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生的食肉目成员中存在一个普遍的体型-食性限制。既往研究发现对于绝大多数陆生食肉目成员来说,当其体重超过21.5 kg(或宽泛来说20-30 kg)的时候,它的食性一般会转向掠食性并且以捕食体型较大的猎物为主。这种限制的原因在于能量限制。食肉目的肠道没有像有蹄类那样子适应消化植物性食物,肠道菌群也不特化,因此吃植物的消化效率较低,而吃小型猎物所需要支出的能力和取食过程中消耗的能力收支比不平衡,因此体型较大的食肉类动物只能选择单次猎杀回报较高的大型猎物。这一规律在化石物种中也有体现,如犬科和鼬超科中体型较大(超过20kg)的成员(比如犬科的狼,恐狼,上犬等,鼬超科的始蜜獾,近狼獾,短吻犬,巨貂等)全部是有着高度食肉化(hypercarnivorous)食性的适应。然而有一类动物却违背了这一规则,他们个体巨大,但是往往还保持着杂食性食性,即熊类。熊类中关于大熊猫的研究较多,大熊猫形态上高度特化,代谢率很低,从而能够维持较大的体型,但是熊亚科的成员没有那么特化,却依然能保持杂食化为主的食性,能量来源很大程度上依然是植物性食物。对于这种现象,目前还没有任何解释,相关的研究一直处在空白状态。另外一方面,熊亚科的化石记录最早来自于晚中新世,以我国甘肃和政地区的戴氏祖熊为代表,但是熊亚科的姐妹群——大熊猫亚科早在中中新世晚期就已经出现了,这指示熊亚科应该出现的更早,至少在中中新世已经出现。
最近,古脊椎所博士研究生江左其杲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John Flynn合作,在国际期刊iScience上在线报道了最早的熊亚科化石提拉瓦曙熊Aurorarctos tirawa。属名来自罗马神话的曙光女神欧若拉,而种名来自大平原中部印第安人神话中的创世神,以纪念化石在熊类演化中的重要地位。化石来自于美国中部Nebraska的情人组(Valentine Formation)地层,时代为中中新世。这批化石把熊亚科的最早记录往前推了500万年,并与最早的大熊猫亚科化石证据在时代上相吻合。通过一个详细的系统发育树,研究人员不仅论证了曙熊属于最早的熊亚科,还指示了过去很多被笼统归入祖熊Ursavus的物种实际上属于不同的支系。祖熊的模式种短吻祖熊Ursavus brevirhinus可能属于熊科的干群,欧洲常见的原始祖熊Ursavus primaevus属于早期的大熊猫亚科,而我国南方的林祖熊Ursavus sylvestris已经属于熊亚科的成员。原始祖熊,林祖熊等都应该建立新的属以区分于模式种,但是这方面涉及到很多材料,需要更详细的分类修订工作。
除了曙熊在熊类分类演化上的重要意义外,研究人员还详细研究了熊类的牙齿研磨模式。熊亚科的研磨方式在食肉类中独一无二。食肉目的牙齿结构接近真兽祖先形的齿式,牙齿之间的齿嵴发育,并以内外方向延伸为主,如上臼齿的前尖-原尖的连接或下臼齿下原尖-下后尖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限制了食肉类如果演化出研磨型的牙齿,一般以上下颌左右移动,内外研磨为主。而熊亚科通过一系列的齿尖结构重组,牙齿内外方向上的连接逐渐消失,使得上下颌可以前后运动。这种研磨方式在形态上与多瘤齿兽趋同演化,而在功能上与食草动物中常见的grazer(以食草为主,不挑剔食物类型的食性)趋同演化。后者一般是降低牙齿齿尖的起伏实现的,如马类和真象都在牙齿齿谷中填充大量的白垩质。熊亚科的前后方向的研磨模式同时促进了熊亚科成员后侧臼齿的延长,进一步提高了研磨效率。研究人员发现曙熊的牙齿结构恰恰代表这种转变的初始状态。研究人员以牙齿结构的转换状态和后侧臼齿的延长程度做了统计学分析,发现臼齿结构转变和后侧臼齿延长呈显著的正相关,为牙齿研磨方向转变的假说提供了证据。这种转变提高了熊亚科熊类的研磨效率,使得它们可以更叫有效的进食植物性食物,在维持较大的体型的情况下依然以植物为主食。
研究人员还研究了曙熊的食性和运动模式。曙熊的牙齿齿尖低缓,牙齿上常见龋齿,下颌粗厚,显然已经适应植物性食物,并可能会进食含糖分较高的部分(如水果)。曙熊的肢骨的几何形态学研究显示它们可能有着较强的爬树行为,而现生的熊类则以地栖为主。这显示现生部分熊类中保留的较强的爬树能力,如马来熊,眼镜熊,可能是祖先状态的残留。这也启示我们生物演化的过程往往比较复杂,仅仅依靠现生物种做祖先状态重建可能是不准确的。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8900422030420X
图1.提拉瓦曙熊化石(江左其杲 供图)
图2.提拉瓦曙熊的系统发育位置(江左其杲 供图)
图3.熊亚科的牙齿结构演化(江左其杲 供图)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最早的熊亚科化石成员揭示熊类突破体型-食性限制的重要原因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3
相关话题/结构 运动 系统 生物 动物
工热物理所在CO2近零排放燃煤发电系统集成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研究人员围绕超临界水煤气化技术,开展了CO2近零排放的发电系统集成方法与机理研究。研究小组深入研究了超临界水煤气化过程能量转换机理,找到了提升能量利用效率的最大潜力,提出了系统集成原则和方法,进一步发明了CO2近零排放的发电系统,研究表明该系统的净发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薄壁转子结构动力学特性研究进展
