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 endowment, economic found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Free Trade Port
CHENG Yeqing,1,2, ZHANG Jinping1,2, CHEN Yan,1,2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21-01-2修回日期:2021-02-17网络出版日期:2021-02-25
基金资助: |
Received:2021-01-2Revised:2021-02-17Online:2021-02-2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程叶青,男,湖南武冈人,教授,主要从事资源经济与区域规划研究。E-mail: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PDF (4001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程叶青, 张金萍, 陈妍. 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资源科学[J], 2021, 43(2): 229-240 doi:10.18402/resci.2021.02.03
CHENG Yeqing, ZHANG Jinping, CHEN Yan.
1 引言
自由贸易港是自由贸易区的最早形式和高级形态[1],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部分商品免征关税的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经济活动最自由的特殊经济功能区[2],是比自由贸易区更开放、政策更灵活,空间范围更广和改革力度更大的特殊区域[3]。自由贸易港拥有发达的运输、贮存和中转贸易功能,能为所在国家或地区带来巨大经济收益和广泛社会影响[4],贸易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政策创新和法治制度是其核心竞争力[5]。据统计,全球目前有600多个自由贸易港,如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等是国际典型的自由港[6]。这些自由港通过不同政策设计和制度保障,促进贸易、投资、人才、资金等自由流动及各种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国际贸易、制造、金融、航运和物流等产业快速发展,提升了对外贸易的便利化、开放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成为连接区域和世界经济的桥梁,以及区域乃至具有全球影响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如中国香港通过实施自由的贸易、企业、金融和人口流动的全方位开放政策,从一个单一的转口贸易港发展成为综合性、多样化的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基于优质基础设施、高效通关服务、开放投资环境、自由金融环境和完备法律法规等制度与服务支撑,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自由贸易港口和亚洲地区重要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迪拜则通过实施自由港-海关-自贸区“三位一体”管理模式、“1+N”特色贸易城发展模式和完备的税收、金融政策等经济转型驱动政策,成为阿联酋的贸易航运、金融、物流、科技中心和世界集装箱大港[7]。国际典型自由港尽管在法律体系、管理制度、政策设计和发展模式具有异质性,但在区位条件、集疏运体系和国际贸易、税收、法治及营商环境等方面具有同质性,即具有突出的区位地缘优势、完备的集疏运体系、开放便利的国际贸易环境、纳税简便的低税负环境、透明廉洁公正的法治环境和便利宜业的营商环境[8]。典型自由港的国际经验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区)建设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板和方向性指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相继实施了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为扩大改革开放、连接国内国际市场和利用区内区外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于2013年开始实施自贸区国家战略,经过了“1+3+7+1+6”共5批的战略部署,自由贸易试验区已覆盖18个省份,形成了海陆沿边统筹、东西南北中兼顾、由点及面的雁阵型全方位开放新格局[7,9]。自由贸易港(区)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主要从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经济学及系统演化等视角对自由贸易港(区)演化模式[10,11,12]、规律[13,14,15]、作用[16]等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聚焦自由贸易港(区)建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产业发展、经济政策、经济效益、区位选择、行政管理和动力机制等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索[17,18,19,20,21],为加快推进全球及中国自由贸易港(区)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018年,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22]。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后文简称《总体方案》)出台[23],标志着海南正式进入自由贸易港建设阶段。11个重点园区作为样板区和试验区,率先实施相关政策,进行压力测试[24]。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也成为中国学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从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不同学科视角,针对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思路、路径、政策、法规等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25,26,27,28,29],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政策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诚然,明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实现路径及政策法规等问题,对于高水平开放新经济体制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区位优势如何?资源禀赋怎样?现有的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是否可提供强力的支撑?梳理和剖析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效和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至关重要。因此,面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目标和实践需求,基于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与区域发展的理论分析和《总体方案》政策解读,构建本文的逻辑分析框架,探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资源禀赋与约束,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面临的突出问题,探寻应对区域变革、资源约束及经济全球化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转型路径,为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 理论分析
