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nan of China: The evolution from a special economic zone to a comprehensive and compound free trade port
MENGGuangwen收稿日期:2018-09-9
修回日期:2018-11-1
网络出版日期:2018-12-20
版权声明:2018《地理研究》编辑部《地理研究》编辑部 所有
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
展开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0
PDF (943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主题解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发展战略开始由“自力更生”的内向型逐渐转向“改革开放”外向型,各类型自由经济区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全球化与体制创新的新平台以及实现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新动力。如今,由于劳动力价格升高、部分产业产能过剩、能源资源紧张、生态与环境污染、区域与社会阶层经济差异增大以及世界经贸格局变化等挑战,原有依靠投资、出口、内需支撑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经济转型压力剧增,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的“新常态”,因此,继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寻找新的制度创新与全球化红利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需实行“再外向型发展战略”,即由被动融入到主动推动全球化,由制造业开放向服务业开放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商品输出向适用技术、资本、设备、管理经验与标准输出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与产业升级,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由此,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进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1,2]。
中国需要培育具备参与和管理世界资源、资本、信息及物流功能的世界城市和经济中心,而世界城市的核心功能是现代服务业的金融、航运、信息与科技创新等。现阶段,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难点是服务业,具体包括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人民币国际化及其风险掌控,旅游、国际贸易、法律咨询、会计审计、文创、演艺、医疗、体育等现代服务业的开放以及适应服务业开放的管理体制改革。总之,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由制造业驱动为主向服务业与自主创新驱动的转变,需要进一步探索[3]。
中国南海是太平洋—印度洋贸易与能源通道与命脉,对保护中国贸易与能源安全、未来资源开发与解决部分岛礁主权回归具有优先的地缘政治与经济地位,而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也需要距离较近、规模较大的地缘战略中心枢纽的辐射与支撑。此外,美国利益优先的单边主义政策造成国际贸易格局新变化,使未来中美经贸与地缘关系充满剧烈摩擦与不确定性风险。作为全球化受益者和推动者,中国需要设立开放度更大的自由贸易区,以积累单边、双边、多边与区域开放与合作的经验,最终为中国参与国际经贸新规则制定以及应对国际经贸格局变化新挑战提供经验与支撑。
综上所述,中国服务业开放及相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着压力与风险,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经贸新格局也对中国经济发展转型造成严峻挑战。由此,“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业开放,投资、贸易便利化和金融自由化以及相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新的实验平台与载体,因此,有必要重新选择具有改革开放基础和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开展新的先行试验。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规划建设不仅是继经济特区之后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转型以及应对国际竞争与挑战的重要措施与战略部署。
中共十九大报告确定“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战略决策。中央领导于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并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规划建设,逐步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4月14日正式对外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中央12号文件”)指出“体现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海南发展定位”,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以及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四大战略定位。这标志着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思路和新构想。此后,海南出台46条举措,扎实推进自贸区(港)建设[4],争取2020年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金融服务完善、法治环境规范、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2025年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初步建立自由贸易港制度;2035年完善自由贸易港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
海南全岛陆域面积3.5万km2,海域面积200多万km2,人口近1000万,面积与人口远超中国香港、新加坡、济州岛与迪拜。在面积如此之大的海南岛建设自由贸易港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由于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刚刚建立,有关自由贸易试验区属性、产业发展、空间结构、政策监管、体制改革以及如何向自由贸易港转型发展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研讨[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本文集中几位长期从事相关研究的****,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类型与功能、产业发展、空间结构、政策与监管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决策者与学术界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特约召集人
把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综合复合型国际化自由贸易港/岛,并应对好开放风险防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
孟广文
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自由经济区研究所所长
核心观点: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既要研究新模式、新结构、新政策、新监管,也应面对新问题与新挑战。① 类型与属性的异同与升级,即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准自贸区,是经济特区的升级版,未来应向自由贸易港转化。② 作用与功能多元与融合,即要促进海南地方经济发展与转型,也要满足国家海洋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军民融合的发展需要。③ 产业多态与主导,即以人—物流相关产业为基础,以航运、旅游、现代服务业以及科技研发为主导,加工制造与现代农业为辅的多业态组合。④ 功能区与空间结构的多重与重点,即以一般城区与乡村,生态保护区为基础,以物流园区、保税区、旅游区、智慧园等功能区建设为重点;以主岛为核心,以离岛为辅助;各功能区既有单区空间连续型,也有主区—副区空间分离型以及国内外主区—副区空间分离型。⑤ 管理体制多样与特色,既包含全岛行政管理,也包含各功能区经济与开发建设管理以及海关口岸管理;既包含全岛口岸及领域的有限开放,也有个别功能区与领域的口岸全面开放。⑥ 法律与经济政策独立与简洁,即需有较自主的法律地位,也需有贸易、投资与税收政策的简单明了。⑦ 发展模式的地方性与国际化,即以海南地方特色为基础,突出自由贸易港的国际化特征。⑧ 自由与开放的风险与防控,即扩大人流、物流、资金与信息流的自由流动,也要做好预案,建立海防中心与非法滞留人员遣返中心,防止自由失控造成的海南经济与政治风险。⑨ 生态环境的开发与保护,即要充分利用海南岛热带生态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同时也要限制开发强度、人口规模与密度,鼓励轻资产投资开发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应该从类型、战略意义、产业与空间结构、海关监管、政策法规、国际化特色以及风险防控与环保等方面来把握。
(1)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此自贸区非彼自贸区
自由贸易港/区定义多种多样,但经济利益为主的目标,贸易、投资、金融、经营及人员进出等自由的政策,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模式以及以物流、贸易和金融等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其核心内容[23]。与之不同的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化程度较低,目标多元,是一种准自贸区,因此,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向自贸区转型发展[24]。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中国自贸区)和世界典型自贸区相比:① 目标不同,即典型自贸区的设立主要是为了促进贸易与经济增长,而中国自贸区更大的作用是作为促进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的实验平台;② 自由度不同,即中国自贸区目前实施积极可控的服务业开放,投资、金融、经营、人员流动等方面较之典型自贸区自由度低;③ 海关监管不同,即和典型自贸区境内关外监管方式不同,中国自贸区实施的是海关特殊监管政策,只在局部地区实施“准境内关外”海关监管;④ 产业结构不同,即和典型自贸区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同,中国自贸区产业结构中往往包含较高比例的加工制造业。
然而,在功能、监管政策以及产业类别方面相比较,中国自贸区更像中国经济特区2.0版,即第二代经济特区。首先,和经济特区一样,自贸区主要作用是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实验平台与经验,不同之处在于当年经济特区是为解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制造业开放问题而设计,而当前自贸区解决的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以及服务业开放的深层次问题;第二,只实行以保税区为特征的特殊海关监管政策;第三,具备包含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综合型的产业结构。
(2)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海洋地缘战略
作为中国第二大岛屿与最大热带海岛群,海南岛北部与经济发达的粤港澳湾区隔琼州海峡相望,南部临太平洋—印度洋主航线,这一重要地理位置使海南具备成为辐射南海的地缘中枢以及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中心与节点潜在优势。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首先,满足海洋地缘战略需要,利于中国完善南海主权维护、航运与渔业等基础设施,提升对管辖海域的综合管控和开发能力;其次,利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面向印太地区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第三,深度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成为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3)建立以人流—物流相关产业中枢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产业群
海南自由贸易港应建立以人流—物流相关产业为基础,航运、旅游、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加工制造与现代农业为辅的产业群。在一定意义上说,某区域的产业群是以区域为中心,通过与其他区域进行物流、资金流、人流与信息流交换而构成较稳定的产业比例关系与集聚状态。世界上成功发展的自由港和自贸区大都以航运与物流为基础产业,当航运物流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国际贸易、金融、法律、商业、旅游等产业相应发展,互相促进[25]。海南拥有全国最好的热带生态环境,阳光(sunshine)、蓝天(sky)、沙滩(sand)、服务(service)等“3+1S”资源富集,岛屿多,分布广,与人口及经济发达的亚太地区距离近,具备发展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有利条件。
