自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60多篇。目前,在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数字图书馆集成融汇服务方法研究”、中国科学院新增能力项目:“世界科技发展态势监测基础平台”等。 

  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信息管理与服务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技术引领下的服务创新是当前图书情报领域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本研究方向将涉及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侧重于语义化信息组织、智能信息检索、跨领域信息融合、Web集成与互操作等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重点培养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应用开发能力与集成创新研究能力。 

    

  2、指导老师吴振新 女,研究馆员。1991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系,2005年英国国家数字资源保存中心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作为主要成员,先后参与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中科院、科技部、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正在主持和参与的研究课题包括: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二期项目“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服务系统”,“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面向外文科技文献信 息的知识组织体系建设与应用示范”之课题五,主要关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及机构仓储、知识技术与知识服务等领域的发展。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网 络化数字化环境下,信息管理与服务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应用,技术引领下的知识服务创新研究是当前图书情报领域发展前沿与热点。本研究方向将涉及 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侧重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与关联、交互和集成的数字知识资源环境的构建 以及综合数字知识资源生态管理系统相关的技术和方法,特别是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技术与方法。 

    

  3指导老师乐小虬,男,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信息系统部副研究馆员。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9年在Emory大学图书馆作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信息检索、知识技术、数字图书馆技术、嵌入式服务技术、GIS等方面。作为主要成员参与过“空间信息智能搜索引擎研究(863计划项目)”、“互联网敏感信息监控”等项目的系统设计和开发;隐形搜索器“词虎”的原型开发者之一;嵌入式桌面信息工具“e划通”核心开发者。发表论文10余篇。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项目有:“嵌入式泛在个人研究平台”、“网络科技信息中爆发主题的监测与分析方法研究”、“e划通2.0系统建设”。 

  如何用最简洁的方式、在用户信息操作环境中即时提供研究所需的知识和服务是用户的现实需求。研究创新性技术手段,跨越应用环境的限制,实现知识服务的泛在性是本研究方向的侧重点。主要研究内容:1)泛在环境下嵌入式信息服务技术体系;2)个人知识组织与管理;3)社会知识网络等。主要涉及信息检索、集成融汇、知识组织、知识关联、智能信息处理等领域技术方法。 

  4、指导老师:祝忠明,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信息系统部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COAR(世界开放获取知识库联盟)互操作工作组成员,政协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曾于200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第五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200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200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200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联合学者人才培养计划,201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政协甘肃省十届委员会委员。 

  长 期从事信息技术在文献情报工作中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开展数字图书馆技术与系统、数字对象与数字仓储、科研过程知识组织与管理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等各类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发表论文五十余篇。近年来主要开展科研过程数字知识管理技术及数字仓储系统构建研究,承担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CAS IR Grid)构建关键技术及系统的组织研发与推广应用。  

  研究方向:数字科研对象管理及数字仓储构建方法与技术,主要涉及:(1)数字内容和数字对象组织与重用的模型、方法及技术,重点关注数字对象语义化智能化管理方法与技术。(2)数字对象元数据标准规范、元数据自动生成及其组织技术、元数据的情境语义化方法与技术等。(3)数字仓储构建技术与方法,主要关注科研过程数字知识产出捕获、组织、保存和重用管理的机制与方法,支持多元知识产出和知识过程全面集成管理的开放数字仓储系统构建技术,数字仓储互操作框架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5、指导老师:张建勇,男,1965年出生,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资源建设部主任,研究馆员。全国文献影像标准化委员会电子影像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委员会识别与描述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加工工作组组长。从1995年到现在,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数据库资源的整合、数据库系统规划设计、网络服务系统设计、元数据、引文分析和统计等。2010年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访问学习半年。主持开发的网上数据库服务系统、科技热点门户、协同数据加工系统在业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近年来发表有一定影响的学术论文10余篇,近5年来主持各类研究和建设项目10多项,近两年主持研究和建设项目5项。 

  研 究方向涉及数据库的规划设计,数据库的数据结构设计,数据库的数据组织,数据库数据的处理流程设计,数据存储,数据交换格式,数据库发布系统的规划、设 计、开发,数据库系统用户行为分析等方面。本研究方向着重在研究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的分组聚类方法,分析研究用户行为数据,探索发现隐含在数据中的信息 和知识。 

  6指导老师姜恩波,男,硕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网络信息系统建设;数字图书馆技术与系统的研发等。参加了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表论文10余篇。2004年,被评为“成都分院十佳优秀青年”;2005年,被授予院ARP项目“核心团队最佳技术顾问”称号。 

  信 息资源的组织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信息只有从无序组织成有序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网络的普及,传统图书馆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如何 更加高效的进行各类资源的采集与组织,已经成为图书情报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有关信息资源组织的理论与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组织基础理论;信息资源 组织关键技术;信息资源组织发展模式。本方向研究的重点是:传统图书馆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包括印本、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等多种类 型的信息资源进行高效的采集和整理,实质有序化,并构建一个从组织到服务的信息环境。关键研究点包括信息组织原理、关键技术;信息资源描述与揭示;信息资 源的聚合;语义网络;信息资源的可视化。 

    

