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张九辰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3-11-29
姓名:
张九辰
性别:
女
专家类别:
研究员
研究方向:
地学史
学历:
博士
Email:
jhbzatihns.ac.cn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邮编:
100190
简历:
张九辰,博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中国科学院院史、20世纪地学史、中外地学交流史,以及当代中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史、全球变化研究史等研究工作。主要社会任职: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亚洲),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论著目录:
主要论著
专著:
《地质学与民国社会:中央地质调查所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合著:
《中华科技五千年·地理学和地质学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李文范等主编,《地球科学年表》,地理学卷副主编,海洋出版社,1998年。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22卷,第60章(1920—1949年中国地理学和地质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742~1757页。
《中国科学技术史·地学卷·春秋战国》,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25~173页。
《中国历史大辞典·科技史》,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中国科学技术史·交通卷》,席龙飞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581-585页。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地质学部分,科学出版社,2006年。
张九辰、徐凤先,李新伟,《中国西部科学考察团专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论文:
InteriorSyntheticGeography----ChineseTraditionalGeography,TheJournalofChineseGeography,Vol.3,No.2,1992.
古希腊与春秋战国时期区域地理思想之比较,《自然科学史研究》,1993,12(1):64~72。
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观及其对地学的影响,《地学的哲理》,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
春秋战国时期兵书中的军事地理思想,《自然科学史研究》,1995,14(3):274~279。
地球概念的形成与地理学范式的建立,(合著,第二作者),《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1:49~53
本世纪上半叶中国近代区域地理学的特色及地位,《自然科学史研究》,1997,16(2):174~182。
TheDiscoveryandConformationoftheGroupsofSyntheticNaturalDisastersandItsBasic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ProceedingofIEAS'97&IWGIS'97,Vol.II,1997,pp.1066~1070。
本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海洋地理学,《中国科技史料》,1998,19(3):31~40。
AComparativeStudybetweenGeographicalRecordsofHistoryoftheHanDynastyandStrabo'sGeography,第八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1998年8月,柏林)。
中西传统地带性思想及其在近代的交融,《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文集》,大象出版社,1999年。
中国近代对“地理与文化关系”的讨论及其影响,《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21(6)。
中国近代地学主要学科名称的形成与演化初探,《中国科技史料》,2001,22(1):26~36。
20世纪早期西北开发的兴起及地学工作者的贡献,《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0(2):81~88。
中国地理学近代化过程中的理论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2001,20(3):215~224。
学会在地质学近代化中的作用――对中英地质学会的比较研究,《地质学史论丛》,第4集,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年。
竺可桢与东南大学地学系,《中国科技史料》,2003,24(2):112-122。
中国近代地质学家群体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3):72-78,105。
中国近代地质学学术建制研究,《科学学研究》,2003,21(6):596-602。
近代地质学在中国成功原因试析――以中央地质调查所为例的研究,(第二作者),宋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2月,第219-227页。
地质学研究中的科学与社会――以中国近代地质学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为例,《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1(4):92-96。
中国现代科学史上的第一个平等条约,《百年潮》,2004年,第10期。
近代地质学与中国社会,《自然杂志》,2004年,第6期:352-356。
中国科学院接收“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的经过,《中国科技史杂志》,2006年,第27卷,第3期,第238-246页。
不同类型学术机构的功能及其互补性――以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领域为例,《科学学研究》,2006年,第24卷,增刊,第25-31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双方对黑龙江流域的合作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5期,第66-68页。
中苏合作开发橡胶资源始末,《百年潮》,2006年,第6期,第37-41页。
“大跃进”中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自然科学史研究》,2006,25(4):343-354。
开发西北热潮中的边疆矿产资源调查——以“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为例的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2007年,增刊:13-22。
20世纪中国学者对西部地区的资源考察,《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商务印书馆,2007年,220-239页。
20世纪20-30年代的西北区域地质调查,《中国地质教育》,2008,1:46-52。
‘RedandExpert’:ChineseGlaciologyduringtheMaoTse-tungPeriod(1958-1976),GeologyandReligion:AHistoryofHarmonyandHostility,GSLSpecialPublications,EditedbyMKolbl-Ebert,March,2009.
从十年规划到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北地区综合考察,《地质学史论丛》第五集,地质出版社,2009年,第135-143页。
首次国际地球物理年与一个中国的原则,《科学文化评论》,2009,6(6):69-81(合著,第一作者)。
从动力到能源:中国科学院能源研究的兴起,《自然科学史研究》,2010,29(2):166-176.
