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东北的白垩纪中叶蜥脚类化石新发现有望证明腕龙类曾栖息于亚洲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3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PeerJ》杂志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团队和金昌柱研究团队延吉项目组的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这篇题目为“A possible brachiosaurid (Dinosauria, Sauropoda) from the mid-Cretaceous of northeastern China”的论文中,古脊椎所博士研究生廖俊棋和多国****联合报导了延吉龙井组(大约1.01亿年前)发现疑似腕龙类的化石。腕龙类是最具代表性的恐龙类群之一,生存于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过去仅在北美洲、欧洲及非洲有发现,本次的代表为腕龙类曾栖息于亚洲提供了迄今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图1 延吉蜥脚类上颌骨标本YJDM 00008照片及描线图。(廖俊棋 摄影、绘图)

图2 延吉蜥脚类齿骨标本YJDM 00006照片。(廖俊棋 摄影)
  鉴定为腕龙的关键特征
  延吉的恐龙化石发掘项目始于2016年,当地的化石点位于一处建筑工地中,而本次发表的材料为2017年考察所发现,于建筑工地的废土堆中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因此原位的埋藏信息已丢失,无法确认二者是否属于同一个体。
  上颌骨标本YJDM 00008透过计算机断层扫瞄分析后可见到牙齿随着齿轴旋转的特征,该特征目前仅在腕龙类恐龙中有发现,是鉴定该类群恐龙的重要特征之一。此外,如较宽且横截面呈D字形的齿冠、上颌齿与上颌骨垂直、较少的替换齿等,也都符合腕龙类的特征。

图3 计算机断层扫描下可见齿轴(黄杆)由背侧至腹侧有旋转。(廖俊棋 供图)
  研究中使用等权重(Equal weighting)和加权重(Implied weighting)的简约树分析系统发育关系。两者的分析结果皆支持延吉蜥脚类的上颌骨属于腕龙类的晚期分支,和阿比杜斯龙(Abydosaurus)、雪松龙(Cedarosaurus)、毒瘾龙(Venenosaurus)以及索里亚巨龙(Soriatitan)为姊妹群。等权重最简约树中也支持延吉蜥脚类上颌骨标本为非梁龙型类的梁龙超科(non-diplodocimorph diplodocoid)或是早期盘足龙类(early-branching euhelopodid),但支持这两个分类皆是因为副鼻孔(subnarial foramen)朝向外侧的相同特征,代表此一特征在蜥脚类中有可能是随着环境适应的趋同演化,而非分类上鉴定性的特征。另一方面,支持腕龙类的牙齿旋转特征则在其它蜥脚类恐龙中都还未发现,因此有着更高的分类鉴定意义。

图4 等权重严格合意树分析结果,红线为YJDM 00008标本的系统分类位置。(Andrew Moore供图)

图5 加权重严格合意树分析结果,附上化石产地及时代信息。(廖俊棋 供图)
  再次挑战亚洲腕龙的假说
  在演化上,腕龙类代表泰坦巨龙形类的一个早期分支,是多孔椎龙类的姐妹群。后者包含我国早白垩世常见的盘足龙类。论文第一作者廖俊棋表示: “过去也有许多蜥脚类化石发现曾被作为支持腕龙类分布于亚洲的证据,但这些研究不是被后续研究推翻,就是仅提供了模糊的证据。”
  如新疆的巧龙(Bellusaurus)、四川的大安龙(Daanosaurus)、甘肃的桥湾龙(Qiaowanlong)以及日本、韩国所发现的单独牙齿化石都曾被归类在腕龙类中。但在后续研究及观察发现巧龙缺少了腕龙类的特征,而大安龙则应该与马门溪龙的关系更近,桥湾龙也在其他亚洲蜥脚类更完整的标本被发现后,经过比较现在普遍认为是多孔椎龙类(Somphospondylan)。另一方面,日本和韩国的单独牙齿则仅能提供有限且模糊的证据,并有研究观点认为其应该属于早期巨龙形类(titanosauriform)的牙齿,且这二者都不如标本YJDM 00008有着旋转的齿轴这一典型的腕龙类特征。
  综合过去的研究发现,该研究团队认为本次发表的延吉蜥脚类化石提供了迄今有关“亚洲腕龙”假说的最直接且有力证据。但鉴于标本破碎不全,因此更深入及全面的证据及研究还要仰赖今后在延吉龙井组的化石发现。
  亚洲腕龙的古地理分布
  该研究还进一步结合全球的化石发现讨论了腕龙分布至亚洲东北方的两种可能模式。其一是该腕龙在白垩纪早期由北美洲或欧洲迁徙而来,此一模式不仅符合延吉蜥脚类的系统发育结果(和北美洲及欧洲属种互为姊妹群),其他相近时期全球恐龙化石研究也显示这三地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迁徙活动。
  另一种模式则认为腕龙类在盘古大陆分裂成冈瓦纳大陆及劳亚大陆之前就已经广泛分布于全球,但至今尚未发现其他从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早期的腕龙类化石。此一假说虽然可能性较低,但如2018年才发现亚洲第一个梁龙超科灵武龙(Lingwulong)化石一样,我们现今对恐龙分布和演化的认识可能很大程度都还受到化石采集(如有出露的化石点)或形成过程(如该种类本身比较稀有、特定的栖地不易形成化石等)的偏差影响。