由于海南周边粤港澳湾区港口密集,航运物流及制造业发达,而海南岛自身旅游与生态资源具有竞争优势,因此,人流—物流枢纽港相关产业才是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具有区域与国际竞争优势的基础产业。在某种意义上说,海南自由贸易港只有人流—物流相关产业发展得好,资金流与信息流相关产业才相应发展,进而促进“航运物流和国际贸易生产性服务业板块”(仓储物流、国际贸易、金融、会计、审计、法律、会展、规划设计等),“旅游文卫体生活性服务业板块”(旅游度假、免税购物、跨境电子商务、游轮、演艺、博彩、中外合作教育、医疗健康、文创、新闻媒体、体育等),“研发制造产业板块”(科技研发、加工制造)以及“现代农业产业板块”(种业、特色农业等)的相应发展,并最终建立以人流—物流相关产业为基础的产业群。
(4)主岛—离岛以及行政区—功能区飞地相结合的空间结构
海南主岛以人流—物流基础上的航运与国际贸易、金融、旅游文卫体、科技研发与制造以及现代农业产业板块为主,而海岛旅游与离岸金融则可以在条件适宜的三沙市所属岛屿布局与发展。为了巩固“三沙群岛”主权,促进当地资源开发,根据加勒比群岛自由贸易港发展经验,利用海岛离岛地理位置特点以及3S热带风光及优质特色服务,可以逐步开展热带海岛旅游、探险研究、免税购物、博彩以及面向国外为主的离岸金融业务[26]。此外,在海南现有行政区基础上,建立以进口与转口业务特殊物流功能区、面对游客与外籍人士特殊旅游功能区、科技研发智慧功能区以及特殊加工制造功能区。具体而言,除现有海口综合保税区、洋浦保税区外,应在海口、三亚、博鳌、三沙等地建立旅游、金融服务、医疗体育等特别功能区。特别旅游与金融服务区内实施封闭管理,外国人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免签入境,也可以开放部分教育、医疗、金融、卫星电视、报纸、演艺及博彩业等。在条件成熟时再逐步扩大特殊功能区范围。中国本地居民与游客可通过办理许可证进入[27]。
(5)可分阶段分地区逐步实行“境内关外”海关监管
海南岛作为一个省,其管理体制具有省级行政管理级别与体制的特征,因此,海南全省的行政管理和各经济功能区的特殊经济管理既有从属关系,又有各自侧重和独立性。在全省总的行政管理框架下,各经济功能区的管理应突出自由贸易港的特性。
尽管都享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但各经济功能区类型不同,口岸管理政策也应有所不同。为吸引投资,集聚人流与物流,发展贸易、金融与旅游业,国际上成功的自由港与自贸区,如中国香港、新加坡、济州等自由港以及美国对外贸易区、巴拿马和迪拜等自贸区等,多实行“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模式,以最大限度为商家提供贸易投资便利,资金与人员流动的自由,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为设区国与地区增加收入与福利。具体而言,全自由港实施自由税收政策,但货物中转监管则采取封闭监管。随着主权分级治理理论的确立,海南自贸港应该结合港口建设,实施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政策,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海关监管模式。具体而言,应选择目前已有以及将要建立的部分经济功能区,如保税区、特殊旅游区、医疗保健等功能区实施境内关外海关监管模式[28,29]。
(6)逐渐享有较高的行政权力与简单明了的政策法规
自贸区一般实行区别于周边地区的特殊关税与经济管理政策,因此,其可持续与稳定发展需相对独立的行政地位与法律保护,例如,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以及海峡群岛等世界知名避税港型自由港都有相对独立的自治权[30]。为了维持港澳自由港经济的稳定,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同样受基本法保护,成立了特别行政区。由此,相对独立的政治与法律地位是每一个稳定发展的自由港与自贸区的必要条件。尽管在目前条件下,海南既难以享有港澳地区行政与法律高度自治权,更没有英国海外属地的政治自治地位,但应通过立法逐步享有较高的行政和立法权利,以实施较之周边地区自由和特殊的经济与管理政策。随着国家发展需要和全球化进展,今后逐步调整全岛和部分功能区的法律地位,如三沙群岛部分离岛的法律地位等。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集中了现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主要包括贸易与投资、金融、行政管理等方面,但这些政策结构复杂,给投资者增加了理解与执行的难度。在自贸港建设中,应逐步把相关法规政策内容简单化,限制和资助尽量少,即法规少,内容少,结构与形式简单。例如,建立简化投资负面清单、海关一线进出货物负面清单、行政管理负面清单、单一窗口、企业经营无注册资本和参股限制、自由汇兑以及简化人员进出手续等。只有这样,才能改善营商环境,增加吸引力。
(7)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国际化自由贸易港
自由贸易港的特色一方面决定于其所在的地域特点及其在国家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其自身“自由”的特性也使其具有较之其他地区更鲜明的国际化色彩,总体上表现在自由贸易港本身与世界的“物—人—资本—信息”的自由流动。因此,海南自由贸易港基于海南优势,国家定位,同时也应成为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便利交流的枢纽,具有国际化特色。具体而言,海南的地缘价值使其自由贸易港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其区位与生态价值决定了旅游与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特色,而自由贸易港属性使其在贸易便利化、投资与经营自由、金融开放、人员国际化流动等方面具有更多的国际化特色[31]。
海南自由贸易港另一国际化特色是建立海外自贸区分区和海外营销网络。在现代通信技术联系基础上,海南自贸港应在贸易伙伴国与世界主要的港口建立固定办事处,进行招商推介活动。可与国外有影响力的会计和律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合作,逐步建立遍布世界主要市场的经贸合作网络。此外,为拓展商业机会,重点发展与中国社会体制相似,社会文化联系密切的国家与地区的经贸合作,探讨建立海外自贸分区的可行性。
(8)建立风险防控网络体系
自由贸易港的自由,在带来便利与效率的同时也会带来系统性风险。由于自由港与自贸区内不实行惯常的海关监管,因此,容易发生货物走私、洗钱以及人员偷渡等违法事件发生。例如,汉堡自由港时期以及巴拿马自贸区都存在货物走私问题,英属维尔京群岛、马恩岛等避税天堂也都发生过洗钱、偷税等问题,韩国济州岛也有人口非法滞留等问题。海南自由贸易港应建立完善的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完善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精准管控进出岛人流、物流、资金流;健全金融系统性风险防控体系,防控恐怖融资、洗钱及逃税等金融犯罪活动;防止货物走私与人员偷渡以及非法滞留,建立“难民与非法居留人员遣返中心”和“海岸海防巡防中心”。
(9)全面把控国土资源适宜开发强度
海南热带生态资源丰富。全岛中部为分布着热带雨林的低山丘陵,周边及三沙群岛有优美的岸线和密集的3S资源,是中国唯一的热带生态资源丰富密集的地区,也是自由贸易港建立与发展的基础。因此,为了海南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控制海南地区开发强度在50%~60%左右;保护中部山区热带雨林,保留本岛50%岸线为生态涵养岸线;控制海南人口总体规模和人口密度;加快南海三沙群岛主权回归,改变目前缺乏统一规划与开发建设的现状,实现本岛生态优先开发以及三沙群岛保护性开发的目标。本岛旅游开发采取生态与度假旅游模式,除了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外,不做大开发大建设项目,建立露营地、游艇中心以及热带海洋体验等轻资产投资旅游项目。
嘉宾观点:
海南全岛建设自贸区港要实施地方品质驱动战略
杨开忠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
核心观点:在国际旅游岛基础上确立“一区港三支柱两基础”思路。“一区港”即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三支柱即以旅游业发展建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以现代服务业发展建成国际总部经济基地,以高科技产业发展建成国际技术创新之岛;“两基础”即国际旅游者之岛和人才荟萃之岛。为此,要集聚高端旅游者和人才,以及打造世界一流生活品质。
(1)聚集高端旅游者和人才是关键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以有国际高端旅游者来为前提的。技术创新之岛、总部经济基地是基于知识驱动、创新驱动的,而知识驱动、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因此,三个支柱主要内生于国际旅游者之岛、人才荟萃之岛。正因为如此,“中央12号文件”强调,海南自由贸易港不重点发展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而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充分激发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打造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由此,人才荟萃之岛不仅是科技人才荟萃之岛,而且是跨国企业家和国际投资者交往之岛。只有这样理解和把握,才能顺应区域经济规律性因素的要求。
海南具有三方面有利条件:一是海南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沟通要道、东北亚链接东南亚的结合部,是跨国投资者和跨国企业家“鹊桥相会”的中间地方;二是国际旅游发展,可以有效带动跨国企业家和投资者的交往,而后者反过来也会促进国际旅游;三是紧邻未来中国、亚洲和世界经济中心,全球经贸交往潜力大的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充分享受其外溢效应和弥补其不足。
(2)打造世界一流的地方品质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国际高端旅游者和人才是否到一个地方去,关键取决于一个地方不可贸易品数量、多样性和质量,也就是地方品质,因此,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地方品质,是吸引集聚国际高端旅游者和人才的关键。海南地方品质中最具优势是自然生态环境,但要吸引高端旅游者、国际投资者、跨国企业家和高端科技人才,必须弥补三个短板,即面向国际高端旅游者、跨国投资者、科技人才的国际自由流动环境,高端个人消费服务,高端教育与医疗服务等社会公共服务。
在促进人员国际自由流动方面,“中央12号文件”强调:加密直达全球主要客源地的国际航线,进一步扩大免签,支持海南探索建立吸引外国高科技人才的管理制度,允许外籍与港澳台地区专业人员按规定在海南就业、永久居留,探索允许在中国高校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部分优秀留学生在海南就业和创业。
在改善消费环境方面,“中央12号文件”提出,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离岛免税购物政策,逐步开通跨国邮轮旅游航线,放宽游艇旅游管制,尝试开放海岛游,制定境外患者到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博鳌乐城)就诊的便利化政策,允许外资试点设立在海南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及在批准的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设立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允许旅游酒店经许可接收国家批准落地的境外电视频道,鼓励发展水上与沙滩运动、赛马运动等项目,引入一批国际一流赛事,探索开展竞猜型体育彩票及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彩票,举办国际商品博览会和国际电影节。所有这些安排,对打造国际一流的地方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切实抓紧贯彻落实。
从加快提升社会公共服务品质来看,海南应该一是在本地原有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机构基础上提升,二是吸引中国或世界一流的公共服务提供机构在海南办分支机构。第一种方法历史负担重,路径依赖强,第二种方法也有难度,因分支总是不如本部,所以,两种方法都难以实现打造一流地方品质的目标。应创造一种新模式,这就是与亚热带、温带、寒带国内国际一流高端社会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按对方选聘程序和标准,分学期双聘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聘用从一流机构退休但精力依然较充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员。这一方法由于依靠了一流机构按其聘用程序和标准选拔人员,以此为基础的教育、医疗服务等机构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必然在品质上是一流的。在两地分时双聘体制下,相关人员可兼享两地差别化气候和生态环境带来的愉悦,因而,这对相关人员是具有吸引力的。
嘉宾观点
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朱福林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教授
核心观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注定是一项复杂工程。要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构建制度与政策体系,明确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通过优惠政策与激励措施吸引高质量外资入驻;由此,应通过加快自由贸易港立法,吸引国内外产业人才,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等措施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保障。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应包含定位、产业与布局、政策、管理、法规与实施对策等方面。
(1)制度与政策依据
自由港制度本质上为“经济飞地”,是主权国家在特定区域自愿让渡部分经济主权的制度性安排。在此框架下,自由港政策体系主要包括:① 海关政策。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海关监管政策;自由港与境外进出口商品基本放开,除国家禁止入境的货物之外。② 外资政策。实行“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取消服务业外商投资持股比例、业务范围等限制。③ 行政管理政策。企业登记、注册、运营均实行最大化便利原则,国际贸易采用国际通行“单一窗口”办法,企业办事“一站式服务”,尽量减少行政对自由港区内企业不必要的干预,营造优良的市场经济经营环境。④ 税收政策。首先,除烟、酒、石油、化学品等特殊商品之外,其他一般商品均免征进口税、增值税和消费税;进口商品再出口则减免征税;区内商务人士所需生活消费必需品等免税;企业用于自身投资的进口设备给予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前几年免税、后几年减半。⑤ 金融政策。实施外汇、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自由兑换与资本项目开放等自由化金融政策。⑥ 自然人流动政策。通过最简便手续实现商务人士境外与自由港之间的直接往返,增加免签国家行列,短暂停留均实行落地签,允许外籍居民长期居住。⑦ 自由港建设扶持政策。政府对自由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给予补助或财政贴息。
