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廖育群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3-11-29



姓名:

廖育群
性别:



专家类别:

研究员
研究方向:

医学史

Email:

liaogg@ihns.ac.cnliaoyq567@sohu.com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邮编:

100190
简历:

联系方式:liaogg@ihns.ac.cn liaoyq567@sohu.com   

2013年10月1日,正式进入退休生活。不再是科学史所的“研究员”。
当年访问日本时,见到当地大学教授退休后,皆不再以某校某职自称——方认识到:教授也好,研究员也罢,其实都是“职务”与“工作岗位”。退休后,则不应再使用此等身份标签。
今后的生活——乐在山水之间。不再修改更新个人网页,学界朋友,仍可通过邮件联系。

学术新作:A《繁露下的岐黄春秋》,B《重构秦汉医学图像》,C《扶桑汉方的春晖秋色》,上海交大出版社,2012.2013
休闲之作:D《行走边缘的医工师徒》,E《紫砂壶—大师李昌鸿》,河南大象出版社,2013.

A《繁露下的岐黄春秋》:
“繁露”,乃帝冕前后所悬之玉串。仿效时尚,将“繁露”作为本书之“文化符号”是因为其看上去恰似两挂玉做的帘子。前面一排,分割着最高统治者与廷中文武百官乃至他们身后的社稷江山;后面一挂,成为男人政治舞台与女人后宫禁地的栏栅。千百年来,帝冕之下、前后繁露相夾中的九五之尊与阙前百官、后宫佳丽虽然不免随着斗转星移而时时更迭,但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透过这串串玉珠掌控着禁内之序与普天之下大小政事的基本格局始终未曾改变。西汉大儒、名臣董仲舒著《春秋繁露》,盖即取意于此以为书名。该书所论,固然是礼制名实、治国方略之大事;医虽小道,却亦属致知达理、广布仁政所不可或缺之一端。故堪称中国医学第一经典的传世本《黄帝内经》便是以人文始祖“黄帝”坐于明堂之上,向岐伯等多位通医之臣求教医学知识的方式写成。春去秋来,疫病民疾、医药兴衰之况莫不上达于繁露之后的九五之尊;施医给药、兴医惠民之旨亦透过繁露下达于官吏不绝。如此光阴荏苒,依托权力的仁政绵延相继,植根医道技艺的仁术得以为“学”成“统”。有感于此,故借“繁露”为名,以言宫廷皇权与岐黄之事。

B《重构秦汉医学图像》:
本书所论,一方面包括深入医学“知识史”内部的专题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在此基础上,重构了一个整体“图像”。各个专题研究说了些什么,需要读者耐下心来阅读本书的下半部分“专题篇”;而上半部分之“总论篇”中的整体“图像”之要点有三:
1、先秦时期:医学的理论与技艺水平均极为有限,并不存在人为描绘的“超前发展”状况。
2、西汉时期:无疑存在“继承”的一面,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出现了“各自为说”的新知识;而恰恰是这些独立成长的“各家各派”之说,才构成了今本《黄帝内经》的主体内容。并极有可能在西汉末期出现了相互融合、“一异说”的态势。
3、东汉时期:在界定了汇集诸多医学论文而成的今本《黄帝内经》、融阴阳五行于一体的《难经》,以及“运气学说”、独立的药物知识体系等等都形成两汉之交至东汉后,不仅可以据此剖析此前存在的不同学说、水平不等的治疗方法,及其整合、扬弃的脉络,而且可以看到东汉时期医学领域中又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总之,医学实际上是在经历了两汉时期的诸多发展变化后,才呈现出通常认为其在先秦即已达到的水平;且与我们今天所知、所见的中医更为接近。

