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鉴于此,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发中心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联合研发了一种在热拉纤维成型的过程中直接压印(DITD)的工艺。该工艺在热拉纤维的同时制备表面微纳结构,从而实现具有微纳结构表面的功能纤维的大规模制备。该工艺制备的微纳结构可以根据需求任意设计,结构分辨率可达几十纳米,并且能够覆盖成百上千米的纤维的整个表面。此外,研究人员就该DITD工艺的热学过程、分辨率、重复性等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一步展示了基于DITD工艺制备的纤维在超表面、能量收集和自供能传感等能领域的应用,证明了该工艺在多功能纤维、柔性可穿戴器件和智能织物等领域的良好前景。
研究人员通过将预制棒在炉子内加热拉伸之后,直接用两个带有预设表面结构的滚轮作为模板,对刚拉制的纤维进行连续压印,使纤维表面形成连续的,与滚轮上表面结构相反的微纳结构。从电镜照片可以看出该工艺制作的表面结构质量非常高,与所用模板的结构完全吻合。并且清晰的衍射花样表明纤维表面的微纳结构呈现良好的周期性。随后,研究人员还展示了利用该工艺制作的多种表面结构和长达300米的具有表面结构的纤维。该工艺可适用于多种材料,并且不影响材料本身的机械性能。
此外,研究人员还制备了带有表面微结构的功能纤维并组装成了摩擦电纳米发电机,与没有表面微结构的器件相比,可以看出微结构明显提升了这种纤维基器件的输出性能。而且这种微结构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因此在长时间工作下器件性能没有明显变化。最后,研究人员将这种具有微结构的功能纤维编织到商用布料里从而组装成了多点触摸传感织物,展示了该工艺在可穿戴器件等多种领域的巨大潜力。
该研究受到了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No. E02907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51925604)以及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国际合作计划(No.182211KYSB20170029)的支持,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影响因子12.121)。(Designer patterned functional fibers via direct imprinting in thermal drawing. Nat. Commun.11,3842 2020)。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674-8

图一 DITD工艺的示意图

图二 应用于摩擦电纳米发电机和可穿戴多点触摸传感的图案化功能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