(2)功能与定位
海南自由港的功能定位要顺应现代自由贸易港综合型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发挥带动作用。目前国际上自由港功能形态已从1.0时代转口贸易、2.0时代工贸结合过渡到3.0时代综合型现代服务功能阶段,包含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仓储、分拣、包装、简单工业加工、商品展示,以及商业、金融、货运等方面。按照中央精神,海南自由港不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一方面可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避免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出口加工区形成恶性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发展转口贸易与加工制造,一些必需的属于自由贸易港基本功能的贸易与加工仍可在特定区域发展,以适应离岸贸易和现代供应链特点,有利于吸引国际知名跨国贸易与投资公司入驻。另外,海南自由港要能带动北部湾城市群乃至华南西南周边省市产业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配套体系。
(3)产业选择与布局
在海南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是一个事关自由港能否成为世界级经贸中心的重要问题,因此,其产业发展要与战略定位、现有基础、发展目标等形成响应。海南独特的地理区位、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条件决定了海南自由港要走一条别具特色的产业之路。首先,充分利用海南旅游资源优势,仿照“N+旅游”融合模式打造新产业,如康养旅游、农业旅游、会展旅游等,借助国际旅游岛优势发展离岸购物旅游,通过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展医疗旅游。其次,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体系。目前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高附加值环节主要来源于微笑曲线的两端,并且,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等自由港经验表明,自由港不仅仅发展运输服务,还应发展与贸易有关的多种服务业,如金融保险、法律、商业与中介服务。为此,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可以吸引跨国服务业入驻,促进现代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发展总部经济、信息技术、现代金融等产业。第三,在城市核心地带重点发展消费、购物、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产业,如发展免税的中高端机器设备进口展示中心,辐射整个东南亚。第四,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和特色并结合未来产业布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海洋产业,包括南繁育种、深海科技、航天科技等。第五,城市产业与港口经济要形成互动才能发挥出最大经济效应。港口以现代贸易物流业为主,对离岸贸易商品和中间品实行保税政策。在其他区域,可仿照新加坡“港内有区”的模式,根据现有产业优势情况建设涉外功能经济区,如以南繁为中心建设国际农产品国际研发自由区。
特别需指出的是,以往海南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等利好消息带来的却是房地产炒作,导致在实质性的城市与产业、外资等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失焦,从而大大抵消了重大国家政策红利。因此,海南自由港建设必须吸收前车之鉴,严控国内外资本炒作房地产,同时提供大量公租房、实行租售同权,征收房地产税,多措并举解决刚性需求。
(4)优惠政策与措施
世界上大多数自由贸易区设立就是通过关税、税收等政策优惠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从而使企业有利可图。实际上,优惠政策因国别而异。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完善,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很高,导致发达国家自由贸易港的优惠政策力度不大。相反,由于发展中国家整体市场化、自由化程度较低、营商环境还不足以对外资展现出足够吸引力,因此,还不得不依靠“政策洼地”提供具有诱惑性的优惠政策激励(incentives)来吸引跨国公司。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本应以营商环境竞争优势来争取外资,但目前还无法实现。况且,必要的优惠刺激也是国际现行做法,包括一些发展水平较高的自由贸易港。迪拜自贸区区内优惠制度较多:区内100%免交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区内企业利润和资本可以全部转移出阿联酋、没有当地用工限制、无外汇管制措施,这些优惠举措使迪拜迅速成为区域贸易与金融中心。让符合条件的入区外资企业享受土地、租金、税收、员工保险等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它才有积极性进来。在前期建设阶段,为吸收外资或社会资本参与巨额基础设施投资,可采取让渡一部分经营权的激励政策。对于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等产业实行较大幅度的政策优惠。
(5)运营管理模式设计
自由贸易港的运营效果是其发展成功与否的标志。从现状来看,自由贸易港的管理体制包括负责宏观决策、立法、监督和协调等中央管理体制层面和负责开发建设、日常管理等具体运营管理地方管理体制层面。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经验来看,由于缺少中央层面权威性政策协调,导致地方政府出台的改革措施经过各部委的“雁过拨毛”之后,突破型的制度创新尝试举措所剩无几。另外,国际上通常采用单一机构管理型,往往由中央政府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代表国家行使国内自由贸易区的宏观管理职能,如美国的对外贸易区委员会(Foreign-Trade Zone Board)。目前中国在中央层面还缺少针对“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专门管理机构,所以,应尽快成立专门的国家级管理机构,仿照美国由商务部部长担任该机构主席,协调国内各地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港的错位发展;在具体管理方面实行企业化运营模式,可由政府与国内外港口运营商共同出资成立股份公司,具体管理由公司负责。这一方面利用政府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借由私营企业模式提高港口服务效率。
(6)法案与规章制定
按照国际通行“先立法、后设区”的做法,仿照东亚地区成熟自由港的发展经验,全国人大加快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案,对涉及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海关、外资、税收、外汇、金融、合同、劳动用工、运营监管、优惠措施等一系列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为自由贸易港提供充分的法律地位保障。在国家层面成立自由贸易港政策推进委员会,协调各部门利益政策,推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与服务业扩大开放。同时作为属地政府,海南当局尽快建立自由贸易港推进机制,成立由省主要领导负责的海南协调工作小组,加快制定涉及自由贸易港设立相关的土地使用、城区规划、产业扶持等政策条例,尽早为管理者和市场主体从事相应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和预期。
(7)人才引进和培养
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亟需大量各方面人才,因此,应实施引智工程。通过国内外引进和本地培养为自由港的良好运行配备优秀的行政、贸易、投资、金融、信息、港口、监管、应急处理等多方面人力资本;允许自由港使用外籍人才,并为他们来港工作提供便利生活配套设施,解决他们就医、子女教育等影响其能否长期驻留的核心问题;吸引国内著名高校在海南设立分校,并结合本地未来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学科设置;发展专注外向型经济的应用高职学校;通过设立就业扶持基金鼓励企业雇佣当地员工,增加本地产业人才的培育。
(8)有形与无形连通建设
首先,海南陆路交通的不便直接制约了自由港经济辐射效应的发挥,不利于海南港口带动周边城市产业发展、形成前向与后向联动效应,为此,必须加快海南与北部湾城市群的交通连接建设、加快公路、铁路、高铁海底通道建设,消除海南与内陆交通瓶颈。其次,世界上成熟的自由港均通过电子化港口管理系统实现高效运作。海南自由港应加强港口信息化建设,实现整个物流运作过程的信息传输,通过电子报关、检验、网络监管等大幅提高效率。将港口与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联结,减少目前信息在部门之间流通不畅局面。
(9)高效透明的公共服务建设
政府运行的高效透明是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探索中国特色自由港的基本保证。建设大型电子政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走路;去除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与许可,实行审批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企业创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优势,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营造小政府、大市场格局,将一些非核心职能通过外包方式交由第三方中介为企业服务或实施管理。
(10)试错与容错包容性机制设计
在面积与台湾、荷兰相差无几的如此大面积区域上建设自由贸易港世界上前所未有,在试验与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或误判等情况,为此,须在制度创新探索过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设立试错容错机制、建立包容性和柔性化考核管理体系,从而为一线进行“大胆闯、勇敢闯”领导干部解决后顾之忧。
嘉宾观点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要突出“自由化”探索
毛艳华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博导,海上丝绸之路与粤港澳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核心观点:海南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不是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简单升级,也不是重复经济特区过往的加工出口和转口贸易发展模式,而是要对照国际典型自由港的通行做法,发挥海南自身的特色优势,突出对“自由化”的探索,通过深化开放创新,全面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建立离岸金融和人民币交易中心,树立海南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标杆,为中国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累新经验、探索新途径。
海南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要实现对现有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等各个探索试验领域的全新超越。
(1)全面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
中国自1990年开始批准设立具有保税功能,允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如海南现有的海口综合保税区、洋浦保税港区。2013年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依托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并进一步推进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全国前三批“1+3+7”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格局中,均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周边的部分区域建设,其中,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系列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措施,包括“先入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监管便利措施,大部分是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实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境内关外”“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但对标国际通行做法,实际上仍然是“境内关内”,“一线”没有真正放开。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目标,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就是要真正形成“一线放开、岛内自由、二线管住”的监管体系。从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其他世界知名消费中心的经验看,全面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是发挥岛屿对外开放优势,大幅度扩大进出口货物规模,最终建设高品质消费中心的必要条件。因此,海南要发挥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优势,大胆试验,争取实现全岛范围内货物贸易零关税,建设成为中国高品质消费中心和贸易中心。