  研究方向2:用户研究与信息服务 

  1、指导老师陈朝晖,男,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研究馆员、科学文化传播中心主任。曾长期在中心从事信息服务工作,主要工作和研究领域有:国际联机检索、光盘检索、电子原文 传递、个性化信息推送、学科信息导航、虚拟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服务以及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组织管理方面等,曾组织参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 馆建设多个项目的研发和服务的实施工作和国家科学图书馆研究生信息交流学习室、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项目工作;现从事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服务与研究工作,目 前参与主持中国科学院科普基地建设、国家科学图书馆文化创意案例研究和特色科学文化传播网络资源组织机制及网络传播服务研究等项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 基础和实践经验,发表论文20余篇。 

  随着全 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时代的来临,图书馆也进入了复合图书馆的形态。印本资源订购大幅下降,网络电子资源所占比重日益上升,到馆读者数量急剧减少, 网络在线的用户增加,用户需求和信息行为也日益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从而使图书馆传统读者服务工作正在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 何根据环境和趋势的变化去不断开拓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如何探索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用户信息服务是全球图书馆界面临的崭新课题。该研究方向着重研究和探 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网络数字化环境下新的信息服务理论、技术和方法;用户形态和需求的变化;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的设计;新型图书馆物理空间组织和功能研 究;用户研究与服务效果分析;基于开放共享的图书馆集成联合服务机制建设;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战略规划;图书馆在科学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与实践;图书馆如何 在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的融合过程中发挥资源和服务平台的有效作用等。 

  2指导老师贾苹,女,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文献服务部主任,研究馆员。长期从事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开展文献检索、文献保障服务、专题文献服务、区域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研究, 担任国科图区域信息服务协调组组长,中国科学院文献保障服务协调组组长,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信息服务组成员;曾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Seton Hall 大 学图书馆进行学习交流。多年来从事全院文献保障服务建设,取得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近两年组织探索文献服务的转型发展,开展面向省级科学院的文献情报服 务,努力推进全国科学院联盟文献情报分会的建设;组织面向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组织探索图书馆阵地服务的转型发展,探索智慧中心建设和开放服务 等,有重点突破。主持《省科院战略情报研究与服务示范》项目、《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研究的文献信息需求调研》项目、《NSTL重点领域网络信息跟踪保障服务示范平台建设》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网络信息跟踪保障服务示范平台子项目及《NSTL科技热点门户项目-运行与服务》项目;作为《省级科学院文献情报共享平台建设》项目负责人之一、《国科图智慧信息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执行负责人,推动工作实质性进展;并参与《中关村高端人才基础情况评估研究》和《NSTL网络服务平台服务效果评价研究》等项目。参与中德数字信息服务项目,并作为其中“跨域信息服务子项目”的中方负责人,组织完成中德合作项目China Direct的建设,实现跨域信息服务合作。在上述工作和研究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发表论文近20余篇。 

  信 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信息环境的变化,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也在发生变化:综合、多样、新颖、快速、开放已经成为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根据信息环境和用户 需求的变化趋势,探索网络化、数字化、开放的信息环境下的用户信息服务、拓展图书馆用户服务,是图书馆的重要任务。用户研究和信息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 基础。本研究方向着重研究和探讨新信息环境下的信息服务理论、技术和方法;用户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变化;用户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组织管理;进一步探索以网 络和新工具为依托的文献服务的内容、模式的拓展与创新,以开放共享为基础的图书馆集成联合服务机制建设等。 

    

  3、指导老师吕俊生 男,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从事信息资源建设与文献组织,现从事学科化服务工作,任兰州分馆学科化服务主管。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了中国科学院情报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评估指标体系”课题、甘肃省交通厅科研项目“加入WTO后甘肃省道路运输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嵌入式泛在个人研究平台”和“开放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平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本馆科研项目“基于知识产品的院所协同服务机制构建”、“化学化工经济信息网上资源的评价与服务”、“基于链接关系的资源环境网上信息资源的计量评价”等。共合作撰写各类研究报告15篇,20余万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用户与服务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关注的核心和焦点。在网络、数字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和利用信息的行为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也为图书情报机构的用户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开展新的环境下用户研究,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全新的用户服务体系; 从文献服务转变为知识服务,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方向着重研究和探讨网络数字环境下新的信息服务理论、技术和方法,信息服务的过程调控与管理,用户认知与行为研究,用户服务体系和组织管理,用户服务的开拓与创新等。 

    

  4、指导老师杨志萍,女,硕士,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助理,成都分馆副馆长。四川省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成都市武侯区第五、六届人民代表、英国“World Patent Information”期刊编委成员。曾作为访问学者和院高级研究学者身份,到过美国Seton Hall大学图书馆和英国SUSSEX大学科技政策研究所学习交流。长期致力于科技政策研究、学科咨询服务和知识环境建设等方面。承担有省部级项目,在相关学科核心期刊、优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国内外会议论文五十余篇。曾获有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研 究方向:信息分析与服务研究是指借助于数字网络技术手段,为科研创新提供前瞻性、新颖性的信息研究,其研究结果将会为科研管理者提供科研活动决策参考依据 或为科研工作者知识环境优化建设提供支撑依据。本研究方向注重信息分析与服务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结合当今现代分析手段和分析方法,多方位开展对信息分 析方法和内容的研究,主要指其它学科的引入交叉研究,以及学科决策者的服务需求与内容的研究。同时,还开展科研知识环境服务优化研究。 