2.1 资源禀赋、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
资源禀赋是指一国或地区拥有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丰歉[30,31]。传统经济学认为,资源禀赋是极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区域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及潜在动力[32,33]。丰富的资源能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影响甚至决定区域发展和产品生产格局[34,35,36]。其中,资本和劳动力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37],而资源匮乏则是经济增长迟缓的部分原因[38]。但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表明,自然资源丰富的区域未必是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最快的区域,如自然资源匮乏的日本、亚洲“四小龙”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和区域发展,而自然资源丰富的非洲、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缓慢或陷入困境,存在“资源诅咒”现象,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39],且这一现象被诸多实证研究所证明[40,41,42,43,44]。事实上,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不仅受自然资源的影响,还受人口劳动力、资本等经济社会要素的跨区域流动集聚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些要素日益成为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的关键变量[45],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推动经济要素夸区域流动和资源融合,可以摆脱对自然资源的严重路径依赖,解决资源禀赋短板,实现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2.2 政策解读与本文逻辑分析框架
《总体方案》指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点是贸易投资自由化,通过各类要素自由安全便捷流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及税收制度、治理体系、法治制度的政策创新和制度保障,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开放型新经济体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自由贸易港和引领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23]。《总体方案》主要内容可概括为“6+1+4”。其中,“6”是指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往来和数据自由安全便捷流动的制度安排;“1”是指构建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4”是指税收、社会治理、法治和风险防控等政策保障制度[46]。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是高水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产业支撑,丰富的资源条件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为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经济转型基础。贸易、投资、跨境资金、人员、运输往来和数据自由化的制度设计推动各类要素和资源便捷高效流动,为海南自由贸易港融入国际国内市场、融合区内区外资源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便利条件。税收制度、社会治理、法治制度和风险防控体系的制度设计,旨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自由贸易港税收制度,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自由贸易港法治体系,营造国际一流的法制环境,防范化解贸易、投资、金融、数据流动、生态和公共卫生等领域重大风险,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提供政策制度保障(图1)。图1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1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23]图解与本文逻辑分析框架
Figure 1Overall plan of the Hainan Free Trade Port construction[23] and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this study
3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资源禀赋与经济基础
3.1 资源禀赋与资源约束
3.1.1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但经济发展的地理“邻近效应”欠佳海南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及海洋国土的结合部,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窗口和环北部湾地区重要的成员,既是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又是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和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节点。同时,海南是马六甲海峡到日本这条国际航线的中转和枢纽之一,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此外,海南拥有海口美兰、三亚凤凰、博鳌三大机场,海口、洋浦和八所港等19个港口,以及海口综合保税区、海口美兰空港保税区和洋浦保税区,为实施离岛免税、离境退税、离岸金融等自由贸易政策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便利。但是,海南与发达经济体间的差距仍然较大,与内陆腹地经济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联系与经贸合作欠紧密,促进经济发展的地理“邻近效应”不强,地理区位比较优势发挥欠佳。
3.1.2 土地类型多样,但后备资源不足,土地利用效率亟待提升
海南土地总面积351.91万hm2,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山地、丘陵、台地、阶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2019年耕地面积72.31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0.55%,林地面积119.80万hm2,占34.04%。土地利用在空间上形成了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防护林及城乡居民点为主的沿海平原台地环带,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经济林为主的丘陵地区环带和以热带森林保护为主的中部山区中心带。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快速的城镇化和高强度的房地产开发导致建设用地快速扩张,且土地低效利用和优质资源浪费现象较为突出,未利用地主要是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和沙地,土地后备资源不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聚焦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为促进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优化空间配置,以提升土地资源支撑能力。