(2)全面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与体制机制创新是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任务之一。为减少和取消对外商投资准入限制,中国率先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重点扩大服务业和制造业对外开放。2018年版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已减至45条,但在部分服务业的敏感领域还存在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等准入限制,自由贸易试验区也缺乏特殊的税收政策。从国际自由港发展经验看,主要着力点在于利用自由的营商环境,吸引跨国公司总部集聚,成为总部经济中心,因此,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要以服务业市场准入和税收优惠为两个核心抓手,充分发挥自由贸易港的开放高地和税收洼地效应,打造更加开放的投资环境,建设亚洲总部经济中心。同时,实施有利于跨国公司总部经济发展的特殊税收政策,如降低总部企业所得税、实施离岸公司税收制度、试点新型个人所得税抵扣等政策,有效吸引全球各类服务业企业和功能性总部进驻海口市、三亚市等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亚洲地区订单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积极探索在海南全岛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包括在医疗、高等教育机构、证券、保险、期货、法律咨询、社会调查、图书出版、互联网文化经营、影视等服务业领域逐步推进全面开放;在金融、保险、电信、教育等领域大幅度扩大外资企业允许从事的业务范围;全面放宽外资在建筑工程设计、人才中介、投资性公司等专业服务业的资质要求和准入门槛,实现内外资国民待遇。
(3)建设高水平的离岸金融中心和人民币交易中心
中国香港、迪拜等国际自由港以其自由开放的资本流动环境,成为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近5年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跨境金融创新、外汇管理改革、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以及建立新型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探索创新,但货币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开放是一个系统问题,不可能在有限空间中完成,在自由贸易试验区仅可以探索一些开放经验。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成金融中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海南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且具有地理区隔优势,完全有条件建设高水平离岸金融中心和人民币交易中心,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金融平台。要积极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发展境外居民存款、贷款,境外居民衍生品交易等业务;探索建立面向非居民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重点提供证券投资、贸易结算、保险等服务。应重点借鉴上海等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举措,以自由贸易账户为主要抓手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境外使用范围,平衡贸易、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推动人民币和资本“走出去”,探索建设人民币交易中心。同时,要坚守安全底线,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为国家金融自由化探索经验。
嘉宾观点
自由贸易港的国际经验及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启示
曾智华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天津师范大学********
核心观点:自由贸易港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每一个自由港的发展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但其核心是通过吸引资金、物流、信息与人才集聚,培育区域价值链的核心枢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充分学习借鉴国际经验,重点发展服务贸易和以“大旅游”为支点的现代服务业综合体系。
作为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自由贸易港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港口城市,置于海关辖区以外的特别区域,允许境外货物、资金甚至人员自由进出。与自由贸易区相比,自由港有三点不同:第一,划定的区域更广泛,自由港通常设在海港(或者空港)城市,并且包括整个城市,而自由贸易区则一般是在城市周边划定的一个特殊区域;第二,自由港的“自由”度更大,除了贸易自由外,还包括投资、雇工、经营、人员出入等自由;第三,自由港还可以从事离岸业务,自由港内可以包含有自由贸易区(FTZ)、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等,如新加坡自由港中有7个自由贸易区,除了樟宜机场里的属于空港,其余6个在各个海港内。
每一个自由港的发展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但其核心是通过吸引资金、信息、物流与人才的集聚,打造区域价值链的核心枢纽。纵观世界典型自由港的发展历程,它们的成功伴随着两大属性,即高水平的自由开放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自由港最本质的属性就是自由开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放范围大,中国香港、新加坡和迪拜全境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整个城市兼具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商业、金融、旅游等多种功能,外商可以自由居留和从事有关业务,所有居民和旅客均享受关税优惠;二是开放领域广,几乎所有投资领域均允许私人和外来投资,国际航运不受海关限制,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国际贸易可用任何货币进行结算;三是贸易自由度高,对一般商品不征收关税,没有主动的进出口配额;四是低税率,如在中国香港除了一般商品免关税以外,利得税税率不高于16.5%,在新加坡公司税税率只有17%;五是自由港大都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完备的配套服务体系,从而为自由港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16世纪中期,自由港出现于欧洲。此后,自由贸易港在世界各地盛行起来,如今已有130多个。自由贸易港的发展也是一个产业升级的过程,即从最初的装卸转向物流服务、临港工业、进出口加工、国际海事服务、国际金融、国际法务、国际会展、科技研发等高端服务业,而资金和高端人才不断聚集,并逐渐成为要素集聚的区域经济中心。
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鹿特丹等典型自由港的发展经验,可为中国内地自由港的建设提供借鉴。中国香港连续多年被评选为全球经济最自由的地方。其得益于各项自由的经济政策,如自由贸易制度、自由企业制度、自由金融制度和自由出入境制度等。此外,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还提供各项便利商贸的措施,使其成为全球重要的航空及航运枢纽,极大地巩固了其自由港的地位。作为世界上通关效率最高的港口之一,“欧洲门户”鹿特丹港全港利用PORTBASE系统来进行港区信息交流,物流效率高,使该市炼油、化工、造船等临港工业发展起来。迪拜自由经济区是一个“1+N”的运行模式:即1个杰贝阿里自由港加上N个特色产业城,如迪拜金融城、迪拜媒体城、迪拜互联网城等。这种模式,成功实现了自由港与产业的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释放了自由贸易港的“制度红利”和辐射效应。此外,新加坡在发挥发挥现代服务业优势的同时,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大力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也高度重视港口和商贸的信息化建设,使自由港朝着科技化方向发展。基于以上分析,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成功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充分学习借鉴国际经验
在发展模式上要“学习借鉴”,对标国际上自由贸易港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成功的相关做法,由此增强竞争性,形成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的创业和消费高地,通过打造比自贸区更开放更自由的营商环境和高效优质的基础设施,吸引更多高附加值的科技和服务型企业到海南投资。可以借鉴中国香港的自由贸易制度、自由企业制度和金融自由制度以及新加坡的科技化和信息化导向等。
(2)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中国目前刚好处在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提质增效的关键时刻,自由贸易港的推出无疑将大大促进这一进程。而海南自由港将是这一进程的排头兵,要按照最高程度的开放,实行制度与政策创新。海南经济特区成立后,在诸多方面率先实行了许多具有示范意义的改革开放措施。如2000年率先对21个国家旅客入境免签证、130多个国家旅客落地签证政策;2001年博鳌成为全国第一个国际会议的永久性会址;2011年开始对国内外游客试行购物离岛免税等,因而具备率先创新体制机制的经验和基础。下一步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建立自由企业制度,尽快实现企业自主登记,由此吸引海内外企业来海南投资兴业。
(3)以“大旅游”为支点,发展健康医疗、文化会展、互联网、金融等现代服务业
以旅游为主体的服务贸易自由岛,其特点不是以物流来带动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才流,而是以人流带动特色商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自由贸易区。现代旅游已经把医疗健康、免税购物文化、娱乐信息等方面融合为一体,并且还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相关旅游产品。以“大旅游”的金融支持为例,可以探索发展旅游银行、旅游保险、旅游基金等金融产品,以支持“大旅游”发展。
嘉宾观点
开创海南自由贸易港新模式,建设宜游宜业宜居国际幸福岛
董晓峰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核心观点:全面提升海南港口与铁路综合交通水平,以高标准促进全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扶持创新创意产业全面崛起,形成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充分发挥海南生态环境优势,突出海南国际宜游宜业的生态岛、旅游岛与幸福岛建设,因地制宜开创海南新型自由贸易港发展模式。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建设应通过海南交通系统的提升解决开放问题,通过国际先进的教科文载体的创建解决创新发展的动力问题,通过高端人居环境系统的构筑解决幸福生活需求问题,开创新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模式。
(1)提升海南港口综合交通水平,促进全岛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发展
自由贸易港大多数位于外贸货物吞吐量大、国际航线数量多、级别高、腹地广、外向型经济发达的港口区域。除了免除外国商品进出港口关税以外,通常在港内开展自由改装、加工、长期储存或销售服务等多项业务。海南岛环岛拥有10多个港口,初步形成了港口群,多个港口条件优越,具有发展自由贸易港的潜力。高水平的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等便捷的系统交通条件是自由贸易港发展的基础,但当前海南岛的港口水平与综合交通条件均不够先进,迫切需要尽早开工和建成琼州海峡跨海隧道,改变海南与大陆交通联系的瓶颈现状。要瞄准世界自由贸易港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高标准,尽早建设健全海南对内对外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推进智慧交通技术应用,切实提升海南岛内及其与大陆腹地的铁路公路以及与世界多国之间的海运航空交通联系水平,支撑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发展。
(2)全面起用和吸引优秀人才,建设国际教科文领先的文化岛
海南国际自由贸易港发展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国际水平的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在海南购房租房越冬、养老与度假的****居多,具备聚集人才和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的基础条件,但过去海南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引进与使用人才的应对策略。应在已有大学与科研机构聘请在海南暂住专家担任兼职研究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吸引国际国内优质教育科技资源,尤其是应引进国际著名大学、科研机构、文化艺术组织来海南办分部,建设高水平大学、科技研发机构集聚发展区,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与产业。优先发展海洋开发、医疗卫生、环境科学、规划设计、信息产业、综合智库、金融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文化艺术创作与设计等产业,服务自由贸易港建设。
