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3日,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国红课题组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RYBP/YAF2-PRC1 complexes and histone H1-dependent chromatin compaction mediate propagation of H2AK119ub1 during cell division”的文章。该研究系统阐述了组蛋白修饰H2AK119ub1在染色质上蔓延以及跨细胞周期继承的具体机制。
真核细胞内,染色质是表观遗传信息的主要调控界面。诸多表观遗传因子通过调节染色质结构的开放与关闭,控制了基因的表达与沉默,从而维持了不同谱系细胞内基因的差异表达。其中,多梳抑制复合物1(PRC1)是一类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它主要通过压缩染色质结构和催化形成H2AK119ub1修饰这两种途径促进了兼性异染色质的形成,并以此维持了PRC1靶基因的沉默状态[1]。H2AK119ub1在染色质局部往往连绵不断形成非常宽广的H2AK119ub1区域,但是其产生的机制一直未被解析。
李国红课题组结合核小体pull-down、体外泛素化、TetR-TetO靶向和CHIP-seq等实验发现RYBP和YAF2蛋白能通过ZNF结构域特异识别并结合H2AK119ub1,借此使RYBP-PRC1和YAF2-PRC1复合物与其催化产物之间形成所谓的“酶-产物之间的正反馈机制”,从而促进了H2AK119ub1向周边的蔓延。有趣的是,通过基于组蛋白修饰和DNaseI高敏位点的染色质状态分析,作者发现H2AK119ub1主要分布在结构紧密的异染色质区域,因此提出非常规PRC1介导的H2AK119ub1蔓延也可能受到染色质高级结构的调控。之前,李国红和朱平课题组合作,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组蛋白H1压缩30nm染色质纤维的高精度结构,揭示染色质纤维是以四核小体为结构单元的左手双螺旋结构,并发现相间核小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维系四核小体内部和四核小体之间的稳定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因此,30nm染色质纤维可能通过核小体-核小体配对(nucleosome-pairing)的方式促进了非常规PRC1介导的H2AK119ub1在染色质纤维上的蔓延。基于该假设,作者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并发现H1压缩的30nm染色质纤维的确促进了H2AK119ub1向邻近染色质区域的蔓延。在体外泛素化实验中,作者通过引入组蛋白相应位置的突变体,证明H1对H2AK119ub1蔓延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改变染色质高级结构来实现的。并且,根据30nm染色质纤维的电镜结构,作者推测这种促进机制可能遵循相间核小体-核小体的配对原则[2]。
众所周知,DNA复制过程中染色质会经历一次“破坏-重建”的过程。在DNA子链上新合成组蛋白的装配会导致组蛋白修饰至少稀释一倍[3, 4],如果没有有效的组蛋白修饰恢复机制,细胞身份很难得以维持。那么以上机制是否也介导了H2AK119ub1在细胞周期的继承呢?利用TetR-TetO靶向系统,作者发现单纯靶向RING1B在8xTetO附近仅能形成很窄的H2AK119ub1修饰,当利用多西环素(Doxcycline,Dox)洗去RING1B-TetR-HA时,异位形成的H2AK119ub1修饰并不能在子代细胞内得到有效的维持。然而过表达RYBP促进H2AK119ub1向两侧蔓延形成大约10kb的区域时,实验发现正反馈机制能介导H2AK119ub1在8xTetO附近维持至少6个细胞周期。同时,作者发现H1介导的染色质压缩对于H2AK119ub1的遗传也至关重要。另外在全基因组上,作者发现RYBP突变和H1c/H1d/H1e三敲除导致的H2AK119ub1降低以及基因表达变化有很大程度的重叠。并且利用神经分化模型,作者发现RYBP突变和H1c/H1d/H1e三敲除均导致神经前体细胞分化障碍。因此,说明RYBP-/YAF2-PRC1复合物和组蛋白H1通过协同促进细胞周期间H2AK119ub1的播散参与了细胞分化过程,提示该表观遗传通路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图1. 非常规PRC1和H1介导细胞周期间H2AK119ub1在异染色质区域的遗传
该工作的通讯作者为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李国红研究员。李国红课题组的赵吉成和王敏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常璐媛和于娟负责了本研究所涉及的生物信息分析。同时该研究还得到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冰研究员及其学生张田田、清华大学沈晓骅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吴旭东教授的指导和帮助,并得到所质谱平台王继峰和张朦朦以及感染免疫平台王晓艳的大力支持。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6-020-0484-1
参考文献:
【1】Gao, Z., et al., PCGF homologs, CBX proteins, and RYBP define functionally distinct PRC1 family complexes. Mol Cell, 2012. 45(3): p. 344-56.
