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上述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马会民课题组的史文和李晓花等研究人员研制出了第一个可同时检测·OH和细胞质黏度的双功能荧光探针H-V(图1)。一方面,黏度的增加可限制H-V的分子内旋转,导致520nm处的荧光增强;另一方面,·OH对H-V的特异性羟基化及后续的结构重排作用,可引发共轭体系的扩展和652nm处的近红外荧光打开响应。因此,H-V可在两个互不干扰的信号通道内实现·OH和黏度的分别检测。H-V的荧光成像研究表明,细胞铁死亡过程伴随着明显的·OH生成、细胞质黏度增加以及脂滴的加速形成。其中,生成的·OH在总ROS中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这很可能是铁死亡过程中脂类发生过氧化的主要原因,并最终导致细胞质黏度的增加以及脂滴的快速形成。相关工作发表在 J. Am. Chem. Soc. (2019, 141, 18301-18307)上。

图1 检测·OH和黏度的双功能荧光探针H-V与细胞铁死亡过程的荧光成像
活体分析化学院重点实验室
2019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