3.1.3 热带农业资源丰富,但农业生产稳定性和竞争力不强
基于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海南已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农作物种子南繁基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热带农业基地。其中,热带特色水果和冬季瓜菜已成为海南优势特色产业和农民增收主要来源。天然橡胶产量接近全国的一半,干胶的单位产量远高于大陆产胶区。此外,海南优质的生态环境为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发展和农业育种提供了条件。但是,海南属典型的热带海洋气候,易受热带风暴和台风的侵袭,农业生产具有不稳定性,加之受运输成本、重叠竞争、档次不高等因素影响,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如何进一步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3.1.4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旅游产业链条短、新业态培育不足
根据2018年海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海南共有旅游资源点4518个,其中四级和五级旅游资源点723个(图2),热带原始森林、海岸带景观、水域风光、火山溶洞温泉景观、名胜古迹、民族风情、热带作物、田园风光、珍禽异兽等类型多样。长达1528 km海岸线集阳光、大海、沙滩、绿树、清新空气和治疗性温泉于一体,适于发展融观光、疗养、科研等为一体的国际旅游及康养产业;特色黎苗民族风情、传统节日和黎陶、黎锦等黎族传统器具服饰丰富了海南的历史文化风貌,奠定了民俗风情旅游发展的基础。当前,旅游业已成为海南最具有优势、特色、潜力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但是尚存在旅游产业链较短,旅游软环境和旅游品牌形象欠佳,且森林、生态、文化等旅游资源开发层次低等问题。如何挖掘旅游资源潜力,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深度融合,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旅游业提质和建成世界一流国际旅游目的地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图2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2四级以上旅游资源点分布
Figure 2Distribution of tourist sites above level 4
3.1.5 人才培养和引进成效显著,但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短缺
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人才规模和质量得到较大提升。截至2020年底,海南省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90.23万人,占人口总量19.97%,远超全国“十三五”末16.00%的目标。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4.13讲话以来,海南陆续出台78项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共引进人才20.80万人,同口径增长657.00%[47];“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培养了1000余名高层次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农村实用和技能人才;“双百”人才团队建设覆盖2237名高层次人才[48]。但海南仍然属于人才短缺地区,尤其是满足自贸港建设需求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缺乏。首先,博士学历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不到0.3‰,专业技术人才仅占总人口的3.13%[49],高精尖应用型人才、高等级研发人才和医药卫生、信息产业、制造业、建筑业、农业等支柱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其次,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和分布不合理问题突出。人才多集中于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企业人才短缺;第三产业人才集中,第一、二产业人才短缺;海口、三亚等中心城市人才集聚,市县人才短缺。最后,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高端平台和政策环境有待改善。一方面,当前的居住、交通、通讯、娱乐、消费、医疗和教育一体化生活环境及软硬件条件仍难吸引大量高端人才;另一方面,海南高等教育机构偏少,据统计,2020年海南共有普通高等本科院校8所,其中,仅4所高校具有研究生学位授权点(表1),制约了本地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Table 1
表1
表12020年海南高等教育机构概况
Table 1
学校数/所 | 教职工数/人 | 专任教师/人 | |
---|---|---|---|
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 8 | 12275 | 8245 |
研究生培养机构 | 4 | 8264 | 5126 |
高职(专科)院校 | 12 | 4440 | 2831 |
成人高等学校 | 1 | 185 | 101 |
总计 | 21 | 16900 | 11177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3.2 经济基础与发展态势
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经过建省办特区30余年奋进,海南从一个边陲海岛变成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梳理海南经济发展历程不仅可为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提供决策参考,也有利于挖掘海南经济发展潜力,甄别制约条件和突破发展瓶颈,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3.2.1 经济发展历程
1988年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GDP从1988年的77.0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532.29亿元(图3),年均增长率达14.29%;产业结构由“一三二”向“三二一”转变,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图4):①1988—1992年,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从1988年的49.95%下降到1992年的28.98%;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1992年达20.70%;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高,1992年达50.32%。②1993—2008年,第一产业比重呈上升—稳定—下降态势,由1993年的29.50%上升至1998年的37.40%,2008年下降到30.00%;第二产业比重呈下降—稳定—上升态势,由1993年的25.10%下降到1996年的20.90%,2008年上升到29.80%;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了10.10%。③2009—2020,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7.37%和7.73%;第三产业比重则上升了15.10%。上述分析表明,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经济结构逐渐由农业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
