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在线/离线的可追责属性加密方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1

张凯1,马建峰2,张俊伟2,应作斌3,张涛2,刘西蒙4,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西安 710071);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西安 710071);3(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合肥 230601);4(新加坡管理大学信息系统学院 新加坡 178902) (629zhangkai@163.com)
出版日期: 2018-01-01


基金资助: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基金项目(2015AA0160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BDZ0114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405255, 61472310)

Online/Offline Traceable Attribute-Based Encryption

Zhang Kai1, Ma Jianfeng2, Zhang Junwei2, Ying Zuobin3, Zhang Tao2, Liu Ximeng4
1(School of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Xidian University, Xi’an 710071);2(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dian University, Xi’an 710071);3(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4(Schoo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Singapore 178902)
Online: 2018-01-01







摘要/Abstract


摘要: 作为一种公钥加密,属性加密能够实现细粒度的访问控制.然而,由于在密文策略属性加密中多个用户可能会拥有相同的解密权限,所以抓获那些出售自己私钥的用户是困难的.其次,在密文策略的属性加密中,加密一个消息所要用到的指数运算是随着访问策略复杂性的增长而增长的,由此带来的计算开销对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加密的用户造成了重大挑战.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在线/离线可追责属性加密的安全模型,然后在素数阶双线性群下构造了一个在线/离线的可追责密文策略属性加密方案,并在标准模型下证明了方案是选择性安全的.当一个恶意用户泄露的自己私钥给别人时,该方案能够通过一个追责算法将其抓获.效率分析表明该方案加密的主要开销是在离线阶段,更适用于移动设备进行加密.此外,所提方案支持大属性域,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灵活.






[1]严新成, 陈越, 巴阳, 贾洪勇, 王仲辉. 支持用户权限动态变更的可更新属性加密方案[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20, 57(5): 1057-1069.
[2]罗恩韬, 段国云, 周雷, 朱小玉. 移动医疗中一种匿名代理可追踪隐私保护方案[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20, 57(5): 1070-1079.
[3]钱涵佳,王宜怀,彭涛,陈成,罗喜召. 轻量级窄带物联网应用系统中高效可验证加密方案[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9, 56(5): 1112-1122.
[4]王悦,樊凯. 隐藏访问策略的高效CP-ABE方案[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9, 56(10): 2151-2159.
[5]高嘉昕,孙加萌,秦静. 支持属性撤销的可追踪外包属性加密方案[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9, 56(10): 2160-2169.
[6]王光波,刘海涛,王晨露,王鹏程,练琳,惠文涛. 云存储环境下可撤销属性加密[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8, 55(6): 1190-1200.
[7]闫玺玺,刘媛,李子臣,汤永利. 支持隐私保护的多机构属性基加密方案[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8, 55(4): 846-853.
[8]吴立强,杨晓元,张敏情. 标准模型下格上基于身份的门限解密方案[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8, 55(10): 2164-2173.
[9]徐潜,谭成翔,冯俊,樊志杰,朱文烨. 基于格的前向安全无证书数字签名方案[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7, 54(7): 1510-1524.
[10]史姣丽,黄传河,何凯,沈燮阳,华超. 支持多用户协同编辑的云存储访问控制方法[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7, 54(7): 1603-1616.
[11]叶青,胡明星,汤永利,刘琨,闫玺玺. 基于LWE的高效身份基分级加密方案[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7, 54(10): 2193-2204.
[12]陈明,袁少良. 标准模型下可证明安全的基于身份多代理签名[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6, 53(8): 1879-1892.
[13]王晶,黄传河,王金海. 一种面向云存储的动态授权访问控制机制[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6, 53(4): 904-920.
[14]肖思煜,葛爱军,马传贵. 去中心化且固定密文长度的基于属性加密方案[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6, 53(10): 2207-2215.
[15]杨晓燕,侯孟波,魏晓超. 基于验证元的三方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6, 53(10): 2230-2238.





PDF全文下载地址:

https://crad.ict.ac.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3617
相关话题/计算机 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环境 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