C《扶桑汉方的春晖秋色》
虽然自幼承庭训、耳濡目染开始接触中医时,便知道东瀛日本对此道亦有所研究,但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却并未将其纳入学习与研究计划;即便是在初渡扶桑工作时,亦无法耐下性子去读那些同样可谓汗牛充栋的汉方医学著作。究其原因,一是当时认为:从医学作为一种学问与实用技艺的角度看,汉方,正像其名称所显示的那样——不过是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异邦之流”,没有必要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做舍本逐末之事;二是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讲,考证、叙述、构建日本医学发展的历史,自然当属日本医史学家之事,何必要由外国人越俎代庖?两条理由说来堂堂正正,无可厚非,但随着学识的积累,却逐渐觉察到第一条理由不那么站得住了。汉方与中医发展到今日,虽可谓同源异流,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皆因各自文化之不同而有相当大的变异。在此不谈中医如何发展变化,单就汉方而言,由于接受这一知识体系的土壤不同,势必存在取舍选择、改造发展的问题。那种视同不见异,或以为所有的新生事物都能在中国找到源头母本的看法,实在只能说明观察者的眼光不够敏锐,或是自我中心的潜意识作祟。更何况中国与日本不同,至今有那么多仍在学习传统医学、以其为业的中医人士,对于这些同道来说,恐怕只有在较为具体地了解汉方医学的成长历史后,才有可能知道其与母体之间的异同究竟何在;才有可能真正知道“汉方”为何,不再停留在简单一句“同源异流”的笼统概约上。才有可能自觉摆脱一体两面的常见景象——或是茫茫自傲、对其不屑一顾;或是一惊一炸、昏昏疾呼“狼来了”——以为日本汉方“复兴”如何了得,正在或大有超过其原产地之势。再者,如果学习与使用中国传统医学的同道能够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两种具有渊源关系的知识体系加以比较,或许可对本国固有的医学知识体系、某些概念的解读,形成不同以往的认识。
至于第二点,尽管我至今仍认为一国之历史,还是首先要由本土的学者自己来研究——这首先是因为他们在资料的占有与使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其次,对于自身的历史详加考证、弄清其中的具体细节,对于作为这种历史之载体、继承者的本国文化建设来说,自然是不容推卸的责任。但从另一方面讲,恰如古人所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一个相对固定、传承有自的学术圈内,对于许多问题的解读早已成为“定式”。而身在其外者,虽然面对的是同一被观察的对象,但不同的眼睛往往看到的却是不同的图画。正是基于这种考虑,1995年再度赴日工作时便有意识地首先将目光聚焦在日本学者已有无数论说的“风土病”(脚气)和所谓“东洋医学最值得骄傲的独创性诊断技术”(腹诊)上,写出了与“已成定说”大不相同的论文;并从此开始了对“汉方”的关注。同时,从更高的层面讲,对于一国之文化建设而言,当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时,理应对世界其它地区的历史文化有尽可能多的了解,这就需要有人对域外的历史文化加以介绍。就目前情况讲,虽然介绍与研究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的专家大有人在,相关著作亦不可谓少,但因医学毕竟是一个相对独立、专门的知识体系,因而能够深入其中并将其与社会文化背景联系在一起加以述说者并不多见。正因如此,貌似医学专门的“汉方”,作为文化传播、发展、改造、创新的产物,不仅激起我的研读兴趣,而且希望将其介绍给读者。
履历:
1953年9月21日出生,
1982年12月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院,就职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1986年任助研;
1988年12月~1989年12月:京都大学访问学者;
1990年破格晋升副研,获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4月~1996年4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
1996年~今:任研究员;
1997年~2000:兼任所长助理;
1998年1月~1999年1月:兼任科研处长;
1999年~:上海交大科学史系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0年~2005:兼任副所长
2004年~2008年10月:中国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
2005年11月~2009年12月:任所长
2008年11月~2013年: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
2009年~2013年:《中国科技史杂志》主编
论著目录:

一、论文
  • 伊尹汤液考,《中华医史杂志》,1984,(3):150
  • 中国医学的全息理论问题,《医学与哲学》,1985,(10):14
  • 萧山竹林寺女科考略,《中华医史杂志》,1986,(3):159
  • 从逻辑推理谈医学起源的研究,《医学与哲学》,1986,(7):38
  • 试论医学起源,《大自然探索》,1986,(4):155
  • 陈延之与《小品方》研究的新进展,《中华医史杂志》,1987,(2):74
  • 古代解剖知识在医学理论中的地位与作用,《自然科学史研究》,1987,(3):244
  • 中医学之前途在于自身的进步,《医学与哲学》1987,(11):12
  • 人类行为与生理,《大自然探索》,1987,(4):93
  • 发展祖国医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共著),《北京中医》,1987,(1):43
  • 扁鹊脉学研究,《中华医史杂志》,1988,(2):65
  • 今本《黄帝内经》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1988,(4):367
  • 金元四大医家,《科学学研究》,1988,(2):93
  • 牛痘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中国科技史料》,1988,(2):36
  • 《阴阳十一脉灸经》研究,中华医史杂志,1989,(1):30
  • 汉以前脉法发展演变之源流,《中华医史杂志》,1990,(4):193
  • 汉代内服药的剂型演变及“汤液”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1990,(2):178
  • 秦汉之际针灸疗法理论的建立,《自然科学史研究》,1991,(3):272
  • 汤液にっいて,《中国古代科学史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91,p.531
  • 《素问》、《灵枢》中的脉法,同上,、p.493
  • TheHistoryofPsychiatricDiagnoses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第16届东西方比较医学史会议论文集,东京,1991
  • 中国医学,《中国文化百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p.388
  • 考订《名医别录》及其与陶弘景的关系,《自然科学史研究》,1992,(3):261
  • 从日本针灸学发展史看中日医学交流,《科学:中国与世界》,科普出版社,1992
  • 陶弘景本草著作中诸问题的考察,中华医史杂志,1992,(2):74
  • 《难经》医学理论的时代特征,中华医史杂志,1993,(1):20
  • 中国古代咒禁疗法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1993,(4):373
  • 中国传统医学的运气学说,《自然辩证法通讯》,1993,(2):53
  • TheConceptofXuandFashionableTonics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theSociety,第18届东西方比较医学史会议论文集,东京,1993.
  • 道家思想与养生学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5):41
  • 《素问》“七篇大论”运气不同推算方式之分析,《中华医史杂志》,1994,(2):78
  • 东汉时期医学发展之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3):68
  • 中国古代医学对呼吸、循环机理认识之误,《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1):42
  • Thinking:theLocalDiseaseinChina,第20届东西方比较医学史会议论文集,东京,1995
  • 宋慈与中国古代司法检验体系评说,《自然科学史研究》,1995,(4):374
  • 阴阳家、阴阳学说与中国传统医学,《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5):74
  • 印度古代药物分类法及其可能对中国医学产生的影响,《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2):56
  • 江户时代の脚气について,《日本研究》,第14卷,1996,p.103
  • 《洗冤集录》白译本“导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 中国古代医学各科要义概说,《科史薪传》,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p.315
  • 初期腹诊书の性格,《历史の中の病と医学》,思文阁出版,1997,p.343
  • 印度医学经典《闍罗迦集》中的治疗方法,《中华医史杂志》,1997,(2):114
  • 《妙闻集》中的印度眼科,《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1):
  • 关于中国古代的脚气病及其历史的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年3期,P.206—221
  • 关于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传统观念——医者意也,台湾《大陆杂志》第101卷、第1期,P.1—19.
  • 阿输吠陀中的“妙闻之论”——印度传统医学经典介绍,《中国科技史料》,2000年第4期,368-378.
  • 太极·元气·阴阳·腹——中国传统文化与日本“腹诊”的形成,《中国学术》,2001年第2期,183-206页
  • 印度医学的“脉”与“穴”,《中国科技史料》,2001年第2期,第152-167页。
  • 麦饭男爵——高木兼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古今论衡》编辑小组:《古今论衡》第6期,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1年,第89-103页。
  • 周潜川、廖厚泽与《古脉法》,《中国科技史料》,2001年第4期,第9-25页。
  • 记载与诠释——日本脚气病史的再检讨,《新史学》第12卷4期,2001年,121-154页。
  • 印度医学中的“味”,《中国科技史料》,2002年第3期,第255-272页。
  • 中医药真的衰落了吗?《科技中国》,2004年10月号,第88-91页。
  • 阐释——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科学文化评论》,2004年第3期,第21-31頁.
  • 古方派的代表人物吉益東洞,《大韩经络诊断学杂志》,2005年第2期158-180页。
  • 永富独啸庵与汉方中的吐法追求——医学文化研究之一案《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年第1期,第27-36。
  • 華冈青洲生平业绩评说,《自然科学史研究》,2005,(2):178-189。