图3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31988—2020年海南GDP增长态势
Figure 3GDP growth of Hainan Province,1988-2020
图4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41988—2020年海南产业结构变化
Figure 4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of Hainan Province,1988-2020
3.2.2 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
(1)经济总量与结构。2020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5532.3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0%,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0.50: 19.10: 60.40。统计分析可知(表2):与上一年相比,第一产业中农业和林业产值分别增长了6.0%和9.70%,牧业和渔业分别减少了8.10%和0.70%;第二产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了20.50%、1.30%、118.40%、0.10%,而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下降了1.10%、16.10%、5.00%、5.80%;第三产业以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和金融业为主,住宿餐饮业和旅游业比重分别下降了15.00%和10.80%;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分别增长了18.20%和1.10%。总体上,海南仍以传统农业、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初级加工业和房地产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等生产性服务业或生活性服务业以为主,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链条短。尽管房地产业、旅游业产值比重较大,但集中分布在少数中心城市,且行业内市场制度和管理不完善,仍需要宏观有效、有序的管控[50]。
Table 2
表2
表22020年海南分行业产值
Table 2
行业 | 产值/亿元 | 较上年增长/% | 占总产值比重/% | |
---|---|---|---|---|
第一产业 | 农业 | 874.52 | 6.00 | 15.81 |
林业 | 121.15 | 9.70 | 2.19 | |
牧业 | 359.58 | -8.10 | 6.50 | |
渔业 | 387.71 | -0.70 | 7.01 | |
农林牧渔辅助性活动 | 78.04 | 4.80 | 1.41 | |
第二产业 | 工业 | 536.29 | -5.40 | 9.69 |
建筑业 | 522.61 | 3.70 | 9.45 | |
第三产业 | 房地产业 | 526.02 | -0.90 | 9.51 |
旅游业 | 403.86 | -10.80 | 7.30 | |
批发零售业 | 653.34 | 18.20 | 11.81 | |
住宿与餐饮业 | 221.81 | -15.00 | 4.01 | |
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 | 244.08 | -2.40 | 4.41 | |
金融业 | 397.91 | 1.10 | 7.19 | |
其他 | 205.37 | - | 3.71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产业专业化。区位熵是识别产业集群和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用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区位熵大于1,可认为该产业是该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区位熵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如果区位熵≤1,则认为该产业是自给性部门[51]。计算海南18个市县(不包括三沙市)的区位熵(表3),结果显示:制造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等传统行业的专业化程度普遍高于金融、信息技术等高端服务业。其中,制造业主要分布在澄迈、定安、儋州、乐东,而文昌、屯昌、临高、琼中、万宁和昌江等较弱;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主要分布在三亚、海口、五指山、保亭、临高、文昌、琼海、白沙、陵水等市县;多数市县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与仓储邮政的区位熵大于1,具有比较优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澄迈、万宁、儋州、海口、文昌等市县;金融业在海口和三亚形成集聚,其他16个市县普遍偏弱,等级差距明显;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主要集中在海口、三亚、五指山、保亭和白沙等市县。上述分析表明,新兴高端产业主要在海口、三亚等城市集聚,多数市县制造业、房地产、建筑业、交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产业区位熵大于1,但缺乏专业化程度突出的“增长极”,产业的地区间差距明显。
Table 3
表3
表3海南各市县主要产业区位熵
Table 3
制造 | 建筑 | 房地产 | 信息传输、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 | 批发零售 | 住宿与 餐饮 | 交通运输、仓 储和邮政 | 金融 | 文化、体育 和娱乐 | |
---|---|---|---|---|---|---|---|---|---|
海口 | 0.92 | 1.07 | 1.25 | 1.11 | 1.06 | 0.66 | 1.03 | 1.69 | 1.30 |
三亚 | 0.39 | 1.39 | 1.58 | 0.58 | 0.83 | 1.46 | 0.42 | 1.76 | 1.55 |
五指山 | 0.73 | 1.06 | 1.25 | 0.50 | 0.71 | 0.99 | 0.38 | 0.08 | 1.18 |
文昌 | 1.02 | 1.03 | 0.96 | 1.07 | 0.93 | 1.37 | 1.06 | 0.33 | 0.58 |
琼海 | 0.88 | 1.11 | 0.87 | 0.71 | 0.91 | 1.41 | 0.86 | 0.28 | 0.74 |
万宁 | 1.12 | 0.94 | 0.61 | 1.36 | 1.05 | 1.23 | 0.97 | 0.15 | 0.58 |
定安 | 1.26 | 0.87 | 0.35 | 0.70 | 1.07 | 1.22 | 1.66 | 0.03 | 0.29 |
屯昌 | 1.08 | 0.97 | 0.34 | 0.41 | 1.09 | 1.26 | 0.71 | 0.35 | 0.79 |
澄迈 | 1.48 | 0.67 | 0.83 | 2.51 | 0.99 | 1.36 | 1.25 | 0.03 | 0.56 |
