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动物研究所合作揭示野生大熊猫滚马粪行为分子机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3

在自然界中,野生哺乳动物通常对同域分布的其它物种粪便表现出回避行为,如捕食者粪便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是猎物的重要化学警报信号。对其它物种的粪便表现出吸引或利用在哺乳动物中是极其罕见的。魏辅文院士研究团队经过长达十年的野外观察总结发现,马粪对秦岭野生大熊猫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会被其遇到的新鲜马粪所吸引,表现出嗅闻马粪、在马粪上打滚、用脸颊在马粪上磨蹭、并将粪便涂抹在全身等行为(图1,视频1)。
  2020年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研究组合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题为“Why Wild Giant Pandas Frequently Roll in Horse Manure”的文章。该研究首次科学报道了大熊猫滚马粪行为,并利用多种宏微观研究技术,结合气象因素和大熊猫——马之间的历史互动等系统阐明这一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初步解析了这一行为的潜在分子机制。
  首先,研究人员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三官庙保护站监测大熊猫滚马粪行为,记录并科学描述这一行为过程,并将其定义为“HMR(horse manure rolling)行为”。研究发现“HMR行为”与马粪的新鲜程度相关,两周以内的马粪都对大熊猫有吸引力,通过GC-MS化学分析比较发现新鲜马粪里的BCP(β-石竹烯)和BCPO(石竹烯氧化物)等物质含量要显著高于自然挥发两周后的陈旧马粪,可能是诱导大熊猫“HMR行为”的关键化合物。研究人员进一步将这些化合物在北京动物园进行验证,通过在干草垛上喷洒这两种物质的标准品的稀释溶液,北京动物园大熊猫也产生这一类似行为(视频2),进一步证实了这两种关键物质的重要性。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几乎所有的“HMR行为”事件都是在-5 ℃到15 ℃的环境温度下记录的,结合当地气象数据研究发现这一行为的发生概率与冬季环境温度降低呈正相关,结果表明“HMR行为”是一个温度诱导事件。为进一步揭示“HMR行为”与温度之间关系,研究人员利用电生理技术在分子细胞水平研究发现BCP和BCPO能够抑制大熊猫“gpTRPM8”受体的冷激活和薄荷醇激活。TRPM8作为动物皮肤表面的重要冷觉感受器被抑制,在一定时间内会钝化动物对外界寒冷的感应。通过在模式动物大、小鼠的实验表明,涂抹BCP或BCPO可以增强小鼠对冷板的耐受能力,在寒冷条件下不需聚群取暖(视频3),同时注射Icilin和BCPO能抑制Icilin诱导的大鼠颤抖行为和小鼠跳跃行为,明显增强大、小鼠对寒冷的抵抗力。研究证实了大熊猫在寒冷的冬季通过“HMR行为”将马粪涂抹全身有辅助御寒的效果。
  总之,该研究描述了野生秦岭大熊猫一种不寻常的行为——“HMR行为”,确定了BCP和BCPO作为TRPM8离子通道的新化学抑制剂,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化学辅助机制,即动物可能积极地从栖息地寻找和利用潜在的化学资源来适应温度变化。当然,大熊猫如何感知到这些物质以及这种行为发生是否还有其它分子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揭示。
  该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北京动物园等单位合作完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后周文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杨仕隆研究员、李博文副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聂永刚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和前沿重点项目及云南省科技厅等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73/pnas.2004640117

图1 野生大熊猫“HMR”行为
[video:视频1:单反相机(上)和红外相机(下)拍摄野生大熊猫“HMR”行为视频]



视频1 单反相机(上)和红外相机(下)拍摄野生大熊猫“HMR”行为视频;
[video:视频2:喷洒BCP/BCPO的草垛引起圈养大熊猫(北京动物园)类似“HMR”行为]



视频2 喷洒BCP/BCPO的草垛引起圈养大熊猫(北京动物园)类似“HMR”行为;
[video:视频3:低温(4℃)条件下涂抹BCP/BCPO的小鼠表现出不聚群行为(右)和对照组的聚群行为(左)]



