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于中资商业银行全球空间扩展的世界城市网络及其影响因素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薛德升, 邹小华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 510275

The world city network based on the global expansion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XUEDesheng, ZOUXiaohua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收稿日期:2017-07-25
修回日期:2018-03-27
网络出版日期:2018-06-25
版权声明:2018《地理学报》编辑部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41320104001)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7lgjc04)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薛德升(1969-), 男, 山西祁县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4311M), 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E-mail: eesxds@mail.sysu.edu.cn



展开

摘要
世界城市及其网络是近20多年来国际上城市研究的重要方向。现有研究主要反映了发达国家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企业主导下的世界城市网络,针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动力影响下的世界城市网络的研究明显不足。以在全球快速扩展中的中资商业银行为对象,利用改进的链锁网络模型,分析了1978年以来中资商业银行境外扩展的时空变化,及其连接下的世界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变迁。结果显示:中资商业银行的全球扩展,强化了中国主要城市与西欧和北美核心金融中心城市、全球的区域性门户城市、以及亚太地区的世界城市之间的联系,对不同阶段全球的世界城市网络的发展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中国的对外经济、人员以及政府间的联系,是影响中资商业银行全球扩展与世界城市网络格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中资商业银行;全球化;世界城市网络;时空过程;影响因素
Abstract
World city and world city network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s in international urban studies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the world city network exclusively reflects a Western corporate-dominated network, which comprises core world cities. However, the hegemony of the Western cities and top world cities is undermined by the globalizing economy of emerging economies. In this more complex nexus of world cities, th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world city network with the influence of newly emerging economies are far from revealed. In this research, we take the emerging banking sector of China, one of the biggest economies around the world, as a case study and see how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expanded globally and shaped the world city network from 1979 to 2015. A modified interlocking network model is applied as the main method of the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the Asia-Pacific region, West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re the key arenas of the global operation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The oversea affiliation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are highly agglomerated in 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and specialized financial centers, especially those in the three regions mentioned above. Then they expand to the whole world through gateway cities of their respective regions. Based on such global expansion strategies,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influence the world city network by intensifying the global connection of Chinese cities, the connectivity of core world cities, and regional city networks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China's outward economy, including it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rade,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emigrants, ar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globalizing Chinese commercial banking network.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regulate and facilitate the global expansion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also makes contribution to the results.

Keywords:Chinese commercial banks;globalization;world city network;time and space process;influencing factors