临高 | 1.04 | 1.03 | 0.31 | 0.74 | 0.84 | 1.23 | 1.05 | 0.03 | 0.23 |
儋州 | 1.20 | 0.87 | 0.35 | 1.51 | 1.01 | 0.87 | 1.64 | 0.23 | 0.44 |
东方 | 1.13 | 0.80 | 0.47 | 0.35 | 1.10 | 1.13 | 1.62 | 0.00 | 0.45 |
乐东 | 1.29 | 0.80 | 0.29 | 0.63 | 1.17 | 1.20 | 1.45 | 0.01 | 0.32 |
琼中 | 1.03 | 0.85 | 0.45 | 0.27 | 0.83 | 0.94 | 0.36 | 0.06 | 0.64 |
保亭 | 0.48 | 1.27 | 0.97 | 0.34 | 0.65 | 1.10 | 0.50 | 0.38 | 1.07 |
陵水 | 0.77 | 1.21 | 0.83 | 0.45 | 1.09 | 1.09 | 0.50 | 0.02 | 0.75 |
白沙 | 0.74 | 1.20 | 0.49 | 0.28 | 0.84 | 1.06 | 0.39 | 0.09 | 1.05 |
昌江 | 1.05 | 0.43 | 0.51 | 0.31 | 0.96 | 1.15 | 1.30 | 0.26 | 0.73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3)重点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海南聚焦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领域和十二个重点产业,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分工协同和功能互补,形成集聚效应,重点产业稳步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表4)。2020年,重点产业中海洋产业(包括油气)实现2010.47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6.30%;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包括热带水果、花卉、冬季瓜菜、海洋渔业和水利工程,增加值842.89亿元,占GDP比重15.20%,具有成为主导产业的趋势;旅游业、房地产业的支柱作用仍较明显;医疗健康、低碳制造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增速明显,但增加值及占比偏低,且未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和区域比较优势。
Table 4
表4
表42020年海南12个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Table 4
增加值/亿元 | 占GDP比重/% | |
---|---|---|
旅游业 | 402.31 | 7.30 |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 842.89 | 15.20 |
互联网业 | 309.74 | 5.60 |
医疗健康产业 | 194.88 | 3.50 |
现代金融服务业 | 397.91 | 7.20 |
会展业 | 78.71 | 1.40 |
现代物流业 | 200.75 | 3.60 |
海洋产业 | 2010.47 | 36.30 |
医药产业 | 73.78 | 1.30 |
低碳制造业 | 184.39 | 3.30 |
房地产业 | 526.02 | 9.50 |
教育、文化体育产业 | 521.14 | 9.40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4 面向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转型路径
海南地理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且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政策的“试验田”。然而,也面临地理“邻近效应”欠佳、农业生产不稳定、旅游产业链条短、高端人才资源短缺、产业竞争力弱、资源配置不合理和科技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这些既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瓶颈,也是当前抓住变革机遇、承接历史使命的突破点。应对全球化冲击、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强化地理区位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完善政策法规保障制度,是快速有效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构建高水平开放型新经济体制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4.1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经贸合作,突出地理区位比较优势
强化对外通道内部交通网络服务功能,推进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建设、空港扩容增效和港口码头升级,建立海南与国内经济腹地、国外市场及岛内更便捷的交通运输联系,提高交通可达性,促进人流、物流自由便捷流动,降低海南特色产品输出经济成本,提升旅游消费便利度。依托南海建立国际货物贸易中转基地;借助与东南亚国家更密切的空中和海上运输通道,强化泛南海旅游、现代农业、海洋产业、国际劳务、数字经济、服务贸易和现代物流等领域高层次深度经济合作,将海南打造成中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4.2 挖掘自然资源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打造特色现代农旅产业
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保障自由贸易港建设用地需求,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聚焦南繁科技、海洋牧场、热带果蔬等领域,大力培育农业新主体、新产业和新业态,构建特色高效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挖掘滨海、森林、黎苗文化、乡村田园和海洋等旅游资源潜力,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深度融合,加快培育购物旅游、康养旅游、邮轮游艇旅游、房车露营旅游、婚庆旅游等新业态和新产业,构建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和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健全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规范旅游市场,优化旅游消费软环境,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4.3 强化政策调控,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升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能力
