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主要国家大豆压榨企业布局特征及其成因——以美国、巴西、中国为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杨晓1,2,, 刘爱民1,, 薛莉1,2, 贾盼娜1,2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Characteristics of soybean processing plants distribution and its causes—taking America, Brazil and China as examples

YANGXiao1,2,, LIUAimin1,, XUELi1,2, JIAPanna1,2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ic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刘爱民,E-mail:liuam@igsnrr.ac.cn
收稿日期:2017-12-17
修回日期:2018-05-7
网络出版日期:2018-10-25
版权声明:2018《资源科学》编辑部《资源科学》编辑部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0861)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2016-ZD-001)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杨晓,女,山东聊城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学。E-mail:yangxiao9304@163.com



展开

摘要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资源,压榨行业是大豆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它的原料来自大豆种植业,生产的豆粕主要用作饲料业和畜牧业的蛋白原料。自1996年以来,中国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压榨国,大豆压榨企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和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也是主要的大豆压榨国,对比分析美国、巴西及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布局特征,对指导中国未来大豆压榨企业投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项目组20多年持续收集的相关资料,以及美国农业部、巴西植物油加工协会的资料,对比美国、巴西和中国的大豆供求基本特点、大豆生产布局、畜牧业和饲料业分布、大豆压榨企业和产能布局特点发现,美国、巴西的大豆压榨企业主要集中在大豆主产区,并与其国内豆粕市场空间高度重合,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的布局形态;而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布局和大豆制品销区在空间上不完全重合,逐渐形成了以沿海港口城市为压榨核心,以长江、哈大铁路等交通运输线路扩散的带状布局形态。区域畜牧业、饲料业发展决定着豆粕市场需求空间,但是大豆原料供给与豆粕需求在空间上往往存在差异,除了不同国家和区域的产业政策外,大豆原料及豆粕的运费成本、豆粕的市场潜力、区域内大豆压榨产能规模及企业间分工协作所产生的集聚效应是造成大豆压榨企业空间布局形态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中国;美国;巴西;大豆压榨企业;大豆压榨产能;大豆主产区;豆粕市场;空间布局
Abstract
Soybean is a crucial resour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oybean processing segment connects soybean planting and food industry, which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soybean industry chain. In the recent 20 years, the import of soybean to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and China has become the largest soybean process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Meanwhile, the layout of the processing plants has changed.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azil are the two largest soybean-produc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s well as the major soybean crushers. To make the comparison for the layout features of soybean processing pl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azil, China is important for guiding the investment of China’s processing plants in the future.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by the project team, and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U. 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he Brazilian Vegetable Oil Processing Association, we found that soybean processing plants were located in both high soybean producing and high meal consumption areas in the U. S. and Brazil. However, the layout of China's soybean processing plants and the soybean products consumption areas are inconsistent. In the past 20 years, it has formed a belt-like pattern which takes the coastal port cities as core and takes the Yangtze River and railway as a diffusion path. Raw material supply, transportation cost, the size and potential of soybean meal market, agglomeration, and policy are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oybean processing plants. Particular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food industry and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will be a key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layout of China's soybean processing plants in the future.

Keywords:China;USA;Brazil;soybean processing plants;soybean processing capacity;main soybean producing region;soybean meal market;spatial pattern

-->0
PDF (14660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杨晓, 刘爱民, 薛莉, 贾盼娜. 主要国家大豆压榨企业布局特征及其成因——以美国、巴西、中国为例[J]. 资源科学, 2018, 40(10): 1931-1942 https://doi.org/10.18402/resci.2018.10.03
YANG Xiao, LIU Aimin, XUE Li, JIA Panna. Characteristics of soybean processing plants distribution and its causes—taking America, Brazil and China as examples[J]. RESOURCES SCIENCE, 2018, 40(10): 1931-1942 https://doi.org/10.18402/resci.2018.10.03