同时,应积极发展服务自由贸易港的包装艺术设计与服务于旅游康体产业的环境景观设计事业等创意产业的兴起,塑造引领国际潮流的海南新形象。由于自由贸易港具有大量商品改装、加工业的设计研发业务需求,能够带动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会展设计等产业的发展,而高端旅游康体的发展,必将促进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相应发展[32]。借鉴荷兰、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领先设计经验,促进海南艺术设计岛和国际创意产业岛的崛起,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教科文“文化芯”;此外,应运用国际国内最优规划设计力量,做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区)的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研究,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区)走国际生态智慧新型发展之路[33]。
(3)充分保护和发挥海南环境优势,创建国际宜游宜业生态旅游岛
海南省环境质量高,气候四季宜人,已经成为不少高级知识分子与富裕人群首选的退休养老的“宜居岛”。国际水平的宜居宜游宜业目的地需要高水平的人居环境,包括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便利的基础设施、先进公平与可获得的社会公共服务、生态化知识化的绿色产业、安全有序包容的社会秩序与管理能力等。
借鉴新加坡、韩国济州岛、美国夏威夷、澳大利亚凯恩斯、中国香港等国际旅游名岛的发展经验,在资源环境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发展海南游憩、观光、疗养、康体、养老、娱乐、修学、体验等高端大旅游康体产业链。在组织机制上突出“客源市场与投资市场在外”的特色,走国际化合作开发路线,引导全球资本与技术投资于海南,吸引人才与游客聚集于海南,创建海南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与创业地。
进一步发挥中国政治稳定、社会有序、治安良好等优势,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优越的社会环境。还需要加快构建世界先进水平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的诚信保障体系。将“自由”的需求和秩序的需求有机相结合,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包容性、幸福度、安全性与宜人性[34]。
特约召集人总结
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成为综合复合型国际化自由贸易港,成为生态之岛、开放之岛、旅游之岛、科技之岛与宜居之岛。
(1)功能作用与模式定位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规划建设不仅是继经济特区之后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转型以及应对国际竞争与挑战的重要措施与战略部署。其战略意义在于:首先,根据海洋地缘战略需要,利于完善南海的维权、航运、渔业等重点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中国对管辖海域的综合管控和开发能力;第二,利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第三,深度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成为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是经济特区升级版,是准自贸区,未来应发挥自身规模大以及综合区位优势,以海南地方特色为基础,国家定位为导向,突出自由贸易港的国际化特征,参照中国香港的自由贸易制度、自由企业制度和金融自由制度以及新加坡的科技化和信息化导向等经验,跨过第一代转口贸易型、第二代工贸结合型,向第三代综合服务型自由贸易港发展,最终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综合复合型国际化自由贸易港,即具有以服务业为主的综合型产业结构,港中有区的复合型空间结构以及货物、资金、投资与人员流动的自由政策。
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一区港三支柱两基础”:“一区港”即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三支柱”即发展旅游业、建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现代服务业、建成国际总部经济基地,发展高科技产业、建成国际技术创新之岛;“两基础”即国际旅游者之岛、人才荟萃之岛。
(2)产业结构与功能分区
建立以人流—物流相关产业为基础,以航运、贸易、旅游、现代服务业以及科技研发为主导,加工制造与现代农业为辅产业群。该产业群包括四个产业板块,即航运物流与国际贸易生产性服务业板块(仓储物流、国际贸易、金融、会计、审计、法律、会展、规划设计等),旅游文卫体生活性服务业板块((旅游度假、免税购物、跨境电子商务、游轮、演艺、博彩、合作教育、医疗健康、文创、新闻媒体、体育等),研发制造产业板块(科技研发、加工制造)以及现代农业产业板块(种业、特色农业等)。
在主岛与离岛、行政区与功能区、功能区内部分区既相互联系,又各有分工。首先,海南主岛重点发展航运、国际贸易、旅游文卫体、科技研发与制造以及现代农业产业板块为主,而海岛旅游与离岸金融则可以在条件适宜的三沙市所属岛屿布局与发展。第二,建立以进口与转口业务为主的特殊物流功能区、面对游客与外籍人士特殊旅游功能区、科技研发智慧功能区以及加工制造功能区。具体而言,除现有海口综合保税区、洋浦保税区等功能区外,应在海口、三亚、博鳌、三沙等地建立旅游、金融服务、医疗体育等特区。第三,城区重点发展消费、购物、商务、会展、医疗、教育等现代服务产业,而乡村地区发展旅游与现代农业。最后,各功能区既有单区空间连续型,也有主区—副区空间分离型,也可以有国内外主区—副区空间分离型。
(3)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
海南自由贸易港具有国家与地方、行政与口岸管理等特色。应尽快成立国家级管理机构,以协调国内各地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港的错位发展;在海南地方管理层面,既包含全岛行政管理,也包含各功能区经济与开发建设管理,各经济功能区的管理应突出自由贸易港的特性;自由贸易港的管理可由政府与国内外港口运营商共同出资成立股份公司,实行企业化运营模式,以提高效率;在口岸管理层面,既实行全岛口岸及领域的有限开放,即“准境内关外”管理,也实行个别功能区与领域的口岸全面开放,即真正的“境内关外”管理。
(4)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金融自由
要对照国际典型自由港的通行做法,发挥海南自身的特色优势,实施优惠政策,全面实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自由化,建立离岸金融和人民币交易中心。具体而言,以服务业市场准入和税收优惠为两个核心,充分发挥自由贸易港的开放高地和税收洼地效应,打造更加开放的投资环境,建设亚洲总部经济中心;发挥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优势,争取实现全岛范围内货物贸易零关税,建设成为中国高品质消费中心和贸易中心;实施有利于发展跨国公司总部经济的特殊税收制度,包括大幅降低总部企业所得税、实施离岸公司税收制度、试点新型个人所得税抵扣等政策,有效吸引全球各类服务业企业和功能性总部进驻海口市、三亚市等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亚洲地区订单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积极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大力发展境外居民存款、境外居民贷款、境外居民衍生品交易等离岸金融业务;以自由贸易账户为主要抓手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境外使用范围,建设人民币交易中心。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稳定发展需要较独立行政地位与简单清晰的法律体系。参照世界成熟自由港的发展经验,全国人大应尽快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案,对涉及自由贸易港建设法律地位、范围、海关、外资、税收、外汇、金融、合同、劳动用工、运营监管、优惠措施等一系列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为自由贸易港提供充分的法律地位保障。应逐步把相关法规政策简单化、清晰化,具体而言,就是法规少,内容少,资助少,限制少,结构与形式简单。例如,简化投资负面清单、海关一线进出货物负面清单、行政管理负面清单、单一窗口管理、企业经营无注册资本和参股限制、外汇自由汇兑与出入以及简化人员进出手续等。
(5)投资服务与人居环境
聚集高端旅游者与人才是关键,因此,应大力实施引智工程。通过国内外引进和本地培养为自由港的良好运行配备优秀的行政、贸易、投资、金融、信息、港口、监管、应急处理等多方面人力资本;允许自由港使用外籍人才,并为他们来港工作提供便利化生活配套设施,解决他们就医、子女教育等影响其能否长期驻留的核心需求问题;已有大学与科研机构聘请在海南暂住专家担任兼职研究者的基础上,吸引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文化艺术组织在海南设立分校,并结合本地未来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学科设置;发展专注外向型经济的应用高职学校;通过设立就业扶持基金鼓励企业雇佣当地员工,增加本地人才的培育。
弥补面向国际高端旅游者、跨国企业家和投资者、科技人才的国际自由流动环境,高端个人消费服务,高端教育以及医疗服务等社会公共服务三方面短板,打造世界一流的地方品质。具体而言,与亚热带、温带、寒带国内国际一流高端社会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按对方选聘程序和标准,分学期双聘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聘用从一流机构退休但精力依然较充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员。这一方法一方面保证提供品质是一流的社会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两地分时双聘体制下,相关人员可因在两地分学期聘任而兼享两地差别化气候地理和生态环境带来的愉悦。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升海南综合交通水平。当前海南岛的港口水平与综合交通条件均不够完善,迫切需要改变海南与大陆交通联系的瓶颈现状,全面提升海南对外铁路公路交通运输条件。要瞄准世界自由贸易港高标准,尽早建设琼州海峡跨海隧道,完善海南对内对外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推进智慧交通技术应用,切实提升海南岛内及其与大陆腹地的铁路公路交通联系、与世界多国之间的海运航空交通联系水平,支撑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发展。
应积极发展基于服务自由贸易港包装艺术设计与服务于旅游康体产业的环境景观设计事业,促进创意产业的崛起,塑造引领国际潮流的海南新形象。此外,应运用国际国内最优规划设计力量,做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区)的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专题规划设计研究,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走国际生态智慧新型发展之路。
(6)组织保障与风险防控
政府运行的高效透明是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探索中国特色自由港的基本保证。建设大型电子政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走路;去除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与许可,实行审批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企业创造公平透明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优势,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探索现代化治理能力;营造小政府、大市场格局,将一些非核心职能通过外包方式交由第三方中介为企业服务或实施管理。
建立包容性和柔性化考核管理体系。在面积与台湾、荷兰相差无几的如此大面积区域上建设自由贸易港世界上前所未有,在试验与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或误判等情况,为此,须在制度创新探索过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设立试错容错机制,从而解决一线领导干部后顾之忧,为“大胆闯、勇敢闯”创造包容性社会氛围。
处理好自由与开放的风险与防控,即扩大人流、物流、资金与信息流的自由流动,也要做好预案,防止自由失控对海南经济与政治带来的风险。完善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对进出岛人流、物流、资金流进行精准管控;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防控洗钱、恐怖融资及逃税等金融犯罪活动;防止货物走私与人员偷渡以及非法滞留,尽早建立“难民与非法居留人员遣返中心”以及“海岸海防巡防中心”。