面向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构建更开放的人才引进、停居留和人才培养政策体系,打造专业技术、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旅游服务等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更为便捷的人才管理政策、流动机制、服务制度和分类评价机制,改善居住、交通、通讯、消费、医疗和教育一体化的软硬条件。加快推进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健全与境外一流高校合作办学、“留学海南”、国际教育联盟、高等教育人才引智机制,围绕海洋、热带农业、大健康、旅游、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完善境内外一流科研院所参与国家重大科研平台建设、教育协同发展平台构建、一流学科和硕博士学位点建设的政策体系。优化人才资源空间配置,引导教育和人才资源向旅游、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域集中,提升人才资源利用效率和支撑能力。4.4 聚焦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强化新兴产业支撑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强化新兴产业支撑,加快现代产业集群构建。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为导向,加速建筑业、批发零售、房地产、交通运输和邮政仓储等传统产业改造和内部结构升级,通过市场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优质化,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打造以航运、贸易、旅游、现代服务、科技研发、加工制造和现代农业为重点的新兴产业集群,依据资源环境、区位条件和产业特点,明确重点产业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西南地区、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形成产业互动和层次互补,通过物流、电商、仓储等方式成为连接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货物供应基地[57]。4.5 立足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强化法律法规约束和政策制度保障
创新生态文明机制体制,建立自然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资源自由流动制度,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有效推进国土空间综合开发,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构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新格局。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主导产业选择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增长目标,建立健全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生态风险防控政策和环境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限制条件及实施细则,通过立法和制度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保障,促进产业快速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步协调。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本文基于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与区域发展的理论分析和《总体方案》政策解读,分析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资源禀赋、资源约束、经济基础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探寻应对区域变革、资源约束、经济全球化挑战和面向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目标及实践需求的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转型路径。主要结论如下:(1)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区位独特,土地、农业、旅游等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已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农作物种子南繁基地和热带农业基地,旅游业成为海南最具有优势、特色、潜力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但是,面临地理“邻近效应”欠佳、资源利用率低和高端人才资源短缺等资源约束。
(2)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经济发展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产业、健康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互联网、现代物流、医药和低碳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存在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产业专业化程度偏低和新兴产业支撑乏力等突出问题。
(3)面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目标和实践需求,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经贸合作,突出地理区位比较优势;强化政策调控,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升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能力;聚焦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强化新兴产业支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可持续发展,强化法律法规约束和政策制度保障,以快速推进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和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实现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建设目标。
5.2 政策建议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和复杂系统工程,涉及政策制度、行政管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需要经济学、社会学、法学、资源科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积极参与,聚焦自贸港政策体系与法律法规制度构建、经济社会演变过程及动力机制、自贸港建设理论基础与影响机理、资源环境演化及生态风险防控等,开展深入研究。此外,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实践中需关注如下问题:(1)尽快出台《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构建与自贸港建设适应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2)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现代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实施,聚焦特色现代农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明确发展方向、主导产业和区域布局。
(3)聚焦贸易、投资、资金、人才、物流和数据等要素和资源,加快构建具体有效的政策体系,促进要素和资源安全有序流动,提升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资源支撑和政策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N]. ,
[本文引用: 1]
[N].
[本文引用: 1]
[N/OL]. (
URL [本文引用: 1]
[N/OL]. (
URL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2]
[J].