1 引言

大豆压榨的两种产品分别是豆油和豆粕,其中豆粕质量占比78%左右,是大豆压榨的主要产品。豆粕是主要的饲料蛋白原料[1],大约85%的豆粕用于家禽和猪的饲养中,所以大豆压榨行业作为大豆全产业链的一个中间环节,承接着上游的大豆生产者,又联系着下游的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禽养殖业,大豆生产、大豆压榨、饲料生产和畜禽养殖业组成一个密切关联的产业系统。而大豆种植业、畜牧养殖业、饲料加工业布局以及大豆原料的供给方式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豆压榨企业的布局特征。自1996年以来,中国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2016年达到8323万t,对外依存度超过85%。中国压榨企业以进口大豆为主要原料,2016年中国大豆压榨量达到8069万t,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压榨国。美国和巴西是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大豆生产国,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大豆压榨国。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16年美国大豆压榨量5257万t,是世界第二大压榨大国,巴西大豆压榨量4150万t(低于阿根廷),位居世界压榨大国的第四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饲料业、畜牧业的发展,中国对大豆及其压榨制品的需求量将不断增长[2],大豆压榨企业布局仍将继续发生变化。对比美国、巴西以及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布局特征,对评价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布局合理性,帮助中国制定科学合理的大豆压榨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区位理论自发展开始就在不断致力于寻找影响企业空间布局决策的区位因子及其作用机制。早期的成本学派、市场学派和行为学派等产业区位理论将区位因子概括为成本因子(主要是运费因子)、市场因子、行为因子以及集聚因子[3,4,5]。20世纪90年代,藤田、Krugman提出了新经济地理学,区位理论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着重分析了规模经济对产业区位的影响[6]。中国很多****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对影响某区域企业布局的因素进行了探究,认为原材料、市场、劳动力价格、运费、集聚经济、技术、制度等对企业布局有较大影响[7,8,9,10]
大豆压榨企业属于农产品加工业,美国对于大豆压榨行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70—90年代,而巴西大豆产业研究多见于2000年以后,研究内容多集中在其国内压榨企业的压榨能力和工厂最佳规模选择[11,12]、结构与股权变动[13]、运输费用以及行业现状与发展等方面[14,15,16,17,18]。虽然中国也有较多****对大豆产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大豆生产[19,20]、大豆流通贸易和大豆需求方面[21,22,23,24]。关于大豆压榨企业布局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刘爱民指出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呈现“一面、两线”分布特点[25];王永刚等进一步指出沿海及内陆油粕消费区压榨企业逐步取代油料主产省的压榨企业,行业中心向沿海集聚[26];毛学峰也认为大豆压榨中心从东北向沿海地区转移[27];钟丽丽等则把大豆压榨区域细分为东北、环渤海、江浙、华南、四川河南等内陆五大压榨圈[28]
基于大豆压榨企业布局与大豆种植、畜牧业、饲料业布局之间的内在关联关系,国内外专家****还没有对大豆资源主要生产和贸易国的大豆压榨企业布局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课题组20多年持续收集的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地址、压榨能力和压榨量数据为基础,综合美国、巴西压榨企业微观数据以及大豆生产、饲料生产、畜牧养殖数据进行制图分析对比,归纳美国、巴西和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布局特征,并从产业链视角系统分析三国压榨企业空间布局形态的差异及其原因,为未来中国大豆压榨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美国的大豆生产及制品供求数据主要来自美国农业部,包括:① 1960—2015年以来的美国全国大豆种植面积、产量数据(https://www.usda.gov/)[29];② 2014年美国大豆分州种植面积、产量数据(https://www.usda.gov/)[29];③ 1980—2015年美国大豆和豆粕供需平衡表数据(https://www.usda.gov/)[30];④ 分区域大豆压榨数据(https://www.usda.gov/; https://www.census.gov/)[31,32](2010年美国大豆压榨数据来自美国商务部,2010年以后由于美国商务部削减预算,取消对油籽压榨数据的统计,2011—2015年9月份数据缺失,2015年9月份开始由美国农业部 重新开始统计发布,所以前后统计口径略有变化);⑤ 分区域饲料生产数据来自Feedsuffs估算[33]
巴西大豆产业相关数据来自巴西多个部门: ① 巴西全国以及各州的大豆种植面积、产量数据来源于巴西国家供应局(Conab)(http://www.conab.gov.br/index.php)[34];② 2016年巴西全国以及下属各州的大豆压榨能力数据、2016年巴西豆粕供需平衡表数据来自巴西油籽加工协会(http://www.abiove.org.br/site/index.php)[35];③ 2001—2015年主要畜产品生产数据来自巴西地理数据统计局(https://ww2.ibge.gov.br/english/)[36]
美国、巴西大豆压榨企业的地理位置分布数据来自2012年《大豆&油籽蓝皮书》(http://www.soyatech.com/bluebook_directory.htm)[37]
由于中国大豆产业统计数据缺乏,数据主要来源于课题组经过20多年的企业走访调研积累并创建的大豆压榨行业数据库。其中:① 2016年分地区大豆进口量数据来源于海关进口数据;② 2000—2016年分区域大豆压榨量、2016年压榨企业的地理位置及日压榨能力数据、豆粕需求量数据均整理自课题组大豆压榨行业数据库;③ 2013年分县大豆生产数据来源于课题组分县大豆播种面积数据库。

2.2 空间测度分析方法

基于上述数据,采用美国、巴西、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地址数据,通过Google Earth获取每一家企业的地址所对应的经纬度坐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10.2,将大豆压榨企业逐一落实在美国、巴西、中国的地图上,并分别叠加美国、巴西、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数据、大豆压榨产能变化等数据、各国河流及铁路图层,以州、联邦区、省(市、区)为基本单元,制作出大豆种植区、豆粕需求区以及压榨企业的叠加分布图,总结美国、巴西和中国压榨企业的空间布局特点,并系统分析了三国大豆压榨企业空间布局差异的原因。

