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评汪久文教授新书《中国玉器时代与玉文化》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刘钟龄1,, 胡春元2
1.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呼和浩特 010021
2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编辑部,呼和浩特 010010
收稿日期:2017-02-10
修回日期:2017-03-5
网络出版日期:2017-06-20
版权声明:2017《资源科学》编辑部《资源科学》编辑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钟龄,男,河北南皮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资源环境及草原生态研究。E-mail:zlliu838@sina.com



展开

摘要

关键词:

-->0
PDF (436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刘钟龄, 胡春元. 评汪久文教授新书《中国玉器时代与玉文化》[J]. , 2017, 39(6): 1224-1226 https://doi.org/

1 《中国玉器时代与玉文化》的学术地位与内涵

2016年年底,由汪久文先生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玉器时代与玉文化》一书出版了,这本既在社会科学领域又在自然科学领域引起了一定反响的学术专著是一本跨学科、跨时代的重要著作。我们初步深入研读后,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强调。

1.1 跨学科领域,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拓宽了学术视野,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玉器时代出现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作者根据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势,从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的特点入手,尤其是全新世环境演变的幅度、区域差异,结合运用中国人类发展进化的考古学成果,运用社会学、美学的思想理论,全面诠释了玉器时代出现的必然性与正确性。作者广博的地学知识理论与社会科学相结合,避免了某些专业视角的局限性与偏见,从而使本书的学术视野大为拓宽,学术视角新颖而独具特色,显示了作者在这一领域内科学研究的创新性。

1.2 正确地定位了玉器时代在历史发展中的位置,展示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光辉篇章

玉器时代的出现与命名,在学术界是存在着不同意见的。主要的分歧是认为玉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及青铜器时代不可相提并论,本身的条件不具备成为一个独立的时代。而本文作者全面分析了新石器时代与玉器时代在发生学上的关系,确定了玉器时代是新石器时代的深入发展和继续,是石器时代发展的最高阶段。这样既理顺了它们的相互关系,又解释了玉器时代出现的非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明确它们出现与发展的内在与外在条件。
完整的石器时代应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玉器时代。其他地区所以缺失玉器时代,这是因为玉石不像普通岩石那样具有普遍性;也不像中华大地原始部族的先民们那样人口众多,手工业发达,社会先进。因而,玉器时代出现的局部性是完全正常的。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应为祖先们这一独具光辉的创造而骄傲与自豪!这里,也感谢作者的充分论述,使得这一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晰明确。

1.3 揭示并阐明了原始社会神玉器的历史使命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依据原始社会发展的进程,以及原始宗教所处的历史阶段,阐明了当时宗教与玉器发展的密切关系,正确认识到原始先民们早期关于神灵存在的意识与玉器相融合,创造了神玉,使神的存在得以具体化与形象化,并推动了原始宗教的进步与发展。从而也推动了整个原始社会各部落的团结与发展。使原始神玉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显示了原始社会中神玉器的无比珍贵性。
我们崇敬原始先民们的勤劳与智慧。在玉器具有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基础上,跃升至让大自然中万物众神们都具有自己特有的生动形象,使思维得以升华为神秘的具体形象。这无疑是中华原始先民们的伟大创造。我们崇敬这些伟大的先民,自然也应热爱并怀着敬畏之心来对待这些伟大先民们珍贵的遗物。
要知道,在先民们还没有创造文字以前,正是这些赋有神灵使命的玉器,系统地记录了原始先民们心灵的诉求与爱憎,以及对天地万神的敬畏;也记录了原始先民们的世界观与伟大的创造精神。玉器时代的玉器,就是一部用玉雕塑的形象记录的社会发展历史。

1.4 理顺了史前时期以玉器发展为中心的不同阶段、不同区域的玉器特征与相互间的文化联系

自兴隆洼文化玉器出现以来(实际上应更早一些),至当代玉器,历时近万年。在这近万年中,以本书作者的观点,大体上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1)玉器时代的孕育期:新石器时代的早期(相当于全新世早期)。约2000年左右(兴隆洼文化玉器出现前),属前玉器时代的早期。
(2)玉器时代的初始期: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后段,兴隆洼文化玉器出现后,至公元前4000年,历时约2000年左右,属前玉器时代的后期。玉器主要以原始装饰性玉为主。
(3)玉器时代的发展与鼎盛期:自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历经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等主要文化,历时2000年左右,属各俱特色的神玉器时期。
(4)后玉器时代的帝王玉时期(礼玉阶段):自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朝代,崇尚祖神、盛行祭祀与礼玉器,玉器基本为帝王所拥有。历时约2000余年或略超。
(5)后玉器时代的历史时期贵族玉阶段:大体自晋、隋、唐以后直至晚清、民国,玉器主要为贵族所有,崇尚贵族文化,故属贵族玉。历时近2000年。
(6)当代民间玉:自20世纪80年代后,玉器回归民间,满足广大群众之需要。其使命回归到最早的装饰与美化生活为主。
玉器的发展历时近万年,从原始先民开始,以美化生活为目的。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经历了神玉(巫玉)——帝王玉——贵族玉诸阶段,最终又回到了民间,仍以装饰美化生活为使命,完成了一个历史性的巨大的轮回。而且有趣的是,每一大阶段大体都历时了2000年左右的岁月。这无疑是一种巧合,但本身又是一种鲜明的轨迹。作者将这一有趣的巧合与轨迹,梳理、描述得轮廓鲜明,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极易理解与记忆。这仿佛将一本色彩缤纷,内容无比丰富的历史巨著,浓缩提炼成精华,贡献给广大的爱玉读者。