生态环境的开发与保护,即要充分利用海南岛热带生态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同时也要限制开发强度、人口规模与密度,鼓励轻投资开发项目,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应该控制海南本岛开发强度在50%~60%左右;保护中部山区热带雨林,保留本岛50%岸线为生态涵养岸线;控制海南人口总体规模和人口密度低于粤港澳湾区;加快南海三沙群岛主权回归,改变目前缺乏统一规划与开发建设的现状,实现本岛生态优先开发以及三沙群岛保护性开发的目标;除了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外,旅游开发采取生态与度假旅游模式,不做大开发大建设项目,建立露营地、游艇中心以及热带海洋体验等轻资产投资旅游项目。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1] | . , 自1980年代开始,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扩大开放区域与领域,建立各类型自由经济区,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制造业大国。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自由经济区,上海市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经济地位也逐步得到恢复与增强,正在向世界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以及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迈进。有关上海自由经济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不同类型开发区的建立背景、意义、投资环境、产业结构与升级、开发与管理模式、发展演化与转型等方面,但把上海各类型自由经济区作为一个整体,探讨其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归纳其成功的经验,并探讨其应用价值的研究还不多见。据此,文章首先从国内外政治经济背景,上海市发展目标以及自由经济区建立与发展三个层次分析了上海自由经济区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与探讨了上海自由经济区在投资环境、优惠政策、自由经济区类型与区位选择、产业与空间结构转型、管理与开发模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对转型国家的借鉴意义。 . , 自1980年代开始,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扩大开放区域与领域,建立各类型自由经济区,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制造业大国。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自由经济区,上海市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经济地位也逐步得到恢复与增强,正在向世界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以及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迈进。有关上海自由经济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不同类型开发区的建立背景、意义、投资环境、产业结构与升级、开发与管理模式、发展演化与转型等方面,但把上海各类型自由经济区作为一个整体,探讨其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归纳其成功的经验,并探讨其应用价值的研究还不多见。据此,文章首先从国内外政治经济背景,上海市发展目标以及自由经济区建立与发展三个层次分析了上海自由经济区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与探讨了上海自由经济区在投资环境、优惠政策、自由经济区类型与区位选择、产业与空间结构转型、管理与开发模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对转型国家的借鉴意义。 |
[2] | . , . , |
[3] | . , |
[4] | |
[5] | . , 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雄安新区的设立被认为是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其设立也是继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后又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相关研究重点集中在其战略意义及开发建设目标的一般性解读与探讨,有关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与面临的挑战还需深入分析与冷静思考。集中四位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长江经济带长期研究的地理****就雄安新区的战略意义、城市发展定位、产业与土地利用规划、体制机制创新以及面临的行政与土地管理模式与生态保护等问题的观点与建议,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地理****进一步深入思考,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咨询与建议,为中国区域一体化理论研究的完善进行新探索。 . , 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雄安新区的设立被认为是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其设立也是继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后又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相关研究重点集中在其战略意义及开发建设目标的一般性解读与探讨,有关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与面临的挑战还需深入分析与冷静思考。集中四位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长江经济带长期研究的地理****就雄安新区的战略意义、城市发展定位、产业与土地利用规划、体制机制创新以及面临的行政与土地管理模式与生态保护等问题的观点与建议,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地理****进一步深入思考,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咨询与建议,为中国区域一体化理论研究的完善进行新探索。 |
[6] | . , . , |
[7] | . , . , |
[8] | . , 2013年7月,国务院批准在上海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分析海南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与优势,提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应打造临港产业区、贸易物流区、金融综合区;重点发展航空旅游、海洋经济、热带农业、离岸金融及健康医疗产业;完善海南自贸区监管制度,以增强海南经济实力,拓展区域经济影响力。 . , 2013年7月,国务院批准在上海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分析海南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与优势,提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应打造临港产业区、贸易物流区、金融综合区;重点发展航空旅游、海洋经济、热带农业、离岸金融及健康医疗产业;完善海南自贸区监管制度,以增强海南经济实力,拓展区域经济影响力。 |
[9] | . ,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形势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对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做出规划,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海南自由贸易 区创新机制的建立应当借鉴国际上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殊经济区发展的成果,以此引导和推动中国建设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践与发 展。 . ,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形势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对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做出规划,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海南自由贸易 区创新机制的建立应当借鉴国际上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殊经济区发展的成果,以此引导和推动中国建设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践与发 展。 |
[10] | . , 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 后,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是海南长远发展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南和新加坡同为岛屿性经济,但海南的主要经济指标与新加坡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 此,本文就新加坡的相关经济、外贸政策法规进行描述,并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进行初步的论述,为海南省在国家宏伟战略中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最终走出一 条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提供一些借鉴。 . , 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 后,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是海南长远发展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南和新加坡同为岛屿性经济,但海南的主要经济指标与新加坡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 此,本文就新加坡的相关经济、外贸政策法规进行描述,并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进行初步的论述,为海南省在国家宏伟战略中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最终走出一 条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提供一些借鉴。 |
[11] | . , . , |
[12] | . , 负面清单(Negative List)学术上的说法是,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限制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我国应当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扩展到国内法领域,包括金融、服务、进出口货物、技术、沿海航运、货币和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而不仅仅局限于投资准入管理。笔者使用比较分析法来论述,纵向上对外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与中国进行比较,横向上总结中国港澳台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此方面的经验。结合以上分析海南现有"负面清单"的突破和不足,对"负面清单"制度设计进行分析和阐述。 . , 负面清单(Negative List)学术上的说法是,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限制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我国应当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扩展到国内法领域,包括金融、服务、进出口货物、技术、沿海航运、货币和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而不仅仅局限于投资准入管理。笔者使用比较分析法来论述,纵向上对外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与中国进行比较,横向上总结中国港澳台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此方面的经验。结合以上分析海南现有"负面清单"的突破和不足,对"负面清单"制度设计进行分析和阐述。 |
[13] | . , . , |
[14] | . , 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利于中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可在现有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沿海地区的组合港,以及沿海较大的离岛先行先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围绕高端技术产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发展定位,将离岸投资、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等作为发展重点,推动人才的自由流动。 . , 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利于中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可在现有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沿海地区的组合港,以及沿海较大的离岛先行先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围绕高端技术产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发展定位,将离岸投资、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等作为发展重点,推动人才的自由流动。 |
[15] | . , . , |