3 结果及分析

3.1 美国大豆压榨企业空间布局

随国内国际市场对大豆需求的增加,美国大豆种植面积迅速增长,大豆行业成为其农业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38],种植面积从1960年的989万hm2增加到2015年的3345万hm2[29],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1950年以后,由于美国畜禽养殖业的高速发展,使得作为畜禽饲料主要蛋白类原料的豆粕需求量也大幅增加,美国大豆压榨产能迅速扩张,2015年压榨量为5257万t,是世界第二大大豆压榨国。自2007年以来,随着美国大豆出口量的不断增加,美国国内压榨使用大豆的比例不断减少,2015年压榨用大豆占比46.23%,出口大豆占比45.49%[30]。美国豆粕主要用于国内畜牧业饲料消费,1980—2015年之间,美国的国内豆粕消费量占据了美国豆粕生产总量的77.53%以上,出口量只占据22.47%[30]
美国大豆压榨企业主要集中在几个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和贸易集团中,例如ADM、邦吉、嘉吉等。根据美国全国油籽加工商协会(NOPA)的数据,2016年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CHS、AGP这六大集团的压榨总量为4878万t,占据美国全国大豆总压榨量的96%以上。
从美国大豆压榨布局来看(图1),一方面,美国的大豆压榨企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大豆主产区,压榨企业呈现较典型的点状均匀分布形态,多年变化不大。2016年爱荷华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明尼苏达州、密苏里州和俄亥俄州这6个州的大豆种植面积占美国全国种植总面积的52.08%,大豆压榨量占全国大豆压榨总量的70.61%[31]。其中爱荷华州、伊利诺伊州是美国压榨量最大的两个州,2016年其压榨量分别达到1266万t和667万t[31]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美国主要大豆压榨工厂、大豆种植与饲料需求分布
注:该图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GS(2016年)1663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数据来源:大豆种植面积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USDA)[29];压榨工厂数据整理自《大豆&油籽蓝皮书》[37];饲料产量比例来源于Feedsuffs估算[33]

-->Figure 1The distribution of major soybean processing plants,soybean planting and feed dem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

另一方面,美国大豆压榨企业布局与其国内畜牧业和饲料业布局的重合度非常高。美国玉米带地区既是美国大豆主要的种植区域也是重要的生猪养殖区,这里由畜禽养殖业带来的饲料需求旺盛,2016年玉米带区域饲料产量占美国饲料总产量的21.09%,饲料用豆粕需求量大,超过一半的压榨企业选择在此区域布局。大豆收获以后,卡车将收获的大豆运输到当地的压榨企业压榨,豆粕再通过卡车运输到周围的饲料加工企业或者养殖场利用,大豆压榨企业产销同区现象突出,大大减少了原材料和制成品周转带来的运输费用,降低了终端产品价格。

3.2 巴西大豆压榨企业空间布局

巴西大豆种植历史较短,1961年巴西大豆产量仅为27万t,占世界大豆产量的1%[39],后来随南部家禽业的发展以及巴西政府对大豆生产的推动[40],大豆种植面积逐步增长,1974年巴西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大豆生产国,2017年种植面积达到3371.1万hm2 [34]
巴西大豆主要用于国内压榨和出口,每年直接出口的大豆量占总产量的40%左右,用于压榨的占55%左右[41]。2001年巴西大豆压榨能力仅有10.79万t/d,此后不断稳定上升,2015年增长到18.73万t/d,增长了73%[35]。2016年巴西大豆压榨量为4150万t,仅次于中国、美国和阿根廷,是世界第四大大豆压榨国。巴西豆粕的消费主要由国内消费和出口两大部分组成,2016年巴西国内豆粕消费量和出口量分别是1584万t和1424万t[35]
巴西大豆压榨商既有国际跨国公司,也有本土压榨商(图2)。近年来巴西的压榨产能趋于分散,并未集中在主要的跨国公司里面。全国91家压榨工厂中仅有22家是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等主要跨国公司的压榨工厂,其余的多为巴西本土企业,例如COAMO、Granol、Imcopa等。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2巴西大豆压榨工厂、大豆种植与饲料需求分布示意
注:该图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GS(2016年)1663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数据来源:大豆种植面积数据来源于巴西国家供应局(Conab)[34];畜禽养殖数量数据来源于巴西地理数据统计局(IBGE)[36];大豆压榨工厂数据整理自《大豆&油籽蓝皮书》[37]

-->Figure 2The distribution of soybean processing plants ,soybean planting and feed demand in Brazil
-->

