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发现新型结构和更高Tc的准一维Cr基超导体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1

超导体具有零电阻效应、迈斯纳效应和约瑟夫森效应等物理特性,这使其在大电流、强磁场、微弱信号检测等诸多基础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途和无与伦比的优势。对新超导材料的探索和高温超导机理的研究是当前凝聚态物理中的重要研究方向。自从铜氧化物和铁基高温超导发现以来,人们寻找新型高温超导材料的目光更多的转向了过渡元素化合物。对于3d元素Cr,长期以来仅在几种二元合金中发现超导。一直到2014年,研究者们相继在Cr2Re3B(Tc ~ 4.8 K)、CrAs(高压下Tc ~ 2 K)和K2Cr3As3(以及Rb2Cr3As3和Cs2Cr3As3Tc 分别为6.1 K、4.8 K、2.2 K)中发现了超导现象。其中K2Cr3As3体系由于具有准一维的晶格结构和可能的自旋三重态超导配对而引人关注。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超导实验室SC10组长期坚持新型超导材料的探索研究,至今已发现二十多种新超导体。最近,该研究组的博士研究生穆青隔、刘通等人在任治安研究员的指导下,对Cr系的准一维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研究。他们通过233型单晶脱K的方式制备了133型的KCr3As3单晶,同时观察到较弱的超导信号。然后通过进一步的优化制备条件和低温退火处理,得到了超导体积分数接近100%的KCr3As3超导单晶,其超导Tc为5 K。很快,他们又发现了同为133结构的RbCr3As3超导体,令人惊奇的是,该化合物的Tc上升至7.3 K,超过了以前发现的所有Cr系超导体。由于Rb离子比K离子半径更大,该体系表现出的负化学压力效应与233系列超导体完全相反。另一方面,该133型超导体的晶体结构为中心对称,空间群为P63/m (No. 176),与非中心对称的233型结构不同。相比于空气中极不稳定的233型超导体,该133型新超导体在空气中非常稳定,甚至在水中浸泡多天后其超导也无退化,非常适合进一步的实验测量与物理研究。该133系列超导体的发现为准一维超导电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Phys. Rev. B 96,140504(2017) 和 EPL 120,27006 (2017) (EDITOR'S CHOICE)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Cr系超导体的Tc,考虑到233结构的正化学压力效应,该团队又通过离子交换方法,用更小的Na离子替代K离子,成功制备了Na2Cr3As3单晶。Na2Cr3As3的晶体结构属于P-6m2 (No. 187) 空间群,相比于K2Cr3As3,晶格沿a轴方向有明显收缩,约7.6%,沿c轴向仅收缩了约0.5%,表明离子半径较小的Na+取代K+明显增强了(Cr3As3)2-的链间耦合作用。电阻、磁化率以及比热的测量表明Na2Cr3As3单晶的超导Tc为8.6 K,这是目前Cr基材料中最高超导温度。该工作已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Materials 2, 034803 (2018) 上。
  以上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973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
[1]: https://journals.aps.org/prb/abstract/10.1103/PhysRevB.96.140504
[2]: 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209/0295-5075/120/27006
[3]: https://journals.aps.org/prmaterials/abstract/10.1103/PhysRevMaterials.2.034803
图1. K2Cr3As3和 KCr3As3的晶体结构对比。
图2. KCr3As3单晶退火前后的电阻温度曲线所示超导转变及与K2Cr3As3的对比
图3. RbCr3As3单晶的电阻温度曲线及与Rb2Cr3As3的对比
图4. Na2Cr3As3单晶的电阻温度曲线与上临界场
图5. 准一维Cr系133和233结构超导体的超导Tc与链间距a的关系


EPL 120, 27006 (2017).pdf
PHYSICAL REVIEW B 96, 140504(R) (2017).pdf
PHYSICAL REVIEW MATERIALS 2, 034803 (2018).pdf
相关话题/结构 材料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利用全二维材料构筑超短沟道晶体管取得突破
