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脂大小蠹是一种源自美国的重大林业外来入侵害虫。自1999年在我国山西省发生后,又陆续在河北、河南、陕西等省暴发成灾,致死健康松树700余万株。孙江华研究组通过对红脂大小蠹-共生微生物体系的系统研究,揭示了红脂大小蠹及其伴生真菌的共生入侵假说(New Phytologist 2010);提出了伴生真菌独特单倍型促进虫菌的“返入侵”假说(Ecology 2011);从红脂大小蠹-伴生真菌-寄主互作等解析了红脂大小蠹入侵机制,及研发的以信息素为核心的防控技术在我国成功应用(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2013);构建了红脂大小蠹-伴生真菌-细菌-寄主油松跨四界互作模型(Scientific Reports 2016)。进而提出了关于入侵昆虫的“虫菌共生入侵学说”(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Evolution, and Systematics 2016)。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又进一步揭示了红脂大小蠹-伴生菌间共生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碳水化合物在多营养级间的分配模式,并明确了调节这种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化学信号,文章在The ISME Journal上发表。
松醇、葡萄糖和果糖是松树的三大碳水化合物,三者相加占碳水化合物总量的90%以上,其中以松醇为主,葡萄糖相对于松醇是小蠹虫和伴生真菌的有利碳水化合物。该论文首先发现和证明了红脂大小蠹幼虫伴生细菌通过产生挥发物使伴生真菌从优先消耗葡萄糖转化到优先消耗松醇,从而解除了伴生真菌因过度消耗树皮中的有利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而对小蠹虫幼虫造成的营养拮抗;接下来,通过代谢组学手段,解析了幼虫伴生细菌产生的挥发物组分,并成功找到了调节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关键挥发物——氨;并且,进一步在室内对野外环境进行模拟,成功验证了氨在调节伴生真菌与小蠹虫间共生关系转变中的作用,揭示了小蠹虫与微生物共生关系赖以存在的能量基础。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200600)和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XDB11050000)等项目的支持。论文信息:Fangyuan Zhou, Letian Xu, Shanshan Wang, Bo Wang, Qiaozhe Lou, Min Lu, Jianghua Sun. 2017. Bacterial volatile ammonia regulates the consumption sequence of D-pinitol and D-glucose in a fungus associated with an invasive bark beetle. The ISME Journal 11: 2809-2820.
附件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