巴西大豆压榨企业布局特征与美国较为相似。一方面,压榨企业主要集中在南部、东南部和中西部等大豆主产区,如南里奥格兰德州、巴拉那州、马托格罗索州和戈亚斯州等。2007年以前,南部地区的巴拉那州、南里奥格兰德州压榨能力最大。后来在巴西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巴西中西部地区也开始大量种植大豆[42],为充分利用这里的原材料优势,许多公司纷纷在中西部建立大型压榨工厂,中西部大豆压榨能力逐渐提升。2015年中西部的马托格罗索州压榨能力达到4.12万t/d,居全国首位,占据巴西全国大豆压榨能力的22%[34]。南部和东南部地区作为巴西大豆传统产区,是巴西本土压榨企业的集聚区,企业分布较分散,而中西部的企业多为跨国公司,分布比较集中,主要集聚在铁路等交通枢纽处。
另一方面,巴西压榨企业的空间分布与其国内畜牧业的空间分布较重合。南部、东南部是巴西传统的畜牧养殖区,生猪和禽类养殖主要集聚在此,2001年以来,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的生猪和肉鸡养殖量都占据全国的60%以上,是豆粕的主要需求市场。2000年以后,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开发推动了当地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豆粕需求迅速增长,特别是马托格罗索州,到2015年,生猪和肉鸡养殖量分别增长了8.29%和6.78%,增长速度最快。在原材料充足和市场需求旺盛的双重刺激下,压榨企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扩张。

3.3 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空间布局

随着国内畜牧业、饲料业快速发展以及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中国豆粕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压榨需求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大豆消费方式,占中国大豆消费总需求的70%左右。为满足国内豆粕需求,中国大豆压榨量增长迅速,2000年中国大豆压榨量只有1686万t,2016年增长到8069万t,增长了近4倍。但受到不同作物比较效益的影响以及土地资源的约束,2016年中国国内大豆产量仅有1300万t,为了弥补国内巨大的需求缺口,中国进口大豆数量不断增加。自2000年以来,中国大豆进口量几乎以每两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长,2016年进口量达到8323万t,进口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图3)。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32016年中国分地区大豆进口量分布示意
注:该图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GS(2016年)1549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数据来源:根据购买的海关进口数据整理。

-->Figure 3The distribution of China’s soybean imports in 2016
-->

2016年国内共有大豆压榨企业总数208家,但是根据本文实地调研和分析,包括黑龙江省压榨国产大豆的企业在内,保持正常开工的企业在140家左右。压榨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广东、广西、天津、辽宁等省市,这六个省市的压榨能力占全国总压榨能力的71.46%(表1),大豆压榨能力空间分布非常集中。
Table 1
表1
表12016年中国主要省市大豆压榨企业分布
Table 1The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soybean processing plants in main province in 2016
省份企业数量/个压榨能力/万t占全国比重/%
山东258.6119.83
江苏157.4717.20
广西94.4610.27
广东154.4510.25
天津53.107.14
辽宁92.946.77
总计7831.0371.46


新窗口打开
从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布局情况来看(表1,图4):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42016年中国主要大豆压榨企业与大豆种植分布
注:该图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GS(2016年)1549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数据来源:根据课题组多年积累的数据整理。

-->Figure 4The layout of China's major soybean processing plants and soybean planting in 2016
-->

(1)中国大豆压榨企业主要追随原料集聚区分布。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压榨企业主要布局在黑龙江等大豆主产区;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压榨企业则主要集中于东部、东南及华南沿海省区的港口城市,尤其以辽宁大连港、天津港、山东青岛港、江苏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广东东莞、湛江港、广西北海和防城港等为主,其中山东、江苏、广东、福建、广西和辽宁的大豆压榨共83家,占总压榨企业数量的60%。从单个企业的压榨能力来看,东北国产大豆压榨企业日压榨能力较小,多在2000t/d以下,而沿海地区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企业,由于原材料集聚度高,日压榨能力一般都比较大,多在4000t/d以上,甚至有的能达到1.2万t/d。原料空间分布对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空间选址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大豆进口量的增加,沿海省份大豆压榨企业迅速集聚,沿海港口城市逐渐成为压榨企业布局的核心。
(2)与美国、巴西不同,中国大豆压榨企业与豆粕市场需求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由于中国饲料产能空间分布比较分散,除去西藏、青海等几个西部省份外,其余省市均有分布,其中山东、广东、黑龙江、河北、湖南、辽宁、四川、河南、吉林等养殖大省饲料产量较多,豆粕需求量大,而我国的大豆压榨产能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广东、广西、辽宁、天津、河北等几个沿海省份,与豆粕需求省份供需结构较为不平衡,特别是像湖南、四川、安徽、黑龙江等内陆省份豆粕供给缺口较大,其豆粕需求基本依靠沿海省份长途运输满足(图5)。2010年以来,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受豆粕市场需求影响突出,逐渐向内陆豆粕市场扩散。但是由于大豆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防雨防潮、量大且不易打包,必须依靠粮食火运专列或者内河航运进行运输,因此向内陆扩散的压榨企业呈现出沿铁路以及长江等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带状形态,而且受到铁路或者内河航运能力的限制,一般来说,这部分企业压榨能力较小。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52016年中国大豆压榨量与豆粕需求量区域差异
注:该图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GS(2016年)1549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其中省界线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GS(2016年)2892标准地图绘制。数据来源:根据课题组多年积累的数据整理。