    随着传统硅基半导体器件的小型化进程逐渐接近其物理极限,寻找新的材料、发展新的技术来使器件尺寸进一步缩小仍然是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要求沟道厚度小于沟道长度的1/3,以有效避免短沟道效应。然而,受传统半导体材料的限制,沟道厚度不能持续减小。近几年来,利用二维半导体材料来构造短沟道晶体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基于单相多铁性材料实现室温非易失存储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已步入了信息时代,全球产生的数据总量正以年均50%的速度急剧增长。大量的数据需要存储,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也对信息存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存储器通常分为易失性(volatile)和非易失性(nonvolatile)两大类。目前,计算机内存采用的动态和静态随机存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二维与准二维材料的可控掺杂以及边界构型识别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石墨烯在2004年被首次成功剥离出来之后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但是由于石墨烯具有零带隙的特点,需要打开合适的带隙才能真正地将石墨烯应用到器件中。目前人们主要通过掺杂石墨烯和制备具有不同宽度、不同边界的石墨烯纳米带或者掺杂石墨烯纳米带等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此外,边界的元素构成及精细结构不仅会影响石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碳纳米管结构分离研究取得进展
    碳纳米管从概念上讲是由石墨烯卷曲形成的一维管状分子,它不仅具有石墨烯优异的力学、热学性能以及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等特点,而且表现出结构可调的电子、光电子特性,在构建下一代高速低功耗、高集成度电子和光电子集成回路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碳纳米管性质是由其结构决定的。原子排列上的微小差异将导致其性质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高压制备首个兼具大电极化和强磁电耦合的单相多铁性材料
    磁电多铁性材料是指同时具有磁有序与电极化有序的一类多功能材料,利用两种有序的共存和相互耦合,可以实现磁场调控电极化或者电场改变磁性质。多铁性材料作为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自旋电子学材料体系获得了广泛研究,有望用于实现下一代信息存储器、可调微波信号处理器、超灵敏磁电传感器等领域。根据电极化起源的不同,可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研究二维材料局域振动谱取得突破
    众所周知,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能够直接在实空间中分辨单个原子,是研究原子尺度的物理现象和量子效应的强大工具。但遗憾的是STM无法给出表面的化学成分的信息。拉曼(Raman)光谱作为一种重要的原位非破坏性探测技术,能获取材料的特征性振动“指纹”,从而深入表征生物、化学、低维材料等体系的成分和结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新型二维超导材料探索取得进展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多种材料的异质结或低维系统中发现了超导现象,并发现了多种与超导相关的新物性和新效应,极大地拓宽了超导的研究体系。在低维系统的制备方面,利用脉冲激光沉积(PLD)和分子束外延(MBE)等方法,可以生长出高质量SrTiO3/LaAlO3,FeSe/SrTiO3和Bi2Te3/FeTe等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纯n型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异质结构实现p-n结整流特性
    GaN基材料(主要包括GaN,以及与InN,AlN的合金)由于其大范围可调节的直接禁带,饱和电子迁移速度大,击穿场强高等优异的性能,已经成为高频大功率光电和电子器件领域的重要材料。其中通过对半导体材料的p型和n型掺杂以形成的p-n结是许多器件的核心结构之一。然而,由于p型GaN空穴浓度低,电子迁移率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机器学习方法预测材料性能的新进展
    近二十年来,机器学习方法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智能网络搜索、语音识别,乃至无人超市、无人驾驶汽车等,依托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新事物正迅速地在生活中普及。Alpha Go的横空出世更让世界惊叹于人工智能的潜在价值。在科研领域,大数据的理念正在改变着科研人员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方式。美国在2011年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在新型自旋液体材料Cu3Zn(OH)6FBr中首次观测到有能隙的自旋子
    量子自旋液体是凝聚态物理学家追寻已久的新奇物质形态。它由诺贝奖得主P. W. Anderson在70年代首次提出,80年代末被用来尝试解释当时刚发现的高温超导现象。传统的物质形态可以用能带理论和对称性自发破缺理论来描述,而自旋液体做为没有对称性破缺的量子物质形态需要用新的理论框架来描述。这个新框架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