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有效性是决定高寒干旱区物种分布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因子,正确理解水分有效性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将有助于预测高山生态系统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然而,降水量(水分有效性的主要驱动因子)随海拔和坡向的变化格局多样,以及温度、土壤质地、土壤深度、积雪和融雪时间等均会影响水分有效性的海拔格局,尤其在气象站数据稀少的边远山区,水分有效性很难精确量化。因此,寻找一个简单可靠的土壤水分有效性代用指标很有必要。
C3植物叶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综合反映了生长季期间植物与环境的水分关系。在干旱地区,叶δ13C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变化非常敏感,但温度、降水、大气压和土壤等环境因子以及叶片厚度和叶氮含量等叶性状也可能影响叶δ13C的海拔格局。那么,干旱山区广布物种的叶δ13C是否可以用来指示水分有效性随海拔的变化?尤其在高海拔地区温度和大气压的影响下,这种关系是否普遍存在?相关研究报道少见。
为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罗天祥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在喜马拉雅中部(尼泊尔)系统开展了海拔梯度样带调查(图1),采样测定了三种广布植物的叶δ13C和氮含量,同时计算了各海拔样点的气候湿润指数(基于全球1-km WorldClim数据集),结果发现:1)降水的海拔格局影响叶δ13C的海拔分异性:在Langtang,随着海拔增加,年降水量显著降低(图2a),叶δ13C显著增加(图2b, c);而在Manang,随着海拔增加,年降水量几乎没有变化(图2f),叶δ13C呈非线性变化(图2g, h);2)3物种的叶δ13C均与生长季湿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图3);3)跨越不同降水格局的同一草本物种,叶δ13C与湿润指数和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图4);4)叶δ13C的种内差异主要受湿润指数和降水量的影响,而与海拔和叶氮含量无关。
研究结果表明,高山广布物种的叶δ13C可指示水分有效性随海拔的变化。便于采样测定的叶δ13C指标有助于检测高寒干旱山区的植物水分胁迫程度,也为评估气候变化对高山植物的影响提供了新途径。
研究成果以Leaf δ13C as an indicator of water availability along elevation gradients in the dry Himalayas为题发表于Ecological Indicators (Ale R, Zhang L, Li X, Raskoti BB, Pugnaire FI, Luo TX*,Ecological Indicators, 94: 266-273)。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0160X18305223?via%3Dihub
图1:研究区域示意图,展示分别位于Manang和Langtang的两条海拔样带位置和距离研究样带最近的气象站点,以及年降水量和植被指数的空间分布
图2:年降水量(MAP)、叶δ13C和氮含量在Langtang(a-e)和Manang(f-j)随海拔的变化。(b, d , g, i) Langtang和Manang样带的草本植物Potentilla microphylla;(c, e) Langtang样带的垫状植物Androsace lehmannii;(h, j) Manang样带的垫状植物 Androsace muscoidea
图3:叶δ13C与生长季(6-9月)湿润指数的关系。(a, b)草本植物Potentilla microphylla; (c)垫状植物Androsace muscoidea; (d)垫状植物Androsace lehmannii
图4: 跨越Manang和Langtang样带的草本植物Potentilla microphylla叶δ13C与生长季湿润指数(a)和年降水量(b)的关系。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Ecological Indicators:叶碳稳定同位素可指示高寒干旱区水分有效性随海拔的变化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6-02
相关话题/植物 土壤
JGR: 气候干旱促进高山垫状植物与其他物种的互利关系
植物种间的竞争与互利关系是调控物种和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机制,相关认识有助于科学评估全球变化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及生态系统的恢复力。根据胁迫梯度假说(SGH),随着环境胁迫程度增加,物种间的互利作用增强而竞争作用减弱。但是,这一假说是否也普遍适用于高海拔干旱/半干旱地区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因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北京基因组所开发完成植物RNA编辑体数据库PED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生命与健康大数据中心开发了国际上首个植物RNA编辑体数据库—PED(Plant Editosome Database)。该库基于人工审编整合多种植物RNA编辑因子和大量RNA编辑事件等信息。研究成果以“Plant editosome database: a curat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禾本科黍亚科植物小穗植硅体形态分类及应用研究取得进展
2020年2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CI, IF: 4.106)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团队葛勇博士等撰写的学术论文“Phytoliths in Inflorescence Bracts: Preliminary Re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现直接测年最早的水稻大植物遗存
稻作的起源与传播一直是考古学界关注的热点,然而关于水稻向南传播的路径和时间节点尚有诸多疑问和缺环。考古学和遗传学的证据表明,岭南地区的稻作农业来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但是水稻进入岭南各个地区的时间和路径等尚有不同的说法。多位****研究表明,渔猎采集经济在岭南史前生活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水稻和稻作农业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古脊椎所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保存1亿多年前禾本植物起源信息
注重学科交叉,拓展研究方向,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宗旨之一。吴妍、尤海鲁和李小强三位研究人员经过近四年的努力,近日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从一亿多年前早白垩纪晚期发现的鸭嘴龙类恐龙(马鬃龙)牙齿周边保存的一种特殊结构中,成功提取到植物表皮和植硅体残留物。经过深入分析和对比研究,揭示这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储能研发中心科研人员赴日本开展“超临界流体土壤修复的基础传质机制与技术研究”项目合作
1月6日至12日,储能研发中心陈林研究员赴日本东北大学和福井大学执行“超临界流体土壤修复的基础传质机制与技术研究”项目访问与研讨任务,与相关人员开展合作项目的计划与交流活动。在日本访问过程中,陈林研究员与日方相关人员开展了深入的交流,结合中日两国实际,就项目合作日程和工作衔接达成了一致意见,为下一步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地表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监测方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曾江源等基于最新的L波段SMAP辐射计亮温数据,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微波土壤水分指数(SMI)用来捕捉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趋势。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大区域全天候多源遥感土壤水分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7月25日,2019年度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表彰及颁奖仪式在珠海举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申报的“大区域全天候多源遥感土壤水分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员孟庆岩为第一完成人,张琳琳等为主要完成人。 该项目由孟庆岩研究团队与中国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张知彬研究组发现鼠类可通过种子雨同步性调控植物间的合作与对抗
自然界,动物作为植物种子捕食者或扩散者可导致植物间的似然竞争(apparent competition)、似然互惠(apparent mutualism)和似然捕食(apparent predation)。然而,基于野外长期研究的证据很少,相关机制尚不清楚。最近,张知彬研究组在四川都江堰亚热带森林生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动物所揭示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下植物抗虫性的新机制
大气CO2浓度升高不仅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还对植物抗虫性产生深刻影响。过去研究表明,CO2浓度升高会降低植物的茉莉酸和乙烯信号途径,有利于刺吸式口器昆虫种群发生,但对于植物抗虫激素途径的上游调控一直不清楚。中科院动物所戈峰研究组的孙玉诚博士、郭慧娟博士以蚜虫和转基因烟草为材料,研究大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