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农村宅基地退出”专辑序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曲衍波,1, 姜广辉2, 张凤荣3
收稿日期:2021-08-16

Received:2021-08-16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曲衍波,男,山东龙口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与治理研究。E-mail: yanboqu2009@126.com






PDF (960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曲衍波, 姜广辉, 张凤荣. “农村宅基地退出”专辑序言[J]. 资源科学, 2021, 43(7): 1275-1276 doi: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建设用地中规模最大的一类土地利用类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其成员无偿提供宅基地,保障农民住房基本权利,其性质是一种“集体福利”。在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农村宅基地实行“一户一宅”的供给制度。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加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滞后,农村宅基地以及农房闲置、低效利用呈加剧态势。数据显示,2000—2016年中国农村常住人口减少2.19亿,但宅基地规模反而增加了400万hm2;同时,全国约有10%的村庄内部“一户多宅”和宅基地闲置现象较为普遍。而对于这些不合理利用的宅基地,80%的村庄没有进行管理,这显然违背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原则,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民财产权利的保障。因此,应加快建立宅基地有效退出和流转机制,破解当前既存在农村宅基地“管制无效”又存在“退出无序”的困局。

2015—2020年,全国已有33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大部分地区通过宅基地复垦,以“节余指标”“地票”“集地券”等方式实现宅基地有效退出,总结出一批可复制、能推广、惠民生、利修法的制度创新成果。2018—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提出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和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并于2020年9月在104个县(市、区)和3个地市启动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农村部等也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这些文件均提出“鼓励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为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是实现土地节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更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实现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但与以往相比,宅基地制度改革面临着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和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新要求。亟需重新审视宅基地退出过程中的产权界限、利益关系、用途转换、规划管控以及价值实现等焦点问题,寻找宅基地有效有序退出和全面推广的改革路径。为此,山东财经大学曲衍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姜广辉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张凤荣教授联合在《资源科学》上组织了“农村宅基地退出”专题,邀请了50余位专家****,撰写了17篇论文,作为专辑出版。本专辑论文可以分为以下4组:

第一组“宅基地退出研究热点”专栏包括1篇论文“宅基地退出与再利用研究热点与展望”。文章从宅基地退出意愿、退出机制、退出模式、退出补偿、退地农户生计以及宅基地再利用方式、模式、途径等方面系统归纳了当前宅基地退出与转型利用研究的热点内容,未来以服务于乡村振兴为目标,农村宅基地问题研究应聚焦于“三权分置”改革,围绕宅基地价值评估、盘活利用模式及再利用效益评价等内容,关注退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与农村社会稳定问题,进一步完善宅基地退出与再利用政策体系,为推动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支持。

第二组“宅基地退出模式与政策工具”专栏包括5篇论文。其中,第一篇论文“基于‘诊断—设计—结果’框架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原型分析”,通过编制宅基地退出行动编码手册,运用原型分析方法揭示了4种不同宅基地退出模式的行动逻辑与运行过程,提出不同宅基地退出模式的适用条件。第二篇论文“县域宅基地退出的政策工具与实践比较”,从文本分析的视角,通过对4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宅基地退出的政策工具与实践比较,探究了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和地域文化特色等因素对宅基地退出政策选择的影响机理。第三篇论文“农村宅基地退出潜力空间分异与分层协同分区——以湖北宜城市为例”,从理论潜力、意愿潜力和现实潜力3个层次,探讨了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内在逻辑关系,设计了一种农村宅基地退出潜力分层协同分区方法,并以湖北省宜城市为例提出了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分区类型及其优化方向。第四篇论文“基于TAM-PR的农户宅基地退出决策影响因素——以重庆市为例”,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宅基地环境通过影响农户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间接影响农户的退出行为决策,是推进宅基地政策有效实施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第五篇论文“资源‘反哺’与制度安排对知识移民有偿继承宅基地意愿的影响”,基于612个样本数据,探讨了知识移民的宅基地有偿继承意愿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吸引知识移民资源“反哺”、合理制定有偿继承价格等政策建议。

第三组“宅基地产权与退出机制”专栏包括5篇论文。其中,第一篇论文“基于联盟利益分配的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共享研究——以浙江省典型县市为例”,从参与主体贡献度的角度,提出了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及其区位分异特征,认为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分配应兼顾公平与效率,并且农户应当获得较高的退出增值收益。第二篇论文“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逻辑及使用权资本化路径”,运用时间序列法梳理了宅基地改革阶段与产权细分过程,明晰了宅基地属性外延、资源资产化与资产资本化的内在机制以及“三权分置”的制度逻辑,针对不同地域乡村发展阶段特点提出了宅基地使用权的资本化路径。第三篇论文“风险预期、市民化感知及农户认知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分析了农户认知的“自发性”、市民化感知的“政策协同性”和风险预期的“约束性”三重机制作用下的扶贫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并认为差异化的政策方案和不断提高的农户政策认知水平有利于推动搬迁农户退出宅基地。第四篇论文“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行为的影响路径——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探讨了贫困地区负担型、养老型和抚幼型不同类型家庭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路径与差异性,分析了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影响不同路径的作用程度,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家庭实施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激励政策。第五篇论文“三权分置下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结构与实现形式”,从法理的角度分析了宅基地发展权的内涵、主体、权利内容和实现形式等内容,认为宅基地发展权是一种新型用益物权,其主体具有混合特征,,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过程中的增值收益需兼顾农民集体、农户及社会主体。

第四组“宅基地价值功能与退出效应”专栏包括6篇论文。其中,第一篇论文“基于边际机会成本的农村宅基地价值重构与退出补偿定价”,从宅基地退出成本的角度,探索了一种集“价值认知—边际机会成本分析—完全价值重构”的宅基地定价评估方法,提出了不同情景下货币和非货币手段进行宅基地退出补偿的相关政策建议。第二篇论文“农户互动对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的影响——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从农户互动及其社会网络特征的角度,探讨了农户个体尤其是重要影响力“人物”对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的影响驱动,从“人本”视角提出分类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的补偿策略。第三篇论文“宅基地多功能演变与形成机理”,构建了宅基地“社会保障—收益—留置”多功能分类体系,分析了大都市郊区宅基地功能由居住保障属性向收益属性和留置属性转变过程,从持续调整、双向反馈和阶段激发等方面揭示出“农户—宅基地—村庄”多尺度要素综合驱动宅基地功能演变的作用机理。第四篇论文“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偏好与异质性来源——基于选择实验法的分析”,设计了一个包括补偿方式、补偿速度、补偿比例、付款模式、配套服务和资金来源6个属性的分组选择实验方案,比较了3种补偿方式下农户退出宅基地补偿的选择偏好及其异质性来源。第五篇论文“宅基地退出对家庭福利水平的影响——基于家庭风险承载能力视角”,以家庭为研究单元,从家庭风险承载能力视角出发,探讨了宅基地退出对家庭福利水平影响的双重门限效应,认为在推动宅基地有序退出过程中,应遵循农户自愿原则和提高农户家庭承载风险能力。第六篇论文“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多元价值分段偏离测度”,运用多功能价值评估与深度置信网络方法,测度了宅基地使用权实际流转价格、宅基地功能价值和城乡同权价值的“三元价值”和“两级偏离”状况,从完善农村市场和构建城乡统一市场两个方面提出宅基地财产权利显化和价值盘活方案。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相关话题/农村 论文 政策 宅基地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