[本文引用: 2]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R/OL]. (
URL [本文引用: 1]
[R/OL]. (
URL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M]. ,
[本文引用: 1]
[J]. ,
DOI:10.11821/xb200912010URL [本文引用: 1]
有关自由经济区的静态研究众多,但对其演化规律的归纳与总结较少。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由经济区的类型划分以及发展演化阶段的回顾,从目标、区位、产业、政策、管理和空间结构等因素入手,归纳和总结出了世界自由经济区演化规律,并建立了自由经济区统一的演化模式,世界自由经济区正由贸易型向综合型类型,由外资和区域优惠导向向区域和产业优惠导向,由特殊经济区向特殊行政区域,由国内向跨边界区域,由劳动密集向资本和技术密集转化,由临近港口向更为灵活的区位和更大的空间的方向发展。根据世界自由经济区演化模式和天津滨海新区的现状与问题,天津滨海新区应选择开放型与封闭型、综合与专业功能型相结合、复合型梯度自由经济区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中期可以采用封闭型、综合复合型自由贸易区发展模式;远期有望成为类似于香港与澳门的特别经济和行政区。
[J].
[本文引用: 1]
[J]. ,
DOI:10.13249/j.cnki.sgs.2017.06.009URL [本文引用: 1]
采用文献归纳、案例分析等方法,依据贸易与经济地理等理论对科隆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归纳与梳理;在此基础上,对科隆自贸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最后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示作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J]. ,
DOI:10.13249/j.cnki.sgs.2018.05.010URL [本文引用: 1]
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中尼双方相互贸易依赖程度,总结中国对尼贸易与投资特征;在回顾尼日利亚奥贡广东自贸区的发展历程基础上,利用EG指数分析园区产业聚集程度,得出了园区多数产业集聚度较高,并符合尼日利亚鼓励先锋行业要求的结果;通过对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总结目前园区在产业、基础设施、东道国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最后从政府与企业两方面提出园区产业优化与发展的建议。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D]. ,
[本文引用: 1]
[D]. ,
[本文引用: 1]
[EB/OL]. (
URL [本文引用: 1]
[EB/OL]. (
URL [本文引用: 1]
[EB/OL]. (
URL [本文引用: 4]
[EB/OL]. (
URL [本文引用: 4]
[EB/OL]. (
URL [本文引用: 1]
[EB/OL]. (
URL [本文引用: 1]
[J]. ,
DOI:10.11821/dlyj201812001URL [本文引用: 1]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规划建设不仅是海南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转型以及应对国际竞争与挑战的重要措施与战略部署。相关研究就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模式与实施对策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构建自由贸易区的学术研究体系,完善海南自由贸易港规划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集中几位长期从事相关研究的地理、经济与规划****,就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类型与功能、产业发展、空间结构、政策与监管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决策者与学术界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
URL [本文引用: 1]
分析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加拿大经济史学家哈罗德·因尼斯和W.A.麦肯托斯创立的大宗产品理论最为代表.本文以我国2001年的各省区能源资源数据为例,研究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自然资源富集省区呈现出依赖论所描述的特征.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D]. ,
[本文引用: 1]
[D]. ,
[本文引用: 1]
[M]. ,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J]. ,
DOI:10.1016/j.eneco.2017.12.033URL [本文引用: 1]
[J]. ,
DOI:10.1016/j.resourpol.2018.08.018URL [本文引用: 1]
[J]. ,
DOI:10.1016/j.worlddev.2016.07.016URL [本文引用: 1]
[J]. ,
URL [本文引用: 1]
文章利用200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诅咒”假说并不成立;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且环境规制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环境规制能够部分抵消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J].
[本文引用: 1]
[EB/OL]. (
URL [本文引用: 1]
[EB/OL]. (
URL [本文引用: 1]
[N/OL]. (
URL [本文引用: 1]
[N/OL]. (
URL [本文引用: 1]
[N/OL]. (
URL [本文引用: 1]
[N/OL]. (
URL [本文引用: 1]
[N/OL]. (
URL [本文引用: 1]
[N/OL]. (
URL [本文引用: 1]
[J]. ,
URL [本文引用: 1]
本文从用地-产出的角度研究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发展关系。综合前人研究,结合海南土地利用现状,构建一个基于产业的土地利用分类。采用1995年—2006年海南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及其18个市县的面板数据,以数量经济模型为分析工具,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混合回归模型和个体效应模型,F统计量和H统计量进行统计检验等方法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为:①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产业用地结构,而且产业结构的变化快于产业用地结构的变化;②产业用地结构由产业规模与产业耗地技术水平以及自然环境约束共同决定。研究最后指出,产业生产技术水平及其耗地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实现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双优化,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区域自身的环境因素影响也应受到重视。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