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水/氢的含量和分布一直都是备受关注但又富有争议的科学问题。最近的一些研究提出地球在演化早期就从星云中获得了大量的氢,并且在核幔分异过程中,这些氢可能会进入地核(Wu et al., 2018),前提是氢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具有亲铁性。近两年的实验研究表明低温低压下(~2000 K,5-20 GPa)氢主要呈现亲石性(Clesi et al., 2018; Malavergne et al., 2019),但是在核幔边界条件下(4000-5000 K,136 GPa)氢在金属核和硅酸盐地幔之间的分配关系还缺少可靠的约束。
近日,伦敦大学的John P. Brodholt教授团队通过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了20-135 GPa和2800-5000 K下氢在铁和硅酸盐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压下氢具有明显的亲铁性,即在核幔分异过程中氢更倾向于进入地核,因此地核很有可能是一个大型的氢储库。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上(Li Y et al., 2020)。
前人的研究表明氢在铁和硅酸盐熔体中的分配系数受到温度、压力以及氧逸度的影响(Kuramoto et al, 1996; Okuchi et al, 1997; Clesi et al., 2018; Malavergne et al., 2019)。因此,作者考虑了两种端元组分:PH2/PH2+H2O = 1 和PH2O/PH2+H2O = 1(相当于实验中在铁和硅酸盐体系中加入纯H2和H2O),分别代表还原和氧化条件。他们通过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自由能的方法,计算了不同温压条件下H和H2O在铁和硅酸盐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图1),结果发现还原条件下(图1a)氢具有明显的亲铁性,而代表氧化条件(图1b)的H2O虽然在20 GPa和2800 K下是亲石的,但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H2O也会表现出亲铁性。此外,他们还通过模拟相边界经验计数的方法(图2)在50 GPa和3500 K下直接获得了铁和硅酸盐熔体之间H的分配系数为3.1±0.3,也表明高温高压条件下氢具有亲铁性。
图1 不同温压条件下H (a)和H2O (b)在铁和硅酸盐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横坐标是H (a)和H2O (b)在铁中的摩尔浓度,阴影区域代表不确定度
图2 经验计数法估算H的分配系数。(a)第一性原理分析动力学模拟的初始构型,12个H原子分布在64个铁原子(左)和32个MgSiO3分子(右)的界面处,模拟过程中铁和硅酸盐都是熔体状态;(b)模拟过程中12个氢原子的运动轨迹
综合前人的实验和计算数据分析(图3),该文认为在还原条件下氢在铁和硅酸盐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不大,始终都具有明显的亲铁性;而代表氧化条件的H2O的分配系数在20-50 GPa之间受压力的影响很大,前人在氧化条件下的实验数据(Clesi et al., 2018; Malavergne et al., 2019)主要集中在5-20 GPa之间,同样也显示H的分配系数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在20 GPa左右氢会由亲石转变为亲铁。因此,作者推断不管是还原条件还是氧化条件,核幔分异过程中地球上超过76%的氢都会分配进地核中,也就是说地核至少会含有5个大洋水(一个大洋水≈1.5×1021 kg)。依据图3,在当前核幔边界条件下,氢表现出明显的亲铁性,由此作者认为地幔深部的异常区域(例如超低速带和大型低剪切波速省)都应该是相对“干燥”的。
图3 不同温压条件下H和H2O在铁和硅酸盐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与前人实验和计算结果的对比
对于地核是否是氢/水的储库这一问题,其实仍然有争议和变数。除了氢元素,地核中还可能会有硅、硫、氧和碳等轻元素,这些轻元素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其实,该论文本身就报道了铁熔体中O和H都倾向于与Fe成键,O和H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结合他们分配系数的结果来看,O会减弱H的亲铁性,也就是说地核中氧的含量会影响氢的分配系数。地核中其它轻元素(Si、S、C等),对H分配系数的影响和制约,目前的认识几乎还是空白,这将是未来更多高温高压实验与第一性原理模拟研究关注的重点。
【致谢:感谢地星室张驰副研究员的宝贵修改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Clesi V, et al. Low hydrogen contents in the cores of terrestrial planets[J]. Science Advance, 2018, 4(3), e1701876.(链接)
Kuramoto K. Partitioning of H and C between the mantle and core during the core formation in the Earth: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atmospheric evolution and redox state of early mantle[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 1996, 101: 14909-14932.(链接)
Li Y, Vocadlo L, Sun T, et al. The Earth's core as a reservoir of water[J]. Nature Geoscience, 2020, 13(6): 453-458.(链接)
Malavergne V, et al. Experimental constraints on the fate of H and C during planetary core–mantle differentia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Earth[J]. Icarus, 2019, 321: 473–485.(链接)
Okuchi T. Hydrogen Partitioning into Molten Iron at High Pressure: Implications for Earth's Core[J]. Science, 1997, 278(5344): 1781-1784.(链接)