视频3 低温(4℃)条件下涂抹BCP/BCPO的小鼠表现出不聚群行为(右)和对照组的聚群行为(左)。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中国科学院 动物研究所 北京 动物 物质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动物研究所合作揭示人类皮肤衰老的分子机制
    皮肤是机体衰老过程中最先出现衰老表征的组织之一。皮肤的衰老伴随其屏障和防御功能的降低以及皮肤衰老相关疾病发病率的升高。由于皮肤的细胞组成具有高度异质性,传统技术难以精确揭示皮肤衰老过程中不同细胞类型的变化规律和分子机制。  2020年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曲静研究组与中国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衰老生物学多组学数据库
    伴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实现健康老龄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和科学问题。近年来,随着衰老相关研究成果的不断增多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日益发展,衰老相关多组学数据层出叠见。然而,目前尚缺乏一个综合性的整合衰老生物学多组学数据的数据资源库。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曲静研究组和北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动物研究所合作揭示灵长类视网膜衰老的分子机制
    增龄伴随的视网膜功能退化,是引起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如黄斑变性等发生,进而导致老年人视觉减损或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视网膜能够感受光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视网膜具有复杂的结构,主要分为神经视网膜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王德华研究团队揭示野生动物及其肠道菌群响应周期性温度波动的生理适应机制
    表型可塑性是生物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一种适应,决定物种的适合度和分布范围。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经常面临周期性的环境温度波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夏季也经常面临热浪的胁迫,以及极端气候条件的影响。面对周期性的低温或高温暴露,野生动物及其共生微生物如何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低温或高温经历是否会提高动物应对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动物研究所合作揭示RNA m6A修饰调控人干细胞衰老的新机制
    N6-甲基腺嘌呤(m6A)是目前已知的真核生物RNA上最为常见的一类转录后表观修饰,它的建立、擦除和识别分别受到m6A甲基转移酶(writer)、去甲基化酶(eraser)以及结合蛋白(reader)的动态调控。现有研究表明,m6A作为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关键节点,它通过调节靶RNA的出核、稳定性、选择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动物研究所合作揭示核心节律蛋白延缓干细胞衰老及促进再生的新功能
    生物钟的调控机制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它使哺乳动物的生理和行为呈现出与外界24小时昼夜循环一致的节律性变化,从而维持机体组织和细胞生理活动的动态平衡。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节律调控的失衡与衰老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成体干细胞的衰老和耗竭是个体衰老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引发人类退行性疾病(如退行性关节病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王德华实验室发现动物的食粪行为通过影响肠道菌群调控其能量代谢和认知行为
    食粪行为(coprophagy)是指动物取食粪便的行为,在动物中很常见。食粪行为包括取食自己的粪便和其它动物的粪便(种内的和种间的)。许多小型哺乳动物会通过食粪行为来满足自身对营养的需求。食粪行为除了对于营养物质的重吸收,还可为动物提供必需氨基酸、维生素B、维生素K等。此外,食粪行为还可以帮助食草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动物研究所合作绘制人类干细胞多谱系分化和重编程的多维表观遗传图谱
    个体发育是指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和器官形成,最终发育成个体的过程。其中,干细胞持续的自我更新和多谱系分化是组织器官形成和个体发育的基础。因此,干细胞命运决定的机制解读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器官发生和个体发育的生物学过程。细胞重编程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将代表成体细胞“身份”的表观遗传记忆擦除,使之重新获得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动物研究所合作揭示灵长类胰岛衰老的分子机制
    近30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急剧攀升。目前,全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已经超过一个亿,并且有近五亿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这已对我国衰老相关慢性病的防治构成严峻的挑战。伴随增龄的胰岛细胞功能退行会致使机体无法正常响应血糖变化,从而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即糖耐量)下降,引发糖代谢紊乱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动物研究所合作发现修复基因印记异常大幅提高动物克隆效率
    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是指通过显微操作,将单个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的技术过程。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能将体细胞核转变为 “全能状态”,并发育成为完整的动物。希腊文“Klone”指的是通过扦插枝条来对植物无性繁殖的方法。由于与扦插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