    

  5、指导老师鄢小燕,女,研究馆员,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硕士毕业,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业务处处长。长期从事科技文献管理、科技文献资源分析研究、文献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和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SPIE二次文献数据库的开发研究》课题,获四川省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作为项目管理负责人完成“全球图书情报系统资源门户网站”项目;作为项目副组长,主持研建“专利信息门户网站”;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SDP项目“国际防灾减灾重大计划(规划)和前沿技术情报研究”;作为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参与 “中国科学院—西藏自治区院区合作信息平台(一期、二期)”项目、战略高技术·专利创新信息平台、药物创新信息平台等项目建设,发表论文20余篇,2005年 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当前在研项目有“四川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 “规划与战略研究专项项目管理系统”,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建设、区域性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战略情报研究、网络资 源的开发利用等。 

  用户与服务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关注的核心和焦点。在网 络、数字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和利用信息的行为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也为图书情报机构的用户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开展新的环境下用户心理和行为研究, 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全新的信息服务体系,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本研究方向着重研究和探讨网络数字环境下新的信息服务理论、技术 和方法,用户认知与行为变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组织管理,信息服务的开拓与创新。 

    

  6指导老师江洪,女,研究员,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现任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业务处处长,湖北省信息学会理事,2007年 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进修。主要工作和研究领域有:科技文献管理、图书馆用户组织与管理、信息服务和信息平台建设,信息服务质量管理与评价, 学科信息导航、产业技术分析、竞争情报研究等。曾组织、参与多个情报研究项目的研究和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包括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基金项目“长江流域 生态环境科学文献数据库研究”、湖北省科技厅项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全文数据库研究”;“CSDL服务百所行项目”、 “CSDL全 院联合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系统知识库数据著录标准”、“国家科学图书馆服务和管理考核体系研究项目”、 “国家科学图书馆馆藏空间布局研究”;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国家光电信息中心建设项目”、“湖北省科技文献信息平台建设项目” 、“科学数据共享机制与制度的研究”、产业技术分析研究项目以及产业分析、政策分析和企业竞争分析等项目研究,曾获湖北省科技信息成果一等奖2项(2005年)(2010年),湖北省科技信息成果二等奖3项(2003年)(2005年)(2010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 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发表论文30余篇。 

      用 户与服务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关注的核心和焦点。在网络、数字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和利用信息的行为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也为图书情报机构的用户服务提出 了新的挑战。开展新的环境下用户心理和行为研究,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全新的信息服务体系,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 

  本研究方向着重研究和探讨网络数字环境下新的用户行为和用户认知方式,研究在新型用户需求的模式下,如何共享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组织信息服务体系,开拓用户服务模式和新型服务模式的质量评价。利用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研究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策略的信息服务过程。 

    

  7指导老师吴跃伟,女,1983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本科毕业,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信息服务部主任,湖北省图书馆学会资源建设委员会、读者工作委员会委员,1999年 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文献资源建设、信息资源组织、参考咨询服务、用户信息素质教育、数字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及其信息行为、新型服务模 式等相关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学科化服务及学科馆员工作及研究,探索面向用户的学科化、知识化、个性化服务模式及其服务效果评价理论与方法,重点从事面向科 研的用户组织、专业信息获取、特色资源建设、知识化服务组织、学科情报分析、科研机构竞争力分析、个性化信息环境建设等方面工作与研究。曾参加“中科院 《全国期刊联合目录》”、“中科院文献资源合理布局”研究,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近年来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 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知识服务集成融汇关键技术研究》、《领域知识环境建设》、《开放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数字知识资源环境开放组织引擎系统》、 《数字档案信息融汇服务系统研究》、《重要会议开放采集与服务系统》、《嵌入式泛在个人研究平台》等多个新型服务项目用户研究与试点应用,发表论文10多篇,合作撰写专著1部。 

  随 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用户所面临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带来用户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的变化,图书馆需要不断研究这些变化特点与及 其发展趋势,使图书馆服务不断适应发展变化,探索和研究服务对策,持续创新服务模式,才能确保发挥图书馆在支持国家科学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图书馆 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深化与拓展。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信息技术变革引发的环境变化对图书馆服务产生的影响,研究新形势下用户信息需求与信息服务变化机理,新 形势下的用户研究方法,研究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包括用户信息环境、用户信息需求、用户信息行为及其变化规律;探索新形势下用户组织与信息服务模式, 重点探索知识服务组织、服务机制与服务模式;是一项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研究方向。 

    