  • 两汉医学史的重构,《科学文化评论》,2005年第4期,第46-64頁
  • 《吃茶养生记》——一个宗教医学典型案例的解析,《中国科技史杂志》,2006年第1期,第32-43页。
  • “上医医国”与“人文医医”,《科技中国》2006年第七期,第44-46页。
  • 科学对中医的影响,《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年第2期,第40-45页。
  • 科学,教会人们过负责任的生活。载: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编《科学的本源》,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第16-21页。
  • 汉方医学的落日余辉——江户考證派的学术与社会,《九州学林》,2006年四卷2期,P74-127
  • 64、中医能否如此解读与捍卫?1.5万字科学文化评论第2期,92-109,
    65、看图说话——“峨嵋天罡指穴法”的故事与导引、气功,《形象中医——中医历史图像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第168-174页。
    66、科学史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3期,9-13页。
    67、回顾与展望,《自然科学史研究》,2007年3期,265-272页。
    68、中医学概说,《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海交大出版社,中册,2009年10月,第2-41页.
    69、中医的经典与名家,《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海交大出版社,中册,2009年10月,第42-65页。
    70、中外医学交流,《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海交大出版社,中册,2009年10月,第66-107页。
    71、不卑不亢读“洋书”,平心静气论得失——有关《繁盛之阴》及所见评论的综合讨论,《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1卷,2010,(2):215-223
    78、关于日本汉方医学的“全豹之述”与“一斑之究”,《第2届日中韩医史学会联合会议论文集》,第111届日本医史学会事务局发行,2010年。
    79、“杯吸”与“蛭吸”的中外比较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1卷,2010,(3):257-272。
    80、走下“神坛”的《黄帝内经》,(参加庆祝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的报告),《黄帝内经争鸣论坛》,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2010年,P213-224。
    二、译文
  • 禁忌与邪视,《科学史译丛》,1984,(2):
  • 中国医学之丹方,《科学史译丛》,1986,(4):1
  • 《黄帝内经》的成书,《科学史译丛》,1987,(3):1
  • 从开明思想言实学,《中日实学史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 中医学的历史与理论,《科学:中国与世界》,科普出版社,1992
  • 夜鸣之鸟,《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中华书局,1992
  • 三、参加编写的书
  • 《中国的世界纪录—科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 《中国科技史话》,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上)、1990(下)
  • 《中华文化词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
  •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海南出版社,1993
  • 《医圣药王》,龙门书局,1995
  •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事典·医药学卷》,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 《古代东亚哲学与科技文化—山田庆儿论文集》(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 《彩色插图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祥云(美国)出版公司,1997
  • 《中华科技五千年》,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 《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科学出版社,1998
  • 《中国科学技术史·人物卷》,科学出版社,1998
  • 《医学:古老而年轻的科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
  • 《中國古代医学的形成》(譯),台灣東大出版公司,2003年。序言:我所认识的山田庆儿
  • 《中国科学技术史·通史卷》,科学出版社,2003.
  • 《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大象出版社,2009
  • 四、个人学术专著
  • 《岐黄医道》,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4。
  • 白译《黄帝八十一难经》,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 《阿输吠陀——印度传统医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 《醫者意也》,台灣東大出版公司,2003.广西师大出版社2006年引进出版。
  • 《認識印度传统医学》,台灣東大出版公司,2003.
  • 《中国传统医药》(中文版+英文版),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 《远眺皇汉医学》,东大图书公司,2007.
  • 《吉益东洞—日本古方派的“岱宗”与“魔鬼”》,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 《繁露下的岐黄春秋—宫廷医学与生生之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 《重构秦汉医学图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 《扶桑汉方的春晖秋色—日本传统医学与文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 90年写的这本小书,还是很受读者欢迎。体现了无拘无束自由审视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些看法。