-->Figure 5Regional differences in soybean processing and demand of soybean meal in China in 2016
-->

3.4 美国、巴西、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布局差异的成因

3.4.1 三国大豆压榨企业布局差异
美国和巴西大豆压榨企业布局形态特征比较一致,中国压榨企业空间布局形态与美国、巴西差异较大。
美国和巴西的压榨企业主要集聚在大豆主产区,并且与其国内畜牧业和饲料业布局的重合度非常高,豆粕产销同区现象明显。大豆主产区内企业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形成一种“大集聚,小分散”的态势。而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空间格局与美国、巴西不同,主要追随大豆原料区集聚,与豆粕需求区空间分布具有一定差异。1996年放开大豆进口配额政策以前,中国大豆压榨企业主要布局在东北、华北等大豆主产区,但随着进口大豆逐渐增多,大豆原料开始在沿海港口集聚,压榨企业也迅速向沿海地区转移,并逐渐形成了以沿海港口城市为压榨核心,沿长江、哈大铁路等交通运输线路扩散的带状布局形态。
3.4.2 三国大豆压榨企业布局差异成因分析
本文根据区位理论以及以往****的研究,在深入分析大豆压榨企业产业链的基础上,将影响大豆压榨企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概括为:运费因子、市场潜力因子、集聚扩散因子、基础设施和政府政策。三国压榨企业空间布局形态上的差异是由各国主要区位因子的空间配置不同造成的(图6)。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6美国、巴西、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空间布局形态对比
-->Figure 6The comparison of soybean processing plants spatial pattern among United States, Brazil and China
-->

(1)运费成本影响区位选择。大豆压榨企业的运费成本主要是由大豆运输成本和豆粕运输成本两部分组成的,当大豆原料和豆粕产品市场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时,压榨企业无论布局在哪里,都会带来原料或者产品的运输费用。根据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大豆作为一种失重原料,向市场区运送豆粕的运输费用较小,为降低运输费用,企业倾向于在原料产区布局。
对比美国、巴西和中国的大豆原料与产品市场的空间分布,发现美国、巴西大豆压榨企业原料聚集在大豆主产区,同时这里土地资源丰富,是其国内主要的畜牧养殖区,大豆原料与豆粕市场空间重合度极高,大豆压榨企业在这些地区布局可以大大降低原料和产品中转运输费用。中国主要使用进口大豆作为压榨原料,进口的大豆主要集聚在沿海港口地区,然而中国畜牧业养殖空间分布非常分散,除了沿海省份之外,四川、河南、湖南、吉林等内陆省份也是养殖大省,大豆原料与豆粕市场空间重合度较低。沿海省份市场未被完全竞争以前,中国的压榨企业更倾向于在沿海原料区集聚,以降低运输费用。
(2)豆粕市场空间潜力差异影响企业选址决策。当大豆原料聚集区企业充分布局以后,竞争加剧,企业为追求自身发展,减小竞争压力,逐渐向未经充分布局的豆粕市场潜力地区扩散,而豆粕市场潜力由畜牧业的发展决定[1]
美国人口增长缓慢,社会发展水平高,对于畜禽产品的需求已经初步稳定,压榨企业豆粕市场潜力较小,现有压榨企业产能已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压榨企业变化不大。巴西社会经济水平还在上升阶段,人民对于畜禽产品的需求仍在不断增长,市场需求将会持续推动巴西压榨企业布局的空间变化,另外巴西的豆粕除去满足国内消费需要之外,还有45%以上的豆粕出口到欧洲等国际市场,为便于豆粕运输到港口,巴西大豆压榨企业近年来更偏向于选择沿铁路或者水路等运输条件较好的地区布局。
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畜禽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东部沿海省份的畜牧业扩张规模有限,西南、东北等土地资源丰富的内陆省份逐渐成为压榨企业主要的市场潜力地区。受市场潜力的影响,中国大豆压榨行业投资者为追求市场利润,将压榨企业布局到内陆区域,从而不断向内陆市场扩张。
(3)区域内大豆压榨产能规模以及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和基础设施共同利用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影响大豆压榨企业的选址。
美国、巴西的压榨企业一般都拥有自己的仓储设施和物流体系,企业集聚共享这些基础设施,使得成本降低,带来协同效应;另外,工厂规模扩大也可以减少固定资产的投入,带来规模效应,吸引更多的企业集聚,形成集聚效应累积。美、巴大豆主产区市场规模巨大,企业不断向此集聚。
中国企业私有仓储设施有限,为共享港口码头的仓储设施,向港口城市集聚,形成集聚经济,但是由于沿海地区市场规模有限,随着企业的增多,市场被充分竞争,此时新的企业进入壁垒开始大于集聚带来的成本降低,企业逐渐向内陆市场区扩散。
(4)政府政策。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较大,政府为改善投资环境,在沿海、沿江地区投资建设港口基础设施,并在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为改善资源环境条件,近些年政府提出东部地区的禁养政策,畜牧养殖产业向西南、东北等地区倾斜,带来豆粕市场空间分布的改变。而美国、巴西大豆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空间布局形态的差异。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本文利用美国、巴西及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微观数据及其原料、市场空间分布的特点,首次研究了三国大豆压榨企业空间布局形态的差异,并系统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为中国压榨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布局提供借鉴,研究结果显示:
(1)美国、巴西等国家大豆压榨企业布局形态与中国压榨企业的布局形态差异较大。美国、巴西等国家压榨企业一般布局在大豆主产区与豆粕市场需求区重合的地方,大豆主产区内企业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呈现“大集聚、小扩散”的态势;而中国的压榨企业多聚集在沿海港口城市,与豆粕需求区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但随着集聚不经济的影响,企业逐渐向内陆豆粕需求区扩散,呈现出以沿海港口为核心,沿长江、哈大铁路等运输线路扩散的带状分布形态。
(2)大豆原材料和豆粕市场空间分布不同带来的运费成本差异、豆粕市场潜力空间分布、集聚效应以及不同的政府政策是造成三国大豆压榨企业空间分布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美国、巴西大豆原料与豆粕需求区空间重合度高,而且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也主要集中在这里,压榨企业在这些地区布局既可减少运输费用,又可因为设施共享带来规模经济,进一步降低压榨成本;中国主要使用进口大豆作为压榨原料,进口大豆在沿海港口集聚,但是除去沿海省份对豆粕的需求外,内陆养殖省份豆粕需求也十分旺盛,为尽可能减少运输成本,企业在沿海地区集聚,随着集聚过度,竞争成本逐渐大于集聚经济,再加上政策的影响,企业开始沿运输设施向市场区扩散。