  8指导老师吴鸣,女,化学专业理学硕士,研究馆员,学科咨询服务部主任。曾长期从事化学领域科学研究,担任化学领域研究员、课题组长及硕士研究生导师,承担多项省部级项目,获得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次赴美国等国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2006年至今,致力于化学学科信息咨询服务、学科资源分析和学科情报服务实践,以及学科化服务规划与组织。在相关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会议论文三十余篇,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学术年会一、二、三等奖。目前承担有NSTL科技重大专项情报跟踪服务项目、研究所情报分析可持续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从嵌入科研过程的视角,探索e-science环 境下,科研用户信息需求与信息利用行为的特点,研究科研团队对科学数据等科研知识发布、传承及共享的模式,跟踪网络环境下国际上信息服务的新理论、新方 法、新技术、新实践,探究拓展图书馆为科研一线提供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的服务模式和机制,更好地为用户的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9指导老师张冬荣 女,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研究馆员、学科咨询服务部副主任,长期从事文献信息服务实践工作,及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与用户信息素质教育、学科化服务的研究工作,曾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匹兹堡大学进行学习交流。2004年以来,主要从事新信息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与行为、学科化服务探索与实践及用户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研究,负责学科化服务的组织、管理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研 究所机构知识建设”和“开放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平台”等项目,负责组织全院开展机构知识库建设推广工作,联合中科院研究生院,负责建立用户信息素质教育工作 体系及开放网络服务平台,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与组织工作。在上述工作和研究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发表论文近20篇。 

  用 户与服务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关注的核心和焦点。开展新的环境下用户研究,从文献服务转变为知识服务,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方向是一项理论与 实践密切结合的研究方向,着重研究在数字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特点、用户利用信息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信息环境、信息技术、用户信息需求、用户信息行 为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构建基于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体系,探索新型学术信息交流特点与服务模式,拓展信息素质教育 研究,开展科技信息政策体制与咨询服务研究。 

    

  10指导老师郑菲,女,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副研究馆员,文献服务部副主任。2006-2007年 在美国匹兹堡大学作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信息服务工作,重点跟踪和研究的内容有:国际联机检索、光盘检索、网络数据库检索、科技查新、虚拟参考咨询、信息素 质教育、专利信息服务等,负责全院查新检索联合服务的组织与协调,目前正在开展区域信息服务与产业技术信息服务,承担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高端人才基础情 况评估研究》课题,参与新疆“两校一院”文献传递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科技部科技查新规范以及科技查新平台开发等项目,发表论文10余篇。 

  面 对信息技术与信息环境快速变化,网络越来越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用户需求更加个性化、深入化,服务已由以资源集成为主,提供一般性的信息服 务到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进行知识集成服务,用户更加关注信息的有效获取与知识综合利用。研究方向重点关注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信息服务内 容、方法、模式,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信息需求与服务反馈,图书馆开展区域信息咨询服务的主要路径等。 

    

  研究方向3:科技信息编辑与传播 

  科 技信息编辑与传播是图书情报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辑学、传播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从传播学的一般规律入手,研究科技信息传播模式,揭示科技期刊传播是 信息传播的本质属性。科技论文是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的信源,作者提供的是粗加工信息,编辑借助同行专家对信息进行精加工,编辑直接参与信息的生产过程。科 技期刊是科技信息传播的载体,科技期刊的出版发行渠道是信息传播的通道,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者是科技信息的传播者。科技论文、科技期刊、发行渠道、编辑模 式、出版模式(如数字出版)均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图书情报学概论、编辑学原理、传播学理论、编辑思维、编辑出版与传播理论、学术出版管理、广告与营 销。 

  1、指导老师张宏翔,男,研究馆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编辑出版中心副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刊《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常务副主编,兼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中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China BIC)负责人。现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和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加主持多项国家级科技期刊研究项目,包括科学技术部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科技文献资源—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研究”第一子课题“国外科技期刊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研究”、中国科协“中外学会科技期刊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比较研究”、中国科协“《学术期刊出版与管理指南》研究编制”项目;曾主持多项生物技术领域发展战略软课题研究,包括中科院SDP项目“先进工业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生物技术信息平台建设与生物技术成果转化对策研究”、中科院重点项目“生物技术咨询与信息服务”、中科院院长基金项目“生物技术知识产权问题研究”等。 

    

  2、指导老师马建华,女,副研究馆员。南开大学化学系学士,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进行交流和学习,曾任《化学进展》编辑,《中国基础科学》副主编,现任《科学观察》执行主编,中国科学院学术期刊审读专家。现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和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0余 篇,参加主持多项国家级及院级研究项目,包括中国科协“《学术期刊出版与管理指南》研究编制”项目,主持《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国际化建设研究》和《中国科协 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建设研究》,参与科技部项目《世界科学中的中国系列报告之五: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领域重要研究方向发展态势分析》、《世界科学中的中国系 列报告之六:物理学重要研究方向发展态势分析》、《世界科学中的中国系列报告之八:免疫学领域重要研究方向发展态势分析》、《世界科学中的中国系列报告之 九:地球科学领域重要研究方向发展态势分析》,参与基金委项目《学科发展态势评估系列研究报告之一——化学十年:中国与世界》、院规划战略局项目《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国际合作策略研究》等。 

    

  研究方向4:信息资源组织与建设 

  1、指导老师宋文  女,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研究馆员,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资源建设部副主任,全国文标会第六分会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八届学术委员会信息组织分会副主任。长期从事信息和知识组织体系标准规范研究和建设、长期从事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工作。主持或参与中科院和科技部科研项目20余 项。主持全国西文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主持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建设,主持中科院专业领域知识环境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主持数字知识 环境开放组织引擎建设项目,承担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前瞻性研究课题“知识组织体系技术及应用机制研究”,参与科技部“科技信息资源与服务集成系统建 设”项目等。对信息资源描述与组织的有关标准规范的建设、资源的集成揭示与组织、数据库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发表论文30余篇,多项标准规范和研究报告。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称号。 

