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前体的剪接是高等生物体内基因转录后加工的重要过程,传统mRNA的剪接遵循“GU-AG”法则,即主要剪接体包含三个保守的剪接位点,即位于内含子5’ 端的“GU”、3’ 端的“AG”和靠近3’ 端的分支点“A”。剪接体通过选择一种或多种剪接位点可将mRNA前体加工为一种或多种成熟的mRNA,即组成型剪接和可变剪接。mRNA的剪接对基因的表达调控起关键作用,可变剪接可增加蛋白质的多样性。然而,目前研究mRNA剪接的功能或mRNA特异剪接形式的功能的方法仍非常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对特定mRNA剪接过程的功能研究。
高彩霞研究组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材料,利用基于CRISPR/Cas9的胞嘧啶单碱基编辑系统,通过对位于内含子5'端的剪接保守位点“GU”进行编辑,建立了高效操纵mRNA剪接的方法。本研究在AtHAB1, AtT30G6.16, AtRS31A和AtAct2 4个基因中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利用该方法可高效的删除或改变特定剪接形式(图a)。通过表型分析发现删除HAB1.1的纯合突变体hab1.1表现出ABA敏感表型,与前人在HAB1敲除突变体植株中过表达HAB1.2获得的表型一致。利用该方法,研究人员也新发现删除RS31A.2的纯合突变体rs31a.2与野生型相比,降低了对丝裂霉素的敏感性(图b)。此外,通过该方法对AtAct2中5’ UTR区的内含子剪接位点处进行突变,也可以改变其组成型剪接形式(图c)。
前人利用Cas9介导的腺嘌呤单碱基编辑系统使内含子3’ 端的剪接位点“AG”突变为“GG”时,mRNA前体在该位点的剪接效率有一定程度上的降低。而本研究证明,利用Cas9介导的胞嘧啶单碱基编辑系统,可针对特定的剪接形式进行高效删除或改变。该方法的建立为研究特异剪接形式的功能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研究论文Manipulating mRNA splicing by base editing in plants于2018年9月27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杂志(DOI: 10.1007/s11427-018-9392-7)。高彩霞研究组硕士生薛郴销、副研究员张华伟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基金委和中科院的资助。
图. 利用单碱基编辑系统删除(a)或改变特定剪接形式(c),并证明rs31a.2突变体对丝裂霉素敏感性降低(b).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高彩霞研究组利用单碱基编辑系统在植物中建立mRNA剪接操控新方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6
相关话题/系统 基因
作物驯化基因平行选择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作物驯化是农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作物驯化过程中,一些重要农艺性状表现出趋同驯化的特征,这些特征综合在一起被称为“驯化综合征”。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是否在不同物种驯化中受到平行选择一直是进化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迄今为止,同一基因在不同科作物驯化中受到平行选择仍未见报道。种子休眠减弱是一个典型的“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水稻理想株型基因IPA1高产抗病的分子机理
水稻株型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塑造水稻理想株型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IPA1(Ideal Plant Architecture 1)是此前克隆的调控水稻理想株型形成的主效基因,编码一个含有SBP-box结构域的转录因子,调控多个生长发育过程,其功能获得性突变体具有无效分蘖少、茎秆粗壮抗倒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陈明生研究组在核糖体RNA基因拷贝数变异和表达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核糖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负责将细胞转录出来的信使RNA(messenger RNA,简称“mRNA”)翻译成蛋白质。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主要由4种核糖体 RNA(rRNA)和80多种核糖体蛋白组成。其中,45S rRNA基因位点通过转录加工可以产生18S、5.8S和25S rRNA;而5Sr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高彩霞研究组建立基因组编辑调控内源基因蛋白质翻译效率的新方法
基因组编辑是在基因组水平对基因进行精确、定向修饰的一种高效的生物技术方法。简单、高效的CRISPR/Cas9编辑体系的出现给生命科学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CRISPR/Cas9通常在基因组靶向位点造成DNA碱基的添加或删除,从而导致基因功能的缺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组最新建立了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高质量中国大豆基因组发布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为人类提供了主要的油料和蛋白资源。大豆起源于中国,古称“菽”,约在5000年前左右由其野生种驯化而来,随后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大豆在引种和改良过程中产生了遗传瓶颈效应,使得来自不同主产区的大豆品种间具有显著的遗传变异。目前,我们广泛采用的大豆参考基因组来源于一个美国品种Wi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陈明生研究组发现基因逃离着丝粒区域的进化趋势
着丝粒及其周边是植物基因组中进化最快、结构最复杂的区域。着丝粒与近着丝粒区域不仅经历着快速的序列变化与结构重塑,而且具有转录活性的基因,也是新基因起源的热点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明生研究组,在完成短花药野生稻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利用BAC测序和物理图谱等信息,完善了短花药野生稻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高彩霞研究组在植物基因组编辑突变体筛选方法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如何快速高效进行突变体检测和鉴定是植物基因组编辑技术迅速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植物基因组编辑突变检测方法主要包括PCR/RE、T7EI错配切割、临界退火温度PCR (ACT-PCR)、Sanger测序和二代测序(NGS)等。以上所有的检测方法都基于PCR反应,且都有各自的不足之处。PCR/RE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高彩霞研究组在作物基因组单碱基编辑方法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单碱基编辑技术(Base editor)是基于CRISPR系统的新型靶基因定点修饰技术,它不需要产生DNA双链断裂(DSB)及DNA模板就可以对基因组特定碱基进行高效的替换。单碱基编辑技术可以应用于通过精确改变单个碱基实现关键氨基酸的改变,可以通过引入终止密码子实现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还可以对一些启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小麦TaGW2基因功能研究取得新进展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上40%人口的主要食物,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对保障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谷类作物中GW2基因是影响籽粒粒重的一个关键遗传因子,该基因在六倍体普通小麦中有3个亚基因组拷贝,即TaGW2-A1, TaGW2-B1和TaGW2-D1。已有的研究表明TaGW2-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凌宏清研究员领衔的小麦基因组研究团队成功完成小麦A基因组的测序和精细图谱绘制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养活了世界上40%的人口,提供了人类所需热能和蛋白质的20%。我国是世界上小麦生产和消费大国,常年种植面积为2,400万公顷左右,年产量近1.3亿吨。生产上广泛种植的普通小麦是一个经两次自然杂交而形成异源六倍体,含有A、B和D三个亚基因组,其基因组大(约17 Gb,是水稻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