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元合研究组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然土壤剖面形成的理化性质梯度,并结合长期培养实验、碳分解模型以及控制实验等多种手段,揭示了土壤碳分解温度敏感性垂直变异的调控机制。研究人员发现,深层土壤中较低的微生物丰度与较强的团聚体保护使其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显著低于表层土壤。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碳组分温度敏感性的调控机制存在差异:活性碳分解温度敏感性的垂直变异主要受微生物群落调控,而惰性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则主要受团聚体保护的影响。
该研究揭示了土壤碳稳定性机制在调节土壤碳分解过程对气候变暖响应中的关键作用,相关结果为准确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反馈关系提供了启示。
该研究成果7月1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杨元合研究组博士研究生秦书琪为论文第一作者,杨元合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5/7/eaau1218
(植被生态实验室供稿)
![](http://www.ibcas.ac.cn/News/201907/W020190711310028256440.jpg)
微生物丰度与团聚体保护调控土壤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