  Web2.0、library2.0、语义网、eResearch环 境、社交网、博客等形成了飞速发展又丰富多彩的数字信息环境,数字图书馆已经完全融入到全球网络数字信息环境之中。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众的教 学、科研、信息获取过程也已趋向于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和互助性。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服务的核心挑战已凝聚到能 否建设一个可灵活定制的、可集成的、可融入用户科研教学过程和用户业务过程的、可提供知识获取、知识关联和知识发现服务的用户信息环境建设,而这样一个信 息环境建设中除大量信息技术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外,信息和知识组织体系建设已成为一个关键挑战。本研究方向研究数字信息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和需求,研究信息 系统中信息组织体系与信息系统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研究语义网环境下信息和知识组织的理论方法,研究信息建模和本体技术及广义的知识组织技术,研究基于 信息和知识组织体系的用户信息环境构建的方法技术和相关的流程机制等。 

    

  2、指导老师:郑建程,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研究馆员。长期从事文献采编工作。作为主要成员曾参加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文献资源建设和结构化配置实施方案”等课题项目研究。曾先后负责组织CSDL中心门户网站的“网上科技信息资源与服务推介”和NSTL网站“科技信息资源指南”等栏目的内容建设;负责NSTL科技热点——“纳米科技”和“海洋生物技术”信息门户建设;作为主要成员参加NSTL西文连续出版物遴选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及备选库的建立研究项目、NSTL西文会议文献遴选方案研究。目前在对文献资源整合化建设工作平台的建设和学科化资源采集业务模式创新等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等多篇。 

  信 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永恒的研究课题。有效满足科研用户的信息需求是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一直追求的目标。在数字化信息资源逐步成 为科研用户主要使用的资源对象,网络化信息服务成为用户利用信息的主流途径和方法,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结构、类型结构、载体结构、布局结构,资源建 设的模式、工作机制和业务流程等都在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综合信息资源的整合化建设、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合理构建、信息资源的联合建设与合作管理模式 与机制的建立和比较、信息资源建设与用户信息需求和信息服务的有机融合、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科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 义。 

    

  3指导老师:马建玲,女,研究馆员,长期从事数字知识资源建设与组织、专题知识资源系统开发、综合科技资源组织与建设等工作,主持或参加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甘肃省科技厅等研究项目10多项,包括中国资源环境科学文献数据库建设、中科院网上文献信息共享系统工程、青藏高原研究专题信息门户建设、西北地区生态学专题文献数据库、甘肃省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示范系统建设、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平台建设等研究开发项目。发表和撰写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20余篇。目前正在承担开放知识资源登记系统、甘肃省综合科技资源登记示范系统建设等研究项目。 

  信 息资源组织与建设是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基础和保障,在网络化数字化信息环境下,数字化信息已成为了科技信息的主流形态,在这种形势下信息资源组织和建设 的信息内容、信息来源、信息发现和采集方式、知识组织和揭示方法等都在发生重大变改,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数字信息资源的来源、发布形式、发现、采集和描述 方法、知识组织方式、信息处理规范以及集成服务的相关技术和方法。数字化的科研信息环境是由众多分布、异构的各类综合科技资源与服务系统构成的开放环境,本研究方向还重点研究开放获取信息、非传统信息资源、非文献型科技资源等新型综合数字资源的发现与遴选、规范化描述与知识化组织、集成揭示与个性化配置服务等建设和服务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4指导老师朱江,男, 硕士,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信息服务部工作。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计算机室、自动化研究与发展部、期刊部、文献 馆、信息服务部等部门工作,其间在英国伦敦城市大学信息科学系从事概率加权情报检索系统的合作研究。参加过中国专利数据库、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百所联 网、中国科学院网上文献信息共享系统工程、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文献信息网络的研究与建设、全球图书馆导航门户网站、NSTL西文期刊和会议文献遴选、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平台、NSTL文献综合管理系统、四川省重点科研机构科技文献资源开放获取集成系统的研究与建立、重要会议开放资源采集与服务系统的建设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和项目建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次,编撰出版工具书6部、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一文获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首届十佳青年论文奖。目前正在承担、参与开放会议资源服务系统建设、面向外文科技文献信息的知识组织体系建设与应用示范、四川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平台等项目的研究与建设。 

    

  研究方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 

  文 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是是图书馆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本研究方向将重点研究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 新理念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特别是开放会议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领域的应用,包括开放会议资源的遴选、采集、跟踪、保存、集成和服务的理论和方法,信 息处理标准规范和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信息资源的比较研究、分析评价、需求评价和使用评价,开放合作模式下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新方法,开放获取、机 构知识库、学科知识库等开放系统的建设、揭示和集成,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有效融入知识创新全过程,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管理、推广与服务等。 

    

  5指导老师:钟永恒,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副馆长,武汉分馆馆长。武汉大学历史系、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工学硕士学位。 1992-1994年在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2003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图书馆作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情报研究和数据库建设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数十余篇。从2007年担任国际图书馆联合会(简称国际图联,IFLA)参考咨询及信息服务专业组常务委员。正在主持或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包括国际图联(IFLA)研究项目“How do you say reference”,“院一线文献情报工作评价与监测办法”、所级文献情报服务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国科图“十二五”科研一线知识服务体系重点建设任务、国家科学图书馆“创新2020” 科研一线知识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等多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评估中心项目“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院评价数据支撑研究”,湖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湖北科技数据平台建设”等。 