-->0
PDF (12096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薛德升, 邹小华. 基于中资商业银行全球空间扩展的世界城市网络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8, 73(6): 989-1001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806001
XUE Desheng, ZOU Xiaohua. The world city network based on the global expansion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8, 73(6): 989-1001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806001
20世纪7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成为新国际劳动分工下世界经济的主要行为主体[1,2]。其中从事银行、保险、会计、法律、广告和管理咨询等行业(被称为六大高级生产者服务业)的跨国公司,为制造业的跨国公司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专业服务[3],并通过其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间的知识生产和人员交流,将这些城市构成了一个日益紧密的联系网络[4]。因此,萨森和泰勒等西方****将一个城市中所具有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公司及其机构作为衡量世界城市及研究其网络的主要数据[5,6]。总部位于英国拉夫堡大学的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y Research Network, GaWC)是目前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的主流之一,其****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全球主要高级生产者服务业公司总部及其分支机构的空间分布网络,来研究世界城市网络的演变,揭示了以重要世界城市之间联系为主的核心网络图景[6,7]。同时,该组织的****还利用所在国家内外高级生产者服务业公司分支机构的数据,探讨了内外要素共同作用下的巴西和中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市的国内与全球联系。对巴西的研究选取了31家在巴西经营的国内外大型银行,通过其在巴西国内30个主要城市和全球24个顶级世界城市分支机构网络的数据,分析了国内外高级生产者服务业公司共同作用下巴西城市的国内外联系。研究发现,不仅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巴西国内最主要城市的国内外联系高度强化,一些中等城市的国内外联系也得到了加强[8]。对中美洲的研究也发现,处于核心世界城市网络之外的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也通过与纽约等顶尖世界城市以及迈阿密等区域性门户城市之间的服务联系“流”,连接到世界城市网络之中[9]。总的来看,现有研究的重点是以西方为主的发达国家经济力量主导下的世界城市网络。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逐步崛起。特别是2000年以来,它们在全球的经济地位与影响力显著增强。伴随快速的产业升级,其城市经济的全球联系不断增强,并正在成为影响全球高级生产者服务业和世界城市网络新的力量[10,11]。然而,目前关于新兴经济体对世界城市网络影响的研究很少。有****研究了伊斯兰金融机构及其全球分支机构在城市网络中的特征[12],发现伊斯兰金融机构的主要联系存在于伊斯兰国家的重要城市之间,以及这些城市与伦敦、纽约等少数顶级全球金融中心城市之间,其对世界城市网络的贡献主要在于强化了伊斯兰国家城市之间的联系,及其与全球核心世界城市的联系两个方面。由此可见,世界城市网络发展并非同质同步,不同区域的世界城市网络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过程均存在各自的特征。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及全球扩展,对世界城市网络结构的作用日益显著,有必要对其开展研究。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中资商业银行的发展尤为明显。截至2015年底,中资商业银行占据了全球最大规模银行前5位中的4席,有17家进入全球前100名[13]。随着中资商业银行实力的增强,在寻求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内生需求,以及支持国家经济“走出去”的外在动力的双重作用下,中资商业银行的全球扩展速度不断加快。截至2014年,中资商业银行已在全球59个国家设立了1298家分支机构[14],已成为参与全球经济和形塑世界城市网络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学界对于中资商业银行的国内空间分布和境外扩展均开展了一定研究[15,16,17]。有关境外扩展的研究主要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分析中资商业银行的境外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18,19,20,21]。应该特别关注的是,在全球化时代,虽然国家的影响依然重要,但全球城市或世界城市在全球经济中所发挥的枢纽作用日益重要,在一些西方国家甚至更加突出[22,23]。2000年以来,基于中国本土高级生产者服务公司数据,中国****对全国和主要区域的城市网络开展了实证研究[24,25,26],但此类研究多限于境内范围,仅有个别****基于中资金融服务公司的全球分支机构网络数据,对境内主要金融中心如何融入全球金融中心网络进行了分析[27]。研究发现,中国境内金融中心的全球联系主要存在于与重要的全球或区域性金融中心和世界城市之间,并且与同区域内的亚太城市联系较为紧密。总的来看,有关中国高级生产者服务公司全球分支网络的空间演化、其连接下的世界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变迁以及影响因素等,还有待进一步揭示。
本文以中资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全球空间演变的基础上,更基于世界城市的视角,探讨其连接下的世界城市网络格局的演变。这一研究有助于认识中国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城市网络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世界城市网络的发展。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研究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公布的国内银行名单,筛选出了17家拥有境外分支机构的中资商业银行。由于在中资商业银行全球扩展过程中,香港、澳门和台湾通常被视为全球扩展战略的一部分,因此也将其纳入到研究范围中来。银行分支机构数据主要来自《中资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名录(2014版)》[28]。在此基础上,根据各银行官方网站资料、银行年报、以及互联网相关新闻报道等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得到1979-2015年间,17家中资商业银行在境外144个城市设立的423家分支机构(由于数据中一些支行与其所属分行位于同一城市,这种情况不能反映城市间的联系,因此未将这类支行包括进来。)。在中国大陆城市中,选取2016年GaWC研究所涉及的20个城市[11]。这些城市不仅是以上17家中资商业银行的总部所在地,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大陆城市全球联系的最高水平。

