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研究组、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杜嘉木研究组和河北师范大学孙大业研究组合作,利用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等研究手段,揭示了H3K27me3去甲基化酶JUMONJI13 (JMJ13)调控拟南芥开花时间的作用机制。首先,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分别证明了JMJ13是H3K27me3位点特异性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接着通过结构生物学的手段分别解析了JMJ13-AKG复合物和JMJ13-NOG-H3K27me3复合物的晶体结构,从结构上进一步揭示了JMJ13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特异性识别底物H3K27me3。接下来作者深入分析jmj13突变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拟南芥开花时间的表型,发现该突变体在长日照下表现早花表型,而在短日照条件下仅在较高温度(28℃)表现出早花,表明JMJ13同时参与了植物对温度和光照时间两个重要的环境信号的响应。进一步遗传分析表明,JMJ13作为温度和光周期调控开花途径的重要结点,位于FLM/SVP和CO/GI上游发挥功能。因此,H3K27me3去甲基化酶JMJ13通过温度和光周期途径抑制开花,在植物的光温补偿调控开花过程发挥功能,该研究成果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光温互作响应机制的理解,而且对作物的高产多抗性状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技术途径。
该项研究成果于2019年3月21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DOI:10.1038/s41467-019-09310-x)。曹晓风研究组博士后郑术芝博士(现为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和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杜嘉木研究组博士研究生胡泓淼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杜嘉木研究员,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曹晓风院士和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大业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及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相关经费的大力资助。
![](http://www.genetics.ac.cn/xwzx/kyjz/201903/W020190326387483332262.jpg)
图1:JMJ13调控拟南芥开花
![](http://www.genetics.ac.cn/xwzx/kyjz/201903/W020190326387483407967.jpg)
图2:JMJ13和底物H3K27me3小肽复合物的晶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