  随 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极大丰富,网络日益宽带化、泛在化,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信息过载和知识发掘的困难,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已经成 为图书馆迫在眉睫的任务。本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信息服务机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理论和方法、模式与技术等。研究信息知识的生成、积累、管理、交流和应用 的过程,研究知识服务的模式和方式、运行机制等。包括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定位、环境建设,集成模式,服务体系,平台构建,系统互操作,服务组织与实现, 支撑机制等内容。 

    

  6指导老师:黄金霞,女,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副研究馆员。在本馆一直从事资源建设,曾作为中科院公派访问学者到在美国Cornell大学图书馆进行学习交流。2008年 以来,主要从事综合科技信息建设、知识组织体系建设及知识环境建设工作,主要参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专业领域知识环境关键技术研究”、“数字知识环 境开放组织引擎建设”,以及国家科学技术部的“面向外文文献信息的超级词表和本体建设”项目,研究兴趣在知识组织体系建设和面向用户的知识环境建设,发表 图书馆学论文10余篇。 

  当前网络技术和信息 技术的发展,已经对研究型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图书馆已经走向知识服务能力的建设,而其中,资源建设工作也逐步转向综合科技信息建设为主体。面 向浩瀚的开放网络信息、科研人员科研过程产生的大量数据以及正式出版的文献,如何基于科研人员的需求来有效地集成、组织和再利用这些综合信息资源,成为当 前综合科技信息建设的挑战。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面向知识服务的知识组织体系建设模式,将提供一种解决方法,为科研用户提供更方便、更有效的信息获取和知识 分析,主要研究面向用户的知识环境建设、领域本体的应用、本体知识库建设的理论和方法。 

    

  7指导老师:刘筱敏,女,研究馆员。长期文献数据库及引文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中国科学院数字图书馆文献数据库项目、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国际科学引文数据库等数据库建设项目。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科技热点——“认 知科学”和“水资源利用”信息门户建设、中国科学院自然期刊研究会“全院期刊评价体系”等课题,参与完成“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标准规范”专门对象元数据中 期刊、会议论文元数据等有关数据库建设标准的研究。参与并撰写以文献数据为基础的情报分析报告。目前主持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自建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 库工作。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等多篇。 

  研究方向涉及文献数据库的规划 设计,数据库建设标准规范,数据库数据的处理流程设计,数据规范以及文献数据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海量的文献数据文献内容为对象 揭示文献间的关联关系,分析科学研究发展、现状及规律,解决科学研究计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研究方向5:档案信息资源管理 

  指导老师:屠跃明, 男,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档案馆馆长。中国档案学会理事、档案自动化管理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档案学会影像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常务理 事、教育培训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档案学专业实践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档案学会理事等。长期从事中国科学院档案管理工作,先后从事过研 究所档案管理、全院档案业务指导、档案馆建设等工作经历。主持了中国科学院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的研究、档案馆信息管理系统、档案馆网站等项目的研究和建 设,目前负责数字档案信息融汇服务系统建设的研究、数字化档案信息长期存取的关键——元数据设计与管理机制研究、档案数字化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研究等项目研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项目的研究与实施,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发表学术论文和撰写研究报告等多篇。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是档案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规范组织、方便用户的档案信息获取、提高档案信息价值作用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进步带动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利用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围绕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形式、管理方法、实现途径、技术保障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对提升档案信息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指导老师:张薇,女,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学科情报与战略情报研究工作。担任中国地质学会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委员、《科学观察》和《化学进展》编委。2001年以来,作为情报研究部主任和研究员主持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地质调查局、中国林业科学院、北京市科委等下达或委托的课题30余 项。主要从事科技发展战略、科技规划和管理、地学和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情报研究。所承担的学科战略情报研究课题有“国内外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发展态势研 究”、“水资源领域国际科技发展态势研究”、“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研究”、“土壤质量调查与监测系统建设的国际发展态势研究”、“国内外湿地研究动态跟踪 研究”、“湿地生态与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现代农业科技国内外发展态势分析与战略研究”和“五大科技领域发展趋势跟踪研究”等;所承担的发 展战略与科研管理情报研究课题有“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发展态势分析研究”、“人才发展战略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国立研究机构地位与作用分析”、“国外科 技基地发展态势及管理模式研究”、“创新案例分析”、“高技术领域重大项目管理研究”,等等。在长期的业务工作生涯中,本人和其承担的项目曾获得多次奖 励;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并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建筑科技图书部级二等奖;撰写报告60余篇。 

    

  情报学专业 

    

  研究方向1:情报理论与方法 

  1指导老师:刘细文,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副馆长。长期从事战略情报、科技政策、文献情报发展战略与规划,信息政策、竞争情报和技术竞争情报等研究,有丰富的战略 情报研究、竞争情报研究和宏观决策信息服务经验。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情报调研、战略决策信息研究与服务,竞争情报研究、技术竞争情报研 究,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曾参加多项国家级科技政策与战略研究,承担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多项部级科技政策、科研管理相关的情报研究课 题,发表论文30余篇,撰写研究报告10余篇,编译情报调研分析报告26册,100余万字,参与专著4部,译著1部。 