1.2 研究方法

1.2.1 城市网络分析 在中资商业银行空间分布和城市网络分析中,采用在经典链锁网络模型(Interlocking Network Model)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分区核心连接算法。提出链锁网络模型的GaWC****,利用高级生产者服务公司总部及分支机构网络之间密切的信息和人员“流”,来表征城市之间的联系[6, 29]。但链锁网络模型只强调公司分支机构管理的等级性,未强调其区域性,不能真实地反映现实中的城市联系,因而受到质疑[30]。因此有****提出了改进的分区核心连接算法,重点强调不同区域高等级分支机构之间以及同一区域内不同等级分支机构之间的联系[31,32]
中资商业银行在国内与境外分支机构的管理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等级性和区域性特征(图1)。基于这些特征,根据分区核心算法的处理方法,按照机构等级的高低,对其进行5~1区间的赋分。其中,总行为5,区域性总部为4,一级分行、直属分行和子公司为3,二级分行为2,支行和代表处为1。通过对各城市所拥有的分支机构的得分进行加总,得到该城市的服务值。该指标反映了各城市在中资商业银行全球空间分布中的重要性。其计算公式为:
Sa=Via(1)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中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层级与区域划分及各机构之间的关系
注:括号中的数值为该等级分支机构所对应的分值;线条粗细表示各等级机构所在城市之间联系的强弱。

-->Fig. 1Hierarchical and regional organization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ir affiliations
-->

式中:Sa为城市a的服务值;Via表示公司i在城市a所设机构的得分。对城市间联系的计算,首先逐个计算单个商业银行连接下的城市联系值,最后进行加总,得到城市间的总联系值,计算公式为:
Cab=vaj×vbj(2)
式中:vaj代表公司j在城市a的得分;vbj代表公司j在城市b的得分。对城市a与其他所有城市之间的联系值进行加总,得到其总的全球连接度,计算公式为:
GNCa=Cab(3)
为评价各城市在整体网络中重要性,引入相对网络连接度的概念,即某一城市的全球连接度与该年份世界城市网络总连接度之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RGNCa=GNCaGNCtotal(4)
1.2.2 回归模型构建和变量选取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世界城市网络变化的影响因素。因变量选取不同时间段各城市总连接度的对数值(lnGNC)。自变量选取借鉴了广泛用于解释跨国银行全球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从所有权、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3个方面,对世界城市网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33,34]。所有权优势选取节点城市所拥有的中资商业银行的资产种类对数值(lnASSET)。内部化优势选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对数值(lnOFDI)和出口贸易额对数值(lnEXP),来检验中国外向型经济对于境外城市全球连接度的影响。区位优势选取相应城市所在国家GDP总量的对数值(lnGDP),中国对外迁移人口数量对数值(lnIMP),并引入是否为全球性金融中心(GFC),以及是否与中国签订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MOU)两个虚拟变量。变量的含义与数据来源如表1所示。由于自变量数据主要来自国家层面,并且考虑到中资商业银行境外区位选择上,会同时考虑国家和城市的因素,故将同一国家各城市的连接度合并到其最重要的城市进行分析。
Tab. 1
表1
表1自变量选取及其含义和数据来源
Tab. 1Selection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their meanings and data sources
类别变量名称含义数据来源预期符号
所有
权优势
资产规模(ASSET)各城市拥有中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母行资产总和各中资商业银行公布的相应年份年度报告、《中国金融年鉴》+
内部
化优势
中国对外投资
(OFDI)
中国在境外各个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存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出口贸易额(EXP)中国在境外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总额《中国统计年鉴》+
区位
优势
东道国GDP(GDP)中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所在国家或地区的GDP总量世界银行数据: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MKTP.CD?view=chart+
中国对外移民(OMIG)中国对外移民在境外国家和地区的分布世界银行数据银行:全球双边移民+
全球金融中心(GFC)中资商业银行所在境外城市是否为全球性金融中心Z/Yen: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Sassen: Global Financial Centers[35]+
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签订国家(MOU)中国签订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国家和地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docViewPage/11020102.html+


