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由陈吉龙研究员主持,微生物所副所长向华,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处长沈毅,微生物所所务助理施一,项目专家组及评审专家成员何大澄教授,范祖森研究员,蒋太交研究员,陈建国教授,周光飚研究员,刘金华教授,刘文军研究员,王大燕研究员,刘翠华研究员,逯光文教授,微生物所财务处韩孝晶副处长以及各位课题负责人和学术骨干参加了会议。
首先向华副所长代表微生物所欢迎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并简要介绍了微生物所的情况和本所主持国家973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情况。首席科学家陈吉龙研究员介绍了项目的总体完成情况,随后各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课题研究内容和任务完成情况。项目专家组在听完项目和课题的汇报后,对项目的整体完成情况作出充分的肯定,对课题的凝练程度等方面提出了重要建议。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流感等重要病毒与宿主动态互作的细胞分子机制”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承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为参与单位。项目组成员包括陈吉龙研究员,高福院士,方敏研究员,李海涛教授,蒋太交研究员,叶昕研究员,陈兰芬教授等。
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共计发表论文104篇,其中SCI论文100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SCI论文28篇,在Cell, Nature, Science或其子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项目执行期间申请专利22项,其中授权11项。各课题均超额完成了既定的研究任务。项目研究成果得到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和Nature Immunology的推荐及专题评述,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本项目在优秀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培养了1名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计划”青年****;2人获得国家****科学基金资助,3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等。本项目还获得了一些重大奖项,其中高福院士入选2016年“全国杰出科技人才”,2015年荣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2015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陈吉龙研究员2018年荣获第七届中国侨界贡献奖,2019年荣获福建省自然科学奖,2015年荣获大北农科技奖创新奖;李海涛教授2019年荣获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2019年荣获普洛麦格细胞生物学创新奖,2015荣获人类前沿科学家计划青年科学家基金奖,2015年荣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王奇慧研究员2017年荣获第二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突破奖”;李元元博士2016年荣获JBC/Herb Tabor青年研究****奖等。
在各课题结题汇报后,专家组12位专家对各课题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课题研究阐释了流感等重要病毒与宿主动态互作的分子基础,通过实验性研究对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病原-宿主互作分子网络模型进行了功能验证与动态修正,最终真实展现流感等病毒与宿主动态互作的分子网络及其关键节点分子,为防控流感等急性感染病毒的流行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加深了对病毒-宿主因子互作的认识,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设计提供了新的靶点。经过专家组充分讨论,一致同意该项目下设的三个课题研究成果达到预期目标,通过课题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