  开 展情报研究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泛采集、整理、分析信息,利用数据(知识、信息)挖掘技术发现有用知识,利用内容分析、归因分析、聚类分析等手段,开展有针 对性的情报研究。信息分析和内容提取方法问题将是解决和提高情报研究效果的关键所在。本研究方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和应用各类信息分析方 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情报研究,促进情报研究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和信息提取、信息分析方法、网络信息研究 与分析平台、战略决策信息服务系统、科技政策情报研究与服务方法、技术竞争情报研究等。 

    

  2、指导老师:吴 新年 男,理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助理、兰州分馆副馆长。甘肃省科技情报学会理事、甘肃省图书馆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信息资源管理、 情报理论与方法、情报研究与决策咨询、区域发展研究等工作,承担或参加完成国家科技部攻关专题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重点项目、中国科学 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重要方向性项目、“西部之光”项目等30多项,发表论文90多篇,合作出版著作4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1997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第三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 “中国科学院第五届优秀青年”;获得2002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度中国科学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 

  本 方向侧重情报学理论及方法研究,探索情报学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及其在本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在科学研究方面,围绕情报学的核心领 域,研究知识的生产、采集、评价、组织、存储、检索、分析研究和传播交流服务、情报用户需求与行为等基本理论问题,探索情报学基本理论和规律在知识资源规 划、管理、评价、开发利用以及知识服务能力建设中的应用。 

  本方向重要研 究议题包括情报学基本理论问题、情报计量学方法与应用、竞争情报分析、产业技术情报分析方法与模型、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情报用户研究、信息资源优化配置 与共享模式、国家信息政策与法规体系、信息资源规划与管理理论、开放知识资源共享及机制建设、内容管理与分析技术、知识发现与分析技术、知识服务理论与模 式、知识本体及其建模技术等。 

    

  3、指导老师李宏,男,图书馆学博士,副研究员。1993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情报工程系;1993-1995年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从事学科情报研究工作;1998年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现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获情报学硕士学位并留馆情报研究部工作;2006年获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博士学位。1993年以来一直从事国内外科技政策、科技规划与战略方面的情报研究工作。2002年以来,共计参加重要情报研究课题30余项,公开发表文章近3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9篇),完成主要情报研究报告50余篇。目前主持和主要承担的研究课题包括:中科院办公厅课题“重大互联网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中科院规划战略局课题“重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关注的科技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等。 

      科 技规划与战略是我国赶超科技发达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障,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的未来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当前及未来相当一段时期的科 技规划与战略情报研究都将面临大量的用户需求,主要用户是国家的各类科技决策管理机关。规划与战略情报研究是一项“常做所以常新、常新才要常做”的工作, 用户的需求是层出不穷的,每一个课题都是“崭新”的,所以对相关人员的信息辨析能力和硬件使用能力要求较高。相关人员必须时时依据用户的新需求开发新的研 究方法及能力。 

  目前,在情报研究工作的“用户互动——资源支撑——知识整理——研究分析”的纵向布局中,科技规划与战略情报研究更 加强调的是两端的能力,即用户互动和研究分析能力。除了有效地掌握知识挖掘工具运用能力外,科技规划与战略情报研究人员还要加强现代决策、管理知识(如科 学学、管理学)和新的情报研究方法(如文献计量学方法)在情报分析工作中的开发与应用,培养自身拥有广博的知识触角和快速学习能力,以保障情报研究的深度 和科学性,加强决策支撑能力,提高用户对满意及认可程度。 

    

  4、指导老师:杨立英,杨 立英,女,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情报部副研究员,情报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学会科学计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科学计量 与科学评价研究,探索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挖掘隐含在定量数据内部的信息,提供满足科研管理和决策所需的战略情报服务。已主持完成来自科技部基础司、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的多项文献计量项目。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密切关注本领域前沿研究理念和方法技术,并与国际知名文献计量学家建立了稳定广泛的学术交 流关系,研究成果发表在本领域的国际期刊上,并多次在国际科学计量学会(ISSI)会议作发言。目前正在主持机构核心竞争力评价(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学科发展态势评估(自然科学基金委)、《世界科学中的中国》(科技部基础司)等研究项目。 

      随 着近十多年大规模科学文献数据库的普及、计算机性能的提高以及可视化技术的引入,科学计量方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已经延伸到科研管理的不同层面和方面:评价 世界、国家、机构科技发展概况;学科、领域的发展态势分析;科学技术发展的宏观微观结构、规律及运行机制,可以为相关领域科技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提供可信程 度较高的定量分析依据,被认为是情报学领域最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子领域。 

  本研究方向致力于领域描述和机构评价方面的科学计量理论与方法研究,注重在扎实掌握、分析科学活动机制、规律、特点的基础上,以大型文献数据库为主要依托,充分运用各种类型的计量数据,研究科研管理活动中亟待解决的若干实践问题。 

    