4.2 讨论

自1996年中国放开大豆进口配额政策以来,中国大豆进口量不断增长,到2017年已经突破9000万t,对外依存度超过85%,大豆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最主要农产品。这短短20 年的时间里,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经历了自大豆主产区——东北、华北等地向沿海港口集聚再向市场消费区扩散的过程。但中国仍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居民膳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未来对于畜禽产品以及肉蛋奶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畜禽养殖业仍将不断向规模化、工业化发展,饲料用粕类市场广阔。
综合美国、巴西大豆压榨企业空间布局与其国内大豆原料和畜牧养殖业的关系来看,由于受到土地资源的约束,中国难以生产足量的大豆以满足国内的压榨需求,未来中国仍会在国际上进口大量的大豆作为压榨原料,未来大豆进口来源国的变化,以及中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和空间布局将成为影响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空间布局决策的重要因素。随着俄罗斯进口大豆的增加,东北地区大豆压榨产能将会进一步增加。另外,因为大规模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密集的土地资源消纳其产生的粪污,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近些年国家限制沿海省份畜禽养殖的发展,大规模养殖场开始向西南、东北、西北等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转移,中国豆粕的市场需求区发生重大变化。未来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空间布局决策要综合考虑中国大豆原料和豆粕市场的潜力特点,以便减少固定资产投入,充分发挥市场优势。
同美国、巴西相比,中国压榨行业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美国压榨企业在扩张时会充分考察原料供应、市场规模、增长潜力以及交通运输设施的承载能力,并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预估工厂的最佳压榨规模,只有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时才会考虑新建工厂。而中国大豆行业容易受利益煽动,盲目投资,缺乏风险和统筹意识,导致压榨产能过剩,开机率不足50%,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因此在以后压榨企业扩张的过程中,如何选取最优的区域位置,如何择定工厂最佳规模,以及如何配置交通运输方式与路线,这些都将成为今后我们对大豆压榨企业空间格局演变的深入研究中应予以重视并设法解答的问题。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1]刘爱民, 于潇萌, 李燕玲. 基于供求平衡表的大豆市场预警分析及模拟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3): 423-430.
[本文引用: 2]

[Liu A M, Yu X M, Li Y L.The prewarning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soybean market based on supply demand balance sheet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9, (3): 423-430. ]
[本文引用: 2]
[2]王维方, 刘爱民, 强文丽. 中国大豆资源的虚拟土贸易及进口依存度分析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7): 1139-1147.
[本文引用: 1]

[Wang W F, Liu A M, Qiang W L.Virtual land trades and external dependences of China’s soybean resources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1, (7): 1139-1147. ]
[本文引用: 1]
[3]Weber A(著). 李刚剑, 陈志人, 张英保(译). 工业区位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本文引用: 1]

[Weber A(Write). Li J G, Chen Z R, Zhang Y B(Translate). Industrial Location Theory[M].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1997. ] [本文引用: 1]
[4]王守礼. 经济空间秩序[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5. [本文引用: 1]

