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最新发现揭示巨犀穿越青藏高原的迁徙扩散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3

巨犀是地球历史上生存过的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体重可达24吨,相当于4头最大的非洲象的体重总和。巨犀的腿部很长,站立时的肩高5米,头部可伸达7米的高度。巨犀的体型适合于在疏林中生活,像长颈鹿一样取食树冠的叶片。除了在巴尔干、安纳托利亚和高加索发现的少数化石,巨犀主要生活在亚洲,尤其是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从始新世中期4200万年前的始巨犀(Juxia)开始,巨犀演化出6个不同的属,最终在中新世早期的2100万年前绝灭。其中,巨犀属(Paraceratherium)是分布范围最广的巨犀,从东亚远至东欧。发现于青藏高原西南缘的布格蒂巨犀(Paraceratherium bugtiense)具有丰富的记录,但它孤立于欧亚大陆其他巨犀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其起源和进化长期模糊不清。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员领导的中美合作团队依据一具长度超过1米,并带有下颌骨和环椎的完整头骨,于2021年6月17日在国际刊物《通讯:生物学》(Communications Biology)发表了巨犀的一个新种临夏巨犀(Paraceratherium linxiaense)。新种采自青藏高原东北缘甘肃临夏盆地渐新世晚期2650万年前的地层中,其伴生的动物群指示中国西北地区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开阔疏林地带。临夏巨犀比巨犀属的其他种更进步,其体型更大,更深的鼻切迹指示它有一个发达的软鼻,更高大的枕髁显示出对长颈之上更大头骨的强力支撑。
  巨犀的系统发育关系过去只在属级水平上得到部分解决,未能通过支序分析揭示巨犀属不同种之间的演化谱系。邓涛等人在增加大量头骨、牙齿和头后骨骼性状的基础进行了新的系统发育分析,解决了分隔于青藏高原南北两侧的不同巨犀间的起源和演化关系。得到的最简约树显示巨犀属与始新世晚期的咸海巨犀(Aralotherium)的关系比与准噶尔巨犀(Dzungariotherium)和吐鲁番巨犀(Turpanotherium)的关系更近,后两个渐新世晚期的属形成一个支系。在巨犀属支系中,新的系统发育分析指明从蒙古高原的葛氏巨犀(Paraceratherium grangeri)经由兰州盆地的黄河巨犀(P. huangheense)、哈萨克斯坦的亚洲巨犀(P. asiaticum)、巴基斯坦的布格蒂巨犀(P. bugtiense),最终到新疆的美丽巨犀(P. lepidum)和甘肃的临夏巨犀(P. linxiaense)的逐步进化序列。临夏巨犀展现了相似于美丽巨犀的高度特化水平,且这两个种都具有更大的体型,比布格蒂巨犀大五分之一,而这三个种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巨犀的环椎、枢椎对庞大体型和修长颈部的适应已经在葛氏巨犀和布格蒂巨犀阶段完成,在临夏巨犀中进一步发展,其环椎、枢椎的形态特征和关节结构使其颈部更加灵活。
  根据系统关系和时代脉络,布格蒂巨犀在渐新世早期由黄河巨犀经亚洲巨犀演化而来,而在渐新世晚期,作为布格蒂巨犀的姐妹群,美丽巨犀发现于宁夏、新疆和哈萨克斯坦,临夏巨犀发现于甘肃。在始新世,亚洲与欧洲是分隔的,因为中东和西伯利亚西部仍然被海水占据。图尔盖海峡还在水下,但在渐新世已发育海陆过渡沉积。塔里木盆地的西南凹陷向东延伸到阿尔金山脉,分布有从始新世期到中新世早期的海相沉积,含有丰富的海相有孔虫、介形虫和双壳类化石。海相的鱼类化石与巴黎盆地的软骨鱼类非常相似,指示这个地区存在东西向延伸的海域。因此,南亚与哈萨克斯坦被海域分隔,阻挡了巨犀在这个方向的直接交流。
  在渐新世,巨犀从蒙古高原到南亚的扩散将沿着特提斯洋的东岸,通过西藏腹地的一些低海拔谷地进行。这一路线得到其他证据的支持,在青藏高原中部渐新世地层中发现的鱼类和植物化石都显现出热带的特点,指示不超过2000米的海拔高度。巨犀在渐新世早期从今天青藏高原北侧的蒙古高原经中国西北地区扩散到南亚,巴基斯坦巨犀的后代又在渐新世晚期返回甘肃和新疆,由此证明青藏地区尚未上升成今天的高原,没有足够的高度阻碍像巨犀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的扩散。
  此项研究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国科学院先导科技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3-021-02170-6