  5、指导老师:肖仙桃,女、硕士、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信息服务部主任。曾参加或主持国际地球科学发展态势与中国地学科研布局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地球科学创新研究成果评价与发展趋势研究、《世界科学中的中国科学院A辑》、重要会议开放资源采集与服务系统等多项部级课题,目前正在主持中科院生物学领域研究所科研影响力研究,参与资源环境科发展态势监测分析与战略研究等部级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著者论文10余篇;主编图书《国际科学发展态势与中国科学的影响力》,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等奖。主要工作经历:1989年,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研究生毕业;1998年,任网络建设与信息开发部副主任;1999年晋升为副研究馆员;2000年:网络建设与信息开发部主任;2004年被聘为研究馆员,信息服务部主任;2011年9月-2012年2月,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图书馆做访问学者。 

  文 献计量方法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成熟运用的一种分析工具,在图书、情报、档案等学科中应用广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些成熟的方法,如文献聚散、文献积 累、文献引用,目前都是文献计量学直接应用的重要范畴。通过文献计量和分析可以研究科学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科技成果和人才评价,开展科学预测 等。从文献计量、分析如何过渡到知识的测度、分析,也是文献情报学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文献计量学研究本研究方向的内容包 括:①国外各种文献计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②权威信息源的测定方法;③科研绩效评价方法;④学科发展态势的定量分析;⑤知识老化、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的测度与方法等等。 

    

  6指导老师高峰,理 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副馆长、学术委员会委员,《遥感技术与应用》常务副主编,甘肃省遥感学会副理事长。先后获 得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理学学士、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理学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学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度“西部之光”一般项目入选者,2008年度“西部之光”联合学者项目入选者,1999年被评为中科院兰州分院第四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004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2012年6月 获甘肃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十佳称号。长期从事地球科学和资源环境学科战略情报研究和战略研究、区域发展决策咨询研究以及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研究工作。近年 来负责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院级情报研究项目、院地合作项目等近20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4部,译著1部。撰写研究报告50余篇。 

  专业方向:情报研究与决策咨询 

  情 报研究与决策咨询是情报学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主要培养面向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高级研究型人才。其关注重点包括:情报研究理论与方法、情报分析技术与 工具、科学预测与技术预见方法、科学预测模型的构建、计算机技术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情报研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知识发现与知识管 理技术、知识本体建模技术及应用等。 

  近年来主要从事资源环境学科战略情报研究、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以及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情报服务研究,未来几年将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情报服务的过程、模式、机制、方法上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 

    

  7、指导老师:曲建升,男,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研究员,理学博士,情报研究部主任,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科学研究动态监测系列快报《气候变化科学专辑》、《气候变化专报》执行主编,《黄金科学技术》常务副主编,2005年度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007-2008年间,作为中科院高级研究学者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开展国际气候政策对比研究,2009年11月-12月, 作为“中澳气候变化合作研究计划”交流学者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开展合作研究。主要从事全球环境变化战略情报研究工作,重点关注全球变化学科情报研究和气候 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先后承担或参加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项目、学部咨询项目和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以及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任务、973项目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横向课题等2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出版编译著9部。 

  学 科情报研究是利用情报学方法针对特定学科进行发展态势、前沿分析、成果评价、战略规划的专门研究方向。政策分析是战略情报研究工作中针对专门政策需求的研 究方法,通过提供咨询建议、评估结果和预见预测等成果,帮助决策者或当事人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全球变化科学是一门关注人类与环境复杂关系的综合性交 叉学科,由于全球变化问题日益突出,有关全球变化的科学评价的情报研究需求和挑战不断增多。本研究方向将瞄准国家需求和科学需求,在全球变化这一前沿学科 领域内,开展学科情报、战略咨询和气候政策分析中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具备开展政策分析与预测、全球变化及 生态环境相关学科情报研究与决策咨询的能力。 

    

  8、指导老师:肖国华,男,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副研究员,成都市首批知识产权特派员,具有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在专利情报研究、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 研究、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与平台建设等领域研究与实践多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中科院知识产权专项任务“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信息系统研究建设”、中科院 “西部之光”人才项目“专利地图研究分析与应用”、中科院与西藏院区合作项目“西藏特色产业技术转移信息平台建设研究”、四川省科技厅项目“中央在川科研 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研究建设”、四川省人事厅留学经费资助项目“专利产出分析与技术转移研究”等项目课题;作为项目第二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科技星火计 划“西藏农村信息服务试点工程”、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西藏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成都市科技局项目“成都市生物医药知识 产权战略研究”等项目课题;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中科院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知识产权网、四川省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若干省部级科研项目。2007~2008年作为中科院公派访问学者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交流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工作。2009~2011年响应中科院援藏号召在西藏科技信息研究所担任学术副所长,被评为中科院科技副职一等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30篇。现担任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业务处处长,主要从事科技管理、教育管理、区域发展等管理工作和知识产权情报研究、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研究等研究工作。 

  专 利和技术转移对于自主创新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专利情报研究与技术转移情报研究即是为提升专利战略制订、专利规划布局、专利管理、专利保 护、专利实施、技术转移、技术融资、技术产业化及其相关法律经济事务运作等多方面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利用情报计量法、引文分析法、专利地图绘制法、社会网 络分析法等情报学和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理论、方法与工具进行的一种针对专利信息和技术转移信息中蕴涵的技术、法律和经济情报的分析研究活动。它既服务于知识 产权战略、规划、管理、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的研究,也服务于选题立项、技术研发、技术监测、专利评价、价值挖掘、专利组合、技术许可、技术交易、市场分 析等方面工作。 

相关话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