[Wang S L.Economic Spatial Order[M].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1995. ] [本文引用: 1]
[5]Pred A.Behavior and Location: Foundations for a Geographic and Dynamic Location Theory (I)
[M]. Lund: C. W. K Gleerup, 1967.
[本文引用: 1]
[6]Krugman P.First nature, second nature and metropolitan location
[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1993, 33(2): 129-144.
[本文引用: 1]
[7]曾刚. 上海市工业布局调整初探
[J]. 地理研究, 2001, 20(3): 330-337.
[本文引用: 1]

[Zeng G.Research on the modification of industrial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Shanghai
[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1, 20(3): 330-337. ]
[本文引用: 1]
[8]贺灿飞, 梁进社, 张华. 北京市外资制造企业的区位分析
[J]. 地理学报, 2005, 60(1): 122-130.
[本文引用: 1]

[He C F, Liang J S, Zhang H.Location study of foreign enterprises in Beijing based on an ordered probit model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5, 60(1): 122-130. ]
[本文引用: 1]
[9]楚波, 梁进社. 基于OPM模型的北京制造业区位因子的影响分析
[J]. 地理研究, 2007, 26(4): 723-734.
[本文引用: 1]

[Chu B, Liang J S.Studies on the location factors’ impact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Beijing with ordered probit model
[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7, 26(4): 723-734. ]
[本文引用: 1]
[10]吕卫国, 陈雯. 制造业区位选择与南京城市空间重构
[J]. 地理学报, 2009, 64(2): 142-152.
[本文引用: 1]

[Lv W G, Chen W.Manufacturing industry enterprises location choice and the urban spatial restructuring in Nanjing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9, 64(2): 142-152. ]
[本文引用: 1]
[11]D'Souza G E.Structure of the U. S. soybean processing industry in the 1990s
[J]. Agribusiness, 1988, 4(1): 11-23.
[本文引用: 1]
[12]Mixon B J.Economies of Size in Soybean Processing Plants
[D]. Fayetteville: University of Arkansas, 1978.
[本文引用: 1]
[13]Ollinger M, Nguyen S V, Blayney D, et al. 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Meat, Poultry, Dairy, and Grain Processing Industries
[R]. Washington: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2005.
[本文引用: 1]
[14]Larson D W, Smith T R, Baldwin E D.Soybean move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terregional flow patterns and transportation requirements in 1985
[J]. Auk, 1990, 121(1): 243-252.
[本文引用: 1]
[15]De Oliveira F C, Coelho P H M, de Sousa Neto M, et al. Logistics and storage of soybean in Brazil
[J].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6, 11(35): 3261-3272.
[本文引用: 1]
[16]Goldsmith P D, Li B, Fruin J, et al. Global shifts in agro-industrial capital and the case of soybean crushing: implications for managers and policy makers
[J].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 2004, 7(2): 87-115.
[本文引用: 1]
[17]Goldsmith P, Hirsch R.The Brazilian soybean complex
[J]. Choices, 2006, 21(2): 97-103.
[本文引用: 1]
[18]Lawrence A, Pamela J W, Richard G, et al.Soybeans: Chemistry,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M]. Champaign: AOCS Press, 2008. [本文引用: 1]
[19]刘爱民, 封志明, 阎丽珍, . 基于耕地资源约束的中国大豆生产能力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4): 430-436.
[本文引用: 1]

[Liu A M, Feng Z M, Yan L Z, et al. Study on soybean throughput based on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restriction in China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3, 18(4): 430-436. ]
[本文引用: 1]
[20]蒋慕东, 王思明. 二十世纪中国大豆生产及其发展动因分析
[J]. 中国农史, 2006, 25(3): 31-40.
[本文引用: 1]

[Jiang M D, Wang S M.The analysis of the production and motiv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ybean in the 20th century
[J]. Agricultural History of China, 2006, 25(3): 31-40. ]
[本文引用: 1]
[21]高颖, 田维明.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大豆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J]. 农业技术经济, 2008, (1): 27-33.
[本文引用: 1]

[Gao Y, Tian W M.Analysis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f soybean trade in China based on gravity model
[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08, (1): 27-33. ]
[本文引用: 1]
[22]谷强平, 周静, 杜吉到. 基于贸易视角的中国大豆产业安全分析
[J]. 大豆科学, 2015, 34(2): 314-319.
[本文引用: 1]

[Gu Q P, Zhou J, Du J D.China’s soybean industry safety analys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rade
[J]. Soybean Science, 2015, 34(2): 314-319. ]
[本文引用: 1]
[23]杨树果. 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大豆产业经济研究
[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14.
[本文引用: 1]

[Yang S G.Economics of Soybean Industry in China from Industry Chain Perspective
[D].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4. ]
[本文引用: 1]
[24]赵殷钰, 郑志浩. 中国大豆和大豆油需求-基于SDAIDS模型的实证分析
[J]. 中国农村经济, 2015, (11): 15-28.
[本文引用: 1]