[16] | . , 本文首先对于自由岛这个在国际尚无定论的概念释义为作为以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出现的,基于全球贸易、分工和资本自由流动的产物。分析了自由岛形成的地理条件、经济发展预期和辐射地区潜力,揭示了自由岛关于贸易管制、国际融资、物流、人员流动性等反面的自由,关注了自由岛理论的发展脉络,突显出自由岛对于活跃区域经济、拉动主体经济再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此作为海南“自由岛”建设的理论支撑。 通过对已经形成成熟旅游市场的济州岛、巴厘岛在自然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发展背景、发展战略、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回顾描述和交叉对比,细化分析济州岛和巴厘岛定位差异:济州岛定位于建设成为国际自由化商圈,而旅游业作为这一目标的阶段性目标;巴厘岛的定位是发展热带海岛旅游的单一目标,反映出两种不同发展战略的不同预期和各自取得的成就。就发展模式而言,济州岛的发展模式体现了战略动员型发展的典型特征,即是以政府扶持私人资本的投资;而巴厘岛的发展模式体现的是市场动员型发展模式。两者的共同着力点是透过市场反馈来检验所提供产品的质量。两者的不同在于对面实时变化的市场,调整的灵活性和调整的幅度、范围。对照海南“自由岛”定位预期,在远期预期上更贴近于济州岛发展规划,而单独对应海南阶段性旅游品牌的打造,同为热带海岛旅游产业开发的巴厘岛的经验更贴近海南当下的发展阶段。 分析海南“自由岛”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问题。突出在中国大陆类似海南旅游岛、海南自由贸易区等项目推进中,采用的是国家动员型资本流入模式,这种国家动员型发展模式受到市场检验时就是暴露出自身所提供产品质量在市场检验过程中更容易采取逃避检验的方式,因而导致海南“自由岛”面向国外市场时缺乏市场竞争力。能够将海南“自由岛”的现阶段旅游产品接受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检验才是特区走向市场的脚步。此外,发展和改革海南“自由岛”的一揽子项目计划,就需要我们改变价值观真空、发展共识凝聚力不强烈的现状,而在价值真空和共识缺失的背后是文化土壤的贫瘠,文化建设的不到位将会是制约海南“自由岛”项目推进的内在阻力。一个“自由岛”式的中心单位构架需要广泛的自治权才可以保证在市场变化时可以迅速的进行微调。当下,海南的开发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作为具备良好自然资源的世界海岛经济体一员,海南岛完全可以在与其他取得成绩的海岛经济体交流发展经验,从中挖掘出自身发展的特色。 . , 本文首先对于自由岛这个在国际尚无定论的概念释义为作为以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出现的,基于全球贸易、分工和资本自由流动的产物。分析了自由岛形成的地理条件、经济发展预期和辐射地区潜力,揭示了自由岛关于贸易管制、国际融资、物流、人员流动性等反面的自由,关注了自由岛理论的发展脉络,突显出自由岛对于活跃区域经济、拉动主体经济再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此作为海南“自由岛”建设的理论支撑。 通过对已经形成成熟旅游市场的济州岛、巴厘岛在自然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发展背景、发展战略、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回顾描述和交叉对比,细化分析济州岛和巴厘岛定位差异:济州岛定位于建设成为国际自由化商圈,而旅游业作为这一目标的阶段性目标;巴厘岛的定位是发展热带海岛旅游的单一目标,反映出两种不同发展战略的不同预期和各自取得的成就。就发展模式而言,济州岛的发展模式体现了战略动员型发展的典型特征,即是以政府扶持私人资本的投资;而巴厘岛的发展模式体现的是市场动员型发展模式。两者的共同着力点是透过市场反馈来检验所提供产品的质量。两者的不同在于对面实时变化的市场,调整的灵活性和调整的幅度、范围。对照海南“自由岛”定位预期,在远期预期上更贴近于济州岛发展规划,而单独对应海南阶段性旅游品牌的打造,同为热带海岛旅游产业开发的巴厘岛的经验更贴近海南当下的发展阶段。 分析海南“自由岛”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问题。突出在中国大陆类似海南旅游岛、海南自由贸易区等项目推进中,采用的是国家动员型资本流入模式,这种国家动员型发展模式受到市场检验时就是暴露出自身所提供产品质量在市场检验过程中更容易采取逃避检验的方式,因而导致海南“自由岛”面向国外市场时缺乏市场竞争力。能够将海南“自由岛”的现阶段旅游产品接受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检验才是特区走向市场的脚步。此外,发展和改革海南“自由岛”的一揽子项目计划,就需要我们改变价值观真空、发展共识凝聚力不强烈的现状,而在价值真空和共识缺失的背后是文化土壤的贫瘠,文化建设的不到位将会是制约海南“自由岛”项目推进的内在阻力。一个“自由岛”式的中心单位构架需要广泛的自治权才可以保证在市场变化时可以迅速的进行微调。当下,海南的开发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作为具备良好自然资源的世界海岛经济体一员,海南岛完全可以在与其他取得成绩的海岛经济体交流发展经验,从中挖掘出自身发展的特色。 |
[17] | . , . , |
[18] | . , Free economic zone (FEZ) has a long history and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economy. Most studies, however, focu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benefit and cost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role of FEZ in the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evolution of FEZ. This paper will improve the above-mentioned studies and put forward the structu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ary model of FEZ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objectives, preferential policy, governance structure, industrial sectors and location of FEZs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FEZs develop towards: 1) more comprehensive and macro objectives, 2) more industry-oriented and multi-preferential policies, 3) more cross-national and combination zones with administrative areas, 4) more technology-intensive and multi-industries, 5) more flexible location and larger spatial dimensions, 6) more rapid evolution and typologies, and 7) more economic integration to the host economy. |
[19] | .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自由经济区在推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战略实施与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台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以"出口加工区"命名的经济型特区,通过不断转型升级推动了台湾的工业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文献归纳,总结了台湾经历的"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园区—自由贸易港—自由经济示范区"四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从目标、政策法规、管理、产业和空间结构入手,归纳出台湾自由经济区的形成演化规律;并认为要素、产业、效益、创新、政策、市场、环境各动力因素相互作用,构成推动其演化的动力机制。本研究对完善自由经济区形成演化理论探索和国内自贸区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自由经济区在推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战略实施与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台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以"出口加工区"命名的经济型特区,通过不断转型升级推动了台湾的工业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文献归纳,总结了台湾经历的"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园区—自由贸易港—自由经济示范区"四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从目标、政策法规、管理、产业和空间结构入手,归纳出台湾自由经济区的形成演化规律;并认为要素、产业、效益、创新、政策、市场、环境各动力因素相互作用,构成推动其演化的动力机制。本研究对完善自由经济区形成演化理论探索和国内自贸区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20] | . ,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保税区面临着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压力与趋势。自1990年起天津滨海新区分别建立起了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和东疆港保税区。目前3个保税区已发展成为中国发展最成功的保税区之一和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存在着功能和空间整合以及政策约束等问题,但无论是现有基础、政策支持和发展趋势上看,天津滨海新区具有发展成一流自由贸易区的潜力。本文依据自由贸易理论和国外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发展经验,结合中国保税区发展现状、优势以及与典型自由贸易区存在的差距,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AHP)及问卷调查方法,初步建立起自由贸易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3级指标体系。以香港自由港为参照,从目标效用度、开放自由度,功能开发度及环境完善度4个方面对天津滨海新区3个保税区发展水平进行总体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扩大开放自由政策、促进产业发展、完善环境和目标效用等方面的建议,并最终提出天津滨海新区分阶段分别建设3个保税区、3个各自独立自由贸易区和统一的综合型自由贸易区的"三阶段"方案设想。 . ,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保税区面临着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压力与趋势。自1990年起天津滨海新区分别建立起了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和东疆港保税区。目前3个保税区已发展成为中国发展最成功的保税区之一和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存在着功能和空间整合以及政策约束等问题,但无论是现有基础、政策支持和发展趋势上看,天津滨海新区具有发展成一流自由贸易区的潜力。本文依据自由贸易理论和国外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发展经验,结合中国保税区发展现状、优势以及与典型自由贸易区存在的差距,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AHP)及问卷调查方法,初步建立起自由贸易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3级指标体系。以香港自由港为参照,从目标效用度、开放自由度,功能开发度及环境完善度4个方面对天津滨海新区3个保税区发展水平进行总体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扩大开放自由政策、促进产业发展、完善环境和目标效用等方面的建议,并最终提出天津滨海新区分阶段分别建设3个保税区、3个各自独立自由贸易区和统一的综合型自由贸易区的"三阶段"方案设想。 |
[21] | . , . , |
[22] | . , 有关自由经济区的静态研究众多,但对其演化规律的归纳与总结较 少.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由经济区的类型划分以及发展演化阶段的回顾,从目标、区位、产业、政策、管理和空间结构等因素入手,归纳和总结出了世界 自由经济区演化规律,并建立了自由经济区统一的演化模式.世界自由经济区正南贸易型向综合型类型,由外资和区域优惠导向向区域和产业优惠导向.由特殊经济 区向特殊行政区域.由国内向跨边界区域,由劳动密集向资本和技术密集转化.由临近港口向更为灵活的区位和更大的空间的方向发展.根据世界自南经济区演化模 式和天津滨海新区的现状与问题,天津滨海新区应选择开放型与封闭型、综合与专业功能型相结合、复合型梯度自由经济区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中 期可以采用封闭型、综合复合型自由贸易区发展模式;远期有望成为类似于香港与澳门的特别经济和行政区. . , 有关自由经济区的静态研究众多,但对其演化规律的归纳与总结较 少.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由经济区的类型划分以及发展演化阶段的回顾,从目标、区位、产业、政策、管理和空间结构等因素入手,归纳和总结出了世界 自由经济区演化规律,并建立了自由经济区统一的演化模式.世界自由经济区正南贸易型向综合型类型,由外资和区域优惠导向向区域和产业优惠导向.由特殊经济 区向特殊行政区域.由国内向跨边界区域,由劳动密集向资本和技术密集转化.由临近港口向更为灵活的区位和更大的空间的方向发展.根据世界自南经济区演化模 式和天津滨海新区的现状与问题,天津滨海新区应选择开放型与封闭型、综合与专业功能型相结合、复合型梯度自由经济区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中 期可以采用封闭型、综合复合型自由贸易区发展模式;远期有望成为类似于香港与澳门的特别经济和行政区. |
[23] | . , |
[24] | . , . , |
[25] | . , 采用文献归纳、案例分析等方法,依据贸易与经济地理等理论对科隆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归纳与梳理;在此基础上,对科隆自贸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最后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示作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 , 采用文献归纳、案例分析等方法,依据贸易与经济地理等理论对科隆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归纳与梳理;在此基础上,对科隆自贸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最后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示作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
