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杜卫国研究组揭示蜥蜴胚胎的高温耐受能力影响物种未来分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3

全球气候变暖对动物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卵生动物胚胎阶段较为脆弱,其对高温的耐受能力直接影响物种遭受气候变暖威胁的程度。然而,动物胚胎耐受高温耐受能力的一些基础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比如,动物胚胎的高温耐受能力是否存在地理变异?动物胚胎的高温耐受能力是否受发育温度的影响?动物胚胎的高温耐受能力将如何影响物种的未来分布格局?
  2021年5月13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适应与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在生态学领域知名期刊Ecological Monographs上在线发表题为“Latitudinal embryonic thermal tolerance and plasticity shape the vulnerability of oviparous species to climate change”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02/ecm.1468)。该工作利用中国大陆广泛分布的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为研究对象(图1),揭示了爬行动物胚胎耐受高温及其发育可塑性的纬度变异格局,以及在气候变暖下胚胎的高温耐受能力对爬行动物分布范围的影响。
  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创建了非损伤性胚胎心率和胚胎温度同步监测系统,测定了北草蜥高、中、低纬度种群胚胎耐受高温。研究发现,北草蜥胚胎耐受高温随纬度升高而增强,并且随着胚胎发育温度升高,高、中、低纬度种群的胚胎耐受高温分别表现出 “恒定”、“钟形”和“降低”的发育可塑性模式(图2)。该研究进一步创建混合物种分布模型(hybrid-SDM),整合胚胎耐受高温的地理格局和发育可塑性,预测未来气候变暖对不同地理种群蜥蜴的威胁,发现中低纬度蜥蜴因胚胎存活受高温抑制而面临更高风险(图3)。
  该研究应用宏生理学的前沿技术方法开发了基于生理表型的生态机制模型,从动物胚胎高温耐受性角度预测气候变暖对卵生爬行动物的威胁格局,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爬行动物的保护对策提供理论依据与科学指导。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宝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马亮和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汪洋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杜卫国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此外,美国华盛顿大学Lauren Buckley副教授,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Ofir Levy博士和杭州师范大学陆洪良副教授等参与了研究工作。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B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ecm.1468

图1 雌性北草蜥

图2自然巢穴温度(a)和胚胎耐受高温(b)
  

图3 未来2050年和2070年只考虑气候因素(a, b)和考虑气候和胚胎耐受高温整合因素(c,d)的北草蜥适宜分布范围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胚胎 动物 中国科学院 地理 动物研究所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动物研究所合作揭示长寿蛋白SIRT3延缓人干细胞衰老的新机制
    Sirtuins蛋白家族是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的NAD+依赖的去酰基酶, 多个成员在不同物种中都具有延长寿命的作用,因此又被称为长寿蛋白家族。哺乳动物Sirtuins家族共有7个成员(包括SIRT1-7),其中SIRT3主要定位在线粒体,并被报道在线粒体稳态和代谢调节中发挥着作用。但是,SIRT3在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王德华研究组揭示了“甲状腺—肠道菌群”轴对恒温动物产热和体温的调节作用
    恒温动物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对于其生存至关重要,而体温的维持具有较高的能量代价,体温调节是一个经典的生理学问题。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细胞分泌,包括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素(T3),T4经过碘甲腺原氨酸脱碘酶II(DIO2)脱碘后生成T3而起作用,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并提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动物研究所揭示大熊猫化学信号物质合成机制
    化学通讯是野生动物重要的通讯方式之一。作为独居性物种,大熊猫主要依赖于肛周腺分泌物和尿液进行化学标记来传播信号,而肛周腺分泌物标记是最为独特的一种。野外研究表明,这种标记行为存在季节性差异,也受环境条件影响。标记物中的小分子化学信号物质传递着重要的个体信息,起着促进繁殖、建立领地和稳定社群等重要作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动物研究所合作开发延缓衰老的“基因疗法”
    人类基因组中有多少个衰老调控基因?这些基因参与衰老调控的分子机制是什么?能否在分子层面“操控”这些基因以延缓机体的衰老?围绕这些衰老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我国****有了新的见解。  细胞衰老是器官乃至个体衰老的基础,这一过程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尽管已有研究报道了一系列细胞衰老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李义明研究组揭示自然选择在全球的地理分布模式
    种内遗传多样性是最基础层次的生物多样性,影响着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确定地球上哪些地方遗传多样性高,哪些因素影响遗传多样性的地理分布,不仅对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非常有意义,而且对人类健康、动植物育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启示。最近的大尺度研究表明,中性或近中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动物研究所合作揭示人类皮肤衰老的分子机制
    皮肤是机体衰老过程中最先出现衰老表征的组织之一。皮肤的衰老伴随其屏障和防御功能的降低以及皮肤衰老相关疾病发病率的升高。由于皮肤的细胞组成具有高度异质性,传统技术难以精确揭示皮肤衰老过程中不同细胞类型的变化规律和分子机制。  2020年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曲静研究组与中国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动物研究所合作揭示野生大熊猫滚马粪行为分子机制
    在自然界中,野生哺乳动物通常对同域分布的其它物种粪便表现出回避行为,如捕食者粪便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是猎物的重要化学警报信号。对其它物种的粪便表现出吸引或利用在哺乳动物中是极其罕见的。魏辅文院士研究团队经过长达十年的野外观察总结发现,马粪对秦岭野生大熊猫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衰老生物学多组学数据库
    伴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实现健康老龄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和科学问题。近年来,随着衰老相关研究成果的不断增多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日益发展,衰老相关多组学数据层出叠见。然而,目前尚缺乏一个综合性的整合衰老生物学多组学数据的数据资源库。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曲静研究组和北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动物研究所合作揭示灵长类视网膜衰老的分子机制
    增龄伴随的视网膜功能退化,是引起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如黄斑变性等发生,进而导致老年人视觉减损或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视网膜能够感受光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视网膜具有复杂的结构,主要分为神经视网膜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王德华研究团队揭示野生动物及其肠道菌群响应周期性温度波动的生理适应机制
    表型可塑性是生物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一种适应,决定物种的适合度和分布范围。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经常面临周期性的环境温度波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夏季也经常面临热浪的胁迫,以及极端气候条件的影响。面对周期性的低温或高温暴露,野生动物及其共生微生物如何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低温或高温经历是否会提高动物应对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