1.5 敢于触碰难度极大的玉器时代(史前社会)的人口数量与玉器数量问题,第一次提出了玉器时代鼎盛期的人口与玉器数量的估算

原始社会的社会状况,因无文字记载的书面资料,仅凭少量的实物与传说,要推断当时的人口数量与原始先民们所制作的玉器数量,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课题。但作者本着充分利用现有的间接可查资料,再结合史前自然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气候对农牧业十分有利的特点,结合民间对三皇五帝时期的传说,认定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4000年期间是一个人口爆炸式大发展时期。红山文化的鼎盛期,其分布区的人口密度不会低于仰韶晚期与夏初时期黄河流域(中原九州)的人口密度。如果说作者推测大禹时代中华大地的总人口可达2000万左右的话,那么红山文化最盛期的燕辽大地,人口达百万是完全可能的。其时按部落为单位制成的玉器总量超10万件,也完全是可能的(因为按部落数与2000年的平均是一个很小的数)。
当然,计算方法是否合理,这完全可以商榷讨论,但低估了红山文化玉器及其他原始文化的玉器,确实也无法面对中华民族祖先的英灵。

2 《中国玉器时代与玉文化》的特色

《中国玉器时代与玉文化》是当前我国学术界难得的一本跨专业(自然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与考古学等)的学术专著,同时作者又是一位很有分量的古玉器收藏家。这部著作观点新颖,视角独特,读后使人耳目一新,很多问题豁然开朗。
难得的是,书中所引用的资料、图件,虽以国内各考古研究所与国家博物馆的为主,但同时也展示了国内诸收藏家的珍品,以及国外博物馆所藏的珍品,多方兼顾。这样,虽不能囊括了玉器的全部,却也尽力吸收了各方面的精华,确也难能可贵。
全书论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语言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图件印刷精美。《中国玉器时代与玉文化》的出版,表明了中国古玉器与玉文化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重要的新成果。

3 汪久文先生的学术经历及《中国玉器时代与玉文化》写作背景简介

汪久文教授,中国著名的环境科学与现代地理学家。以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变化与资源评价及土地整治为主要研究对象,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至今历时近60年。在这期间,他踏遍了祖国的草原、沙漠与戈壁,对北方大地留下了深深的情意。也正是在这期间,他不仅为探索祖国北方大地的资源本底与环境变化规律付出了艰辛与汗水,也锤炼了他作为一名地理环境工作者厚实的功力与理论基础。
我们拜读了汪久文先生的大作《中国玉器时代与玉文化》一书后,受益很多。据我们所知,汪先生写作这本大作,历时近五年。前三年主要是阅读、查询有关文献资料。应该说,这一切对于已迈进古稀之年的老者来说,是十分辛苦的。光读书笔记就写了数十万言的两大本。阅读时,几乎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加注了自己的评语与观点。可见其治学态度的认真与严谨。论文文稿写作完成,必经自己工整抄写后方交打印。至今,光抄写的书稿墨迹就有厚厚的三大本。
汪先生出身于江南名镇——景德镇的书香世家。自青少年起,就酷爱文学,博览群书,奠定了较厚实的文学功底,为日后的文字表达能力打下了基础。
自少儿时起,就热衷于彩石的收集。故乡凰峰村后的一条小溪盛产各色美石,这是他少儿时最留恋的地方。一直到上大学,就学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时,对矿物、岩石学的实习尤其热衷。大概这就埋下了日后对玉石的一片深情。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即开始走访于旧货市场、古玩玉器店和私人藏家,寻觅真迹宝玉了。
由于汪先生学识功底扎实,既有较厚实的矿物、岩石等地质学方面的基础,又有文学艺术方面的一定素养,再加上自幼养成的骨子里对美石的憧憬与热爱,自然应该说汪先生对玉石文化的学习,不仅起点高,而且极易融汇贯通。甚至到了20世纪末,汪先生在62岁退体后,居然放下身段,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读了两年半的研究生。可见其对玉石文化学习态度的真诚与认真了。我们对汪先生所完成的《中国玉器时代与玉文化》一书的卓越贡献表示敬意和赞赏。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相关话题/文化 学术 资源 环境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