[Zhao Y H, Zheng Z H.Demand of soybean and soybean oil in China-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SDAIDS model
[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5, (11): 15-28. ]
[本文引用: 1]
[25]刘爱民. 中国大豆产业布局与大豆进口政策
[J]. 中国农业信息, 2003, (2): 9-11.
[本文引用: 1]

[Liu A M.China soybean industry layout and soybean import policy
[J]. China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2003, (2): 9-11. ]
[本文引用: 1]
[26]王永刚, 王永强, 刘志雄. 中国植物油工业发展的现状与瓶颈
[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5, (3): 35-37.
[本文引用: 1]

[Wang Y G, Wang Y Q, Liu Z X.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vegetable oil processing industry in China
[J]. Academic Periodical of Farm Products Processing, 2005, (3): 35-37. ]
[本文引用: 1]
[27]毛学峰. 中国大豆进口与大豆产业[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本文引用: 1]

[Mao X F.China's Soybean Imports and Soybean Industry[M].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Press, 2009. ] [本文引用: 1]
[28]钟莉莉, 徐超. 中国植物油加工业产业集聚现状研究
[J]. 东方企业文化, 2010, (14): 233-234.
[本文引用: 1]

[Zhong L L, Xu C.A study on the status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f vegetable oil processing industry in China
[J]. Oriental Enterprise Culture, 2010, (14): 233-234. ]
[本文引用: 1]
[29]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Economics, Statistics and Market Information System. Crop Production Annual Summary
[EB/OL]. (2017-03-22)[2017-03-23]. .
URL [本文引用: 4]
[30]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Oil Crops Yearbook
[EB/OL]. (2017-04-08) [2017-0 4-09]. https: //www. ers. usda. gov/data-products/oil-crops-yearbook/oil-crops-yearbook/#All.
[本文引用: 3]
[31]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Economics, Statistics and Market Information System. Fats and Oils: Oilseed Crushings,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Stocks
[EB/OL]. (2017-04-01)[2017-04-02]. .
URL [本文引用: 3]
[32]Census. Fats and Oils: Oilseed Crushings Tables
[EB/OL]. (2011-08-15)[2017-03-27].
URL [本文引用: 1]
[33]相慧. 美国饲料及养殖市场概览(2014版)
[J]. 中国畜牧杂志, 2015, 51(2): 48-51.
[本文引用: 2]

[Xiang H.An overview of the American feed and breeding market (2014)
[J].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15, 51(2): 48-51. ]
[本文引用: 2]
[34]Companhia Nacional de Abastecimento. Grãos-Série Histórica
[EB/OL]. (2017-03-20)[2017-03-21].
URL [本文引用: 4]
[35]Associação Brasileira das IndÚstrias de Óleos Vegetais
. Pesquisa De Capacidade Instalada Da IndÚStria De ÓLeos Vegetais [EB/OL]. (2017-07-10)[2017-08-21]. .
URL [本文引用: 3]
[36]Insitituto Brasileiro de Geografia e Estatistica. Tabela 3939 -Efetivo Dos Rebanhos, Por Tipo de Rebanho
[EB/OL]. (2017-09 -28)[2017-10-09]. https: //sidra. ibge. gov. br/tabela/3939.
[本文引用: 2]
[37]Joe J. Soya & Oilseed Bluebook
[EB/OL]. (2013-01-18)[2017-04-25]. .
URL [本文引用: 3]
[38]朱增勇, 刘现朝. 美国畜牧业历史及其现状
[J]. 世界农业, 2010, (7): 61-64.
[本文引用: 1]

[Zhu Z Y, Liu X C.The history and present of American animal husbandry
[J]. World Agriculture, 2010, (7): 61-64. ]
[本文引用: 1]
[39]陈亮. 巴西大豆产业发展经验
[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5, (9): 56-57.
[本文引用: 1]

[Chen L.Brazil soybean industry experience
[J].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 Trade, 2005, (9): 56-57. ]
[本文引用: 1]
[40]Goldsmith P.Soybean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in Brazil
[J]. Soybeans, 2008, DOI: 10. 1016/B978-1-893997-64-6. 50024-X.
[本文引用: 1]
[41]Ema S, Roscoe R, Lesschen J P.From forest to waste: assessment of the Brazilian soybean chain, using nitrogen as a marker
[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8, 128(3): 185-197.
[本文引用: 1]
[42]强文丽, 成升魁, 刘爱民, . 巴西大豆资源及其供应链体系研究
[J]. 资源科学, 2011, 33(10): 1855-1862.
[本文引用: 1]

[Qiang W L, Cheng S K, Liu A M, et al. A study on brazil’s soybean resources and the supply chain system
[J]. Resources Science, 2011, 33(10): 1855-1862. ]
[本文引用: 1]
相关话题/数据 空间 市场 养殖 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