新窗口打开

2 中资商业银行全球分布的时空变化与世界城市网络

2.1 中资商业银行全球分布的时空变化

2.1.1 阶段性特征明显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资商业银行的境外分支机构数量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特别是近10年来增速尤为显著(图2)。1979-1992年处于起步阶段,境外新增分支机构数量增长缓慢;1993-2006年,新增分支机构较上一阶段有了明显增长,中资商业银行的境外扩展得到了初步发展;2007年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虽然受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增速有所波动,但整体增长速度很快,这也与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趋势较为吻合。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21979-2015年中资银行境外新设机构数量与机构总量变化情况
-->Fig. 2Trends of the newly-established and total number of the oversea affiliation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1979-2015)
-->

2.1.2 以亚太为中心、欧美为两翼基础上的全球扩展 随着中资商业银行境外分支机构数量的增长,在侧重少数重点区域的同时,其全球覆盖面也在不断拓宽(图3)。亚太、西欧和北美三大区域作为中资商业银行境外扩展的重点区域,所贡献的服务值超过了总量的70%(表2)。其中,亚太地区作为中资商业银行全球战略的重心,所占比例超过1/3,其中1993-2006年间新增服务值所占比例接近50%,并且服务值的增长量也远超其他区域(图4)。西欧的服务值贡献率也超过了20%,重要性仅次于亚太,且近年来总量增长较快。北美在早期的重要性较强,其服务值贡献率在1979-1992年间达到16.18%,但近年来增长速度放缓。在重点区域集中发展的同时,中资商业银行也不断向非洲、拉丁美洲和东欧等欠发达地区扩展。这些地区的服务值贡献率也由第一阶段的10%左右,增长到了第三阶段的28%。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31992年、2006年和2015年基于服务值的中资商业银行全球分布变化
-->Fig. 3Service value-based glob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in 1992, 2006, and 2015
-->

Tab. 2
表2
表2不同时期全球主要区域服务值及其贡献率变化
Tab. 2Changing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total service value in different stages
全球区域1979-1992年1993-2006年2007-2015年总计
服务值占比(%)服务值占比(%)服务值占比(%)服务值占比(%)
亚太2841.1810549.0725835.7839138.98
西欧2232.354721.9615521.5022422.33
北美1116.182210.28679.291009.97
亚洲其他00125.61405.55525.18
东欧0073.27638.74706.98
非洲00104.67557.63656.48
拉美45.8873.27405.55515.08
大洋洲34.4141.87435.96504.99
总计681002141007211001003100


新窗口打开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4不同阶段全球主要区域中资商业银行新增机构服务值变化
-->Fig. 4Changes of newly-added service value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different stages
-->

2.1.3 侧重少数重点城市,并向一般性城市扩展 在境外布局上,中资商业银行高度集中于少数全球性金融中心城市。服务值排名前10的城市大多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并且有9个都来自亚太、西欧和北美3大区域。前两个阶段中,其服务值之和占总服务值的比例超过了60%;2015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达到了36.07%(表3),显示了高度的空间集聚性。此外,中资商业银行在向新区域扩展的过程中,首选区域性门户城市,如非洲的约翰内斯堡、南美的圣保罗、中东的迪拜等,在此基础上,再向区域内或同一国家的次一级城市扩展。
Tab. 3
表3
表31992年、2006年和2015年全球主要区域服务值排名前10的境外城市
Tab. 3Top 10 most served oversea citi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total in 1992, 2006, and 2015
排名1992年2006年2015年
城市服务值占比(%)城市服务值占比(%)城市服务值占比(%)
1香港1116.18香港3512.64香港827.39
2纽约811.76新加坡248.66新加坡474.24
3澳门68.82纽约217.58纽约474.24
4伦敦57.35伦敦196.86伦敦474.24
5新加坡57.35澳门186.50澳门383.43
6卢森堡45.88东京165.78卢森堡332.98
7法兰克福34.41法兰克福134.69东京302.71
8乔治敦34.41首尔134.69法兰克福282.52
9巴黎34.41卢森堡124.33首尔252.25
10东京34.41悉尼72.53悉尼232.07
总计6274.98总计17864.26总计40036.07