图一.临夏巨犀的头骨和下颌骨正型标本

图二.临夏巨犀的第二颈椎(枢椎)

图三.甘肃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

图四.临夏巨犀在渐新世晚期的生态复原(陈瑜绘)

图五.巨犀的系统发育关系

图六.巨犀属在渐新世的分布和扩散


相关话题/青藏高原 甘肃 系统 新疆 生活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谁在湖岸舞蹁跹——新疆准噶尔盆地翼龙足迹化石研究新进展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Peer J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关于新疆准噶尔盆地早白垩世乌尔禾翼龙动物群中翼龙足迹化石发现和研究的最新进展。新发现的翼龙足迹化石最为丰富,经鉴定归入翼龙足迹科翼龙足迹属,并建立了一新种——乌尔禾翼龙足迹(Pteraichnus wuerhoens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中生代今鸟型类燕鸟科系统学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系统古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刘庆国、李志恒、周忠和完成的关于中生代今鸟型类燕鸟科(Yanornithidae)的多样性和分支系统厘定工作,提出燕鸟科目前包括三个属和种,整个燕鸟科在体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角形类系统发育研究取得新进展
    犀牛和貘虽然在外形上差别巨大,但两者都属于奇蹄目,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都表明两者构成姐妹群,是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统称为角形类(Ceratomorpha)。虽然现生的犀仅包括四属五种,貘仅有一属四种,但在新生代(6500万年前至今)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角形类是非常繁盛、多样的类群。  大约500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早白垩世鸟类繁殖系统研究新进展
    近日,《生物通讯》(Communications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中科院古脊椎所周忠和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该团队继 2013年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早白垩世鸟类卵泡的精美保存对研究恐龙繁殖行为的意义”的论文之后,对相关标本研究的最新进展。  从恐龙到鸟的演化涉及到一系列关键特征的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世界上最大的亚洲足迹
    近期,《科学通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关于新疆准噶尔盆地早白垩世乌尔禾翼龙动物群中新发现的兽脚类恐龙足迹研究进展,新发现的两类恐龙足迹均被归入亚洲足迹属(Asianopodus)。  亚洲足迹属最早由Matsukawa等人2005年在日本下白垩统地层中发现,模式种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工热物理所在CO2近零排放燃煤发电系统集成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研究人员围绕超临界水煤气化技术,开展了CO2近零排放的发电系统集成方法与机理研究。研究小组深入研究了超临界水煤气化过程能量转换机理,找到了提升能量利用效率的最大潜力,提出了系统集成原则和方法,进一步发明了CO2近零排放的发电系统,研究表明该系统的净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研究所在应用机器学习在光伏热电混合系统结构参数优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热电转换技术和光电转换技术是利用能源转换材料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两种主要技术形式。二者在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技术研究发展方面的关键点,一是研究和开发高效热电材料和光伏材料及其组件,二是发展聚光型光伏热电技术。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系统的核心是热电光伏复合发电单元,聚集太阳光入射后,光伏电池首先利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1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蓄热子系统通过第三方测试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蓄热子系统通过国家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第三方测试,测试结果为蓄热装置蓄热量达68GJ,保温4小时蓄热效率为97.32%,保温8小时蓄热效率为96.56%,超过项目指标要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压缩空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研究所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有限时间热力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工程热物理所储能研发中心科研人员采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首次建立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有限时间热力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热力过程中有限时间和有限尺寸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实现了时间项和尺寸项的解耦,在解析模型中可以清晰看到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储/释能时间、关键设备尺寸和其他部件性能参数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燃气轮机可倾瓦轴承-拉杆转子系统流固耦合特性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燃气轮机向着重型化和高功率方向的发展,复杂工作环境下(热弹、流固、机电耦合环境)燃气轮机拉杆转子连接界面的状态发生变化,易引起转子系统振动响应大幅增加,如何准确预测转子在复杂工况下动力学响应,是目前燃气轮机转子动力学设计与振动控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依托研究所承担的两机专项课题,分布式供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