【2】Song, F., et al., Cryo-EM study of the chromatin fiber reveals a double helix twisted by tetranucleosomal units. Science, 2014. 344(6182): p. 376-80.
【3】Jiang, D. and F. Berger, DNA replication-coupled histone modification maintains Polycomb gene silencing in plants. Science, 2017. 357(6356): p. 1146-1149.
【4】Coleman, R.T. and G. Struhl, Causal role for inheritance of H3K27me3 in maintaining the OFF state of a Drosophila HOX gene. Science, 2017. 356(6333).
(供稿:李国红研究组)
附件下载: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李国红课题组揭示RYBP-/YAF2-PRC1复合物和组蛋白H1介导染色质压缩协同促进H2AK119ub蔓延和继承的分子机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9
相关话题/结构 细胞
光合蓝藻长链脂肪烃合成的结构基础
随着地球上化石燃料日趋枯竭,寻求更安全、环保、经济的替代燃料成为社会发展的必须。长链脂肪烃作为传统液体燃料汽油的主要成分,对其生物合成途径进行改造和优化是极有前景的替代产油方案。早期的研究发现光合生物蓝藻中存在一条代谢途径,可以直接利用光能合成长链脂肪烃,无需额外碳源,但是效率较低,对该途径进行改造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许文青/梁栋材课题组揭示ALKBH1对非配对DNA 6mA去甲基化的结构基础
DNA 6mA(N6-甲基腺苷)作为DNA的第二种修饰形式,是哺乳动物基因组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组成。基因组6mA的水平在生物体内具有调节组织发育、性别比例、基因表达、X染色体失活等多种作用,阐明其调控机制是解码这一新型修饰碱基生物学功能的关键。2016年,耶鲁大学Andrew Xiao首次报道ALK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秦燕研究员课题组和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在多细胞球体构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0年1月31日,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期刊发表了秦燕研究员课题组与北京科技大学温永强教授的合作研究成果,题为“Cellular Nanofiber Structure with Secretory Activity-Promoting Charac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蓝藻光合作用光系统I捕获光能和电子传递的结构基础研究进展
2020年2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energy and electron transfer of the photosystem I–IsiA–flavodoxin supercomplex》的研究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蓝藻光合作用环式电子传递的结构基础
2020年1月30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以Article形式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常文瑞/李梅研究组、章新政研究组及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米华玲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electron transport mecha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王晓群课题组与合作者共同绘制人类海马体发育的细胞图谱和基因调控网络
2020年1月16日, Nature上在线发表题为“Deco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hippocampu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系统阐明了人海马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和细胞命决定因子,绘制了高精度发育细胞图谱,解析了海马发育过程中的不同细胞类型及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孙飞课题组与德国马普研究所合作揭示呼吸链复合物III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性的结构基础
2019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课题组与德国马普研究所Hartmut Michel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期刊《Angewandte Chemie》杂志上以封面文章联合发表了题为“A 3.3 ?-Resolution Structure of Hyperthermophilic Resp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高通量测序中心开发单细胞空间转录组数据分析可视化平台
单细胞测序技术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对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等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的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能够在组学水平揭示细胞间的异质性。单细胞水平细胞谱系追踪技术位居2018年《Science》杂志评选的十大科学突破之首。常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丢失了细胞在原组织中至关重要的空间位置信息,而单细胞空间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从胞外基质到细胞核特异性地激活溶酶体
11月14日,Developmental Cell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大分子卓越创新中心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晨课题组的研究成果:An ECM-to-nucleus signaling pathway activates lysosomes for C. elegans larval developme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俞洋课题组和上海生化细胞所黄旲课题组合作发现PANDAS复合物在piRNA调控异染色质形成的分子机制(俞洋课题组推送院里的稿件,标题稍作修改)
转座子(transposon)由冷泉港实验室Barbara McClintock(诺贝尔奖)首先在玉米中发现【1】。转座子又被称为“跳跃基因”,类似于内源性病毒,能够在宿主基因组中“复制和粘贴”自己的DNA,以达到其自我“繁殖”的目的。转座子的“跳跃”可能会产生基因组不稳定性,并导致动物不孕不育。有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