新窗口打开

2.2 基于中资商业银行的世界城市网络特征演变

1978年以来,中资商业银行连接下的各城市网络连接度以及城市间的联系均明显增强(图5),并呈现以下3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51992年、2006年和2015年世界城市网络结构变化
注:为更好地显示香港、澳门与中国大陆城市之间的联系,对其空间位置做了偏移处理。

-->Fig. 5Changing structure of the world city network in 1992, 2006, and 2015
-->

2.2.1 核心性 1992年中国大陆和境外连接度排名前10的城市,对世界城市网络联系的贡献率超过了60%(表4)。虽然随着中资商业银行全球布局规模的扩大,其连接下的城市网络覆盖面扩大,但到2015年这一比例仍然超过50%,显示了中资商业银行对网络中主要核心世界城市的重要贡献。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中国大陆内部重要金融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连接度占比超过35%;同时,境外城市的贡献率也在迅速增长,排名前10城市连接度的贡献率由1992年的16.57%增长到2015年的近20%。其中香港、卢森堡、新加坡等重要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的增长最为明显;纽约、伦敦、东京等全球顶级金融中心城市也具有重要地位。
Tab. 4
表4
表41992年、2006年和2015年中国大陆与境外相对连接度前10位城市变化
Tab. 4Top 10 Mainland China's cities and oversea cities on RGNC in 1992, 2006, and 2015
城市
排名
1992年2006年2015年
中国大陆境外中国大陆境外中国大陆境外
城市RGNC城市RGNC城市RGNC城市RGNC城市RGNC城市RGNC
1北京0.0640纽约0.0237北京0.0560香港0.0282北京0.0435香港0.0323
2上海0.0475香港0.0234上海0.0449新加坡0.0202上海0.0386卢森堡0.0220
3南京0.0424伦敦0.0158深圳0.0411首尔0.0175深圳0.0378纽约0.0212
4天津0.0421东京0.0149广州0.0397东京0.0174杭州0.0369新加坡0.0211
5重庆0.0421法兰克福0.0149南京0.0389法兰克福0.0140南京0.0369伦敦0.0197
6深圳0.0411新加坡0.0148杭州0.0378澳门0.0121广州0.0356迪拜0.0166
7广州0.0411巴黎0.0146武汉0.0377伦敦0.0111成都0.0341法兰克福0.0149
8杭州0.0411澳门0.0146大连0.0369阿拉木图0.0106武汉0.0315悉尼0.0149
9武汉0.0411卢森堡0.0146昆明0.0368卢森堡0.0106天津0.0303东京0.0148
10成都0.0411悉尼0.0146天津0.0356约翰内斯堡0.0100福州0.0279首尔0.0147
占比(%)23.8144.3723.8116.5717.2440.5417.2415.176.1035.316.1019.21