Wu J, Desch S J, Schaefer L, et al. Origin of Earth's water: chondritic inheritance plus nebular ingassing and storage of hydrogen in the core[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 2018, 123(10): 2691-2712.(链接)
(撰稿:张志明,张志刚/地星室)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NG:地核可能是地球内部最大的氢储库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相关话题/实验 计算 高压 数据 经验
NC:地幔数据显示可氧化的火山气体的减少可能触发了大氧化事件
包括人类在内的需氧生物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繁盛兴旺,主要得益于大气中大量O2的存在,但在地球整个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O2含量水平并不高。地质记录中的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特征表明大气中的O2含量在2.4~2.1 Ga大氧化事件期间快速升高,但对氧化还原作用敏感的铁、钼等元素的同位素数据却显示在3.2~3.0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基于历史地震数据的建筑物致死性水平研究
摘要摘要:快速而准确的人员死亡评估结果是震后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而在通常情况下建筑物的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众多历史地震数据表明,在建筑物破坏比接近的情况下,人员死亡率却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别,即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在破坏后具有不同的致死性水平。本文基于52次历史地震的人员死亡率、建筑物破坏比等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基于历史地震人员死亡数据的抗致死性水平分级
摘要摘要:基于历史地震中各个烈度的人员死亡率数据,通过拟合分析,发现这些震例从分烈度人员死亡率的角度具有较明显的差别和分组现象,同组内不同震例死亡率的变化率小于50%。分组特征代表了不同组的震例在各个烈度下均有不同的人员死亡率区间,这种分组特点和组间人员死亡率的不同所指示的是这些震例发生区域的抗致死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基于地震数据构造曲率属性预测裂缝
摘要摘要:为了有效预测岩层裂缝发育与分布,利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背斜在纵弯变形作用下地震数据构造曲率属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裂缝预测。具体方法是:利用petrel软件分析研究区的地震数据,追踪主要层面和断层并提取目标层面曲率和建立构造模型;考虑层面曲率对裂缝预测的局限性,通过“蚂蚁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孙枢先生:中国科学大数据的倡导者
摘要PDF全文下载地址:http://www.dzkx.org/data/article/export-pdf?id=geology_11485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孙枢先生与中亚成矿域大数据研究
摘要PDF全文下载地址:http://www.dzkx.org/data/article/export-pdf?id=geology_11484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大数据开创地学研究新途径:全数据挖掘提高研究精度——《地质科学》2018“纪念孙枢先生地质大数据专题”代序
摘要摘要: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也将改变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知方式,改变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成为科学研究的新引擎。大数据体量之大并非其必要条件,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研究问题并做出正确决策才是大数据的精髓所在。大数据可以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使用,大数据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基于数据密度确定分布区域的方法:以TAS图解分析为例
摘要摘要:为了客观地确定数据点投图后分布的主要区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密度确定数据主要分布区域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据分布,并可以作为数据清洗的预处理手段。本文基于GEOROC大数据,以全碱对硅(TAS)图解为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通过提取GEOROC数据库中与TAS图解相关的岩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全球苦橄岩与太古宙科马提岩对比:全数据模式的启示
摘要摘要:苦橄岩和科马提岩都是富镁的超镁铁质火山岩,早先,学术界大多关注它们之间的相似性,而对于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很少强调。于是认为二者的地球化学性质近似,成因类似,形成条件类似。本文采用全数据模式的研究方法,从数据库收集了全球太古宙全部科马提岩和后太古宙全部苦橄岩数据,对比的结果表明,太古宙科马提岩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太古宙TTG 能否与埃达克岩对比?——全球数据给出的结果
摘要摘要:文中收集了全球太古宙TTG和后太古宙埃达克岩的数据,研究对比表明,太古宙TTG不同于埃达克岩,早先学术界认为太古宙TTG相当于现代的埃达克岩,是一个错误的见解,是一个伪命题。TTG术语最早出现时并没有类似于埃达克岩的见解,后来发现了埃达克岩才引出二者类似的认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见解?推测有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