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从东到西沿降水梯度按照草地类型设置了20个采样点(图1)。每个样点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设置不同土壤深度,分别采集植物和土壤样品。研究发现:1. 青藏高原土壤全氮、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与年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图2);2. 地下生物量、土壤湿度、土壤微生物碳和土壤全磷含量解释84%的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变化;3.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占土壤全氮的比例随草地类型而异,高寒荒漠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占比最高而高寒草甸最低(图3, 4)。
研究表明,降水和植物生物量的输入决定了青藏高原土壤可溶性氮的含量和周转,未来暖湿化的青藏高原将有更大更活跃的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库。
该研究成果近期以“Abiotic and biotic controls of soil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along a precipitation gradient on the Tibetan Plateau”为题,在土壤科学类国际重要期刊Plant and Soil上发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姜丽丽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104-020-04613-1
![](http://www.itpcas.cas.cn/new_kycg/new_kyjz/202007/W020200727746033410918.png)
图1. 实验采样点及涉及的植被类型
![](http://www.itpcas.cas.cn/new_kycg/new_kyjz/202007/W020200727746033492466.png)
图2.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土壤全氮、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土壤含水量和植物地上生物量与年平均降雨量相关分析
![](http://www.itpcas.cas.cn/new_kycg/new_kyjz/202007/W020200727746033567407.png)
图3. 土壤全氮、可溶性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青藏高原不同类型和不同深度高寒草地的分布
![](http://www.itpcas.cas.cn/new_kycg/new_kyjz/202007/W020200727746033636573.png)
图4. 土壤可溶性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占土壤全氮的比例在青藏高原不同类型和不同深度高寒草地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