新窗口打开
2.2.2 区域性 中资商业银行在全球特定区域的重点扩张,通过强化区域性城市网络来形塑现有世界城市网络。亚太地区是中资商业银行全球扩展的首要区域,已形成了较高强度的区域性城市网络。这种区域性的联系不仅体现在中国大陆城市与香港、新加坡等区域内重要城市之间;香港—新加坡—东京—首尔等境外城市之间,也形成了紧密的联系,这一联系的重要性在第二阶段体现得尤为明显(表4)。在东南亚地区,中资商业银行通过自主设立机构,以及收购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当地银行,迅速建立起该区域的分支机构网络,东南亚地区的亚区域城市网络也初具规模。此外,西欧地区作为中资商业银行全球扩展的重要区域,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区域性城市网络。
2.2.3 门户性 门户型世界城市是中资商业银行在不同阶段空间扩展中首先选择的区位,因此中资商业银行对加强门户型世界城市与中国城市及其他世界城市的联系具有重要作用。香港是中资银行走向全球选取的重要门户城市,充分体现了其在中国大陆城市连接到世界城市网络中的门户性作用(表5)。卢森堡是全球第二大投资基金中心和欧元区最大的私人银行业务中心,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中资商业银行设立境外分支机构所在地,它成功吸引了重要的中资商业银行将其欧盟区总部设立于此,成为中资商业银行拓展欧盟国家分支机构网络的重要门户城市。此外,约翰内斯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迪拜在中东、圣保罗在拉美等,也都发挥了区域性门户型城市功能。
Tab. 5
表5
表51992年、2006年和2015年中国大陆城市与境外城市重要联系对
Tab. 5Key city-dyads between Mainland China's cities and oversea cities, and between oversea cities in 1992, 2006, and 2015
联系排名1992年2006年2015年
中国大陆—境外境外—境外中国大陆—境外境外—境外中国大陆—境外境外—境外
城市对联系
城市对联系
城市对联系
城市对联系
城市对联系
城市对联系
1北京—
纽约
24纽约—
香港
18北京—
香港
115香港—
新加坡
36北京—
香港
217香港—
新加坡
104
2北京—
香港
24纽约—
伦敦
9上海—
香港
84香港—
东京
27上海—
香港
196香港—
纽约
104
3上海—
纽约
24纽约—
东京
9深圳—
香港
77新加坡—
东京
27深圳—
香港
193香港—
卢森堡
92
4上海—
香港
24香港—
伦敦
9广州—
香港
75首尔—
东京
27南京—
香港
184新加坡—
卢森堡
89
5北京—
伦敦
20香港—
东京
9北京—
新加坡
69香港—
首尔
27杭州—
香港
184纽约—
卢森堡
88
6北京—
新加坡
20香港—
新加坡
9南京—
香港
69新加坡—
首尔
27成都—
香港
169香港—
伦敦
76
7深圳—
香港
18纽约—
新加坡
9天津—
香港
66法兰克福
—东京
27广州—
香港
168新加坡—
伦敦
76
8深圳—
纽约
18香港—
澳门
9重庆—
香港
66法兰克福
—首尔
27天津—
香港
151卢森堡—
伦敦
76
9广州—
香港
18纽约—
卢森堡
9杭州—
香港
66香港—
澳门
26武汉—
香港
146纽约—
伦敦
72
10广州—
纽约
18香港—
卢森堡
9武汉—
香港
66香港—
纽约
20宁波—
香港
142香港—
迪拜
64