    最近海南出版社“包装”再版了此书。说明属于“能在书架上站住”的书。

     
    过去我以为做古典白译毫无意思,但应出版社要求真正动手做的时候,才发现不仅非常不容易,而且大有收获——至少是读懂了许多过去没有读懂的内容。
     对于曾给中国文化带来种种影响的印度,我们究竟了解多少?能否根据佛经来谈“印度医学”?在这本书中多少有些粗浅的介绍。
    我用这样一个书名,概括中国传统医学的本质。然而医学毕竟是一种实用技艺,从“意”到“用”的种种联系,可谓认识中医的途径。
    此书最近由广西师大出版社从台湾引进出版。
     
     
     
     
     
     
    有人说山田先生的特点是了解西方学术后,不露痕迹地将其用到分析与处理中国的资料上。

    这是山田著作的第二个中译本。
     
     
     
     
     
     
     
    与傅芳、郑金生二位先生合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被韩国翻译,并作为东國大学韓医学院等高校的教材。

    五洲传播出版社约稿的“应景之作”,2006年。只可消遣。

    不过此书有个英文版,或许可以让西方学者也“消遣”一下。
     

    新作:有点意思。链接—《目录》
    2007年1月中国科协“学术沙龙”《文集》

    在阅读吉益东洞的文章时,我需要经常翻阅工具书、从《四库》中检索“用典”的出处与原始意思。这说明一个问题:对中国传统医学的不同理解,与其史学修养密切相关——作为一个“外国人”尚能如此,中国的中医呢?(《目录》)
     

    科协课题:“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的出版物。大象出版社,2009.(《前言》、《后记》)


    相关话题/自然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鲁大龙
      姓名:鲁大龙性别:男专家类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物理学史Email:ludl@ihns.ac.cn;ludalong@gmail.com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邮编:100190简历:个人简历:民族:汉籍贯:安徽出生年月:1964年4月现在职务: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3-11-29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郭金海
      姓名:郭金海性别:男专家类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数学史、中国近现代科学社会史、中国科学院院史学历:博士Email:gjinhai@ihns.ac.cn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邮编:100190简历:郭金海,1974年10月生于天津。因数学成绩优异,199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3-11-29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韩毅
      姓名:韩毅性别:男专家类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传统医学史,人和动物的疾病防治史,医学社会史,科学技术史文献学等学历:博士、博士后Email:hanyi@ihns.ac.cn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邮编:100190简历:韩毅(HANYi),男,汉族,1974年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3-11-29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关晓武
      姓名:关晓武性别:男专家类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技术史与科技考古Email:gxiaowu@ihns.ac.cn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邮编:100190简历:    关晓武,1970年10月出生,安徽肥东人:gxiaowu@163.com或gxiaowu@ihn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3-11-29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黄荣光
      姓名:黄荣光性别:女专家类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日本社会经济史日本传统工艺保护政策学历:博士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邮编:100190简历:姓名黄荣光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0年3月籍贯湖北枣阳职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日本社会经济史日本传统工艺保护政策1986-19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3-11-29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张九辰
      姓名:张九辰性别:女专家类别:研究员研究方向:地学史学历:博士Email:jhbzatihns.ac.cn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邮编:100190简历:张九辰,博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中国科学院院史、20世纪地学史、中外地学交流史,以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3-11-29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杨丽凡
      姓名:杨丽凡性别:女专家类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古代造船技术、中国古代海上交通与交流、中外造船技术交流、中国科技规划与战略研究学历:硕士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邮编:100190简历: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获工学学士学位。随后在天津核工业理化工程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3-11-29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张 藜
      姓名:张藜性别:女专家类别: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现代科学社会史、近现代化学史学历:博士Email:lilyzhang@ihns.ac.cn.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邮编:100190简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云南昆明人,1966年出生。1986年毕业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3-11-29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宁晓玉
      姓名:宁晓玉性别:女专家类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天文学史学历:博士Email:xiaoyu_ning@yahoo.cn地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关村东路55号邮编:100190简历:宁晓玉,陕西凤翔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天文学史。学历1993年9月入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攻读学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3-11-29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邹大海
      姓名:邹大海性别:男专家类别: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数学史,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学历:硕士地址:北京市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邮编:100190简历:基本信息  邹大海,男,1965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84-1988年 ...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