竺可桢的地学思想与中国现代地理学研究体制,秦大河主编,《纪念竺可桢先生诞辰120周年文集》,气象出版社,2010年,第112-128页。
ChinaandtheInternationalGeophysicalYear,ed.RogerD.Launius,etal.GlobalizingPolarScience,2010,PalgraveMacmillan,pp.143-155(合著,第二作者)。
MineralResourcesSurveyontheChineseBorderlands:TheSino-SwedishScientificExpedition(1920sand30’s),ed.J.E.Ortiz,OPuche,I.RabanoandL.F.Mazadieho,HistoryofResearchinMineralResources,CuadernosdelMuseoGeominero,B.Madrid,pp.307-314.
学者本色:冰川学家、地理学家施雅风,《科学文化评论》,2011,8(1):108-118.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学家陈梦熊,《工程研究》,2011,3(2):196-205.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对“任务”与“学科”关系的讨论:以中科院组织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为例,《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33(3):32-38.
口述史论文:
陈梦熊院士访谈录,《中国科技史料》,2001,22(4):305-315。
漫忆民国时期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档案与史学》,2004年,第6期:35-39。
希夏邦马峰考察与“北京科学讨论会”——施雅风院士访谈录,《中国科技史杂志》,2007,28(2):165-172。
AnInterviewwithDavidOldroyd,InternationalCommissionontheHistoryofGeologicalScience(INHIGEO)Newsletter,No.41,2009.
我所接触的苏联专家——陈梦熊访谈,《中国科技史杂志》,2011,32(2)。
AnInterviewwithYushengZhai(翟裕生),InternationalCommissionontheHistoryofGeologicalScience(INHIGEO)Newsletter,No.44,2011.(合著,第一作者)
口述史著作:
《施雅风口述自传》(施雅风口述张九辰访问整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
指导研究生撰写的学位论文:
《地震群众测报工作初探(1966-1979)》,周玉凤,硕士学位论文。
译文:
南怀仁对中国地理学和制图学的贡献,《南怀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37~170页。
书评:
地质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中华读书报》,2002,7,24。
地质学的历史告诉了我们什么?《中华读书报》,2006年12月13日13版。
盖亚:地球认识史的新解说――《地球探赜索隐录》评介,《自然科学史研究》,2007,26(2):255-263。
相关话题/自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鲁大龙
姓名:鲁大龙性别:男专家类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物理学史Email:ludl@ihns.ac.cn;ludalong@gmail.com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邮编:100190简历:个人简历:民族:汉籍贯:安徽出生年月:1964年4月现在职务: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3-11-29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郭金海
姓名:郭金海性别:男专家类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数学史、中国近现代科学社会史、中国科学院院史学历:博士Email:gjinhai@ihns.ac.cn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邮编:100190简历:郭金海,1974年10月生于天津。因数学成绩优异,199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3-11-29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韩毅
姓名:韩毅性别:男专家类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传统医学史,人和动物的疾病防治史,医学社会史,科学技术史文献学等学历:博士、博士后Email:hanyi@ihns.ac.cn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邮编:100190简历:韩毅(HANYi),男,汉族,1974年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3-11-29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关晓武
姓名:关晓武性别:男专家类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技术史与科技考古Email:gxiaowu@ihns.ac.cn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邮编:100190简历: 关晓武,1970年10月出生,安徽肥东人:gxiaowu@163.com或gxiaowu@ihn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3-11-29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黄荣光
姓名:黄荣光性别:女专家类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日本社会经济史日本传统工艺保护政策学历:博士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邮编:100190简历:姓名黄荣光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0年3月籍贯湖北枣阳职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日本社会经济史日本传统工艺保护政策1986-19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3-11-29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杨丽凡
姓名:杨丽凡性别:女专家类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古代造船技术、中国古代海上交通与交流、中外造船技术交流、中国科技规划与战略研究学历:硕士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邮编:100190简历: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获工学学士学位。随后在天津核工业理化工程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3-11-29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宁晓玉
姓名:宁晓玉性别:女专家类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天文学史学历:博士Email:xiaoyu_ning@yahoo.cn地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关村东路55号邮编:100190简历:宁晓玉,陕西凤翔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天文学史。学历1993年9月入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攻读学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3-11-29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院史研究室介绍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院史研究室介绍 2011-04-10 主任:王扬宗 副主任张藜 本室成员:郭金海、胡晓菁、黄荣光、廖育群、刘 钝、王丽娜(博士后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3-11-29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室介绍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室介绍 2011-04-12 主 任:罗桂环 副主任:韩健平 成员:关晓武、韩建平、韩毅、何涓、胡维佳、李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3-11-29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室介绍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室介绍 2011-05-12 副主任:张九辰(主持) 本室成员:郭金海、胡晓菁、何涓、黄荣光、廖育群、刘钝、刘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