新窗口打开

3 世界城市网络发展的影响因素

根据研究方法中的描述,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ln(GNC)=α0+α1ln(Aasset)+α2ln(OFDI)+α3ln(EXP)+α4ln(OMIG)+α5ln(GDP)+α6GFC+α7MOU+ε
式中: α0为常数项; α1α2、…、 α7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 ε为随机干扰项。为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向后(Backward)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分析。
回归结果发现(表6),1978年以来,各境外城市网络连接度的影响因素变化明显。1992年只有GFC表现出了高度的正向显著性,与这一时期世界城市网络的核心性特征一致。在早期缺乏国际经营经验的情况下,中资商业银行大多跟随大型跨国银行,集聚于全球性金融中心城市,以快捷地获取全球金融信息和积累国际经营经验。这也增强了全球性金融中心城市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重要性。2006年的结果中,lnOFDI和lnEXP两个变量的正向显著性较强。其根本原因是,随着中国对外投资和贸易额的增长,中资商业银行为实现内部化优势,跟随国内对外投资和贸易客户企业进行全球布局,成为影响城市网络连接度的重要因素;同时,GFC由上一阶段的高度正显著变为不显著。这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走向全球,中国自身因素对世界城市网络的影响更为明显。
Tab. 6
表6
表61992年、2006年和2015年回归结果
Tab. 6Regression results in 1992, 2006 and 2015
类别变量名称1992年2006年2015年
所有权优势lnASSET-0.403***
内部化优势lnOFDI-0.513***0.233**
lnEXP-0.2920.544**-
区位优势lnGDP-0.372-0.301-
lnOMIG--0.182*
GFC0.870***0.203-
MOU--0.227**
Constant5.900***5.827***-38.723
调整R20.3960.4840.604
F3.8417.10226.183
样本数量142767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
新窗口打开
2015年,随着中资商业银行快速的全球扩展,其连接下的世界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亦更加复杂,影响因素更加多元化。lnASSET的正向显著性,说明中资商业银行资本的日益雄厚,使得通过全球扩展来实现规模优势成为其寻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策略;并且主要的中资商业银行在选择境外区位时的策略也较为一致。lnOFDI的正向显著性依然较强,这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有关。中资企业的大量“走出去”,为起步较晚、但全球扩展迅速的中资商业银行提供了可靠的境外市场。中国对外投资的全球分布,仍然是中国力量形塑世界城市网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lnOMIG开始呈现出一定的正向显著性,当前遍布全球的海外华侨华人数量超过5000万[36],且近年来中国公民赴国外的旅游、留学、务工人数快速增长,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17亿人次,出国留学人员数量超过50万[37],派出各类劳务人员802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16.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6. 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tzhzcj/tzhz/upload/zgdwtzhzfzbg2016.pdf. 2017-03-21.)。这一庞大的外向流动人群,通过其带来的大量个人银行业务需求,成为公司业务之外,影响中资商业银行全球网络的另一重要因素。MOU变量的正向显著性,则反映了国家政府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世界城市网络产生的影响,随着中资商业银行全球覆盖面更为广泛,其所涉及的国别情况也更为复杂;并且,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各国对外资银行的进入和管制更加严格。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政府之间的金融监管合作,为中资商业银行的全球扩展提供了更为安全和宽松的政策环境。

4 结论与讨论

快速发展和升级的中国经济不仅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且日益成为改变世界城市网络空间格局的重要作用者,这不仅体现在传统制造业的对外投资和贸易,新兴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也开始走向全球,成为形塑世界城市网络的重要力量。本文研究发现:① 中资商业银行的全球空间扩展呈现出在亚太、西欧和北美3个主要地区和顶级全球性金融中心集中,并向全球范围扩展的趋势;② 迄今为止,中资商业银行的全球扩展,对中国大陆城市与境外世界城市联系的影响最为明显,同时对于其分布的境外城市之间联系的作用也在不断增强;③ 基于中资商业银行的世界城市网络表现出聚焦少数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的核心性,突出亚太地区和西欧地区城市网络联系的区域性,以及强调非洲、拉丁美洲等区域主要门户城市的门户性等3大特征;④ 城市连接度早期主要受全球性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影响,后期受中资企业对外投资、中资银行自身资产规模以及中国外向流动人口及各类活动分布的影响较为明显,且中国政府的政策干预与支持作用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全球的世界城市网络和区域性城市网络均处于不断演化的过程。西方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作为世界城市网络形成早期的主导力量,其影响下的世界城市网络发展较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具备核心性、区域性和门户性的基本特征[4],发展至今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全球性城市网络[6]图6)。从发展相对较晚的伊斯兰国家银行业来看,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相对有限,当前主要以核心性和区域性特征为主[11]。中资商业银行的全球扩展已经历了近30年的过程,其影响下的世界城市网络不仅已初步具备了核心性和区域性的特征[26],还通过区域性门户城市扩展分支网络,形成日益完善的全球城市网络;并且,随着中资商业银行全球扩展范围和深度的进一步增强,其连接下的世界城市网络也将朝着更加完善的网络性发展。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6不同经济力量作用下的世界城市网络发展历程
-->Fig. 6World city network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economic forces
-->

由于不同地区或国家经济、文化、政治背景的差异,其经济全球化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如中资商业银行的全球化过程主要受地缘联系和国家政策影响,而伊斯兰金融机构的全球扩展,受宗教因素影响较为明显[11]。中资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国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市场化与全球化受到了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全球化策略的重要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全球化”等策略将进一步显著地影响中国高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全球空间布局,从而影响世界城市网络的发展。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相关话题/城市 网络 香港 数据 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