薄壁结构因低质量、高强度等结构特点,广泛运用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旋转机械中。旋转机械运行过程中受到转子不平衡量和气动力等引起的激励作用,当激励频率与薄壁转子固有频率相同时,薄壁转子发生共振。为保障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安全,提高可靠性,旋转薄壁壳体工作范围内必须避免共振。大量研究发现,转动引起的离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研究所在应用机器学习在光伏热电混合系统结构参数优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热电转换技术和光电转换技术是利用能源转换材料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两种主要技术形式。二者在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技术研究发展方面的关键点,一是研究和开发高效热电材料和光伏材料及其组件,二是发展聚光型光伏热电技术。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系统的核心是热电光伏复合发电单元,聚集太阳光入射后,光伏电池首先利用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1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蓄热子系统通过第三方测试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蓄热子系统通过国家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第三方测试,测试结果为蓄热装置蓄热量达68GJ,保温4小时蓄热效率为97.32%,保温8小时蓄热效率为96.56%,超过项目指标要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压缩空气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研究所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有限时间热力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工程热物理所储能研发中心科研人员采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首次建立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有限时间热力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热力过程中有限时间和有限尺寸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实现了时间项和尺寸项的解耦,在解析模型中可以清晰看到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储/释能时间、关键设备尺寸和其他部件性能参数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燃气轮机可倾瓦轴承-拉杆转子系统流固耦合特性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燃气轮机向着重型化和高功率方向的发展,复杂工作环境下(热弹、流固、机电耦合环境)燃气轮机拉杆转子连接界面的状态发生变化,易引起转子系统振动响应大幅增加,如何准确预测转子在复杂工况下动力学响应,是目前燃气轮机转子动力学设计与振动控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依托研究所承担的两机专项课题,分布式供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采用研究所技术的130t/h超高压再热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锅炉通过产品鉴定
近日,采用研究所高参数生物质直燃发电锅炉技术、由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130t/h超高压再热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山东济南通过了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组织的产品鉴定,以秦裕琨院士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产品创新性突出,其综合技术成果处于同类产品国际领先水平。 该锅炉位于山东省临沂市,20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研究所在超临界能源系统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由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储能研发中心陈林研究员主持编辑的超临界流体能源系统方面的英文专著《Handbook of Research on Advancements in Supercritical Fluids Applications for Sustainable Energy Systems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研究所在功能纤维的可控表面结构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
微纳结构表面可以赋予材料许多优异的特性,如亲疏水、抗菌、产生结构色等等。因此,实现大规模制备具有可任意设计的表面结构的功能纤维对于拓宽纤维基器件应用范围和促进智能织物的发展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纤维的热拉工艺由于其高稳定性和良好的材料与结构兼容性被广泛应用于功能纤维的大规模制备,并在传感、能量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太阳能热化学燃料与燃料电池集成动力系统方向研究进展
太阳能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多能互补方式进行利用,可以克服其分散、不稳定等利用难点,从而满足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的战略需求。太阳能热化学是将聚光太阳热能经由燃料热化学反应,转化为富氢燃料化学能,是太阳能高效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其中,太阳能中低温热化学可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