[26] | . , 本文利用文献梳理与案例分析方法,以英属维尔京群岛为例,分析了其"避税港"与空间集聚、初级离岸中心与空间集聚重组以及发达离岸中心与空间集聚强化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提供了可能,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经济条件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提供了基础,而不断完善的法律与监管则保证了离岸金融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中国应积极探讨在上海、广东与天津等自贸区建立分离—渗透型,在东南沿海选择合适的岛屿或群岛建立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可行性与实施方案,并逐步完善政策法律体系,有效管控金融风险。 . , 本文利用文献梳理与案例分析方法,以英属维尔京群岛为例,分析了其"避税港"与空间集聚、初级离岸中心与空间集聚重组以及发达离岸中心与空间集聚强化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提供了可能,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经济条件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提供了基础,而不断完善的法律与监管则保证了离岸金融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中国应积极探讨在上海、广东与天津等自贸区建立分离—渗透型,在东南沿海选择合适的岛屿或群岛建立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可行性与实施方案,并逐步完善政策法律体系,有效管控金融风险。 |
[27] | . , <p>文章在总结并回顾香港由转口贸易型自由港、加工贸易型自由港向综合型自由港和跨区域综合型自由港的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区位市场、运行机制、政策框架、要素投入等内部动因与国际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外部动因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其发展演化的动力机制。最后提出香港自由港发展演化对中国自由贸易区建立与发展的几点启示:1)依据其发展阶段与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模式;2)选择区位条件有利的地区建设自由贸易区;3)自由贸易港或贸易区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相对独立的行政单元;4)自由贸易港(区)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自由的经济制度和仿真的国际化经营环境。</p> . , <p>文章在总结并回顾香港由转口贸易型自由港、加工贸易型自由港向综合型自由港和跨区域综合型自由港的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区位市场、运行机制、政策框架、要素投入等内部动因与国际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外部动因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其发展演化的动力机制。最后提出香港自由港发展演化对中国自由贸易区建立与发展的几点启示:1)依据其发展阶段与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模式;2)选择区位条件有利的地区建设自由贸易区;3)自由贸易港或贸易区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相对独立的行政单元;4)自由贸易港(区)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自由的经济制度和仿真的国际化经营环境。</p> |
[28] | . , 自由经济区作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近年来已变成加快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城市化的驱动力以及制度创新的重要平台.东北亚地区是世界上仅次于北美、欧盟的第三大经济区,并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作为具备连接东北亚大陆和海洋区位优势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自由经济区不仅是本国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扩大贸易以及增加就业,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还是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集中在韩国自由经济区的成本效益分析、理论基础以及对比分析等方面,有关其发展演化规律及动力机制仍然缺少系统性的归纳与研究.文章采用文献归纳、案例分析等方法,依据经济地理、贸易理论、系统发展演化理论总结归纳了韩国自由经济区由加工制造型向科技型、综合型和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演化的规律及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推动韩国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的国际环境、国内政策、区内条件和区外条件等动力因素;最后分析探讨了韩国自由经济区演化规律及动力机制对我国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参考意义. . , 自由经济区作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近年来已变成加快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城市化的驱动力以及制度创新的重要平台.东北亚地区是世界上仅次于北美、欧盟的第三大经济区,并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作为具备连接东北亚大陆和海洋区位优势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自由经济区不仅是本国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扩大贸易以及增加就业,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还是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集中在韩国自由经济区的成本效益分析、理论基础以及对比分析等方面,有关其发展演化规律及动力机制仍然缺少系统性的归纳与研究.文章采用文献归纳、案例分析等方法,依据经济地理、贸易理论、系统发展演化理论总结归纳了韩国自由经济区由加工制造型向科技型、综合型和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演化的规律及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推动韩国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的国际环境、国内政策、区内条件和区外条件等动力因素;最后分析探讨了韩国自由经济区演化规律及动力机制对我国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参考意义. |
[29] | . , <p>依据分级主权管理和政策空间分异理论分析中国分级主权管理和政策空间分异的现状,阐述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提出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结构和区位模式,并分析论证天津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城的规划与建设模式和路径。从理论层面,中国本来实施的就是分级主权管理政策,而事实上也存在分级主权管理的各类型特区,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建立“境内关外”型自由贸易区只不过是中国分级主权管理政策在经济领域内的新发展和新探索。中国贸易型自由经济区应包括保税区、边境贸易区、自由贸易区、自由港、自由市或自由城。应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为重点,逐渐向边境口岸和内部节点地区扩展,分阶段有选择的建立自由贸易区,以促进区域经济中心和世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环渤海区域选择天津保税港区为基础建立自由贸易区具有综合竞争优势。</p> . , <p>依据分级主权管理和政策空间分异理论分析中国分级主权管理和政策空间分异的现状,阐述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提出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结构和区位模式,并分析论证天津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城的规划与建设模式和路径。从理论层面,中国本来实施的就是分级主权管理政策,而事实上也存在分级主权管理的各类型特区,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建立“境内关外”型自由贸易区只不过是中国分级主权管理政策在经济领域内的新发展和新探索。中国贸易型自由经济区应包括保税区、边境贸易区、自由贸易区、自由港、自由市或自由城。应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为重点,逐渐向边境口岸和内部节点地区扩展,分阶段有选择的建立自由贸易区,以促进区域经济中心和世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环渤海区域选择天津保税港区为基础建立自由贸易区具有综合竞争优势。</p> |
[30] | . , 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转型,我国迫切需要金融制度改革创新,特别是离岸金融中心和市场的建立。目前,我国****对离岸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含义、模式、发展轨迹等方面,仍然缺少对一些较为成功的案例研究。本文选取以避税港型(簿记型)离岸金融中心为特色的马恩岛为例,分析其离岸金融发展的特色,并探讨其对我国建立离岸金融中心及市场的模式以及区位选择的启示及意义。 . , 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转型,我国迫切需要金融制度改革创新,特别是离岸金融中心和市场的建立。目前,我国****对离岸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含义、模式、发展轨迹等方面,仍然缺少对一些较为成功的案例研究。本文选取以避税港型(簿记型)离岸金融中心为特色的马恩岛为例,分析其离岸金融发展的特色,并探讨其对我国建立离岸金融中心及市场的模式以及区位选择的启示及意义。 |
[31] | . , 根据世界自由港的经验与我国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天津东疆港的条件,提出了把天津东疆港建成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成为我国口岸管理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和我国高度开放的自由贸易示范港区的总体构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规划;实现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建立与完善法规体系;探索先进的资本运行模式;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及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等对策。 . , 根据世界自由港的经验与我国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天津东疆港的条件,提出了把天津东疆港建成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成为我国口岸管理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和我国高度开放的自由贸易示范港区的总体构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规划;实现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建立与完善法规体系;探索先进的资本运行模式;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及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等对策。 |
[32] | . , . , |
[33] | |
[34] | . , <p>城市宜居性与安全性是当前国际国内城市居民和政府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分析该领域方向研究进展,探讨宜居城市的理论系统构建,具有重要价值。从三方面开展研究。首先,分析了国际城市宜居研究进展,主要综述了西方宜居城市研究和联合国人居环境署的工作方向;其次,重点分析我国城市宜居性研究的兴起,一方面我国参与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我国人居环境奖评定促进了我国宜居城市建设探索,另一方面人居环境科学的兴起为宜居城市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分析我国城市宜居性的挑战与理论建设的方向。</p> . , <p>城市宜居性与安全性是当前国际国内城市居民和政府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分析该领域方向研究进展,探讨宜居城市的理论系统构建,具有重要价值。从三方面开展研究。首先,分析了国际城市宜居研究进展,主要综述了西方宜居城市研究和联合国人居环境署的工作方向;其次,重点分析我国城市宜居性研究的兴起,一方面我国参与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我国人居环境奖评定促进了我国宜居城市建设探索,另一方面人居环境科学的兴起为宜居城市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分析我国城市宜居性的挑战与理论建设的方向。</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