图6 延吉蜥脚类生态复原图(张宗达 绘)
  该研究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廖俊棋,通讯作者为中科院古脊椎所徐星研究员以及美国纽约石溪大学Andrew Moore助理教授。该研究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延吉恐龙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奖学金等项目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peerj.com/articles/11957/


相关话题/鉴定 系统 欧洲 论文 信息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白垩纪的幼鸟为早期鸟类演化提供新的信息
    长期以来,德国索伦霍芬发现的始祖鸟一直是古生物学家探索鸟类起源的最重要的证据。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辽西地区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发现了大量带羽毛恐龙和原始鸟类,为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更多关键性的证据。  最近一项研究报道了一件产自热河生物群的古喙鸟(Archaeorhynchus)标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Cell刊登两篇论文揭示脊椎动物水生到陆生演化过程中的遗传创新基础
    2021年2月5日凌晨,《细胞》杂志(Cell)在线发表了题目分别为“African lungfish genome sheds light on the vertebrate water-to-land transition”和“Tracing the genetic footprints of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中生代今鸟型类燕鸟科系统学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系统古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刘庆国、李志恒、周忠和完成的关于中生代今鸟型类燕鸟科(Yanornithidae)的多样性和分支系统厘定工作,提出燕鸟科目前包括三个属和种,整个燕鸟科在体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角形类系统发育研究取得新进展
    犀牛和貘虽然在外形上差别巨大,但两者都属于奇蹄目,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都表明两者构成姐妹群,是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统称为角形类(Ceratomorpha)。虽然现生的犀仅包括四属五种,貘仅有一属四种,但在新生代(6500万年前至今)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角形类是非常繁盛、多样的类群。  大约500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早白垩世鸟类繁殖系统研究新进展
    近日,《生物通讯》(Communications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中科院古脊椎所周忠和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该团队继 2013年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早白垩世鸟类卵泡的精美保存对研究恐龙繁殖行为的意义”的论文之后,对相关标本研究的最新进展。  从恐龙到鸟的演化涉及到一系列关键特征的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工热物理所在CO2近零排放燃煤发电系统集成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研究人员围绕超临界水煤气化技术,开展了CO2近零排放的发电系统集成方法与机理研究。研究小组深入研究了超临界水煤气化过程能量转换机理,找到了提升能量利用效率的最大潜力,提出了系统集成原则和方法,进一步发明了CO2近零排放的发电系统,研究表明该系统的净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研究所在应用机器学习在光伏热电混合系统结构参数优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热电转换技术和光电转换技术是利用能源转换材料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两种主要技术形式。二者在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技术研究发展方面的关键点,一是研究和开发高效热电材料和光伏材料及其组件,二是发展聚光型光伏热电技术。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系统的核心是热电光伏复合发电单元,聚集太阳光入射后,光伏电池首先利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1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蓄热子系统通过第三方测试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蓄热子系统通过国家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第三方测试,测试结果为蓄热装置蓄热量达68GJ,保温4小时蓄热效率为97.32%,保温8小时蓄热效率为96.56%,超过项目指标要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压缩空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研究所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有限时间热力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工程热物理所储能研发中心科研人员采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首次建立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有限时间热力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热力过程中有限时间和有限尺寸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实现了时间项和尺寸项的解耦,在解析模型中可以清晰看到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储/释能时间、关键设备尺寸和其他部件性能参数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燃气轮机可倾瓦轴承-拉杆转子系统流固耦合特性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燃气轮机向着重型化和高功率方向的发展,复杂工作环境下(热弹、流固、机电耦合环境)燃气轮机拉杆转子连接界面的状态发生变化,易引起转子系统振动响应大幅增加,如何准确预测转子在复杂工况下动力学响应,是目前燃气轮机转子动力学设计与振动控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依托研究所承担的两机专项课题,分布式供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